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朝的赋税制度是怎样的(唐朝赋税制度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唐朝的赋税制度是怎样的(唐朝赋税制度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317 更新时间:2023/12/21 3:02:19

作为一个喜欢历史的人,除了看那些武侠,内政,外交,其实最关心的还是这个国家对自己的人民好不好。除了天下大乱,人民的生活更依赖于什么?那么无疑就是这个朝代的税制了。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唐朝的税收制度,看看农民一年要交多少税。

租租制:富人可

以富,穷人不能太穷。

中学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唐朝的田赋制度,叫做"租一首平庸的曲子"。

租金是什么?

假设你是男性,出生于初唐,那么当你18岁成年时,国家会给你100亩土地。

这100亩地,有20亩叫永业田,可以传给后代,相当于你家的私有财产;另外80亩,叫库本登,60岁以后还国家,相当于租给你了,但是要交税。

你付多少税?每年每丁向国家缴纳两石小米,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大约是200斤小米。

这个税负可以说很轻了。缴纳的收入比例是40%的税,也就是说,如果收获40公斤,就要缴纳1公斤的税。汉代是三十税一税,已经降低很多了。

这种由国家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叫做"租金"。

你可以心算一下,如果你有100亩地,是什么概念?嗯,一个正经的小地主。

虽然80亩要归国家,但是20亩永业田,三代之后,你们家也有60亩私有财产了。

但是要注意,你不能随意买卖你的永久农田。除非是特殊情况:人死了,家里穷得没地埋,可以卖永业田。

这看似不免费,其实是好事。不能私自卖地,一来可以防止土地兼并,二来可以防止那些"卖掉我的田地,我并不难过"我们家的败家子失去了一切。

为什么初唐分田给民的那么多?

这其实是北魏的延续"均田制"。北魏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民流离失所,导致大量田地荒芜,国家税收也减少,入不敷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北魏政府将控制的田地分给农民,农民向国家纳税,并承担一定的兵役和徭役。

唐朝建立的时候,情况也差不多。

隋末战争后,唐力统一全国时,民生萧条,人口不足300万,比隋朝鼎盛时期的900万少了三分之二。

人口锐减,大量田地荒芜,于是唐朝延续"均田制"把土地分给人民,忽视税收,使生产迅速恢复,国力迅速提高。

什么是平庸?

平庸是徭役,是人民对国家的义务劳动。

一个国家,总会有很多公共工程,从修长城这种国防设施,到修道路、修运河,当然还有皇宫、官署。

那时候没有全职工人,我们只能靠人民来服务。这在各个朝代都是一样的。

那么,如果你是唐朝的农民,一年要服几天役?不多,20天。如果有闰月,加两天。相比汉朝的30天,大大减轻了你的负担。

今年全国项目少,不需要服务怎么办?然后你需要每天付三尺丝或者三尺七寸五分钱的布,二十天。历史上有个术语叫"转移服务代理"。

相反,如果今年政府项目很多,还需要服务20天以上的义务劳动吗?别担心,你不会吃亏的。如果你多工作25天,那么你家人的"Tune"(布)不用上交;在三十天的额外服务之后,你的租金和布料将被免除。

根据政府规定,每年额外劳动不得超过30天。

这是什么语气?

在古代农业社会,要形容一个幸福的家庭,我们常用一句话来形容:男耕女织,桑麻满圃。

家里男人在田里种田,女人在家养蚕织布。

男人种地要交房租,那么,我们的女同胞是不是也应该为国家做点贡献呢?

重要的是为国家贡献一些布料和丝绸。

每个家庭必须支付二十英尺的丝绸,三盎司的棉花或二十英尺的布和三磅的大麻,这被称为"Tune"。

汉唐税制之比较

本文介绍了租庸调,并简要比较了汉唐税制。

汉代时期,也是轻薄赋的典型。文帝甚至创造了一个历史:167年前,他颁布了"土地拆迁税"诏令,免除全国地租。

但是到了汉朝,田地自由买卖,结果后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贵族士绅庄园万亩,穷人却是锥之地,只能租用地主的土地耕种。房东向房客收取高达十分之五的租金,但只向国家缴纳三十分之一。

就这样,地主富了,贫农苦了。

除了田地,盐、铁等商业也由私人商人经营。

但到了汉武帝时,国家对外战事频繁,军费激增,国库入不敷出。我们做什么呢汉武帝想了一个办法:让商人捐钱。

把包里的钱拿出来比较困难,商人捐款也不积极。

汉武帝不干了,天下之大,是不是王者之地,山川海疆都是我的?我允许你煮海取盐,开山炼铁。现在国家需要,你却不想出力?

