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是如何人口普查的怎么统计出来的(古代人口数量增减的规律)

古代是如何人口普查的怎么统计出来的(古代人口数量增减的规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179 更新时间:2023/12/25 15:58:28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本上需要进行一次普查,而在很多古籍中,都有古代人口的记载,包括数量和分布区域等。古代有类似人口普查的工作吗?你是怎么知道古代人口的准确数字的,你是怎么统计古代人口的?古人在这方面有什么办法吗?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1.东汉时,孝子随母到县衙登记。

《二十四孝》中的《母仆》讲述了东汉姜戈孝敬母亲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后汉姜戈传:"字江歌为二翁,齐国临淄人也。少失去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建武末年,随母回乡。年年岁岁,县比案,母亲老了,不想摇了。她不用牛马,在井里拉车自由自在,村里叫她‘江’。""文中提到;案件比例",指"案户比人",也就是汉代的户籍登记和验证。

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来看案件比例"要求严格,不仅规定了时间地点,还要求我去现场核实。据《后汉书·礼仪史》描述的场景-";中秋月圆,县道都是与民比的案例"场面相当壮观。所以,江歌的妈妈就算老了,也会去案发地县城。江歌担心妈妈坐公交车的时候,牛马拉的话会有颠簸。江歌为了让母亲更舒服,甘愿做牛马,自己拉车。因此,村民们都叫他"蒋"后来,孝感受朝廷之邀,做了御史大夫。

At"七个人",如果你被吸引了"长长的名单"如果在人口普查中登记,需要填写48项指标,包括19项家居项目,主要是了解居住情况,比如你现在房子的建筑面积,你住的房间数,你住的楼里有没有电梯。个人项目29个,主要是了解教育、就业、婚姻、生育、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比如生活来源、初婚年份、近一年的生育状况等等。

汉代有很多案例。编户口时,不仅要登记每户的人口、姓名、年龄、籍贯,还要比现代人口普查多一项-";外观"也就是身高和肤色。例如,根据居延的新竹简,"南阳乌当县龙里守备兵张鹤年,身长30尺,黑"。这里包含的信息有职业、籍贯、年龄、身高、肤色等。大意是,这个镇守边疆的士兵叫张合,南阳乌当县龙里人,30岁,身高7尺2寸,肤色黝黑。

登记身高肤色不仅可以防骗,还能顺便找到美女。汉代的案比具有选秀的功能。遇到13-20岁的女生,如果她颜值比较高,你会很认真的记录下来。据《后汉书·皇后传》,"中国法律经常派中国医生、叶廷成、向公去洛阳乡看好处女。十三岁以上,二十岁以下,长相漂亮,有合法照片的,送回后宫。"据说汉朝第一美女赵在案件发生时通过选秀入宫,使她艳光四射。赵和杨贵妃也被称为"环肥吞瘦"唐朝的李白也有诗为证:"他十五岁来到汉宫,正是青春期的年纪,她微微一笑,羞春之美。.....更知赵,恨他失宠。""请问谁长得像汉宫?可怜的燕子依靠新的化妆品。"

最早比较完整的人口统计资料出现在西汉末年汉平帝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平帝元二年(公元2年),"1223.3万户,人口5959.4万978"。《湖南经济通史》还引用了《汉书地理》的数据,称汉平帝时期湖南人口为71万余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2%。其中长沙县有43470户,235825人。

但以古代的交通条件和统计能力,户数和人口能否精确到个位数值得怀疑。更不用说一次"夷平水土,分九州数万人"大禹,西晋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一书中说,所谓大禹"数万人"就是统计人口,也有道理说当时统计的人数是13503923人。这种说法只有神话传说中才有。

2.在明朝,有960个房间是用来储藏的。户口本"

户籍制度与封建社会的徭役直接相关。在历代开国皇帝中,明朝的朱元璋应该是最注重人口统计的。

早在抗元时期,每次领兵攻城,朱元璋都分发"虎游"姓名、籍贯、土地、房产等。都记录在上面。为了取信于民,根据《开国功德》记载,朱元璋还"所有的钱都花光了"。

在稳固了国家之后,朱元璋开始实施"家庭岗位"系统。户口本可以说是今天户口本的雏形。户口本是户部打印的,上面记录着每户的人口、籍贯、年龄等信息,不仅有联字号,还有户部的公章。户口本一式两份,户政部门一份,群众自己一份。

