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宫廷女子穿的鞋究竟是什么样的?真的都是花盆底鞋吗?(清朝皇宫女人鞋)

清朝宫廷女子穿的鞋究竟是什么样的?真的都是花盆底鞋吗?(清朝皇宫女人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918 更新时间:2024/1/7 12:43:30

很多人在清宫剧里都能看到,宫里的嫔妃穿的是一种很高,不方便走动的鞋子。这种鞋也叫花盆鞋,只出现在清代。穿这双鞋走路确实很不方便。而且不管什么时期,只要是朝的戏剧,剧中的人物都会穿这种鞋。这是真的吗?历史上真实的清宫里,后宫嫔妃也是天天

穿这种花盆鞋吗?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1.什么是花盆鞋?

在清朝,这种绣旗鞋被命名为"高底鞋",或者"花盆底"鞋子,"马蹄底"鞋子。其木质鞋跟一般高约5-10厘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可达25厘米左右。旗鞋的木跟嵌在鞋底,中间三寸多高。整个木跟用白色细布包裹,也有白丝或白粉,俗称"基础"。旗鞋的面料是绣有彩色图案的缎子。鞋跟底通有两种形状,一种是顶部开口,底部收敛,呈倒梯形花盆形状。

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外观落地痕迹像马蹄铁。"花盆底"还有"马蹄底"因此得名,也统称为"高底鞋"。除了鞋面上有蝉蝶之类的刺绣图案或装饰件外,木材无法跟地的部分,往往还会有刺绣或珠饰。有些鞋尖上还装饰有用丝线织成的耳朵,有地面那么长。这种鞋的高跟木质鞋底极其坚固,往往鞋面断裂,而鞋底还完好无损,可以重复使用。高档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性穿着。老年妇女的旗鞋多由扁木制成,称为"平底鞋"它的前端稍微切开,方便行走。摩登时代不再穿。

随着年龄的增长,鞋底高度逐渐降低。一般来说,老年或职业女性穿稍短或平底鞋。

2.清朝女人真的穿花盆鞋吗?

清宫剧里的人除了看剧情,还有鞋帽服饰。男人千篇一律的造型自然不值一提,吸引人的是宫女的穿着。从头看到脚,不对,为什么这鞋有点怪怪的?这个鞋跟也太高了。走路可以吗?

这双鞋是满清宫廷贵族妇女流行的花盆底鞋,别名:马蹄底鞋、高底鞋等。花盆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鞋底高,从5厘米到15厘米不等。它们由木头制成,上薄下宽,前平后圆。鞋底一般用白布包裹,有的只涂白粉,叫"基础"鞋帮是由缎子制成的。

"花盆底鞋"或者"马蹄鞋"名字的由来正是因为它突出的鞋底形状,看起来像马蹄铁或花盆。穿这种鞋不方便。为什么能在满清宫廷流行?

有两个通俗的说法,就是先搞个科普再提。第一,这种花盆底鞋仅限于清代贵族女性。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不是所有清朝的女人都穿的。年龄分布主要是13岁以上的年轻女性,甚至中年女性。女性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换上平底鞋,方便行走。清宫剧里有些宫女穿花盆鞋是不是欺骗观众?

满族贵族妇女之所以穿花盆鞋,一方面是因为她们原有的生活环境。满族入关前居住在白山黑水。当时东北物资匮乏,连女人都需要上山干活。为了避免蛇和昆虫的叮咬,鞋底做得很高,后来发展成了花盆鞋。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清朝入关后,缠足的习俗在汉族妇女中流行。起初,清朝下令全国废除缠足的习俗。后来为了避免加剧统治矛盾,清朝很多女性开始受到影响。但为了避免违反皇家禁令,满族女性裹脚是不现实的,但高底的花盆鞋可以用衣服盖住大脚,显得更漂亮。

3.什么样的身份可以穿花盆鞋?

我们知道,其实清朝之前各个朝代的妃子都是穿平底鞋的。这种花盆鞋是清朝建立后才逐渐流行起来的,所以花盆鞋属于满族人的民族服饰。满族的祖先是女真,在进入中原之前是游牧民族,所以在服饰和生活习惯上有很多游牧民族的特点。比如女真男人想把头发编成辫子只是为了打猎时更方便,那么这种花盆底鞋是否也受经济生产方式的影响?答案是肯定的。

原来女真男人负责狩猎,女人负责采集。但在东北山区,森林茂密,蛇虫经常出没,妇女劳动时经常被咬伤。所以他们逐渐发现,如果在鞋子下面绑一块木头,可以减少伤害。久而久之,这种做法在民间流行起来,于是就有了最早的花盆鞋。

当然后来清廷的嫔妃穿这种鞋不是为了防咬,而是继承了以前的惯例,把它当成了国服。另外,入关后,汉人以小脚为美的观念,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满族的审美。满族人没有缠足的习俗,但如果穿花盆鞋和长旗袍,可以遮住脚,显得娇小。