好吧,以后自然资源收归国有,民营企业关门,盐铁变国有,收入归国库。

这种"盐铁政策"为人民经济戴上紧箍咒,不要让人民太富。

另一方面,因为大量的土地兼并,底层的人很穷。

相比之下,唐朝的租佃制让百姓"耕者有其田"。有丁的地方就有田,有丁的地方就有家,老婆孩子炕上热,挺好的。

在商业上,初唐没有限制。商人更加自由,不必纳税。当然代价是地位很低,士农工商排在最后。

这样,唐朝的富人可以很有钱,穷人却不会让你太穷。

不过我想强调一点,这种人的理想生活仅限于初唐。

为什么?往下看。

租和租的调子的瓦解

任何好的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租平庸也不例外。

首先,土地划分不够。

初唐的土地分配政策存在着巨大的缺陷。

早期因为人少地多,政府有足够的土地分给农民。

但随着国家的统一和休养生息,人口会增加,私有的永久农田会一代一代积累起来。因此,可供分配的土地将会减少。

贞观年间,唐朝人口只有300万左右,到武则天龙年,翻了一番,达到615万。玄宗天宝年间,人口达到最高峰,达900多万户。

人口增加了两倍,但土地只能有这么多。导致新增人口无法保证分到100亩地。

但是,租金平庸的曲子按定额收费是不合理的。

也就是说,你家的土地虽然减少了,但是分摊到你头上的税并没有减少。

谁能受得了这个?

在冲突最激烈的时候,一些底层的穷人只能逃离以逃避税收负担。

其次,不必纳税的特权阶层开始吞并土地。

每个朝代,都有一些"不用交税"享有特权的人。

唐朝有两种人,"类用户"还有"无阶级用户"。

学生都是普通人。对不起,但是如果你在乡下种土地,你必须是一个警察来支付。

无阶级家庭呢?他们拥有很多土地。比如你是有爵位的贵族,或者五等以上的官员,可以分五公顷到一百公顷的永田;你是有军功的军人,按照你的级别,可以分到60亩到30公顷的永业田。重点是,你不用交税。

除了贵族和官员,还有一点很容易被忽略——寺院的僧尼是不用交税的。

结果,出现了两个问题:

有的同学想尽办法博取名声,有了兼职,或者干脆出家,就成了无课用户;

此外,土地虽然不能随意买卖,但一些底层的人实在过不去,只好把土地私自转让给无阶级户,政府也很难管理。

于是,土地兼并这个历史问题,在唐朝还是出现了。

最后,房租平庸调的大问题:账户统计。

租金平庸调的顺利实施,靠的是严格的账本。

你应该收你家多少房租和调子,以户籍为准;除了户籍,还有一个"账户",统计的都是壮丁,根据本帐册记载,送"永",也就是徭役。

唐朝规定每年做账一次,每三年做账一次。

户口本一式三份,县一份,州一份,住建部一份。

这份工作不容易。

国家那么大,调查登记修改校对都很麻烦。

即使在现代社会,有了道路、汽车、电脑和通讯设备,进行一次多年的人口普查也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条件下,还是有很多违章户。

那我们想象一下,古代交通运输基本靠步行,没有摩托车,没有汽车,基层公务员数量有限;最重要的是记录基本靠纸,但是纸很贵,没有那么多草稿纸给你用。

在今年热播的《长安最长的一天》中,你还记得徐彬造纸的情节吗?

徐斌为了制造更高级的纸张,卖掉了自己的永业田,因为原来的纸张不能满足政府文件的需要。他认为这是关系到世界民生的大事。

确实如此,女士们先生们。汉唐时期上层社会为什么被贵族家庭垄断?因为如果你是个穷孩子,你就读不了书——没有纸给你印书!

嗯,徐斌是个好同志。

言归正传,交通不方便,人和纸不够。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初期员工依然能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不知疲倦地工作。时间多久,难免会出问题。比如你们村有个老人到了60岁或者去世了,他的名字没有及时卖掉,80亩库本登没有及时收回重新分配;有的孩子到了18岁,却没有人来登记,所以没有及时批地;离村子很远的地方,有两户人家。当注册员看着他们的时候,我没有办法去,所以我不会去...

