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财税名臣周忱是如何整顿江南税粮的?-趣历史网

明朝财税名臣周忱是如何整顿江南税粮的?-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244 更新时间:2023/12/12 8:38:54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明朝财税名臣周忱整顿江南税粮的故事。

周忱是明朝前中期的一个财税名臣,出生在江西吉水,在永乐二年的时候成功通过科举考试当上了进士,第二年的时候,永乐皇帝朱棣挑选二十八位进士进入文渊阁读书。而周忱虽然科举考试成绩一般,但他也想进入文渊阁读书,因为进去之后所有日常所需都是朝廷负担的,不用自己掏钱买。

周忱大着胆子向朱棣毛遂自荐,永乐皇帝觉得他很有志气,便给他破例,让其进入文渊阁读书,后来得以被提拔为刑部主事。

周忱是一个拥有经世才华的人,但他在官署内工作了长达二十年,一直都得不到升迁,因为别人根本就看不出他的才华,只有户部尚书夏原吉一人成功看了出来,在其举荐下被提拔为越王府长史。

第一、江南地区的赋税问题

到了宣德初年的时候,有人举荐周忱去当知府,然而夏原吉变得明确的反对,因为他认为一个小小的知府,并不能够让周忱充分地发挥才能。

直到宣德五年的时候,宣宗皇帝朱瞻基因为江南地区的财赋一直都得不到有效治理,经常出现拖欠税负的情况,比如仅仅苏州一府,其累计拖欠的租税就已经达到了八百万石。

自宋代开始,江南地区一直都是历朝历代的财赋重地,如果连江南地区都收不上税的话,那么对于朝廷财政的压力,将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为此,朱瞻基需要派遣一个有才华的重臣前往江南地区治理财赋,大学士杨荣就此将周忱给举荐上去,于是乎朱瞻基将周忱升为工部右侍去巡抚江南各府,总督税粮。

周忱来到江南一带后,访问了很多父老乡亲,询问他们为何什么要逃税,他们的答复都是地方的豪户们都不肯承担加耗,所以这些加耗只能由普通老百姓来承担,普通老百姓承担不了,所以就只能选择逃亡来躲避税赋,这些的人一多,税额自然会出现很大的空缺。

其实,这个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太祖皇帝朱元璋时期,在其打天下的过程中,由于江南地方的老百姓普遍支持张士诚这个割据势力。等到朱元璋消灭张士诚的时候,怀恨在心的他便在选择在当地惩罚性地科以重税。

要知道在明朝前中期,朝廷规定百姓在交纳赋税的时候,必须交纳实物。但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实物在运输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损耗,所以在实际缴纳的时候,需要根据距离的远近,加征一定数量的耗费,也就是所谓的加耗。

在洪武朝和建文朝时期,朝廷的都城在南京,距离江南地区比较近,这个加耗还比较低,老百姓还能够勉强承担,所以没有出现逃税缺额现象。

到了永乐朝时期,朱棣选择将都城迁往北京城,这距离变远了这么多,江南地区的老百姓所需要承担的运费和加耗费都变多了不少,老百姓就负担不了,由此便出现了大量拖欠和逃避赋税。如此一来,江南地区就变成徒有重税之名,但实际上每年收上了的赋税十分少。

第二、通过下调税率来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忱先是根据实际情况下调到了一定程度的税率,来减轻农民的负担。然而如果仅仅只是通过下调税率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话,也就是不会酿成让朝廷无比头疼的大问题了。

前文说过,江南地区是朝廷税收重地,如果税率下调太多的话,朝廷收不少税来,会造成很多的损失,让窘迫的财政难以运行。所以周忱下调税率的措施,很快遭到户部尚书胡濙等人的强烈反对,弹劾他变乱成法,沽名要誉。

第三、通过创平米法和建济农仓来解决问题

所以,税率只下调了一点,就推行不下去了,为此周忱只能另想方法,很快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叫作平米法。

所谓的平米法,就是周忱统一公布了“耗米”的征收比率,每户老百姓需要缴纳多少耗米都明明白白地计算出来,不让地方豪族富户随意把加耗摊派到普通老百姓身上。同时还规定将各府县的运输成本和加耗都一并给平均了。部分地区的耗米压力得以被均摊出去。

