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是明末著名的军人。他多次率军击败后金,却因为魏忠贤而选择辞职回乡。崇祯皇帝继位后,袁崇焕再次受到重用。1629年击败皇太极,解救都城之围,立下大功。然而等待袁崇焕的结局是,当年被处决,家人被流放。究竟为什么?当时崇祯皇帝指控袁崇焕通敌
,认为袁崇焕与后金有密约。从袁崇焕的性格和之前的行动来看,他怎么会和敌人有接触呢?其实袁崇焕的真正死因没那么简单。
1.入狱
由于袁崇焕固守宁远、锦州,皇太极无法从这里突破,于是改变策略,避开宁晋防线,取道蒙古,然后突入关隘。1629年10月,皇太极率军出征,从龙井关、喜峰口、大安口等薄弱地区进入长城。后金军队以骑兵为主,进展神速,先后突破遵化、冀州、顺义、通州,直抵北京德胜门。
袁崇焕闻讯后,派赵率教率领四千大军驰援遵化,然后亲率九千骑兵进京,并安排祖大寿等人率领步兵在后面迎敌。在广渠门外,袁崇焕与后金骑兵大打出手,将其击退。但当时谣言四起,一些官员群起而攻之,崇祯皇帝拿"偿付谈判"名,叫袁崇焕入宫,当场被捕,时间是一六二九年十二月的第一天。
2.犹豫
当时明朝还处于战乱状态,对袁崇焕的审判自然是一拖再拖。在袁崇焕被捕后,祖大寿带领辽东忠军连夜离开京城,逃回辽东。崇祯皇帝急忙让狱中的袁崇焕上书,罢免祖大寿。祖大寿看到袁崇焕的信,下马读了,全军哭了。之后祖大寿率军入关,参战收复遵化、永平。
崇祯皇帝闻讯,觉得袁崇焕虽是秀才,却深得辽东将士的心,于是有了释放袁崇焕,继续让他镇守辽东的想法。他当时说:"蛮子是唯一能保卫辽的地方"。由于袁崇焕是广东人,崇祯皇帝斥其为"蛮子"。但袁崇焕最终未能出狱,无法继续镇守辽东。相反,他死于最残酷的惩罚,并被公开处决。这到底是为什么?
3.党派斗争
袁崇焕入狱后,遭到朝中官员的弹劾,朝中官员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文体仁为首的浙派,另一派是高杰、王永光等宦官残余。此外,还有与袁崇焕不和的梁庭栋。袁崇焕的崛起是受林东党的影响。他的老师是大学生谢晗,他极力推荐的人是林东党的重要成员侯洵和孙承宗。
崇祯皇帝登基后,林东党的地位得到提升,一度成为朝廷最重要的政治力量。而文体仁想通过击败林东党成为内阁首辅,高杰和王永光这些宦官残余都很期待"复仇"。因此,这两派以袁崇焕为突破口,对林东党展开了攻击。崇祯皇帝毕竟还是个少年,看不透背后的政治斗争,最终杀了袁崇焕,而林东党则遭受了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