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正月初一元旦节的盛世大典,乾隆建极亿龄启,嘉庆承恩万福延

正月初一元旦节的盛世大典,乾隆建极亿龄启,嘉庆承恩万福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169 更新时间:2024/1/16 15:36:35

嘉庆元年的正旦就是这样一个大喜大庆的好日子,宫廷内外都是喜气洋洋,鼓乐之声不断。

乾隆的坎坷立储路

乾隆帝从继位之初的乾隆元年【1736】,就遵照秘密立储制度,内定二阿哥、嫡长子永琏为储君,亲书永琏的名字,安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但是很不幸,仅仅过了两年,乾隆三年【1738】十月,九岁的永琏夭折,悲伤之余的乾隆公布了内定立储诏书,永琏的丧仪都按照皇太子的规格去办理,还追谥端慧。

乾隆十一年【1746】四月初八,高龄产妇富察皇后终于生下嫡次子永琮,但是更不幸的是,在乾隆十二年【1747】十二月二十九除岁之际,不到两岁的永琮出痘薨,丧仪比一般皇子从优,谥号悼敏。

随即,在永琮薨后三个月,富察皇后也去世,乾隆的元嫡梦彻底破灭。为此还专门发了一份诏书: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

富察皇后死后不久,乾隆立继后那拉氏,那拉氏诞育两位嫡子十二阿哥永璂、十三阿哥永璟。永璟幼年夭折,永璂则随着母后失宠备受皇父冷落,成为皇子中的小透明。

立嫡不成,立长也不可能,因为皇长子永璜在乾隆十四年【1749】薨,年仅21岁。只能倾向立贤,在剩下的诸位皇子中,乾隆属意五阿哥永琪,“其时朕观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最贵重,且汉文、满洲、蒙古语、马步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结果没等乾隆内定永琪,乾隆三十一年【1766】三月,永琪就薨了,年仅26岁。

已经56岁的乾隆哀叹:“颇属意于彼,而未明言,乃复因病旋逝。”“则朕三十余年之内,国储凡三易,尚复成何事体。”

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的时候,乾隆生的17个儿子中,永璜【死于乾隆十四年】、永琏【死于乾隆三年】、永璋【死于乾隆二十五年】、永琪【死于乾隆三十一年】、永琮【死于乾隆十二年】、永璟【死于乾隆二十二年】、永璐【死于乾隆二十六年】以及九、十、十六均未名等十位皇子夭折或者早亡。

只剩下七个儿子,其中老四永珹出继履亲王允裪【死于乾隆四十二年】、老六永瑢出继慎郡王允禧【死于乾隆五十五年】、老八永璇、老十一永瑆、老十二永璂【死于乾隆四十一年】、老十五永琰、老十七永璘。

除去过继的两个和被透明的永璂,乾隆只有永璇、永瑆、永琰、永璘四个选择。

永璇因为有脚病性情乖张,又沉溺酒色,多次被乾隆训斥,不可能选他;永瑆虽然很有才学但品行不端还吝啬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也被排除;永璘做为老儿子被养成浪荡子,根本没有人望,也被排除;就剩下十五永琰这个老实孩子。

永琰不是那种非常聪慧的人,但也不蠢笨,就是那种比较普通、没有不良嗜好、学习认真、勤俭仁孝、平庸又不失正派的人。乾隆想:劳资开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乾隆盛世,也需要永琰这种老实本分又孝顺不折腾的平庸孩子来做守成天子,就选十五了。

乾隆三十八年【1773】内定十四岁的永琰为储君,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公布立储诏书,册立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并追封其母令懿皇贵妃魏佳氏为孝仪皇后,定明年为嘉庆元年,元旦举行禅让大典。

乾隆帝禅位的真正原因

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册立皇太子的时候,乾隆帝下谕说在继位之初曾对上天许诺:如果受上天眷顾在位六十年,就传位嗣子,不超过祖父康熙的在位年数。

朕寅绍丕基。抚绥方夏。践阼之初。即焚香默祷上天。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一载之数。【乾隆实录卷1486】

虽然皇太子永琰和大臣们劝谏他不要禅位,但是乾隆拒绝了大家的请求,坚持禅位给永琰。

其实,所谓禅位也不过是乾隆忽悠人的把戏罢了,他禅位做太上皇可不是像前代那些失势的太上皇一样只能优游无为,直到临死前乾隆还牢牢把握实权,只不过借着禅位表明自己讲诚信没有违背诺言,说六十年退位就六十年退位,以诚待天下,还能借机摆脱细小繁琐的事情,更有利于他自己延年益寿。