总之因素太多,会造成账本的遗漏。

以上三个主要原因逐渐造成了租付制的崩溃。

安史之乱爆发,民众再次大规模流离失所,地方大乱导致租地平叛彻底推行。

于是,唐朝中后期诞生了另一种税制。

两种税制

唐德宗时期,杨炎总理制定了一项新的经济政策:两种税收制度。

为了避免大家混淆,我整理了几个关键特征:

首先,政府将向全国分摊税款,想花多少就花多少。

过去,税收是按固定税率征收的。现在变了。政府根据往年的支出情况,先制定来年的预算,再根据预算总额分配给各地。

说实话,按照政府的初衷,是要"量入为出。,防止对普通人的无限制剥削。但是在现实中执行的时候,就出问题了。

如果是唐朝中前期好,国家富强,人民平安,政府花多少钱大概也不会差太多。但中后期,诸侯割据,皇权衰弱,甚至有大大小小的起义,花多少钱就不好说了。一旦财政吃紧,加税是必然的。如果再分摊,很容易让老百姓吃亏。

所以有人奇怪为什么中后期的皇帝也有几个猛将,为什么不能收拾那些不听指挥的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钱,打不起。

二、户籍自由流动,有多少土地,交多少税。

对此,官方的说法是:户无主客,看房薄。

你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如果你是陕西人,搬到四川,那么你就在四川定居,加入四川籍,不分主客。

那很好。毕竟你现在想把户口迁到外地是很难的。唐朝的时候有两套税制,可以自由迁徙。

但缺点是那些土地肥沃广阔的地区,人口不断增加,税收分摊下来,家庭却很少。

那些贫困地区,可能一半的村民都搬走了,但地方税收还是那么多。一旦分摊,五个家庭要承担十个家庭的税。

谁能受得了这个?我撑不住了,所以剩下的五个家庭可能会被迫逃离。

两个税制也说:人民没有选择,贫富就是差别。

以前你家交多少税是固定的,不管你家有多少地,也不管你家是富是穷。

现在不同了。你有多少税,我就收多少。

但另一方面,政府不再给你土地,土地又会被无偿吞并。你是地主还是贫农,取决于你自己的能力。

结果又回到了汉朝的老路,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达官贵人会想尽办法隐瞒自己的土地财产,从而少缴税。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朝。耕者不能有其田,任地主剥削。

我不禁感叹:吃亏的总是老百姓。

三、房租合二为一,一年征收两次。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租金平庸调依赖于严格的账目统计,而且分三项,执行起来难免麻烦。

两税一上来,三项直接合并,直接收钱,夏秋两季分两次收(所以叫两税)。

没错。我不会接受你的食物,也不会接受你的布料和丝绸。我会把它们兑换成钱来支付。

好了,政府省事了,满意了。

但是人民并不满意。

以前我出200斤小米,现在你要我出500元。我不仅要把小米扛到市场上去卖,关键是我还要被奸商骗。本来一斤小米两块钱,现在买家串通只给我一块。

对我来说太难了,但我没办法。我只能便宜卖了,然后把钱交给国家。

这还不是两个税制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租金到平庸已整合为一个集合。按理说,国家需要再服务的时候,应该由政府出钱雇人。但是,政府忘记了,有徭役的时候,人民还是可以服役的。

这太过分了。

到了宋代,王安石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免役税,实际上是变相的重复。司马光老先生反对变法,理由是:社会财富是一定的,国家多收,人民就穷;国家收的少,人民就富。

国家富还是人民富,取决于统治者的良心。

标签: 土地国家唐朝

更多文章

  • 春节年夜饭英语作文字(用英语介绍年夜饭简短)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新年,桌旁,庆祝活动

    年夜饭是中国新年庆祝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餐。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享受美味佳肴,共度时光。晚餐通常在新年举行。除夕是农历的最后一天。云作文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陆云戟结局是什么(陆云戟为什么被赦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楚牧,纣王,皇帝

    在《赞歌》中,鲁的角色显然是一个反派设定。离开部队去打仗时,故意把盛楚牧的消息透露给敌人,致使盛楚牧险些丧命。幸运的是,盛楚牧戴着主角光环,最终活了下来。回京后,他把父子贪财的事告诉了皇帝,皇帝下令把他们关进监狱。但这只是一场虚惊,并没有动摇鲁的地位。看来吕家和盛家的斗争还会继续。鲁最后的结局会是什

