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高僧

高僧

  • 近代太虚简介-近代太虚(近代著名高僧)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8 19:04:59阅读:936

    太虚简介:近代著名高僧小编今天讲一位近代历史人物:近代太虚,历史上评为近代著名高僧太虚,近代历史太虚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中文名:太虚,基本释义:道貌,性质:哲学术语太虚(1890~1947),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890年1月8日

  • 顺治帝问高僧大清的国运,高僧只答22个字,全部应验

    野史秘闻时间:2023/12/31 2:58:46阅读:745

    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两个,一是自己寿命几何?二是一手打下来的天下能持续多久?相传周朝800年,汉兴400载,都是上天注定。而古代的帝王对待风水之学又是分外的相信,因此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喜欢遍访天下名士,询问国家的国运,能传几代?顺治帝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个皇帝,他从父亲和叔叔手里接过

  • 明代秘史:驸马恶人先告状高僧借医献良方

    历史解密时间:2024/1/8 4:26:24阅读:2436

    驸马欧阳伦一回到京师,安庆公主便告诉他,父皇的心痛老毛病又犯了,御医们用了多剂药方不见效应,父皇骂他们都是草包饭桶,弄得御医们惶恐不安,束手无策。欧阳伦并未吃惊,因为他在返回南京途中旅居开封时便听到皇帝犯病的消息了。恰巧有一位赤脚僧人到中州云游,欧阳伦与之交谈时他说有十足的把握能医好皇上的病疾,于是

  • 天子高僧宋恭帝之谜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3 10:12:38阅读:160

    宋恭帝名叫赵显,是宋度宗之次子,为全皇后所生,生于1271年,正处于南宋风雨飘摇之际。蒙古元朝的强大军事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威胁南宋的社稷存亡,而朝廷里却是一个昏庸的宰相当道,他就是皇帝国舅爷贾似道。他为着自己的乌纱帽,秘密封锁元军的进攻消息,以至于襄阳城被围困六年,朝廷却不知晓。直到1273年襄阳城破

  • 《奉和窦使君同恭法师咏高僧二首。竺佛图澄》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5 17:59:52阅读:2679

    大誓悯涂炭,乘机入生死。中州法既弘,葛陂暴亦止。乳孔光一室,掌镜彻千里。道盛咒莲华,灾生吟棘子。埋石缘虽谢,流沙化方始。

  • 《奉和窦使君同恭法师咏高僧二首。释僧肇》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5 17:06:08阅读:4730

    般若唯绝凿,涅槃固无名。先贤未始觉,之子唱希声。秦王嗟理诣,童寿揖词清。徽音闻庐岳,精难动中京。适验方袍里,奇才复挺生。

  •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6 8:51:03阅读:2145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士与僧的交往,为禅林平添了不少风流。此诗记述了诗人向一代高僧问禅访道的逸事。此诗的诗眼在于“无馀说”与“啸一声”。大道无言,故无余说,既无馀说,便于月下长啸,让一个人的身、

  • 《大觉高僧兰若(和尚去冬往湖南)》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5 23:18:09阅读:796

    巫山不见庐山远,松林兰若秋风晚。一老犹鸣日暮钟,诸僧尚乞斋时饭。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

  • 鸠摩罗什作为一代高僧,曾今娶了两个妻子,圆寂火化时舌根烧不毁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3 6:21:18阅读:4326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国亦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虽然不是发源于中国,却是在我国兴盛起来的,并传播到了韩国和日本等国。历来最为我们所熟知的佛教高僧,便是唐玄奘。作为一位高僧,自然成为了许多贵族争抢的焦点。他的身边都是,拉拢他的贵族送来的各类美人,因此也招来许多质疑之声,认为他并非真的是高僧。他

  • 一行除了精于著述之外 还是一个发明家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9 6:26:10阅读:3849

    密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由印度传来,可分为两派,一为胎藏界,一为金刚界。密宗以密法奥秘,不经传授不得互相传习及显示非密宗信众,因此称为“密宗”。唐朝的高僧一行,不知道何以有机缘竟得两宗的真传。唐印果长老时,将密宗传于日本空海。从唐朝以后,密宗在我国几乎没有完整的传承。正如近代大德虚云长老在自述年谱中

  • 高僧体内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科学分析舍利子的成因)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14 16:11:53阅读:2854

    科学分析舍利子的成因,真的只有高僧体内才有?是不是一个骗局?舍利是梵语śarīra的音译,最开始指的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在佛教中,僧人死后留下的骨骼称为舍利,而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称为舍利子。佛教中舍利子是非常尊贵的,只有德高望重的高僧,在生前经过艰苦的修行,圆寂后才能火化出舍利子。高僧的舍利子