更是冠冕堂皇的说他可以手把手指导嗣皇帝,让嗣皇帝提前上岗朝夕聆听他的教导,不至于犯错云云。

至朕仰承昊眷。康疆逢吉。一日不至倦勤。即一日不敢懈弛。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禀承。不致错失。岂非国家天下之大庆。【乾隆实录卷1486】

还有一条很重要的,惯爱装逼的文艺青年乾隆同志喜欢搞大事情,想把禅位的授受大典搞成千古未有之盛事,并编进会典中,希望后世子孙中有享遐龄而亲相授受者,有例可寻,也就是说,乾隆他很乐意做先例,让后人参考他。因此,嘉庆元年的正旦,禅位大典如期举行。

喜庆的正月初一禅位大典

223年前的正月初一,宫廷内外喜气洋洋,适逢元旦令节,又有乾隆禅位授受大典,还有嘉庆帝继位大典,可谓喜上加喜三喜临门。

是日,皇太子永琰先侍奉乾隆帝去奉先殿行礼,又到堂子行礼,派遣官祭太庙后殿,完成元旦节礼,才开始隆重而又繁琐的授受大典。

銮仪卫在太和殿前陈设卤簿,太和门外陈设步辇,午门外陈设五辂及驯象,丹墀中道左右陈设仗马,丹墀内陈设黄盖、云盘。

乐部在太和殿东西间檐下陈设中和韶乐乐队,太和门内陈设丹陛大乐乐队,还在午门外陈设导迎乐乐队、及龙亭、香亭。

銮仪卫在太和殿槛内正中间拜位设皇太子拜褥。内阁会同礼部、鸿胪寺官,在太和殿丹墀中设立黄案,又在东楹设诏案,西楹设表案。内阁学士把传位诏书放在东楹诏案上,礼部官将传位贺表放在西楹表案上,内务府官在御座左右两旁设两张香桌。

接下来,大学士率内阁学士诣乾清门请皇帝之宝,由内阁学士恭捧玉玺,大学士陪从,把玉玺放到御座左边香案上。

大学士二人分左右立殿东西檐下。王以下的文武百官都穿朝服列于丹墀两旁,朝鲜、安南、暹罗、廓尔喀等国专门赶来祝贺的使臣排在队末。

礼部尚书先去毓庆宫请皇太子永琰朝服祇侯,这时候表示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钦天监官于乾清门外报典礼吉时到。

于是,后护内大臣二人率豹尾班侍卫二十人在乾清门外,礼部官两人在门阶下,前引大臣十人在太和殿后阶下,都按照顺序左右站立。

接下来,礼部尚书奏请乾隆帝礼服乘舆出宫,皇太子永琰随行,一路上,由礼部尚书前引,后护内大臣随从。

乾隆帝与永琰先到中和殿后降舆,乾隆帝升座,皇太子永琰在殿内西向侍立。然后由鸿胪寺官引执事大臣官员按班行三跪九叩礼,礼毕,中和韶乐乐队奏元平之章。

乾隆又御太和殿升座,皇太子永琰仍在殿内西向侍立,乐止,銮仪卫官进至中阶右,阶下鸣鞭三,丹陛大乐乐队奏庆平之章。

礼部尚书引导永琰到殿中拜位侍立,鸿胪寺官员引导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外国使臣各就各位,随着鸣赞官一声“跪”,永琰率王公大臣以下皆跪。

这时,宣表官由西檐入殿右门,从西楹案上捧出传位表文,到殿檐下正中跪下,由大学士二人跪下展表,乐止,宣表官宣读传位表文,之后仍将表文放在表案上。

接着,永琰在两位大学士的引导下,走到御座前跪下,左边的大学士把皇帝之宝跪献给乾隆帝,再由乾隆帝亲手授予太子永琰,永琰跪着接受玉玺,实际是由右边的大学士跪着接住玉玺,并放在御座右边案上。

这个时候太子永琰就可以称为嗣皇帝了,嘉庆帝永琰在大学士的引导下重新回到拜位,乐队奏乐,嘉庆帝率王以下行三跪九叩礼,礼毕,乐止,礼部尚书宣布礼成,中和韶乐乐队奏和平之章,乾隆乘舆还宫。

