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于七

于七

  • 于七

    名人大全时间:2023/12/15 2:24:07阅读:3782

    于七,汉族。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郑成功为了恢复明王朝,挥师抗清,激发了北方各地农民的起义。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秋,于七第二次领导农民在锯齿牙山起义抗清,登莱二府人民纷起响应,反清烈火燃遍胶东。70岁时被举为方丈,他享高寿,老死在华严庵。现华严寺(华严庵)善和的墓塔已修复,寺外立了于

  • 关于七夕的唐诗汇总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2 10:55:11阅读:1526

    唐代人过七夕是甚么情形呢?往常咱们固然瞧没有到了,但借是可以从唐诗里一窥事先的情况,上面便是一些唐代墨客闭于七夕的唐诗。《七夕》[唐]李贺别浦古晨暗,罗帷半夜忧。鹊辞脱线月,花进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世间看玉钩。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春。《家乡七夕》[唐]孟浩然家乡遇七夕,旅店益羁忧。没有睹脱针妇,空怀

  •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野狗》是最骇人的一篇小说?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2 13:49:17阅读:183

    还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曾学过一篇名叫《狼三则》的短篇文言文,这三则和狼有关的故事,不仅将狼的奸诈、狡猾、凶残的本性描绘的惟妙惟肖,而且也写出了屠夫夜归遇狼的内心变化。虽然通篇不足600字,但却堪称短篇古文故事的经典之作。豆瓣评分一直居高不下的电影《倩女幽魂》,故事原型也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聂小

  • 于七是什么人?清朝于七生平简介(于七起义)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9:45:10阅读:1712

    于七, 汉族。 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郑成功为了恢复明王朝,挥师抗清,激发了北方各地农民的起义。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秋,于七第二次领导农民在锯齿牙山起义抗清,登莱二府人民纷起响应,反清烈火燃遍胶东。70岁时被举为方丈,他享高寿,老死在华严庵。现华严寺(华严庵)善和的墓塔已修复,寺外

  • 清朝于七两次起义,为什么朝廷的态度完全不同(于七起义)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0 2:44:39阅读:4404

    在胶东地区,于七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历史人物。尤其是在两大山区,栖霞牙山和青岛崂山周边,都流传着众多与其相关的传说故事。于七之所以广为人知,是因为在清朝初年,他曾发动了两次反清起义。在古代,胶东半岛地处海表边陲,鲜有大的战事。而于七起义,算是胶东古代史上比较轰动的大事件。关于于七起义的经过,此前业内已

  • 于七起义之后,此人表现堪称重义气典范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6 11:21:20阅读:1641

    “大厦将倾,众人各自散去,仅剩主家孑然一身。”这样的场景,是小说里描写一个大家庭遭逢变故时屡见不鲜的桥段。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因此当主人家遭难的时候,大多数仆人会“大难临头各自飞”。不过,在历史上,有一位栖霞仆人在遇到类似情形时,却坚守一个“义”字,在青史里留下了光彩的一笔。这位栖霞仆人的名字叫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