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备提醒诸葛亮提防两个人,为何诸葛亮没在意呢?-趣历史网

刘备提醒诸葛亮提防两个人,为何诸葛亮没在意呢?-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332 更新时间:2023/12/10 23:48:50

三国时期,刘备自称是刘皇叔,并且还一直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发起了起义,在诸葛亮张飞关羽包括几位诸侯的合力下,终于占据了荆州,益州和汉中这三个战略要地,这才得以立足。刘备在前期的时候起步很低,他为了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宏愿,便招兵买马,而且还收揽了不少出色的将领,其中诸葛亮就是一位。诸葛亮作为蜀汉的军师,自然也要管理刘备手下的这些将领,而孙权作为东吴的主攻,他也经常会和诸葛亮书信来往,曾经他提醒诸葛亮要提防这两个人,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在意孙权对他说的话,结果才给蜀汉带来了大祸。

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当时几乎整个社会的状况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虽然说诸葛亮在用兵上面也确实相当出色,但是他也有着不足之处,那便是识人的能力,在这一点上,他确实比不上自己的主公刘备,包括东吴的主公孙权。当年刘备为了能够扩大自己的实力,收服了很多降将,但是诸葛亮最厌恶的就是刘备亲自收下的降将魏延,诸葛亮在刚刚见到魏延的时候,就想一刀把他给杀了,而且他所给出的理由就是脑后有反骨,这听上去实在是太过荒唐,一点儿都不符合诸葛亮的作风。

但是偏偏刘备不仅收服了魏延,而且还十分的爱惜他,所以面对诸葛亮的想法,毅然决然的把诸葛亮阻拦了下来。虽然魏延在后期的时候能够在蜀汉保着命生活着,但是却受不到诸葛亮的重用,诸葛亮只是会派魏延去干一些无关大局的小事。我们都知道蜀汉后期的时候,那些五虎上将一个接着一个都已经离开人世了,而那个时候诸葛亮的身边也只有魏延一个人是最为厉害的,但是诸葛亮总是会担心魏延会造反,所以还在自己离开人世之前,安排杨仪去除掉魏延。我们要知道,在此之前孙权曾经就向诸葛亮说过,如果蜀汉朝廷没有诸葛亮的话,那么这两个人必定会成为祸患。孙权所说的这两个人指的也就是魏延和杨仪,而诸葛亮临死之前却让杨仪去除掉魏延,明显他并没有把孙权的话当一回事。

虽然杨仪确实听了诸葛亮的话,把魏延给害死了,但是这和正史中的记载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诸葛亮在五丈原的时候,曾经就预感到自己肯定命不久矣,所以他便下令让自己的军队全部都撤退,而且为了能够防止司马懿追杀他,他还让魏延去断后,让杨仪带兵撤退,从这个决策上来看,诸葛亮当时并没有杀掉魏延的心,但是我们要知道魏延和杨仪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一直都是相当不好的,当时诸葛亮之所以会这样安排,无疑是为他们的火拼制造机会。在诸葛亮的预算下,杨仪和魏延果真开始相互计算对方。

魏延烧毁了栈道,把杨仪南下的路给彻底阻断了,从这件事情上看的话,魏延当时确实是有造反之心的,但是事后才证明,魏延正是发现杨仪想造反,所以才会这样做的。然而让魏延没有想到的是,杨仪远比自己想的要更加聪明,他提前就已经给后主刘禅写了信,告诉刘禅魏延想要造反,并且还伪造了一些证据。魏延虽然知道杨仪有造反的心,但是他实在是找不到任何证据,但是杨仪却早有准备,提前伪造了魏延造反的证据,再加上魏延阻断了杨仪大军的撤退,所以这让刘禅更相信,魏延确实是要造反。

就这样魏延彻底被杨仪给害死了,而且魏延的家人也全部都被斩杀了,那个时候的蜀汉也因此折损了魏延这员大将,才会导致后期无将可用。杨仪虽然除掉了魏延,但是自己也并没有落得一个好结果,魏延死后,杨仪并没有受到刘禅的重用,后来也因为出口狂言,被刘禅关进了监狱,无奈之下杨仪选择了自尽。

小编认为蜀汉这次的窝里斗,其实也注定了蜀汉会走向灭亡的结局。魏延和杨仪他们两个人之间容不下彼此,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刚愎自用,所以才会落得一个这样的结局,魏延生前品性骄纵,而杨仪同样也是如此,他们两个人这样的脾性,如果放在一起的话,就犹如一山二虎,必定会互相斗争,斗到最后的结局也肯定会是两败俱伤,再加上当时蜀汉的总体能力本来就比较弱小,内斗对蜀汉的前程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只能加快蜀汉的灭亡速度。小编认为如果当时诸葛亮听了孙权的话,合理的处理好这两名大将之间的关系,说不定也不会有这样的结果发生,但是历史始终是不能够重演的,蜀汉走向灭亡也是定局。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贺兰敏之是武则天的外甥,为何武则天要杀了他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武则天的父亲一生中生有两子三女,两子与武则天是同父异母,在很早的时候就因为与武则天不睦,被武则天除掉了,三女是同父同母的姐妹,武则天算老二,小妹嫁人不久就染瘟疫去世,大姐韩国夫人出嫁后生了一子一女,不久也成了遗孀,所以说武则天真正的娘家人只有很少的几个人了,后来的武氏家族主要是同宗的兄弟后人。韩国夫

