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朱元璋在登基之初就向日本派遣了使节。当时他没有征服的意图,只是要求日本向明朝纳贡,让他们解决倭寇问题。但是,日本没有朝贡,反而杀了明朝派来的使节。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大怒,准备攻打日本。但在刘伯温的劝说下,最终没有出兵。朱元璋在《明太
祖诏书》中对日本的定位"一个不征税的国家"。当时一共有15个国家被列为"一个不征税的国家"这也与明朝的朝贡制度和海禁政策密切相关。
1368年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开始北伐灭元,占领元朝。朱元璋占领元朝后,开始管理内政外交。这里所谓的外交,就是和周围那些小国交往。我们和邻国是附庸关系。说白了,我们是他们老板,他们定期给我们进贡。这时,朱元璋开始对外发布圣旨,就是我们中原换了老大,是时候你们向我进贡了。我们的关系还是和以前一样,游戏规则还是一样。但是甚至传到日本的时候就出事了。
当时日本正处于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朱元璋的圣旨是,你只要向我进贡,就像以前一样。也就是面子的问题。但日本人不仅不接受,反而杀了宣布的人。这时候朱元璋怒了,两国不伐使战。我刚刚宣战,你杀了我的人,这还不错。不仅如此,朱元璋后来准备攻打日本的时候,日本直接说要打,不怕。朱元璋彻底怒了,要攻打日本。而且日本处于南北朝时期,相当混乱。但是多次进攻日本的朱元璋都被刘伯温制止了。我们来看看刘伯温停下来的原因。
首先是明朝刚建国,人民还没有从战乱中恢复过来,国库空空。这个时候需要休养生息,不能继续打仗,否则人民受不了就会继续造反。而且打架要花很多钱,国库没那么多钱。
第二,元朝虽然灭亡了,但是在北方建立了北元,也是元顺帝的领土。如果进攻日本,元朝趁机反击就麻烦了。到时候两面夹击。
第三是日本离我们很远,四面环海,很难进攻。即使赢了,也很难管理。因为这个地方离中国很远,不管谁来管理,都很有可能被瓜分。
经过刘伯温的多次劝阻,朱元璋终于放弃了进攻日本的念头。但是,如果不是刘伯温,如果朱元璋进攻日本,也许日本的历史会被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