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袁绍的霸权是在哪一场战役中被粉碎的?又不是官渡之战

袁绍的霸权是在哪一场战役中被粉碎的?又不是官渡之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594 更新时间:2024/1/16 14:49:24

在很多人心中,袁绍集团与曹操集团的官渡之战,就是袁绍争霸之战。此战之后,强弱势力更迭,袁绍不再有军事优势。但是不要忽略一个细节。官渡之战是建安五年打完的,袁绍是建安七年五月死的。事实上,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袁绍不仅平定了冀州的叛乱,还与曹操

集团有过一次重要的军事交锋,而这一次就是苍亭之战。

苍亭之战的历史记载很简短,就像苍亭之战一样简单。但个人认为,苍亭之战是官渡之战的延续,官渡之战和苍亭之战,曹操两战全胜,使得袁绍集团无法再集结兵力进攻曹操集团,曹操在此战后慢慢掌握了局势的主动权。

虽然官渡之战曹操赢了,但是袁绍的实力并没有被这一战彻底击溃。曹操确实需要苍亭之战来进一步确立对袁绍的优势。对于袁绍来说,官渡之战之后,他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毕竟即便是他死后,袁集团内部也存在分裂斗争,而曹操在建安十一年基本上被袁集团击败,并州平定后,幽州突然骑马。国家支持核电,四方有事,带到二州也未尝不可。

如果没有苍亭之战,就让袁绍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冀州是一个幽州,也是一个精兵之地,曹曹参并没有把希望寄托在袁绍之死上。所以总的来说,苍亭之战是有必要条件的。袁绍想通过此战止损,曹操则希望通过此战进一步确定自己的优势。

我们要知道官渡之战袁绍损失了多少。

《后汉书·袁绍传》合四国之地,数十万人,但骄横转盛,朝贡少而简...于是简便十万兵,骑万马,欲攻许。

这是袁绍灭公孙瓒后的家产,号称几十万佣兵。这主要是袁绍和公孙瓒常年对抗的结果。双方必须尽全力尽可能多地征集部队。但在发起官渡之战时,袁绍精简了士卒和十万大军,其中骑兵一万,还是比较可信的。官渡之战是两大集团的生死之战。袁绍没有理由不拿出自己的真实实力来和曹操打这一仗,所以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官渡之战,袁绍有多大的损失,能不能再一次集结兵力和曹操打一场苍亭之战。

《三国志》和梁武帝的《嵇绍与紫檀》相契合。凡是斩首7万人以上的,都拥有巨额财富。

其余《后汉书·袁绍传》诬贬,曹操尽杀前后八万人。

《后汉书》杀了八万人。

据史书记载,曹操杀了七八万袁俊,有的说砍头,有的说套住,还有的留下了这些袁俊的假投降,也就是假投降。这个太笼统了,7万到8万人全部虚假投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官渡之战,冀州叛乱很多,说明袁绍掌握四州之地后,并没有完全控制自己的底盘。那么袁俊会不会用这种假投降的伎俩暂时向曹操投降,然后趁机逃回北方呢?个人觉得肯定有一些,但不是大部分。

所以曹操杀了所有的士兵,因为他害怕假意投降袁俊,这是不合理的。曹操时期和项羽杀二十万秦兵不同。当时天下诸侯都对秦人恨之入骨,所以项羽看到20万秦兵是可恨的,但曹骏和袁俊兵之间并没有深仇大恨。完全有可能把他们分割到曹骏各地,成为曹军的力量,大不了不让他们投降。况且曹操也没杀他。如果阵亡将士全部阵亡,势必增加夺取和统治河北四州的成本。

其实曹操坑杀七八万的说法,最早记载是曹操呈给汉献帝的报告,无需据实而言。

《三国志·国园列传》破贼文书,旧为十,一级深如实数。

这是曹操和马超交锋的时候。在尹田、苏伯造反并平定叛乱后,国源根据实际情况写了一部战果实录。他没有沿袭旧例,使用了夸张的表达方式,即明明是砍头一个人却杀了10个人,为的是让人民认可他的立场,显示他保护人民的力量。所以官渡之战,曹操没有理由按照实际情况来。

官渡之战袁绍失利,白马和演金两次失利,但兵力损失应该不大。袁绍在对抗时期占优。在最后决战时期,一是淳于琼在吴超占据兵力优势而被击败,损失了大量后期兵力。还有张合高览率领的曹操阵营的进攻。结果,这两个人带着精锐的重装部队直接投降了,因为当时他们得知曹操出其不意地袭击了吴超,袁绍派兵营救吴超。在猛攻曹操大本营的同时,相对而言,救出吴超的袁俊不足以改变局势,而张合率领的重兵集团才是改变局势的关键,但这部分精锐投降了。此后,乱世中的袁俊无法与曹骏抗衡,袁绍果断带着儿子出逃。

《后汉书·袁绍传》中,邵、谭二人骑着马,带着八百人过了河,到了溧阳北岸,进了他的大将蒋益渠的营寨。到账,把手一放,说:"单独跟领导交。"伊曲避过帐来,做了一个申报。很多人都听说了邵在这里,我以后再聚。

袁绍逃出乱军后,逃到了黄河北岸的蒋益渠军营。袁俊听到袁绍的立场后,他开始聚集在袁绍的总部。那么问题来了,袁俊战败的时候,曹操有没有追击?