这厢,乾隆在内殿,接受内庭主位、公主、福晋、及未受爵之皇孙、皇曾孙、皇元孙、行庆贺礼;那边则是嘉庆帝永琰的新皇帝登基典礼。

嘉庆帝的登基大典

嘉庆帝先在保和殿暖阁更换礼服,内阁学士预先把传位诏书和皇帝之宝奉于太和殿中案上,礼部官预先把登极贺表奉于殿东楹案上,

皇帝的前引官以及后护从侍卫等都侍立在保和殿外。当钦天监官报告典礼时辰到,礼部尚书奏请嘉庆帝御中和殿,接受执事大臣官员行三跪九叩礼,礼毕,嘉庆帝御太和殿登极。

在中和韶乐奏元平之章声中,嘉庆升入宝座。随后乐止,阶下三鸣鞭,丹陛大乐奏庆平之章。

鸣赞官宣布“宣庆贺登报表”,宣表官由东檐入殿左门,奉东楹前案上表文,乐止,宣表官宣读表文,宣表官宣读时,乐又起,表文读完,王公以下及外藩各国使臣行三跪九叩礼,礼毕,各自原位侍立。

接下来,大学士进殿左门,礼部尚书进至檐下,由大学士手捧诏书,从闑东出殿中门,授于礼部尚书,礼部尚书跪受,再安放在丹陛正中的黄案上,在行一跪三叩礼后,再手捧诏书从中阶下到丹墀,放在云盘内,交给仪制官,仪制官跪受,由中道出太和门到午门。

这时,礼部尚书奏礼成,阶下三鸣鞭,中和韶乐奏和平之章。嘉庆帝起座,乘舆还宫,然后,王公以下都出殿,大学士率内阁学士手捧皇帝玉玺到乾清门,贮于大内。

同时,传位诏书也由礼部、鸿胪寺官去天安门楼上宣读,宣读完毕,礼部将镌刻的传位诏书颁行天下。

这份臭长臭长的传位诏书除了一系列加恩赏赐、赦免以及赈济孤寡以外,就是乾隆的自吹自擂,吹嘘自己在位的六十年里取得的辉煌成就,但是对中期以后出现的各种危机弊政却一字不提,这一切都需要嘉庆帝在亲政以后为皇父造的孽来买单,新鲜出炉的嘉庆帝对此心知肚明却只能有苦往下咽。

大典完成后,乾隆帝去大高殿行礼,随后,嘉庆帝侍奉太上皇去寿皇殿行礼,又御乾清宫,赐皇子、宗室王公等宴。

正月初一这一天,入目之处都是喜庆欢乐,宫廷内外喜气洋洋,备受感染的嘉庆帝也赋诗一首:

玉律先春丰懋宣,灵台重祀丙辰年。

乾隆建极亿龄启,嘉庆承恩万福延。

紫禁葱茏凝瑞雾,金炉纷郁结详烟。

渺躬寅荷苍生祉,钦若皇衷格上天。

从大年初一这天开始,嘉庆帝开始他为期三年零三天的傀儡皇帝生涯,耐着性子去躬亲侍宴,做一个“侍坐太上皇,上皇喜则亦喜,笑则亦笑”的嗣皇帝。

就是这样。

图片系猴格截图电视剧侵删

参考资料:乾隆实录、嘉庆实录、清史稿

今天正月初一,猴格在这里恭祝大家新春快乐!诸事大吉大利!

更多文章

  • 陕西宝鸡发现一西周神秘古国,可能是《史记》春秋吴国最早所在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宝鸡西周有什么历史,宝鸡石鼓山西周墓,西周吴国青铜鼎

    在《诗经·大雅·皇矣》中,有一句:“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说的是上帝为周人开疆拓土,从太伯与王季开始,王季能够与兄长团结友爱,因此包有了四方。《大雅》是周人的史诗,从中大约可以认定,太伯确实建立了国家,而且似乎离王季不太远。可

  • “姜子牙”原来是周代女子的名字,那么他的标准称呼应该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姜子牙在周代的地位真的高吗,老姜子牙,姜子牙老婆扫把星