  • 大羿和后羿是不是一个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后羿和大羿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后代,其实,大禹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大易和后羿。很多人问是不是一个人。其实这个问题很有水平。下面我们一起简单分析一下,看看是什么关系。以下是小解读。有兴趣的不要错过。1.首先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大义和他的后代不是同一个人,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人。2.先说大屯。其实大禹就是后代射日中的那个"易"

  • 三家分晋之后为什么韩国是最弱的?(三家分晋韩国分的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晋国,韩国,战国

    晋三分被视为春秋战国的分水岭。晋国三分后,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但是,既然分了金三师,为什么最终还是分了最弱的韩国?是不是实力不均造成的,韩国是第一个被秦国灭的国家,说明韩国真的太弱了。韩国为什么这么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晋国和楚国是春秋时期最强的两个诸侯国,两国在很长一段时间

  • 董卓来自西凉那他和马腾有什么关系?(西凉代表马腾为什么不是董卓)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马腾,凉州,西凉

    马腾和马超的西凉军也是三国时期存在感很强的一股力量。虽然最后结局不太好,马超也去了西蜀,但是过去的风光可以说是无与伦比。不只是马腾,还有同样来自西凉的董卓。那么,马腾和董卓应该是什么关系呢?他们是老乡吗?马腾和董卓是什么关系?马腾友"西凉太守"这个称号应该是出自《三国演义》,他曾经在那里脱离凉州。正

  • 碱式盐和酸式盐的定义(酸式盐和碱式盐的定义百度百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碱式盐,酸式盐,酸性

    碱式盐和酸式盐是化学中两种常见的化合物,它们的性质和用途有很大的不同。碱式盐和酸式盐的定义这里我们分别介绍一下碱式盐和酸式盐的定义和区别。关于碱式盐的定义,是指一种碱性化合物,通常由弱酸和强碱反应得到。在化学上,碱性物质是亲电的,即可以同时与酸和盐生成水。在生成的盐中,如果盐的形式含有羟基(OH-)

  • 朱粲吃人是真的吗朱粲生平简介(朱粲吃的是哪里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马元,唐高祖,朱灿

    可能很多朋友第一次听说朱灿,是通过《隋唐演义》。在那段历史中,朱残是隋末的军阀之一,而让朱残臭名昭著的是他是一个zee-oui。据史书记载,朱残曾经让士兵做饭给人吃,并强迫所有城市的百姓作为口粮,这让大家都非常讨厌朱残。这一次,我想借此机会告诉你关于朱灿的生活和他最后的结局。朱残死后,人们仍然无法摆

  • 明朝皇帝萧透明,在位仅六年,就赚了天下一半的银子。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隆庆,明朝,白银

    隆庆,明穆宗朱载堉(jì),估计很多人看这一串名字都觉得很奇怪。明穆宗是万历皇帝之父嘉靖的儿子,他的儿子和父亲,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个皇帝,分别为48年和45年。虽然他们的名声有好有坏,但他们的名气比隆庆大得多。因为隆庆才执政六年,他在历史上是一个真正的小透明。这个皇帝能有多卑微?正史

  • 被十字军东征时驰骋西域的东亚英雄彻底打败。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帝国,塞尔柱,西辽

    耶律大石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国家缔造者和军事家。他出身于勇敢的部落,精通骑射,是辽朝唯一的契丹秀才。辽国被金兵灭后,耶律诗率兵出使西域,在克顿城会师,自立为西辽王。经过多年的经营,西辽帝国的势力不断壮大。1134年,耶律诗率军东征金朝。由于沙漠阻隔,军队无法移动,只好无功而返。面对现实,耶鲁决定放弃收

  • 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他会不会对东吴下手(东吴会希望诸葛亮北伐成功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蜀汉,诸葛亮,北伐

    诸葛亮北伐失败,姜维北伐失败,蜀国最终灭亡。其实三国统一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如果有可能诸葛亮北伐成功,魏国被蜀国所灭,那么魏国的土地自然会被纳入之前与吴国结盟的蜀国版图。这个时候蜀会不会进攻东吴?曾经的盟友东吴会成为蜀国的敌人吗?这个问题毋庸置疑。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虽然可能性基本为零),必然会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