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求鲤
求鲤
卧冰求鲤的主人公是谁?卧冰求鲤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9 7:37:21阅读:1501
成语卧冰求鲤的主人公是谁?成语卧冰求鲤的主人公是王祥。王祥,字休徵。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大臣,书圣王羲之的族曾祖父。王祥侍奉后母极孝,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 成语卧冰求鲤出自何处 晋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王祥 ﹞母
王祥卧冰求鲤简介 王详临终对儿子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4/1/3 1:42:57阅读:2122
王祥,字休徽,琅琊临沂人。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为书圣王羲之曾祖父。少年王祥为后母卧冰求鲤被评为二十四孝之一,其孝行被后世历代传诵。泰始四年,四月,王祥去世,享年八十九岁,王祥故里至今任保留其卧冰处,以传承其孝道。王祥卧冰求鲤简介王祥自幼孝顺,待人往往体贴入微。其生母薛氏在其年幼时期便离世,后跟随后母
王祥是个怎样的人 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
历史解密时间:2024/1/3 21:28:33阅读:2646
王祥是个怎样的人?在中华传统礼教中,王祥肯定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但是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王祥的这种孝顺是否真的可取,还是有待商榷的。王祥卧冰求鲤王祥对待后母非常的孝顺,这无论在什么方面来说都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但是王祥孝顺的方式是否真的正确,也许今天的普世的价值观能够给我们答案,也能给我们
解析王祥“卧冰求鲤”这种孝顺是否真的可取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9 7:16:40阅读:1925
王祥事后母是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小故事,出自《世说新语》。故事的主人公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王祥是东汉末年的曹魏的官员,从县令一直做到了太尉,西晋建立之后官至太保,还被封了爵位,在入士之前,王祥隐居二十年不问世事。王祥的生母早逝,后来父亲又娶了一个继母薛氏,但是这个继母对王祥并不是
盘点三国时期的八大孝子:卧冰求鲤的主人公是谁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9 10:01:17阅读:1468
导读:我们熟知的三国是一个兵荒马乱、人才辈出的时代,关羽、诸葛亮、曹操的英雄故事我们都是耳熟能详。但也许有人不知道,就在那样一个英雄高产的时代,也同样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孝子。让我们一其了解下三国时期的八大孝子,一起学习古人的感恩之心吧。徐庶徐庶是刘备的第一位军师,得其辅佐后,刘备军屡次战胜曹军,新野一
南北朝时期王祥:“卧冰求鲤”的孝子,一个别人不懂的家庭。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7 14:02:29阅读:2497
卧冰求鲤的主人公就是王祥,这个王祥做过最让人感动的事,就是他在母亲冬天想吃鱼的时候,他就直接跑到冰面上去,因为当时冰面已经结冰了,根本弄不出鱼,他就直接解开衣服,趴到河面上,就开始暖着冰块,想让冰块融化,在最后,他还真的就抓到了两条鱼给母亲。那个故事中的王祥的母亲并不是他的亲生母亲,而是他的一个继母
“卧冰求鲤”的主人公王祥,其后辈竟有管仲、张良之才!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8 19:01:12阅读:2497
王祥是典故“卧冰求鲤”的主人公,他从东汉末年建安年间一直活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年间,和晋宣帝司马懿三弟安平王司马孚一样经历三个朝代。王祥继母朱夫人经常无故殴打王祥,还曾经想要在饭菜中下毒将其毒死。朱夫人之子王览经常保护王祥,饭菜必先品尝,朱夫人害怕把自己的亲儿子王览也给毒死,这才住手。魏高贵乡公曹髦
干宝的《搜神记》中卧冰求鲤简介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0 8:45:13阅读:1464
卧冰求鲤是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讲述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在冰上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孝道经典故事。2006年12月入选山东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王祥(184-268),字休征,琅琊临沂人,西晋大臣。王祥因孝名和功绩被加官晋爵,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
“卧冰求鲤”的主人公王祥,其后辈竟有管仲、张良之才!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30 11:17:02阅读:2895
王祥是典故“卧冰求鲤”的主人公,他从东汉末年建安年间一直活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年间,和晋宣帝司马懿三弟安平王司马孚一样经历三个朝代。王祥继母朱夫人经常无故殴打王祥,还曾经想要在饭菜中下毒将其毒死。朱夫人之子王览经常保护王祥,饭菜必先品尝,朱夫人害怕把自己的亲儿子王览也给毒死,这才住手。魏高贵乡公曹髦
卧冰求鲤的大孝子,面对篡权的司马氏是如何应对的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9 1:58:27阅读:168
中国历代的统治者,多标榜“以孝治天下”,声称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当然这个大道理说的在理,一个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孝顺人要他忠于别人,怕是很难做到。汉魏之间,士人当官的路径叫“举孝廉”,由官员向上推荐当地的孝子廉吏,进入仕途。这种推荐制度,权力基本掌握在士族大家手上,贫寒人士要被举荐,万里挑一。所以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