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高滔滔是什么人?宋哲宗是如何评价她的?-趣历史网

高滔滔是什么人?宋哲宗是如何评价她的?-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244 更新时间:2024/1/17 11:52:27

高滔滔宋英宗皇后,后人誉为女中舜。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的北宋时期,曾有两位著名的“临朝称制”的皇太后,一位是“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一位是“宣仁圣烈”皇后高滔滔。

刘娥辅佐儿子(非亲生)宋仁宗,高滔滔辅佐孙子宋哲宗。

她们两位都曾在皇帝到了亲政年纪后,不愿意还政,继续让皇帝当橡皮图章,直到她们死去后,皇帝才拿回权柄。

刘娥生前不让宋仁宗认生母,高滔滔生前极力压制宋哲宗生母朱妃的品级。

可以说,这两位皇太后,都曾让辅佐的皇帝不满。

特别是刘娥,还一度有过仿效武则天的意图。至于高滔滔,在政治理念和行为上,和宋哲宗是绝对的背道而驰。

但两位皇后死后,获得的待遇却不一样。

刘娥死后,在有人要追究刘娥的责任时,宋仁宗专门下诏:“太后垂帘日诏命,中外毋辄以言。”

也就是说,宋仁宗把刘娥以前所干的事,全部抹去了,以官方和自己的名义,承认了刘娥的功绩,不允许有人指责刘娥。

而高滔滔死后,宋哲宗拒绝了部分官员要求他学习宋仁宗,对高滔滔予以公开肯定的建议。

而且,宋哲宗还让帮助自己起草诏书的官员林希在公开的诏书或诏令中,以“老奸擅国”来评价高滔滔。

宋仁宗和宋哲宗,在辅政皇太后死后,反应为何大相径庭?

先来说宋仁宗,刘娥死后,以前被刘娥打压的官员,有追究刘娥的意图,但宋仁宗全盘考虑得失后,没有认同他们。

打击一个死去的皇太后,不是简单地下几份诏令就行,是必然要掀起政治斗争的,刘娥生前提拔的官员不可能不反抗。

而且,刘娥虽然压制了宋仁宗十多年,可她掌权时,执行的国策一直没有改变,基本上全是沿用了自宋太祖到宋真宗时期制定和沿用的国策。

刘娥采取的“萧规曹随”的政治态度,其实无法从政治上打击她,国家没有变化,没必要掀起政治斗争,没必要否定刘娥。

就好像范仲淹说的:“太后受遗先帝,保佑圣躬十余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

宋仁宗虽然曾经很憋屈,但他从刘娥手上接收的,是一个有稳定朝局,社会稳定的和平江山,从大局上讲,保持现状为好。

不过,宋仁宗也不是一点事都没做,但他干的事都无伤大雅,不影响和谐的政治局面。

比如,刘娥下葬后不到一个月,宋仁宗连续干了三件刘娥在世时,绝对不让他干的事。

首先,宋仁宗贬斥刘娥帮自己娶的皇后郭氏,让她去当了道士。

紧接着,宋仁宗还追认美人张氏为皇后(当时已亡故,宋仁宗曾想让张氏当皇后,被刘娥否决)。

另外,宋仁宗还把刘娥的政敌寇准给平了反,追赠官爵和谥号,再由朝廷拨款让寇准的遗骸回归家乡安葬(寇准死时,刘娥主政,朝廷不给钱,灵柩运输到中途,只能就地安葬)。

这些行为,都是宋仁宗对刘娥表不满地表露。

只不过,不牵扯到朝局变更,公开的态度上,宋仁宗还是极力肯定刘娥,一切为了稳定。

苏轼曾说:“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刘娥死后第二年,宋仁宗采用的年号)极矣。”

这就是宋仁宗不否定刘娥,保持政策连续性,保持政局稳定,换来的回报。

再来说宋哲宗,高滔滔在世时,采取的保守派政策,极力打压变法派,而宋哲宗却是秉承父亲宋神宗的遗愿,想搞变法。

宋哲宗继承的是宋神宗的皇位,高滔滔在政治上,是否定宋神宗的(高滔滔为宋神宗之母),这让宋哲宗极度不满,这是政治上的对立。

宋仁宗亲政时,是暂时什么都不想变,而宋哲宗是等着高滔滔死,然后赶紧重变法。

而要变法,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否定高滔滔,否则,高举高滔滔大旗的保守派,就能一直在朝廷中跟变法派打擂台。

