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5,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5,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街味道 访问量:3169 更新时间:2024/1/16 16:31:11

前言

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二十五首:

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

这首诗中,元好问批评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及其诗序怨刺过于尖刻,有失敦厚。

一、《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要明白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二十五》的意思,首先要清楚刘禹锡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他经历了什么。

而刘禹锡的大半生,可以从他的两首玄都观看花时中一窥端倪。

贞元九年(793)进士及第时,刘禹锡(772~842年)才21岁。同榜进士中还有一位更年轻的诗人:柳宗元( 773年— 819年)。年轻人总会有些闯劲,特别是他们在受到王叔文赏识以后,义无反顾参与到永贞革新的浪潮之中。

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永贞元年),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一败涂地,被迫离开了长安,其中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韩晔为饶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程异为郴州司马﹐时称"八司马"

十年以后的815年(元和十年),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被招回了长安。但是刘禹锡却作了一首诗,刺痛了当权者,于是他和柳宗元等人再一次被赶出了长安。

刘禹锡的这首诗就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我刘禹锡离开长安的这十年终,无数新贵崛起,不过时因为我这种能人被排挤在外罢了,否则哪有你们的机会呢?

《新唐书·刘禹锡传》中记载: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

刘禹锡作诗,讥讽当政人物,因此被贬黜为播州(贵州遵义)刺史。裴度向皇帝求情说,刘禹锡的母亲八十多岁了,无法跟着去遥远艰苦的播州,能否照顾一下刘禹锡呀。唐宪宗很生气,既然知道自己母亲年事已高,当时他自己就没有想到后果么?这种情况更不应宽恕。不过,唐宪宗还是酌情改为了近一点的州作刺史。

刘禹锡比较幸运,后来还是有机会再次回到长安。但是,柳宗元再没有机会回来,而是病终于柳州,享年47岁。

二、《再游玄都观 》

转眼又是十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刘禹锡又回来了。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 ,刘禹锡终于离开了连州,路过扬州时,还遇到了白居易,作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大和二年828年,刘禹锡回长安任职,这一次他旧地重游,又写了一首充满战斗精神的《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桃花净尽菜花开,原先的权贵们如过眼云烟,一代新人换旧人。唐宪宗和当年的执政们,都已经不在了,而我刘禹锡,哈哈,又回来了。

三、《再游玄都观 》诗序

在这首诗前,刘禹锡还有一篇小序。其文云: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的第二十五首,即根据刘禹锡的这两首诗和诗序而写:

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

刘禹锡诗序中写道:

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面对荒凉的玄都观,诗人感慨万端,诗犹在,花空人去,兴亡荣辱,往事成风。

元好问诗中说到: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兔葵、燕麦都是指乱生的野草。

《旧唐书,刘禹锡传》中记载:

和州刺史入为主客郎中,复作《游玄都》诗,且言:“始谪十年,还京师,道士植桃,其盛若霞。又十四年过之,无复一存,唯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耳。”以诋权近,闻者益薄其行。俄分司东都。

正如第一首诗,嘲笑刘郎去后栽的桃花一样,这首诗也有讥讽之意,无论诗中的菜花、青苔,还是诗序中的兔葵、燕麦,都有寓意,自然会引起当政者的反感。而乱后一词,也令人不快。因此,他的前途也受到了影响。

不过,这也算因祸得福吧,他和白居易都避开了后来的甘露之变,得以善终。

结束语

元好问的这首诗,需要注意的是最有一句中的”枉“字。枉向春风怨兔葵,枉自,白白,无用之功,这里是错的意思。刘禹锡错误地把他人比作野草进行嘲讽。

元好问论诗,主张温柔敦厚,反对直露刻薄的怨刺。

@老街味道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4,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更多文章