    “日名”来源于商代的祭祀制度。我们在《史记》里看到商代诸王一律以甲、乙、丙、丁等天干十日命名,如商汤又叫大(天)乙、商纣又叫帝辛,这里乙和辛就是日名,代表他们去世后在周祭中受祭的日期。但周代诸王一律以文、武、成、康等谥号称呼,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观点,即以铭文是否有日名区分商周断代或族属。但随着近现

  • 历史上仅是纣王宠妃之一的妲己,是如何被后世丑化成狐狸精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妲己和纣王的历史资料,妲己去纣王寝宫吻戏,纣王戏弄黄飞虎的妻子妲己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知道,纣王的形象是历史文献不断层累出来的。而在《封神演义》里,纣王还算不上第一大反派,他在执政前期还大体算是明君,只不过对女娲神像动了邪念,以致遭到女娲娘娘的报复,被妖狐妲己魅惑才一步步走向堕落的道路;而事后女娲又把妲己当替罪羊灭口。那么,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妲己这个人物,她的形象又是

  • 国家博物馆这件与司母戊鼎并列的青铜器,证明商朝真的存在龙族!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去国家博物馆旅游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厅的子龙鼎。这件鼎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陈列在展厅中间,一圆一方,高大魁梧,浑厚凝重。子龙鼎之所以能与司母戊鼎并列为国之重器,主要在于其体格庞大,分别代表出土圆鼎与方鼎的体积和重量之最。司母戊鼎高133cm、长100cm、宽78cm、重875k

  • 纣王妲己的罪名大多是后人泼脏水,只是因为改革过激导致商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小说《封神演义》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又正在上映了,所有《封神》电视剧给人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反派两个主角——纣王和妲己。因为这一对男女,可以说是集合了千古坏事于一身。什么剖心肝啊、敲骨髓啊、建肉池酒林啊、设炮烙之刑啊……每一件都非常有视觉冲击力。但是,我们知道《封神演义》是类似《三国演义》一样的历史演

  • 周朝存在姬姓和姜姓戎狄部落,是否说明周人起源于戎狄而非华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周本纪》的说法,后稷是帝喾之子,在虞夏世代为农官,但到了夏代后期,“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一直到不窋的孙子公刘时,又“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似乎周人从开始就是华夏,但到不窋时变成了戎狄,到公刘时才恢复了华夏。这就不得不让我们产生质疑:既然周人与五帝的关系是后来才攀附的,那么周人

  • 周朝著名的五等爵是怎么来的?在商朝的外服制里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商朝内外服制度,商朝内服外服的含义,周朝和商朝的关系

    西周初年,周公旦给弟弟卫康叔发了一份诏书,这就是《尚书·酒诰》,其中提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这里说的是商朝的“内外服”制度。“服”的本字是“”,在甲骨文、金文中像一个用手执持跪坐之人,代表屈服、降服的意思。所谓“内外服”,也就是在商

  • 兰陵、朝歌、庐州等五个古城改名之后,现在都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有几个兰陵古城,淇县朝歌古城,庐州古城

    一、西安(长安)西安古称长安,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意为"长治久安",与罗马、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自汉高祖刘邦在此建都到唐昭宗被迫迁都洛阳,这座城市一直保留着“长安”的名称,并以国都或陪都的形式存在了1000多年。长安给我们的

  • 历史上的姜子牙一生,不如神话这么玄乎,也是商亡周兴的头号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姜子牙临死遗言,姜子牙九尾狐,姜子牙墓有多可怕

    姜子牙是商末周初真实存在的人物,不过“姜子牙”这个名字是后人的称呼,在周朝一般称呼他为吕尚或者吕望。在战国秦汉文献中,流传不少关于吕尚早年的故事。据说他是齐国人,娶妻后但却被妻子赶出门;后来去都城朝歌做屠户,但也生意不好干不下去;然后又去投奔贵族子良做家仆,却又被子良嫌弃而炒了鱿鱼;最后只好跑到棘津

  • 老外:中国历史仅3500年,夏朝不存在!理由很简单,我们无法反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咱们所了解的历史说有上下五千年,是指的从三皇五帝开始一直到今天,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其中的零头没有去细算,但是无论如何偏差不会太大,毕竟历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我们又不是韩国人,整天没事就瞎编历史,对吧?所以历朝历代的文物和相关史料都是咱们中国历史的有力证明,作为人类历史上的四个文明古国之一,只有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