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遂的介绍
毛遂 ( 公元前285年- 公元前228年),战国时期(有争议,一说山东滕州、一说河北鸡泽)人,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毛遂猝后葬于距鸡泽县城西北15公里的永年区境内,毛遂墓墓冢高大,被永年列为“平干八景”之一,称之为“毛遂高峰”。 由政府拨款重新修砌了墓冢,竖起“毛遂之墓”的新墓碑。
据滕州《滕县志》记载“毛遂,薛人也……后卒葬于薛。”古代薛国,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毛遂墓地就位于官桥镇西南部、京沪铁路西侧约50米处。原址在官桥火车站票房处,位于薛国故城北城墙约350米处,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11月建设津浦铁路时将毛遂墓迁往道西50米。
2008年,中国毛氏研究会给邯郸市鸡泽县政府颁发证书,认定毛遂为毛姓的始祖,毛亨、毛苌为毛遂后人,确认邯郸鸡泽是毛遂故里,韶山毛氏是鸡泽毛遂的直系后裔。而邯郸鸡泽以“毛”命名的仅此一村,这表明毛官营即毛遂故里得到确认。中国毛氏研究会最终认定,毛遂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世祖。中国毛氏研究会会长毛炳汉诗曰:“鸡泽毛遂一荐名,毛亨毛苌传诗经;后人数迁到韶山,孕育伟人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