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百姓为什么给地主打工也不去开荒种地 古人有那么傻吗-趣历史网

古代百姓为什么给地主打工也不去开荒种地 古人有那么傻吗-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977 更新时间:2023/12/4 23:50:15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农民为何不开荒种地,而给地主打工,分析原因才知农民不容易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先秦时期,华夏社会就有四个阶层,分别是:士、农、工、商。其中的士是贵族,包括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其中的农就是农民,指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工就是手工业者,比如屠夫、铁匠,商就是做生意的人,也就是商人。

一、井田制之下的农民

秦之前的华夏社会是贵族社会,只有贵族才能享乐整个社会最好的物质条件,这四个阶层中,农民的地位仅次于贵族,这已经算很高的地位了,秦之前的社会实行的是井田制。

井田制最重要的内容是:全国一切土地全部属于周天子,然后根据分封制,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土地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将土地分封给士,然后这些贵族的土地再租给农民来耕种。

古代农民种地

井田制下的耕地全部被分成很多块一定面积的田地,每块田地之间有纵横交错的田梗和水沟,整个耕地被分为九个部分,中间的一块是公田,周围八块是私田,一个井田是900亩,每一块是100亩。

私田由贵族分给农民来耕种,这些农民不用交租,只是每年向国家交取一定的粮食,除此之外,农民还要耕种中间那一块公田,而且还是无偿劳动,同时贵族也会让自己所拥有的奴隶来耕种公田。

井田制下的农民根本就没有开荒种地的积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天下所有的土地都归天子或者诸侯所有。

先秦社会阶层

普天之下,莫非土。天子是当时整个天下所有土地的所有者,经过分封之后,诸侯、卿大夫、士也成为土地的所有者,但在名义是天子所有,无论你的土地是如何得到的,在名义上都归天子、诸侯等贵族所有,就算农民开拓了土地,那也是天子和诸侯的,不属于自己,农民根本没有积极性开垦土地。

2、常年的战争,导致田多人少。

先秦时期的每个诸侯国都是兵农合一,农民不仅要种地,还要打仗服兵役,常年的战争,导致人口迅速减少,而田地则是固定不变的,人一少,田就多了,不需要开荒就有田地而种,那又何必去开荒呢?

3、国人与野人的区别。

先秦时期不像后来,人可以随便居住,在当时绝大多数的人是居住在城池里,居住在城池中的人称为国人,国人是受到诸侯等贵族的保护,相于当普通平民,既是农民又是士兵,他们耕种的土地也在城池之内,如果有其他诸侯国攻打,国人全部受到自己所属诸侯的组织,一起对抗外来诸侯国的军队。

农民

而居住在城池外的人则称为野人,野人是不受诸侯等贵族保护的平民,也就是农民,需要自己保护自己,野人抵抗风险的能力非常弱,一旦遇到外来的威胁,完全要靠自己,这对于野人来说,根本没有任何保障。

城池内的所有土地全部被贵族瓜分殆尽了,如果到城外开荒种地,那土地所种的粮食根本没有保障,就算是被敌人抢走了,也只能看着,在那个时代,是不会有农民大规模到城池之外开荒种地的,这样就失去保护了。

4、开荒的成本。

开荒是需要成本的,想在一片树林或者草原上开拓出一片土地,你得有工具,有铁器,有人手,还得有第一年的种子粮食,如果是农民的个人行为,开荒是比较难的,如果有贵族的支持,那开荒就比较容易,事实上,也只有贵族才有能力开荒,普通的农民没有开荒的成本。

古代种地完全靠天吃饭

这是先秦时期井田制下的农民,到了战国后期,井田制崩溃了,各个诸侯国相继变法图强,比如商鞅变法就明确废除了井田制,而且大力提倡开荒种地,打击商业,奖励耕种,为了吸引更多的原六国百姓到秦国耕种,商鞅还提出很多很多吸引六国农村到秦国种地的激励措施,比如:免除租金、免除徭役,奖励爵位。

但是这一种国家行为,秦国实现商鞅变法主要是强国,以国家为主导来大规模开荒种地,是为了提升秦国的粮食产量,有了粮食,国家就强大,就能继续对外用兵,再辅以军功爵位制,导致秦国越来越强,这种废除井田制大规模开荒种地的措施各个诸侯相继模仿,但都没有秦国做得好,直到秦国统一天下,华夏进入封建社会。

二、封建土地制度之下的农民

从秦朝建立开始,华夏就进入官僚社会,废除贵族政治,实行封建土地制度,这应该是一种小农经济与地主经济并存的方式,普通平民允许拥有土地,一些官吏和地主阶层也能拥有土地,起初是自己种自己的地,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种天灾人祸的发生,有地的农民越来越少,土地越来越集中,所以就导致了改朝换代。

农民

那为什么封建土地制度之下农民不去开荒种地呢?

1、没能力开荒种地。

秦汉时期确实是有开荒种地的,古代的农民跟现在有些不同,古代完全是靠天吃饭,如果有自然灾害,完全就有可能颗粒无收,就没有饭吃,饭都没有吃,农民怎么生存呢?只好把自己手中的土地卖掉,换取粮食,然后再去租种地主的土地,维持生活。

这个时候农民从一个自由农民变成了佃农,佃农能够保证自己衣食无忧就很不错了,哪来的能力去开荒种地呢?开荒种地需要工具、人手、种粮,开销很大,还不能保证马上就收成,农民没有这个能力去做。

2、开荒种地不如租地来种划算。

汉朝建立之初,由于经过多年战争,实行了黄老学说,无为而汉的统治手段,同时对农民减少赋税,吕后及汉文帝和汉景帝期间多次减税,农民负担减少,在当时直接租地主的地来种,比自己开荒去种地的成本低得多,没有必要花巨大的成本去开荒种地。

开荒种地不是件容易的事

即使有开荒的行为,那也是实力强大的地主阶层,开荒之后,地主再把土地租给农民来种,收取租税就行,农民没有什么支出,为什么不租地呢?