周忱的“平米法”,并没有在整体上降低江南的赋税总额,所以得到了朝廷的支持,因为朝廷该收多少税收,还是收多少税收,没有丝毫的影响。

此外,周忱还在苏州、松江、常州等地区开设济农仓。每一次统一征收的耗米如果有出现的多余的话,就会将这多余的部分放进济农仓里,可以作为第二年的耗米使用,以此来减轻农户的负担。同时如果遇到灾荒的时候,济农仓里的粮食也可以拿来作为应急的赈济粮食,也可以借贷的形式,提供给需要急用的农户。

周忱的这一套组合拳下去,江南地区老百姓的赋税压力得到了极大地缓解,没有人会顶着犯罪的风险逃税了,没过几年时间就把之前拖欠国家的赋税给交纳完毕了,这一切都是周忱的功劳。

周忱本人最终于景泰四年十月份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要是建文帝没有选择自焚的话,朱棣会留他一命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要是建文帝没有选择自焚的话,朱棣会留他一命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我们反向来推理一下,朱棣如果不杀建文帝,会怎么样?他该怎么做?第一,争取一些权益,比如说“永不削藩”的承诺,割让部分领土,然后退兵回北京。从此以后,明朝事实上分裂成南北

  • 韩世忠在“风波亭”之后继续当官,他是抛弃了岳飞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同样是武将,岳飞的死令人悲伤,那么韩世忠在“风波亭”之后继续当官,他是抛弃了岳飞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政治军事,不是武侠小说。韩世忠是大将,岳飞也是大将,这不假。韩世忠抗金,岳飞也抗金,这也是真的。韩世忠坚决主战、反对议和,岳飞也坚决主战、反对议和,这更是真的。

  • 李世民对李治并不满意,为什么还是选他当太子?-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李世民对李治并不满意,为什么还是选他当太子?其实,李治并不平庸,甚至可说是睿智,可是跟李世民本人和其他热门太子选手比起来,就差了点,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跟聪明外露的嫡长兄李承乾、才华横溢的嫡次兄李泰、相传有着双重皇家血缘的三兄李恪相比,年幼时的李治,显得不那么突出罢了

  • 为什么明朝到了中后期的时候,领土面积大幅度缩水?-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明朝十分有骨气,从不和亲,不赔款,也不割地,不纳贡。那么为什么明朝到了中后期的时候,领土面积大幅度缩水?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朝强盛时期的版图明朝覆灭是在公元1644年,距今已过去了300多年。到了今天,因为一些资料的缺失,人们对明朝的认识也存在一些局限,如今

  • 明朝的平米法是什么?是如何改革江南地区徭役制度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明朝的平米法是什么?是如何改革江南地区徭役制度的?其实平米法,也叫作均征加耗法,是在明朝中期由名臣周忱所首创,这种方法既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压力,也保证了明朝在当地的税额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在明朝可以耕种的土地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穿,一种为官田,另一种为民田,然而朝廷在这种田地上所分别征收的税额,差别巨大。征

  • 薛仁贵征东第32回:猩猩胆砧伤唐将,红幔幔痛失摩天-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薛家将》,清代如莲居士所著小说,是以讲述薛仁贵及其子孙们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系列长篇小说和评书。《薛家将》与《杨家将》《呼家将》等构成了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本书包括几个部分,分别叙述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的故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薛仁贵征东第31回:卖弓箭仁贵巧计,逞才能二周归唐-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薛家将》,清代如莲居士所著小说,是以讲述薛仁贵及其子孙们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系列长篇小说和评书。《薛家将》与《杨家将》《呼家将》等构成了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本书包括几个部分,分别叙述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的故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薛仁贵征东第30回:长安城活擒反贼,让帅印威重贤臣-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薛家将》,清代如莲居士所著小说,是以讲述薛仁贵及其子孙们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系列长篇小说和评书。《薛家将》与《杨家将》《呼家将》等构成了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本书包括几个部分,分别叙述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的故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薛仁贵征东第29回:银銮殿张环露奸,白玉关巧得龙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薛家将》,清代如莲居士所著小说,是以讲述薛仁贵及其子孙们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系列长篇小说和评书。《薛家将》与《杨家将》《呼家将》等构成了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本书包括几个部分,分别叙述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的故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红楼梦中贾代儒是谁的儿子?为何他如此贫困?-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