打印出来的家用贴纸,虽然记录详细,但是容易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不容易修改。于是,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引入"黄皮书"系统,黄皮书"以户为母,以田为子,用于徭役和收税"。后来"鱼鳞图集"、鱼鳞图册"陆基,人如孩童,凡分号数,勾选四,则用之"。

黄皮书不仅记录人口信息,还标记和区分户籍类型。明代有平民户、军户、工匠户、灶户等户籍类别,不同的户籍对应不同的赋税。按照当时的规定,每十年编一本黄皮书,由住建部统一指挥,地方政府具体负责,名为"做一个大黄皮书"。当地政府以村为单位,每个村制作两卷,派官员下乡挨家挨户核对、填写信息。这两本小册子,一本留在当地政府,封面是绿色的纸;另一本书交给了住建部,上面贴着黄纸,后来叫"黄皮书"。

每次交的黄皮书越来越多。为了找到存放它们的地方,朱元璋选择了南京的后湖(今玄武湖)建房子存放黄书。到明朝末年,玄武湖的黄书仓库多达960个。

据统计,明代大规模生产色情书籍27种,每次6万多册,南京玄武湖色情图书馆至少收藏了179万册。可惜明朝末年,明军为了抵御清军的进攻,就地取材,用黄书做守城材料,有的用来填城墙,有的用来做火药导火索,一下子毁了一大半。清初,黄书大量流失,甚至在路边贩卖。清人桐城诗人文房的否定版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不知道是多大的书,路边还有成堆的芦苇。行人都来买这个了,不管什么书都要称重。官方价格是每斤70元。多买少买。请问这是什么领地?一朵云来自玄武湖。"很尴尬。

然而,尽管政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打造黄皮书,"花了人家无限的钱,却被束之高阁"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人口数字。历史学家从未完全认可明朝的人口统计。根据明朝的记录,明朝的总人口在6015万时达到顶峰。根据中国人口史,明末崇祯三年人口可能是1.9亿,十七年可能是1.5亿左右。《湖南经济通史》在研究明万历年间湖南人口时,也采用了估算的方法。预计湖南户数在90-95万之间,人口约500万。

甚至说到黄皮书,明代官方版《大明会典》首先肯定了以前的成就:"建国之初,天下户籍都是验证过的,让百姓什么都干。"然后毫不犹豫的指出:"休息了很久,牙齿越来越复杂。户籍分迁的人很多,漏迁的也很多,数量也从旧的减少。"可见,做黄书确实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3.自康干以来的30年间,湖南人口增加了4倍多。

整个封建王朝,官方管理户籍统计的主要目的是跑腿和收税,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沿袭旧规。

清军入关后,基本参照了明朝的户籍管理和户籍统计制度,建立了一套州县税吏的户籍管理和户编制度。编辑指示州、县印章官员像往常一样检查记录"。所谓"遵守惯例"就是参照明朝的制度。

起初,人口统计每三年进行一次。顺治五年(1648年)规定州县向户纳贡"社论每三年一次.....每户编书,必数第一,方第二,室第二,郡第三,县第三,政府总书不设布政司...然后被列入黄皮书"。后来变成了五年一次的人口普查。顺治十三年(1656年),规定各县城乡税吏每五年编一次。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不绝,湖南地区也是战火纷飞。根据华杉郡记录的描述,"残垣断壁,景镇千里之外,像一只青蝎子,遍地尸骨"。据长沙县志记载,有"千里之外,没有人"说道。战争的直接后果是人口急剧下降。据清代文献考证,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湖南人口仅121万余人。明朝隆庆六年(1572年),湖南人口为191万。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口减少了30%以上。

而清朝初年人口的减少,除了战争的影响,还有数据的隐瞒。千百年来,一直奉行按人口纳税的制度。人越多,税收越重。为了避税,藏人是常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下诏说:"人的编编是根据康熙五十年收粮定为恒量的,其新增的叫‘盛世滋生人,永不加’。"特别仁慈"千万不要加",从经济利益上消除人口增长的约束机制。

雍正元年(1723年),"站成一团"政策,正式取消了人头税。每家每户纳税的多少取决于领域,不再受人们收入增加的影响。

一旦人口增殖摆脱了赋税和仆役的束缚,再加上农耕的技术发展,人口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狂奔。

以湖南的人口统计为例。康熙五十年(1711年)只有1550595人,乾隆七年(1742年)增加到8445179人。仅仅31年后,人口翻了两番多。道光三十年(1850年),湖南人口突破2000万,达到2061.4万人。这样的增长速度,远远不是自然增长这个概念可以解释的。

1931年2月8日,湖南《大公报》发表湖南人口统计。

4.民国发现"四千万同胞"

民国时期,人口统计成员以警察为主。但不是警察挨家挨户调查,而是要求当地人口到指定地点登记。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人口调查数据至今争议不断,但"四千万同胞"声明异常响亮。发生了什么事?

