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举贤

举贤

  • 举贤任能人心所向一代明主——孙权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3 11:35:58阅读:1877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杭州富阳)人,孙坚之子,孙策之弟。从十八岁始,孙权继父兄之业治理江东,直至寿终七十一岁,称帝三十一年。孙权在位期间,东吴疆土倍增,国力由弱到强,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魏鼎足而立,成为一方强国。虽处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却能保一方国泰民安。曹操不敢小觑,

  • 《六韬·文韬·举贤》赏析

    文史百科时间:2024/2/2 20:49:46阅读:3105

    【本文】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没有获其功,世治更甚,乃至危亡者,何也?”太公曰:“举贤而没有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真也。”文王曰:“其得何在?”太公曰:“其得正在君好用世雅之所毁,而没有患上实贤也。”文王曰:“奈何?”太公曰:“君以世雅之所毁者为贤,以世雅之所誉者为没有肖,则***者进,少

  • 孙权可谓仁义之主举贤授能和善而有雅量

    历史人物时间:2024/2/7 8:40:23阅读:963

    读《三国》,最优秀的君王还数孙权。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杭州富阳)人,孙坚之子,孙策之弟。从十八岁始,孙权继父兄之业治理江东,直至寿终七十一岁,称帝三十一年。孙权在位期间,东吴疆土倍增,国力由弱到强,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魏鼎足而立,成为一方强国。虽处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却能保一方国泰民安。曹操

  • 西汉名臣霍光:是权欲过剩 还是担君之忧?

    历史人物时间:2024/1/7 11:11:55阅读:2826

    他并非出身显赫,但举出随便一位亲属的名号便掷地有声:女儿霍成君是汉宣帝皇后,外孙女上官氏身为汉昭帝皇后,同父异母的哥哥霍去病乃一代名将,横扫匈奴战无不胜;而霍光本人身材高大,皮肤白皙,眉目疏朗,可算是当时的美男子,自被哥哥霍去病引荐给汉武帝之后,从郎官、侍中一步步成为汉武帝身边的近臣,作风老城持重,

  • 齐桓公求管仲文言文,鲍叔牙举贤荐能

    历史解密时间:2024/1/3 14:59:20阅读:1703

    齐桓公罢免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自知密友管仲更有才干,便背齐桓公保举,齐桓公器重人材,没有计前嫌念要患上到管仲,故施计迎回管仲。 本文 桓公自莒反于齐②,使鲍叔为宰③,辞④曰:“臣,君之庸⑤臣也,君减惠⑥于臣,使没有冻馁⑦,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度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度者,则其⑧管夷吾乎。臣之所

  • 孙权:举贤任能人心所向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4 21:17:16阅读:1216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杭州富阳)人,孙坚之子,孙策之弟。从十八岁始,孙权继父兄之业治理江东,直至寿终七十一岁,称帝三十一年。孙权在位期间,东吴疆土倍增,国力由弱到强,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魏鼎足而立,成为一方强国。虽处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却能保一方国泰民安。曹操不敢小觑,慨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 浅析举贤纳士科举制度的利弊分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8:27:36阅读:2220

    科举制度的利弊科举制度自从产生到它被废除,存在一千三百多年,黑格尔曾说“存在即是合理”,既然科举制能够存在这么长时间,必然有它的优点。但不可否认,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因此,科举制也必然存在弊端。那么科举制服的利弊分别是什么呢?科举制考官科举制度是隋文帝根据前朝历代官员选拔制度的利弊创新的一种新的人才

  • 汉代察举制的弊端是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5 23:09:21阅读:3031

    察举制的弊端两汉时期,举贤思想很好地付诸实践,形成了系统化的察举选官制度。在汉武帝的大力提倡下,察举制逐步确立和发展,成为汉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当时更是出现了“群士慕向,异人并出”的文化思想盛世局面。汉代绘画但凡事都有利弊,察举制虽然在当时的官制发展的进程中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进步意义,但也被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