“三国的故事。王基“武皇帝克袁绍在官渡,他已经从自己身上获得了很多,所以他停止追赶他,害怕被打败。

这是王基在司马昭平定淮南之乱诸葛诞时说的话。显然曹操并没有全力追击袁绍的人马,这也很合理。毕竟战前的计划没有回应。曹洪留守大营,曹军主力暂归他指挥。在曹操回营之前,曹洪是不会主动守营的,守营是曹洪唯一的任务。

而且别忘了张合高览也是因为形势所迫才刚刚投降曹操的。袁俊的投降是不稳定的。张赫高兰是谁?曹操也不知道。如果贸然出击率军追击逃窜的袁俊,那么张合高览的后方就不会有不良的想法,数万精锐的袁俊也成为牵制曹军追击的力量,那么这些逃窜的袁俊就不会坐等曹骏投降,肯定是在逃窜,不会被曹军追击,所以从袁绍集结十万精锐南下的情况来看,除了损失之外,逃回二三万大军还是有可能的。此外,战败后,袁绍再次收编部分兵力。虽然袁绍对曹操不再有绝对的军事优势,但北方世界到底是袁还是曹是姓不得而知。

《三国志·于迅传》六年后,太祖是顾东平的女儿,食不果腹,河北支持不足。他想攻击刘表是因为新盐。米月...如果我们收集剩下的余烬,我们将继续做生意。

官渡之战后,于迅记载,虽然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失利,但袁绍对曹操的威胁依然存在。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曹操的底盘确实在这个战斗地点,所以官渡之战并不是一战就完全决定的,完全让袁绍退出了争夺天下的舞台。尤其是袁绍北还平定了内部叛乱。所以,袁绍还有时间,只要他没有。

然后官渡之战之后,双方都有一段机遇期。袁绍虽然是新败,但还是有实力适时反击曹操的。曹操暂时解除北方威胁后,有了多种战略选择,是继续进攻袁绍,还是打败刘表南下征服孙权。曹操原本想到的是先解决刘表。前面说过,襄阳的地理位置,从襄阳往北,可以威胁到曹操。

对于袁绍来说,如果不承认失败,军事上必须扳回一局,主要是因为他年纪大了,不耐烦了,不想等了,所以集结了最后的力量,驻扎在沧,给曹操集团施压。

陈宫欲取东阿,守范县,程昱守寿章,遣人去守仓。陈宫到,不渡。

苍亭津是东汉时期黄河的一个重要渡口。陈宫当初迎吕布入兖州,是想从沧廷锦往南渡。结果被程羽牵制住了。于是袁绍在此集结兵力,目的很明显。那就是打另一场世界大战来改变官渡之战后的局面。唯一不同的是,这次袁绍是相对劣势的一方。

但是袁绍还是不耐烦了。他可以等待他的潜在盟友,主要是刘在西北的全和马腾韩遂。官渡之战他们很安静。钟繇镇守关中,在官渡前向曹军送马,应该是马腾韩遂给的。这两人是想看曹操和袁绍死,从中渔利,所以当初的态度是观望。

与此同时,刘表与州牧张进相持不下。其实官渡之战的时候,刘表就表达了他的意思。后汉刘表传与曹操、袁绍在官位上相持不下,邵派人求援表明不会帮助曹操,要看世态变化。那就是他们不想帮忙,除非袁绍已经处于明显劣势,才会出手。毕竟他不希望荆州出现一个强大的对手。孙权的话暂时无暇顾及北方战事。孙策在建安挂了五年,刚接掌江东的孙权,内部的稳定也是需要时间的。即使在稳定之后,他也在江夏奋力对抗黄祖。

按照当时的情况,袁绍能做的就是示弱,让曹操的战略主攻方向是南方或者西北。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谁遇到曹操的军队,他都会成为他们的第一盟友。袁绍集团想拿回比赛,只能找盟友。双方甚至可以联手增加击败曹操的胜率,但是袁绍等不及了。他迫不及待地在仓金婷集结军队。

《三国志·武帝纪》第六年夏四月,兵举于江上,少仓阁兵攻破。

夏四月,子纪五十六年,曹阳攻袁绍仓亭军,破之。

《苍亭之战》、《三国志》、《资治通鉴》都很简略,看似无足轻重,但实际上官渡之战后,不甘失败的袁绍集结了最后一波兵力,准备与曹操进行战略决战。不幸的是,袁俊再次被曹操击败,因为他的新失败和精锐部队的严重损失。不知道《三国演义》里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健脑"战后袁绍病重,死于建安七年。可以说官渡之战、苍亭之战彻底粉碎了袁绍的霸权。苍亭之战进一步确立了战后曹操集团的军事优势,但即便如此,曹操也用了7年时间平定河北四州。如果袁绍还足够年轻,身体健康,北方的归属还真不一定是曹。

