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玄都观

玄都观

  • 《玄都观李尊师》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4 21:17:16阅读:128

    藓帻翠髯公,存思古观空。晓坛柽叶露,晴圃柳花风。寿已将椿并,棋难见局终。何当与高鹤,飞去海光中。

  • 《玄都观栽桃十韵》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5 16:17:09阅读:4939

    驱使鬼神功,攒栽万树红。薰香丹凤阙,妆点紫琼宫。宝帐重庶日,妖金遍累空。色然烧药火,影舞步虚风。粉扑青牛过,枝惊白鹤冲。拜星春锦上,服食晚霞中。棋局阴长合,箫声秘不通。艳阳迷俗客,幽邃失壶公。根柢终盘石,桑麻自转蓬。求师饱灵药,他日访辽东。

  • 《游昊天玄都观(一作裴考功、厉察院同游昊天玄都观)》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4 13:23:54阅读:578

    性同相见易,紫府共闲行。阴径红桃落,秋坛白石生。藓文连竹色,鹤语应松声。风定药香细,树声泉气清。垂檐灵草影,绕壁古山名。围外坊无禁,归时踏月明。

  • 《再游玄都观》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18 15:15:10阅读:2264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译文玄都观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盛开的桃花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那里去了呢?前次因看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啊!注释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玄都观赏花诗写后,刘禹锡又被贬出京,十四

  • 《玄都观》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21 20:20:55阅读:1493

    千寻绿嶂夹流溪,登眺因知海岳低。瀑布迸舂青石碎,轮茵横翦翠峰齐。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莫道穹天无路到,此山便是碧云梯。

  • 刘禹锡一首诗,因涉及讽刺权贵再次遭贬,祸从口出一定谨记!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4 7:25:59阅读:840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唐代: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玄都观之游,本来只是踏春之旅,为何诗人却独独没有玩出踏春的兴致?带着被贬归来的愤懑,诗人的眼中很难绽放出桃花朵朵,他透过满观春色,透过车马人流,看到的是新贵的“崛起”,是他人的追攀。“紫陌

  • 四川刘姓农民一翻族谱:先祖竟是他?刘禹锡到底出自匈奴还是汉室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4 12:58:27阅读:1832

    而在四川有一名刘姓男子,自称是刘邦后人,还拿出族谱证明自己,据说这份族谱还与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有关系。究竟怎么回事呢?阿族这就带大家来看看。 村支书年过60,受托修谱续传承 男子姓刘,名德铭,是四川绵阳三台县核桃街村人。刘德铭本就是核桃街村村支书,已经60多了。1992年的时候,族中老人刘宗兴、刘宗进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5,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6:31:11阅读:3169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二十五首: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这首诗中,元好问批评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及其诗序怨刺过于尖刻,有失敦厚。一、《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要明白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二十五》的意思,首先要清楚刘禹锡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他

  • 《千家诗》31《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8 19:41:14阅读:1304

    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引唐·刘禹锡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百

  • 《千家诗》30《玄都观桃花》刘禹锡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9 15:37:18阅读:3106

    玄都观桃花【唐】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译文】长安道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玄都观里栽种着许多株桃树,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注释】⑴元和:唐宪宗年号,公元806~820年。十年:《全唐诗》作

  • 都是写桃花,杜甫《题桃树》与刘禹锡《玄都观桃花》,谁更好?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3 18:21:24阅读:907

    桃花和桃树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地位不如梅兰竹菊,但是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它的意象是飘忽不定的。有的时候形象比较正面,比如代表着春天的“桃李芳菲”,或者形容伊人的容貌;有的时候则比较邪恶,比如“桃花瘴”、“桃花劫”;还有一些时候比较中性,如唐伯虎的《桃花庵》中的桃树。不同的诗人写出来的桃花和桃树也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