3、国家的开荒行为抑制了个人的开荒行为。

由国家主导的开荒行为有商鞅变法时的吸引外来农民耕种土地,有东汉末年的屯田制,有北魏到唐朝中期的均田制,因为国家有实力、有能力开荒,国家把大规模开荒好的土地租给农民种,然后收取一定的赋税,比单个农民开荒种地要好得多。

比如东汉末年的屯田制,有民屯和军屯,民屯是国家把无主土地提供给失地农民,然后收取一定的赋税,比如曹操在收降了百万黄巾军后,让这些黄巾军家属去屯田,给他们土地,提供种粮,工具,有些黄巾军打仗都带着耕牛和农具的,他们就是失地农民,但没有能力开荒种地,所以曹操充分利用这些人力,获取了大量的赋税(粮食)。

此外还有军队屯田,指军队在打仗的时候大规模开荒种地,军屯的粮食主要是自给自足,这些国家大规模开荒的行为抑制了个人开荒行为,还能减少浪费,增大开荒规模,单个的农民就没有必要开荒种地了,只接租种就行了。

开荒种地

4、封建社会并不鼓励个人开荒行为。

一般来说,现有能开发的土地基本上都开发过了,如果再想开荒种地,就得进入深山老林或者远离城池、乡村的偏僻地方去开荒,这样的话,官府就收不到你的赋税了,同时,封建社会的农民是不能随便离开居住地,否则户籍就没了,官府还要征集徭役、赋税的行为也不方便了,所以官府一般是禁止个人开荒行为的。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才知道农民种个地真不容易,一旦农民手中没有土地,就是一个封建王朝需要换代的时期,而农民开荒种地也不是那么简单,需要实力与能力,当然了,封建社会中农民也有开荒种地的,一般是在乱世中,为了躲避战乱,以整个家族为单位,躲入不为人所知的深山老林中开荒种地,不过比较少。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古人言:人要多读书 古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古人三句话给你说明白,人为什么要多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在跟一位伟人交流,如果我们想要进步,想要不落伍于世界,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就必须要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你

  • 古代秀才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对古代的“秀才”,相当于如今什么学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雪落梅园香入梦,状元今日披花红”。这是古代举人高中状元时表达的激动之情,在正常人认知之下,似乎只有中了状元,进士及第才能光宗耀祖。事实上状元,榜眼,探花都是极具天赋的举子才能考上,对于一般人来说,秀才都有一

  • 古代女子教育程度那么低 女子读书有什么途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女子受教育程度低,古代的女子读书有什么途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我国封建社会上女人的地位都不太高,不仅被各种封建的礼仪制度给紧紧约束,而且还被取消了很多权利、比如要遵守什么三从四德,贞洁观念以及裹脚等等这些摧残人的封建教条,而且女子在受教育、政

  • 古代饮食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 百姓平时都吃些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古代的百姓平常都吃什么?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今天的人们在吃饭上有着无比丰富的选择,蒸煮还是煎炸随意选择。发达的农业和交通,还能让人们有机会吃到来自天南海北的食材,再也不会亏待了自己的胃。那么,古代的百姓都吃些什么呢?常看影视剧的人可能会觉

  • 都说百姓生活过得很苦 那么百姓生活到底有多苦-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你真的了解都说古代百姓过得苦,那到底有多苦?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不管是看古装电视剧,还是翻阅历史资料,我们几乎都能得到这样一个信息,即古代的百姓过得都非常困苦。这个时候,很多现代人可能就比较纳闷了,古代人所过的日子到底能有多苦,才会让现代存在的资料都统一来反映他们过得很困苦呢?在古代

  • 红楼梦中王熙凤没能改变荣国府的乱象,是因为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王熙凤,《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金陵十二钗之一,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王熙凤很厉害,但荣国府确实在她管理下越管越乱。究其原因,还在于王熙凤的管理能力有被夸大的地方。她有能力不假。却不是顶尖管理人才。与贾母和贾探春比,大有不如。其实从王熙凤管家也能看出来,她有很多问

  • 红楼梦中惜春一直住在荣国府是因为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惜春是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府四春中年纪最小的。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红楼梦》里惜春是宁国府的小姐,可是她没有生活在宁国府,而是生活在荣国府。惜春为什么不住在宁国府呢?第一,贾母喜欢惜春。冷子兴说:“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贾母是一个爱

  • 薛丁山征西第14回:薛仁贵魂游地府,孽镜台照出真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薛家将》,清代如莲居士所著小说,是以讲述薛仁贵及其子孙们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系列长篇小说和评书。《薛家将》与《杨家将》《呼家将》等构成了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本书包括几个部分,分别叙述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的故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于桓、灵二帝?-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诸葛亮《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刘备与诸葛亮谈论时,为何叹息痛恨于桓、灵二帝?桓、灵二帝主要是指汉桓帝刘志与汉灵帝刘宏,二人在位期间重用宦官,引发两次党锢之祸,导致

  • 诸葛武侯第一次北伐时,比马谡更适合守街亭的是谁?-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武侯第一次北伐时,最适合代替马谡防守街亭的人是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要说明的是,适合防守街亭的将领并不意味着是军事能力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