标签: 官渡之战袁绍投降

更多文章

  • 陈子昂是武周诗人还是唐代诗人(唐代诗人陈子昂的母亲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子昂,王朝,武则天

    我相信每个人都应该知道陈子昂在唐诗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陈子昂开创了唐诗的风气,对唐诗的风气有很好的引导作用,主张诗歌要走出宫廷,而不是教师奢侈的宫廷生活。但对陈子昂来说,他是吴周诗人还是唐代诗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按时间划分,陈子昂属于唐代诗人,也属于后来改国名的吴周代诗人。武周王朝被

  • 基督圣经旧约新约全书(基督教圣经旧约和新约)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新约,基督教,旧约

    基督教经典《圣经》由《旧约》和《新约》组成,分别记载了犹太教的历史和教义,以及耶稣诞生后基督教的起源和信仰原则。本文将介绍这两部分的内容。1.旧约是指基督教继承的犹太希伯来圣经,用希伯来语写成,共39卷。公元90年,犹太人亚姆尼亚会议正式承认其为犹太正统。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律书、叙事作品、诗歌和先知

  • (印加帝国是怎样灭亡的)印加帝国为何不堪一击印加帝国被欧洲人打败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印加,帝国,西班牙人

    当时印加帝国没有驯化成功的牲畜,所以他们害怕到来的牲畜。欧洲人带着盔甲和枪来到印加帝国。印加帝国的人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方式,以为看到了天神下凡,所以印加帝国的军队会很快崩溃。首先,西班牙人征服了印加帝国。这场战役是印加帝国的一大耻辱。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印加帝国当时有2000万人口,而西班牙人只来了不到

  • 皇帝和国王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皇帝,罗马帝国,国王

    秦始皇横扫天下后,自以为"美德与黄三,五帝"于是皇帝的称号就成了我国封建历史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欧洲文化和我们中国文化有很大的不同。正如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女王的称号,更简单的是“国王”和“女王"事实上,在欧洲历史上只有少数君主可以被称为皇帝。在英语中,中国的国王是国王,皇帝是皇

  • 水浒传杜迁的绰号叫什么(杜迁的绰号什么时候出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林冲,梁山,王伦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水浒中的人物都是众所周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绰号,而绰号都是根据人物的性格或者长相起的。那么这个叫杜迁的英雄的外号是什么呢?他是梁山的开创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1.水浒杜迁的外号是什么?杜迁是水浒中的人物,外号摸天,原是梁山第二寨主。他是梁山的开创者,但在晁盖和宋江统治时期

  • 黄泉路在四川什么地方?(黄泉路真的存在,在四川)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黄道,因为,专家

    中国古代有个传说,人死后会走一条叫黄道的路,这条路通往地狱。在这条路上,你会经过遗忘河,看遗忘河两岸的花,过奈何桥,在奈何桥上喝孟婆煮的孟婆汤。喝了孟婆汤,就可以穿越奈何桥,进入冥界,完成一次轮回,让自己忘记前世的记忆,投胎转世。虽然故事很封建迷信,充满想象,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国四川真的有这么一

  • 武则天为什么定都洛阳?其实是不得已之举(武则天在洛阳定都为什么陵墓在西安)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洛阳,皇后

    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建都洛阳。很多人不理解武则天为什么选择洛阳而不是长安。其实这也是武则天的一个不得已的办法。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武则天清除了反对唐力的族人和大臣。长安基本上是反对派的大本营,选择洛阳是比较稳妥的举措。当然,洛阳相比长安也有自己的优势。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段历史,看看吧。武则天

  • 契丹人就是汉人说法对吗?(契丹族是中国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契丹,汉人,西辽

    最近很多人对契丹人是汉人的说法感兴趣,也有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对吗?这个契丹真的是汉人吗?如果不是汉人,现在的契丹人是谁?这些问题也是相当厉害的。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吧!1.说契丹人是汉人对吗?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契丹人现在已经不是汉人了,但契丹人就是契丹人。只是契丹人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逐

  • 明朝锦衣卫有多厉害能否打得过正规军(明朝锦衣卫的权力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锦衣卫,皇帝,正规军

    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锦衣卫这个职业在影视作品中是很厉害的,而且都是绝技。基本上大家都会一点武功,飞檐走壁不成问题。那么在历史上,明朝的锦衣卫到底有多厉害?能打得过正规军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1.明朝的锦衣卫到底有多厉害?锦衣卫实际上是一个间谍组织,类似于民国时期的中央集权和军事组织,但权力更大

  • 三国卫将军是什么官职(三国时期有比卫将军大的职位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将军,诸葛瞻,邓艾

    说起三国魏将军这个职位,是当时汉文帝设立的,这个职位在当时是二等品。对于这个官位,其实当时很多人都很羡慕。毕竟这个职位离皇帝很近,也是皇帝的亲信任命的。那么现在,这个魏将军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让我们看看边肖吧!1.三味将军的官职是什么?西汉魏将军:汉高祖以来,、、张安世等。曾担任此职,统率南北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