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元恂被废去太子之位,到底是因为什么?-趣历史网

元恂被废去太子之位,到底是因为什么?-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587 更新时间:2023/12/20 22:51:47

元恂,原名拓跋恂,帝元宏嫡长子,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根据《魏书》中的记载,当年八月,北魏孝文帝元(拓跋姓,因汉化改革而改元姓)宏出巡嵩山,留在洛阳的皇太子元恂却突然“于西掖门内与左右谋,欲召牧马轻骑奔代(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南迁前的国都)”。

元恂为了顺利离开洛阳去平城,还杀死了试图阻拦他离开的太子中庶子(有纠正缺违,侍从规谏之责)高道悦。

而元恂想逃离洛阳,北上去平城的原因是受不了洛阳夏季的炎热天气,史载其“深忌河洛暑热,意每追乐北方”,也就是说,他趁着父亲不在,召集几千轻骑北上的初衷仅仅是想去避暑。

但元恂并没能成功,被守卫皇宫的禁军将领给拦了下来。

随即,得到消息且大怒的元宏急忙返回洛阳,亲自杖责元恂不说,还在当年十二月即废掉了他的太子之位。

根据史书记载,当得知儿子准备跑到平城去时,元宏的反应是“闻之骇惋”,事后,在决定废太子时,也表态说:“此小兒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

元恂不过是因为对气候的不适应,想出去避个暑,值得元宏如此反应吗?

这要和北魏朝堂上当时紧张的政治氛围说起。

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国家,国土包括当时中国大半个长江以北的区域在内。

为了更好的统治这个国家,得到汉地豪族、百姓的认可,并让鲜卑人从野蛮先进步进,孝文帝元宏在位时,决定进行全盘的汉化改革。

他强行推动这场改革,试图让鲜卑人从包括言行举止、饮食习惯、服饰礼仪在内的各方面习俗,都学习和效仿汉文化。

这场改革当然会得到原本就居住在长城以内的汉地豪族、百姓们的支持,但却遭到了部分鲜卑贵族的强烈反对。

毕竟,这是一场对鲜卑族自身文化习俗、政治形态的完全否定。

历史上,普通的改革都会有反对力量,况如元宏推动的这种全盘否定式的改革。

反对势力很强大,元宏是依靠皇帝的权威和掌握的武力强行在推动改革,至皇太子元恂准备出逃平城避暑的这一年,各种制度的变动达到顶峰。

当年元月,元宏下令所有的鲜卑人改汉姓,并要求鲜卑皇族和贵族和汉姓世家联姻,元宏带头改姓,带头娶了好几个汉姓世家的女子为妃,还给几个弟弟全部另娶了汉姓妃。

更重要的是,元宏规定鲜卑贵族必须要习汉语、说汉语(三十岁以下的官员必须说汉语,三十岁以上的可以慢慢学习),否则,就不要做官了。

到了连姓氏和语言都要改变的地步,反对汉化改革的鲜卑贵族们也忍不住了,他们之间的各种阴谋串联也开始增多。

在这种保守派和改革派互相较劲的紧张氛围中,政治人物的动向往往意味着不同的含义。

皇太子元恂选择在这个时候,想带着几千兵马跑到旧都平城去避暑,在政治上,相当于立起了反对父亲元宏改革的大旗。

虽然元恂的本意未必想如此,但只要他一动,就会被鲜卑贵族们利用,他的皇太子身份也足够扛起反改革的大旗。

此前的一年,即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元宏的岳父、太师冯熙(元宏嫡祖母冯太后的亲哥哥,有四个女儿都嫁给了元宏,其中有两个先后成为皇后)在平城去世。

一堆鲜卑贵族以此为机,鼓动元宏回平城去主持和参加冯熙的葬礼。

他们希望元宏参加冯熙葬礼是次要目的,主要目的是让皇帝回到旧都,从而打击元宏迁都洛阳的决策。

平城是旧都,留守的鲜卑老贵族多啊,元宏的长辈也有不少留在那,难道每次都要从遥远的洛阳赶去参加葬礼?不如把国都迁回来?这是在试探元宏汉化改革的决心。

元宏当时毫不犹豫拒绝了鲜卑贵族们提出的为岳父奔丧的提议,并且下令,以后,在平城去世的鲜卑贵族全部把灵柩送到洛阳来安葬。

除此之外,元宏还顺势规定,就算是夫妻分别死于平城和洛阳两地的,也不准到平城合葬,只能到洛阳合葬,否则,就分葬两地。

由太和十九年发生的冯熙葬礼事件来看,元宏为了汉化改革的全力推动,自己在迁都洛阳后,都极力避免去平城。

因此,政治身份上能部分代表皇帝元宏的皇太子元恂想跑到平城去,不管他是因为什么理由,如果他成功了,都会让元宏在政治上陷入被动,这让把汉化改革视为生命的元宏极为愤怒。