19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北京政府内务部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详细的人口普查项目。不仅将各省人口按性别和年龄分类,从1岁到110岁,甚至将死于传染病的人数按5岁分类,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统计方法。这一调查结果直到1916年和1917年才公布,而安徽、广东、广西等部分省份只调查了江浙赣等19个省份和绥远、京兆特区的数据,所以41964万人没有说服力。

1928年,面对混乱的人口数据,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开始进行人口调查,但这次调查仍然"不能动"。本来截止日期定在1928年底,但到了1930年7月底,只有16个省和5个特别市"交作业",而其中,有三个省份交了"金与梁的短缺"。没办法,内政部只能在12个没交作业的省份做"合理估计",估计全国人口为474787386人。

这是中华民国政府第一次"官方公告"这个国家的总人口也是"四千万同胞"这个词流行的最重要的基础。

直到新中国成立,1953年,新中国才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的全国人口普查。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现代人口普查,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返回"已进入张力对比评审阶段;七个人"湖南人至少要期待两个数字,比如中国有多少人,湖南有多少人。此前统计显示,2019年末,湖南省常住人口6918.38万人。这次有可能正式突破7000万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5、那些各种精彩的统计数据

由于人口统计任务繁重,一些朝代也出现了偷懒的做法。

唐玄宗统治时期,人口统计和管理相当混乱。据说有些地方政府"死了也不会除名,生了也不会入籍"每年只是做加法,稍微修改一下之前的户籍数据,然后上报。

为了方便统计,宋朝干脆只统计成年男子,"男人二十岁男人六十岁,女人不需要被调查"。不算妇孺老人的一个后果就是后人在研究宋朝人口时只能猜测和计算。《湖南经济通史》根据宋代崇宁元年的统计资料,估计湖南户数为1194577户,人口为5972885人,以平均5户计算。

元朝忽必烈时期,建立了一套独特的人口统计方法。政府按户数和收成可分为上、中、下三户,每户又分为上、中、上、中、上三级,称为"三等九甲",都登记在鼠尾的本子上。它叫做"鼠尾书",因为当时编统计的时候,把种粮多的大户富户编在前面,方便重劳力;粮食较少的小户和贫困户编在后面,方便轻劳力负担。前面的大家族像老虎头,后面的小家族像老鼠尾巴,所以叫"鼠尾书"。

凯尔·波洛来到元朝,就对这个神奇的东方古国产生了兴趣"鼠尾书"赞不绝口。根据马可·波罗的游记,"这里的习俗是,城里的每一个自由公民,包括住在城里的各种人,都要在门上写上自己、妻子、孩子、奴婢和每一个住在家里的人的名字,还要写下自己养的动物的数量。如果有人死了,抹去名字。如果有孩子出生,就加名字。这样,君主就可以知道城市的确切人口。"

标签: 人口湖南明朝

更多文章

  • 霍去病是怎么死的?为什么司马迁不敢记载?(霍去病病逝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霍去病,卫青,司马迁

    虽然说史书的记录者应该尊重事实,完整地记录一件事或一个人的事件,不应该与真实的历史有什么不同,但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历史都被人美化或黑化了。我们不确定是真是假,也不知道有些东西是不是模糊了。很多人都很好奇汉朝大将霍去病的死因,但是司马迁却没有任何记载。为什么?也许司马迁不知道霍去病是怎么死的?霍

  • 皇帝一天吃几顿吃饭有多少道菜(皇帝一日三餐吃多少道菜)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皇帝,太监,吃饭

    说起皇帝,一个是自称人间天子,身穿龙袍,住在金殿的普通人。以蹼代步,饮食自然不一般。皇帝在吃饭的时候,有没有和普通人同桌吃喝?你吃过美味佳肴和各种满汉全席吗?魏晋时期就有用人奶做饭的传说。后世皇帝的御膳也是这样吗?在魏晋时期,有一个传说,人们用牛奶做饭。后来的皇帝御膳也是这样吗?皇帝怎么吃,每个朝代