  • 乾隆自愿退位,为何却仍将权利掌握在自己手里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在我国历史上,出过了很多个太上皇,例如李渊,李隆基。但是他们都是被逼着退位的,我们都知道,李渊是被唐太宗逼的,李隆基是被形势逼退位的,儿子称帝,自己只能是太上皇了。虽然有的皇帝是退位了,但是一直把权力紧紧握在自己手里,直到去世了,权利才回到了自己的儿子手里,他就是乾隆。他是我国封建社会里最后一位太上

  • 甘宁是个怎样的将领,为何能让关羽忌惮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我们都知道,关羽是三国时期的一员猛将,而且也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关羽一直被我们推崇为武圣,敌方听到关羽的大名经常都会感到害怕,却不曾想,曾经有一位武将咳嗽了一声,就吓退了关羽。这足以可见这位武将的厉害,要知道在三国即便是赵云等名震三国的大将都难以让关羽面露惧色,那么这个曾经用一声咳嗽就吓退了关羽的大将

  • 为什么会出现冥婚?冥婚的具体仪式有哪些?-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冥婚是一种奇怪的陋习,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冥婚?冥婚的具体仪式有哪些?其实就是因为订婚后的男女双亡,或者订婚前就夭折的儿女,父母处于疼爱和思念的心情,要为他们完婚,它分为死人与死人和死人和活人两种。旧时人们普遍迷信于所谓坟地“风水”,以为出现一座孤坟,会影响家宅后代的昌盛。当时有些“风水家”(古称“堪舆

  • 明朝皇帝结婚需要经过哪些流程?详解明朝婚礼礼仪-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中华历史上千五千年,是个礼仪之邦,那么明朝皇帝结婚需要经过哪些流程?复杂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早在周代,《礼记》就确定了从议婚到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

  • 成亲要做喜被的习俗起源于哪个朝代?-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成亲要做喜被的习俗起源于哪个朝代?为什么会有这种习俗呢?因为在古人眼里,被子是重要的“家当”,是财富象征之一,被子大小也显示一个人的家庭地位如何,受不受尊重。《梁书·裴之横传》(卷二十八)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曾任吴兴太守的裴之横,少年时不学好,用今天的话来说,整天不做正业,鬼混。其兄裴之高

  • 冥婚起源于哪个朝代?分为哪些类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在古代,要是有年轻人还没来得及结婚便早夭了,有些父母会想尽办法举办一场死人之间的婚礼,叫做冥婚。那么冥婚起源于哪个朝代?分为哪些类型?起源在古代,由于医疗技术不发达,人均寿命不长,很多人还没有婚嫁就意外死亡了,更可悲的是,有些小年轻明明已经订婚,还没等到黄道吉日举行婚礼就去世了,古人认为,这些人在阳

  • 古人为什么讲究同姓不婚?详解同姓不婚的原因-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同姓不婚,指的是同一姓氏的男女不得通婚。先秦至两汉的伦理和法律都反对同姓通婚。那么古人为什么讲究同姓不婚呢?同姓不婚又是什么时候被废止的呢?简介故《明律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实际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历史记载

  • 唐宋时期的婚礼习俗有哪些?详解婚礼习俗的发展史-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唐朝和宋代的婚礼程序基本依照古六礼进行,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习俗也是会发生改变的,那么唐宋时期具体的婚礼习俗有哪些呢?皇族的婚礼皇帝纳后唐朝皇帝纳后婚礼程序为二十二项,宋代时婚礼程序减少至十二项,可见,唐宋皇帝纳后所进行的婚礼程序在逐渐减少。宋代礼官所承担的职责较唐代更加明确,礼官选任的范围

  • 古代结婚讲究六礼,唐宋时期对六礼做了哪些方面的简化?-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古代男女双方成亲讲究六礼,:“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些婚礼仪式是相当繁琐的,那么唐宋时期对六礼做了哪些方面的简化?唐睿宗太极元年,左司郎中唐绍上疏:“士庶亲迎之礼,备诸六礼,所以承宗庙,事舅姑,当须昏以为期,诘朝谒见,往者,下里庸鄙,时有障车,邀其酒食,以为戏乐,近日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