所以,才有了元宏得知消息后的“闻之骇惋”和之后亲自杖责儿子,并以“乃是国家之大祸”的理由,迅速废掉他的行为。

太和二十年十二月,皇太子元恂被废,当月,以恒州刺史穆泰(鲜卑姓为丘穆陵氏)、定州刺史陆睿(鲜卑姓为步六孤,有平原王爵位,他曾带头劝元宏回平城参加冯熙葬礼)就联合了一堆鲜卑贵族,其中还包括不少鲜卑皇族,起兵造反。

造反后来被元宏平定,但皇太子出逃平城,被废后鲜卑贵族马上就造反,这两件事结合起来,意义就非同一般。

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四月,年仅十五岁的废太子元恂在被废四个月后,被父亲元宏逼令喝毒酒自杀。

《魏书》记载,元恂被废后其实很老实:“恂在困踬,颇知咎悔,恆读佛经,礼拜归心于善。”但:“中尉彪承间密表,告恂复与左右谋逆。”

元恂未必真有谋逆的想法和行为,史载其“有手书自理不知状,而中尉李彪、侍御史贾尚寝不为闻。(申诉的奏疏被扣,元宏没看到)”,但他被废当月的穆泰、陆睿造反事件却似乎坐实了此事。

皇太子元恂的被废和赐死,起因实在是微不足道,无非是受不了炎热的气候,想到更适应的北方避暑(元恂十二岁之前都在平城生活)。

不过,年纪尚幼的他,没有体会到政治的严谨和残酷,也没有皇位继承人该有的政治敏感性,皇太子不在行动和政治上紧跟着皇帝,能好得了?怪不得元宏的无情。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司马炎是什么出身?他的能力如何?-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司马炎为晋朝的建立者,谥号武皇帝,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一,出身显赫司马炎是曹魏权臣司马昭之子,青龙四年(236年)出生,为人宽惠仁厚,深沉有度量。景元五年(264年),被其父晋王司马昭立为世子,任抚军大将军,开府、副相国。当时司马昭欲立次子司马攸(被过继给司马师)为世子,常说:“天下

  • 三国时期魏延为何没有投降曹操?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魏延是刘备大将,在刘备攻取汉中之时,魏延曾和曹操战场相遇,曹操知道魏延勇猛,想招降魏延,魏延不但不投降,大骂曹操,魏延为何不降?魏延最开始在刘备兵败时,曾帮过刘备,当时,刘备准备进入襄阳,但是刘琮投降曹操,不让刘备进城,魏延打开城门,迎接刘备入城

  • 孟浩然有何才能?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孟浩然,世称“孟襄阳”,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孟浩然,与王维齐名,史称"王孟",著有《孟浩然集》。其中有名的五言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还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可谓家喻户晓,广为人知。孟浩然待人又很热情仗义,不仅是李白

  • 庞勋是什么人?他发动叛变对唐朝造成了什么影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在黄巢起义军前,曾发生过一起著名的兵变——庞勋兵变。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晚唐时期唐懿宗昏庸无道,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地方,胡作非为,使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咸通九年(868年),军官庞勋率军反唐,沉重打击唐朝统治,成为比黄巢更早的唐朝掘墓人。那么庞勋之变是如何打击唐朝的一,驻守桂林咸通

  • 郭解是什么人?汉武帝为何会忌惮他?-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郭解,字翁伯,西汉时期游侠。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前127年,朝廷要将各个郡国的富豪人家迁往茂陵居住。汉武帝趁机将游侠郭解的名字加到迁徙人口的名单里。郭解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就四处托人为自己求情,于是拜托大将军卫青为他讲话:“郭解家境贫寒,不应该是迁徙的对象。”汉武

  • 姜氏齐国为何没能坚持到战国时期?真相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齐国的历史,其实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西周到春秋时代的齐国;第二个阶段,是战国时期的齐国。这两个阶段的齐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国君一脉换人了。西周和春秋时代的齐国,国君是姜子牙一脉的后

  • 唐朝时期皇帝都豢养过哪些鸟兽动物?-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唐朝的帝王在后宫生活中,除了美人、乐伎、奇珍、异宝,还有不少的动物玩偶。这些动物玩偶有的很温驯,如猫、狗、奇鸟,带在身边,供随时观玩。有的则很凶猛,豢养在广大的皇宫苑囿之中,供狩猎之用,平常则作为奇禽异兽予以

  • 薛丁山征西第55回:二郎神大战野熊,圣母收伏二牛精-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薛家将》,清代如莲居士所著小说,是以讲述薛仁贵及其子孙们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系列长篇小说和评书。《薛家将》与《杨家将》《呼家将》等构成了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本书包括几个部分,分别叙述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的故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薛丁山征西第54回:铁笼火烧窦一虎,野熊摄去二多姣-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薛家将》,清代如莲居士所著小说,是以讲述薛仁贵及其子孙们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系列长篇小说和评书。《薛家将》与《杨家将》《呼家将》等构成了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本书包括几个部分,分别叙述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的故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薛丁山征西第53回:一虎盗剑囚铁笼,梨花放金丸夫人-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薛家将》,清代如莲居士所著小说,是以讲述薛仁贵及其子孙们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系列长篇小说和评书。《薛家将》与《杨家将》《呼家将》等构成了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本书包括几个部分,分别叙述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的故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