  • 吃香喝辣的辣是辣椒的辣吗(吃香喝辣香和辣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自清,这个,辣椒

    临近年底,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红,辣。说到吃辣,边肖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这个辣可以理解,但是怎么理解这个辣呢?是为了喝辣椒吗?这话有点刺耳,那么怎么理解这种说法呢?这是辣辣的辣椒,还是有其他含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吃辣喝辣不是指这个辣椒的辣,而是酒的辣,也是好酒的辣。要细说的话,其实指的是香喷喷的

  • 日本护士获救后,终于成为亿万富翁。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日本,抗日战争,连长

    中国有句话叫"思南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这句话其实挺对的。虽然历史上有很多小人物成功的事情,但是在社会的主旋律中,善良永远是第一位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士兵救了一个漂亮的日本女护士,最后女护士全身心投入,使得这个士兵后来成为了亿万富翁。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故事的主人公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名

  • 霍去病墓在哪揭秘霍去病墓的现状(霍去病墓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霍去病,祁连山,一个

    说到霍去病墓,你其实知道的不多。如果你恰好是这个地区的人,你可能对这个墓还知道很多,但如果你不是这个地方的人,你可能知道的就不多了。更何况是你对霍去病的理解。事实上,霍去病墓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那么霍去病的坟墓埋在哪里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问题,一起分析一下。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霍去病墓位于陕

  • 白蛇传中小青到底是男是女?青蛇的身世是怎样的?(白蛇传中小青叫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小青,白蛇,青蛇

    白蛇传作为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被不断翻拍,以各种方式呈现给人们。可能大多数人接触到的都是一部经典的《新白娘子传奇》,还有很多其他的影视作品。除了白蛇这个角色,她身边的小青也很出彩,但是你一定要记住小青的来历。本来小青应该是条公蛇,后来变成了母蛇。那么在白蛇传原版中,小青是男是女呢?1.小青形象小青

  • 戊戌六君子都是怎么死的?戊戌六君子死亡真相被篡改了么?(戊戌六君子死了几个)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康有为,谭嗣同,杨锐

    今天是戊戌年,所以我也借此机会给大家讲讲戊戌六君子。戊戌六君子是清朝的维新派,但最后都被杀了,没有慈禧太后。那个时期的中国其实有很多维新派,但是大家都没能团结自己的力量,共同行动,总是一个个被清政府打败。那么戊戌六君子是怎么死的呢?也许有一段被篡改的历史真相。"戊戌六君子"总的来说,他是为变法和变法

  • 汉武帝赵迪的复兴,赵璇功不可没?霍光是背后的功臣。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霍光,上官,昭帝

    说起赵的玄中兴,更多的人可能把功劳归于韩,却忽略了韩。毕竟,赵涵登基时年仅8岁,不能亲自处理国家大事,所以托付孤儿的大臣霍光代替了侍郎的位置。汉昭帝赵迪非常信任霍光,霍光也没有让昭帝失望。他在关键时刻平定了一场政变,保住了刘弗陵的王位。可惜赵涵英年早逝,否则他在后来会有所成就。在霍光的帮助下,西汉逐

  • 为什么黄衫少女是《倚天屠龙记》最大的败笔?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黄衫,丐帮,芷若

    很多人都知道,《倚天屠龙记》里的黄衫少女是个谜。她只说自己属于活死人墓,姓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杨过和姑娘,认为她很可能是神雕侠侣的后代。很多人其实很喜欢这个角色,但也有很多人不喜欢。他们甚至认为她是整个《倚天屠龙记》中最失败的角色,也是整部小说最大的败笔。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黄衫少女会成为某些人眼中

  • 秦始皇祖先是养马的吗(秦始皇东巡在哪里养马)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国,纣王,阿来

    很多朋友都知道战国最后被秦国统一,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秦国早期的建国历史。秦非子是秦国第一个国君,但他得到封地,不是因为他立了战功,而是因为他养马养得好。周看中了的特长,就把秦国给了他。而早期的秦国不仅疆域小,位置也相对偏,后期也不容易发展成强国。我们先来看看秦始皇的祖先介绍。1.秦始皇的祖先是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