  • 元好问故里行记 | 陈巨锁

    历史解密编辑:忻州网标签:元好问,陈巨锁,诗作,野史,赵秉文

    元好问故里行记作者:陈巨锁山西忻州遗山园【一】山头佛屋五三间,山势相连石岭关。 名字不经从我改,便称元子读书山。读金代礼部尚书赵秉文这首诗,便引起了我对读书山的游兴。一个夏雨初晴的早晨,登“晋北锁钥”的忻县城楼,望西南诸峰,山峦挺秀,林壑优美,更见云排浪涌,奇景幻化,这就是名闻三晋的系舟山。传说大禹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7,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敕勒川,敕勒歌,阴山,中州

    前言今天欣赏《论诗三十首》第七首: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这首诗不再评价具体某一个诗人,而是评论了一首民歌。一、《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一般认为原唱是鲜卑语,后来被译成了汉语。原唱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4,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陶渊明,李白,谢灵运,白居易

    前言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今天欣赏第四首: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柳子厚唐之谢灵运/陶渊明晋之白乐天)这首诗和前面三首不同之处,在于只介绍了而一位诗人。这个人就是东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一、南窗白日羲皇上先从第三句的典故说起。《晋书·陶潜传》中介绍写

  • 问世间情为何物?来忻州古城邂逅元好问,解锁真爱密码

    历史解密编辑:忻州网标签:山西,遗山,诗人,元朝,元好问,古典乐,壬辰杂编,忻州古城,历史学家

    诗人元好问邂逅殉情的大雁,留下千年一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成为人间爱情至死不渝的象征。今天一篇文章带你在忻州古城,寻找元好问踪迹。一代文宗 · 元好问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 秀容 (今忻州忻府区韩岩村)人,金代代表作家,金元之际的文坛领袖,有“金元文宗”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9,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费览观,潘岳,苏轼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第九首: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这一首的顺序有点奇怪,第8首刚提到唐朝陈子昂,第9首又回到南北朝。一、斗靡夸多费览观,斗靡,是指修饰华丽。夸多,就是篇幅很多,用大量辞藻去修饰。冗,繁杂、多余、平庸,我们可以发现,南北朝的诗作,

  • 元好问是这一时期北方最好的诗人,没有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岸卡卡标签:元好问,耶律楚材,诗人,女真族,诗词,金史

    唐以后,北方就与南方长期处于割裂的状态,先是被契丹族统治,然后是女真族,紧接着,蒙古族又兴起在北方,不可一世。北方的汉人长期在这样的政治环境和战乱中,自己的文化随时都有消亡的危险。但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汉文化却以一种特别坚韧的方式顽强地绵延了下去。元好问是这一时期北方最好的诗人,没有之一。他并不是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8,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孟郊,韩愈,东野,孤愤

    前言今天欣赏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的第十八首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这首诗主要说了两个人物,孟郊、韩愈,这是韩孟诗派的两位代表诗人,但是二人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却不同,因此被元好问褒贬。一、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诗囚,原本有两个,出自元好问《放言》:韩非

  • 诗词原创:步韵元好问七律十首|久客湖山次第春,落花迢递白头新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原创火云标签:七律,诗词,杜甫,题诗,遗山,元好问,步韵元

    元好问,金忻州秀容人,字裕之,号遗山。元德明子。七岁能诗。宣宗兴定五年进士,历内乡令。官至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以著作为己任,收集金朝君臣言论遗事,为元人修《金史》所取资。所辑《中州集》,录金二百四十九人诗词,各附小传以存史。为文备众体,诗尤奇崛,且以身处金元之际,特多兴亡之感。为一代宗匠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02,曹刘坐啸虎生风,曹刘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刘琨,曹植,曹操

    前言今天欣赏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的第二首: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这里提到了三个人物,两个时期,曹魏时期,西晋时期。一、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曹刘是谁?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史书上的曹刘,经常指曹操与刘备。例如《三国志》中写道:是时曹公从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21,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凌云,刘禹锡,柳宗元,元稹

    前言今天继续,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二十一首: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这一首对于形式拘束的和韵现象,提出了批评。一、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窘步,迈步急迫,步履艰难。相仍,相沿袭。跟随别人的脚步,亦步亦趋,至死不肯超越一步。第一句形容作诗,下笔艰难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