  • 西藏高僧仓央嘉措简介(一代情僧仓央嘉措24岁时神秘消失)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18 20:43:07阅读:3742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很多人认识仓央嘉措,都是因为他的情诗。他的一生像是一个传奇,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居民,却被认定为六世达赖,接受民众敬仰。可他又生性浪漫,在入住布达拉宫之后,经常偷偷跑出去,在小酒馆中寻找着自己的爱情。因为政权争斗,他成了傀儡,在被押进京途中,神秘消失。此后

  • 太虚法师个人简介(民国四大高僧太虚老和尚的生平简介)

    文史百科时间:2024/1/21 5:29:13阅读:2376

    在近代中国的抗战史上,有一个大和尚,他秉承佛教信仰,曾经扛起担架救援于后方,也曾躬身杀敌于前线,还出访于友邦,呼吁抗日救国,与所有的中华儿女一道,奋勇抵抗侵略。他就是被尊为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虚法师。法师是浙江海宁人,字太虚,法名唯心, 1890年出生。1925年,太虚大师曾在北京中央公园宣讲

  • 狱门疆是什么东西

    文史百科时间:2024/2/2 23:05:42阅读:3154

    源疑即去世后肉身化为狱门疆的下僧那幅图便属于接引图,喊『四十九化仏阿弥陀圣寡去迎图』。跟它相似的有一幅喊『阿弥陀二十五菩萨去迎图』,也被称为『早去迎』,是正在日本净土宗总本山(源疑这天本晒台宗下僧,净土宗教祖之一),都门知恩院中支躲的日外国宝,颇有名,正在那次展览中展出了。“去迎图(接引图)”那类艺

  • 舍利子的形成原因

    野史秘闻时间:2024/1/22 9:53:00阅读:473

    现往常人类的迷信手艺已经经十分收达了,如今我们可以享用到下科技带去的便当,科技也带咱们收现了天下已知的一壁。没有过那个天下上仍然有不少已解之谜,好比道“舍利子”。正在书本、旧事以及电视剧中皆能瞧到,它晶莹剔透,便像是宝石同样,听说只要下僧圆寂后水化才会呈现舍利子,至于它是怎样构成的,至古皆出有一个迷

  • 北魏高僧昙曜为什么开凿云冈石窟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6 10:40:19阅读:3494

    昙曜,北魏僧,武威郡姑臧人也,死卒年没有详。幼年落发,本正在凉州建习禅业,为太子拓跋摆所礼重。北魏太武帝兴释教,北天经像整降,佛事断歇,梵衲多借雅,师独脆固讲心,仿佛持守其身。太子再三亲减劝喻,仍稀持法服器物,没有久离身,闻者叹重之。后卒于年夜同。文成帝登基后,再兴释教,特任师为昭玄皆统,办理僧寡。

  • 民国四大高僧是哪四位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8 2:30:44阅读:2928

    释教自传进中国以去,没有断患上到收展。正在平易近国时代,更是有四位下僧,把佛法的传播举行了更好的启接,他们可谓平易近国释教界的俊彦,皆做到了无我地步。那末,接上去,便让咱们去懂得一下那四年夜下僧。弘一:李叔同(1880—1942),别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教名广侯,字息霜,别名漱

  • 宋恭帝亡国后成高僧 与元王妃偷情生元顺帝?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7 21:35:25阅读:2493

    妥欢贴睦儿既然能够被立为皇帝,从另一个侧面应该也能反映出当年他被斥为“非明宗子”的说法站不住脚,因为立他为帝的正是当年亲身参与炮制此说法的婶婶。但是元顺帝的身世究竟如何,从此也成了史书上的又一个谜团。戏剧性的是,所有与此有关的猜想说法,似乎都认为他的“疑似父亲”是另一位帝王:南宋王朝的末代皇帝恭帝赵

  • 汉末豪强笮融:心狠手辣却在中国最早推广佛教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4 12:47:23阅读:948

    东汉末豪强。丹阳(治今安徽宣城)人。初聚众数百,往依徐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彭城运漕,并任下邳相,遂放纵擅杀,坐断三郡委输以自入。曹操征陶谦,徐土骚动,融将男女万口、马三千匹走广陵,广陵太守赵昱待以宾礼。融利广陵之众,因酒酣杀昱,放兵大略而去,过杀彭城相薛福。兴平二年(195),与盟主刘繇同为孙策所

  • 揭秘:励精图治的和尚皇帝缘何最终饿死于僧寺?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9 16:46:56阅读:1959

    南北朝时期,民族混战,天下分裂,北方少数民族屡屡南下,汉族朝廷偏安江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佛教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并在一片混战的局势中迅速传播开来,贫民百姓将它当作乞求来生的期望和寄托,达官贵族将它当作逃避现实的借口和托辞,朝廷更是屡屡将佛教定为国教,广建寺庙,重金资助,从而造成了“南朝四百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