穿着花盆鞋走路很不方便,尤其是跑不快的时候。如果下雨或下雪,那就更不方便移动了,可能会摔倒。所以清朝的仕女们在走路的时候,都会刻意放慢脚步,小步快走,恰恰体现了女性的优雅和高贵。而且即使在清朝,也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有资格穿这种鞋,只有皇室贵族才有这样的特殊遭遇,所以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小小一双鞋,既有历史底蕴,又有审美情趣,甚至还融合了政治理念,值得称赞。

标签: 花盆清朝满族

更多文章

  • 战略家和战术家有什么区别(什么是战略家战术家)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略家,战术,目标

    战略家和战术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看似相似,但实际上差别很大。在领导和管理的角色中,战略家需要考虑长期的目标规划,而战术家需要考虑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规划。本文将从三个角度分析战略家和战术家的区别。1.视角不同战略家和战术家解决问题的视角完全不同。战略家注重规划和引导,考虑企业或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需

  • 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对铸件性能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钢板,SPHC,力学性能

    SPHC(通用热轧碳素结构钢板)是一种常用的热轧钢板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本文将介绍SPHC的化学成分及其主要力学性能。一、SPHC的化学成分SPHC钢板的化学成分可以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控制。一般来说,其主要成分包括碳(C)、硅(Si)、锰(Mn)、磷(P)、硫(S)等元素。具体化学成分

  • 诸葛亮为何不参加夷陵之战:辅佐诸葛亮监国,反对南征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诸葛亮,夷陵

    古代历史上有诸葛亮,看似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在《三国演义》的渲染下,诸葛亮成为刘备帐下第一人。刘备在准备大小战役时都要征求诸葛亮的意见,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参加夷陵之战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诸葛亮为什么不参加夷陵之战?夷陵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成功防御案例,也是三国之战"三大战役

  • (赵括纸上谈兵简短素材)纸上谈兵的主角:赵括嘴强王者巅峰害死了四十万人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国,纸上谈兵,赵军

    讲空没有真材实料的人,历朝历代都有。赵括是最著名的一个,他生了一个纸上谈兵的习语,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无与伦比的。纸上的主角名义上,主角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赵括从小熟读兵法,在与人讨论用兵之事时,总是说得头头是道。赵括也和父亲有过一次战场推演,和士兵讨论打仗的事。赵奢每次都打不过他,但他不

  • 英语关于春节的作文(精选篇)(英语关于春节的作文10句)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春节,新年

    关于春节的英语作文;这里';下面是一篇关于中国春节的短文:中国的春节,也被称为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根据农历,它通常在一月底到二月中旬之间。全世界的中国人都庆祝这个节日。在春节期间,人们通常打扫他们的房子,并用红灯笼、对联和其他吉祥的物品来装饰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被认为是幸运的

  • 汉武帝败于匈奴。匈奴为什么活不下去?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匈奴,李广利,汉军

    匈奴作为秦汉时期非常强大的对手,在当时对王朝还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汉初,国家还没有完全稳定,对匈奴采取行动并不容易,只有用和亲政策稳定下来。直到汉武帝时期,才与匈奴展开多次战斗。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的最后一战,明明是汉朝全军覆没,最后却是匈奴先倒。为什么?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1、李广利去世。谁也想不

  • 庞德射中关羽前额却没死为什么张郃右膝中箭却死了(为什么关羽杀不了张郃)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诸葛亮,射中

    樊城之战,关羽亲自率军攻打路畅和曹仁。战斗中,关羽被庞德射中额头,但没有伤到要害。但是关羽最后多处受伤,史书上并没有提及。被弓箭射中额头而幸存,我感到非常幸运。另一位将军张合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张合在追诸葛亮的时候,中了埋伏,右膝中箭身亡。一边是额头,一边是膝盖。张合最后为什么会死?不同的保护装置关羽

  • 假如项羽战胜刘邦天下局势会延续分封制吗(刘邦统一天下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项羽,分封,诸侯

    有人说项羽虽然比刘邦年轻,但思想上会更保守。秦朝灭亡后,项羽得到了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但他还是决定采用分封制。其实从周天子的没落,我们就已经看到分封制的弊端了。但当时项羽很难实施统一。如果有人不同意,战争就会继续。所以先分封各路诸侯是缓兵之计,后面肯定会制定统一的方案。所以无论是刘邦赢了,还是项羽赢

  • 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字作文(冲过终点线那一刻作文720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时候,运动,自己

    我从小就是一个不爱他运动的人,所以对运动很抵触。毕竟我在那里有基础,不喜欢运动,所以没有报名参加校运动会。但是老师可能是为了提高我,或者锻炼我。他偷偷给我报了校运动会100米短跑。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很多都受到了指责,因为我觉得我一直在报名参加这些我不想参加的运动。刚开始我很抵触,但是老师一直跟

  • 如果关羽和黄忠一样老,谁会更好?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羽,刘备,庞德

    关羽很不高兴,因为黄忠是和自己同列的五将军之一,但是他觉得黄忠太老了。不过,黄忠虽然跟了刘备时已年过六旬,但仍能驰骋沙场,是刘备帐下数一数二的大将。如果黄忠能年轻几岁,谁来对抗关羽会更好?老黄忠的战斗力还是很惊人的。如果他和关羽同岁,关羽可能没那么容易打败他。那我们这次就开个小脑洞,看看这个假设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