高滔滔刚死去不久,她生前重用的保守派官员,如殿中待御史吕陶、翰林学士范祖禹等人,就上书劝说宋哲宗不要否定高滔滔,不要启用变法派。

这种政治上的异同,是让宋哲宗无法忍受,也无法等待的。

就连苏轼上书,让宋哲宗先观望二、三年,仔细规划后,再来决定怎么干的建议,都被他深恶痛绝。

朝局不变,宋哲宗的抱负就无法实现,政治理念的不同,是宋哲宗不同于宋仁宗认可刘娥,他却要否定高滔滔的根本原因。

于是,就有了前面写的,宋哲宗让林希在诏书中以“老奸擅国”指代高滔滔的行为。

同时,宋哲宗还有了大肆贬斥高滔滔重用的保守派官员,大肆重新起用被高滔滔贬斥的变法派官员的行为。

宋仁宗也是想变法的,在位时搞过“庆历新政”,但他是先稳后变。

重要的是,在刘娥死前,一切都是循序渐进,他只需要慢慢熟悉就好,不需要用否定刘娥来搞大动作。

而高滔滔对于宋哲宗来说,是实现政治理念的最大拦路石,哪怕她已经死去。

基于孝道的原则,宋哲宗不能大张旗鼓地否定高滔滔,只能在诏书或诏令中,强行表达不满了。

在宋哲宗看来,搞好变法,就是对高滔滔最大的否定,在诏书中贬低高滔滔,只是手段而已。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和卫青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感情很深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对汉武帝和卫青的关系到底有多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卫青在时,武帝安抚太子,都不会亲自去说,是通过卫青告诉太子爹很看好,卫青死后再也没有这样的中间人了。武帝这样刚愎自用的皇帝怎么也不像是会和儿子聊家常的人。汉武帝刚开始还是为了联合大月氏打击匈奴。当然,汉武帝这个目标

  • 蒯通多次唆使韩信起兵谋反 刘邦最后为何没有对他下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谋士蒯通,多次唆使韩信起兵谋反,为何刘邦最后却没杀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杀人讲技术含量,并不是龙颜一怒,随便让人头落地。也就是说,这个人怎么杀得有个说法,不是切土豆那般帝王气侧露。就如嬴政一口气杀27个劝解他的人那样的事情,刘邦断然不会

  •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 汉景帝为什么不给周亚夫筷子吃饭-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对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为何不给筷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143年,周亚夫到宫中赴宴,侍者将一大块肉放在他面前却不给筷子。见别人刀筷并用吃得津津有味,周亚夫颇为烦火,于是大声质问侍者何意。汉景帝见状说了一句话,吓得周亚夫赶忙跪下请罪。周亚夫剧照周亚夫是周勃的次子。周

  • 乾隆为何会对一个贪纵营私的大臣从轻处罚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我们都知道乾隆是个非常开明的皇帝,他开创了康乾盛世,对清朝的贡献非常大。不过他却对一个贪纵营私的大臣从轻处罚,他就是李侍尧。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李侍尧又有哪些经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李侍尧字钦斋,乃是户部尚书李元亮之子,是乾隆时期的大臣。李侍尧在乾隆初年就以荫生的身份被授

  • 刘备的皇族出身是真的吗?为什么没有人怀疑过他?-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从中山靖王到刘备,漫长的时光已经过去了270多年,那么刘备的皇族出身是真的吗?为什么没有人怀疑过他?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一起来看看吧!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刘备确实是真的皇室后人,有“宗族世谱”为证,刘备的出身就可靠了。当年刘备第一次见到汉献帝,说明自己的家族祖先时,汉献帝的反应如下:

  • 赵构非得杀掉岳飞的真实理由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赵构非得杀掉岳飞的真实理由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和金国讲和的话,把岳飞贬为庶民不行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来为各位朋友详解其中原因。首先,岳飞不是赵构力排众议、一手提拔起来的战将,而是在自发的抗金战争中,被宋高宗认识、认可的。简单粗暴地说:没有宋高宗,岳飞还可以是岳飞;没有岳飞等抗金武将,赵构只是赵构,成

  • 瓦刺为什么那么容易就放朱祁镇回明朝?-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经过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瓦刺俘虏,那么后来瓦剌为什么那么容易就放朱祁镇回明朝?这是因为他已经没用了,而且还是一块烫手山芋。第一,留着也没用。明朝已经重新立了皇帝朱祁钰,这边的朱祁镇已经被“遥尊”为太上皇了,已经是“过期作废”了。瓦剌曾经押着朱祁镇去“叫城”,要求守城的明军开放城门,以便瓦剌军进入。但

  • 袁绍为什么没能提前下手,从而保住何进的性命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袁绍并不是不想直接杀光宦官,不是非得要让何进先去探路送死,关键是袁绍手头没有军队。按照当时士族与宦官的巨大矛盾,袁绍何尝不想直接把宦官变成肉酱?苦于当时袁绍尚未具有军事

  • 卫青去世后,汉武帝为什么会对卫家下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郡平阳县人,西汉时期将领、外戚,杰出的军事家,一生七次出击匈奴,为汉武帝时期汉朝在汉匈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做出巨大的贡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卫青死后,汉武帝之所以会对卫家下手,一是为了打击外戚势力,二是因为后来那场巫蛊之祸。不过,这

  • 吕雉为什么在刘邦死后,对他的儿子斩尽杀绝?-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吕雉,字娥姁(xū),又称吕后、汉高后、吕太后等,汉高帝刘邦的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与武则天并称“吕武”。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死后,吕后对刘邦的几个儿子,出手还算是挺狠的。刘邦一共八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