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来。夏至是收获庄稼的时候,古人会在这一天祭拜他们的神和祖先,庆祝丰收。《李周官纯》记载“夏天到了,会引起局部的事情。”。夏至除了感谢丰收,还祈求“秋报”,以防任何重大自然灾害。在古代,夏至这一天,也有一些相关的习俗和活动,尤其是诗歌和谚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夏至99这首歌,这是一首传统的民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是夏至,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
“春雨震春明谷天,夏满山川夏连热,秋露寒霜,冬有冰雪。”
从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可以知道,夏至前后的两个节气是芒草和小夏。
夏至这一天,太阳移动到黄经90度(夏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端,几乎直接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各地的日照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中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三后
鹿角解:夏至当天,“鹿角解”。鹿是山兽,角向前;麋鹿,大,有向后的角。古人认为夏至阴天,鹿角退缩是因为殷琦;冬至,阳光普照,麋鹿感受到阳光普照,而麋鹿角退缩。
第一声:五天后,“第一声”。在古代,楚称之为蝉,而称之为蝉。夏蝉,叫声洪亮,俗称“蝉”。
半夏:五天后,“半夏”。这意味着夏天已经过了一半,夏天过后,骄阳似火,树荫难觅;虫鸣夜鸣,花香四溢。
夏至习俗
祭神祭祖:夏至是收获的时候。自古以来,在这个时候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是为了祈求一个好年景。因此,夏至作为一个节日,被列入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中。
夏至吃面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冬至馄饨夏至吃面条”、“夏至吃面条使一天变短”的说法。因为夏至的新麦已经出现,夏至吃面条也意味着品尝新事物。
吃夏至饼:在夏至这一天,农民还会卷煎饼,烤好,加上蔬菜、豆荚、豆腐和熏肉,祭祖后食用。他们通常被称为“夏至蛋糕”或给亲戚朋友。
夏至诗歌
夏至
宋凡成大
丁士早晚声,纸窗影寒温。
一年多不去庙里祭祀,就敢对孙子表现孝子恩情。
夏至
长青
在午夜时分,
听到远处的乌鸦叫,我醒了。
浣熊偷了书几次,
你什么时候能听到吱吱声?
夏至北池的夏天
唐·魏·吴颖
日晷变得异常浑浊,从此夜漏日久。
如果你不管理教育,你的忧虑会变冷
公家的门比较闲,农夫却有点忙。
高处不胜寒,苦辣皆可兼顾。
中午在亭子里休息,一个人在爱芳堂游泳。
大门紧闭,寂静无声,城高树灰。
绿云犹含粉,圆莲初散。
如果你不屑于拥抱,你可以嫉妒中国。
夏至谚语
夏至东风摇,水中捞麦。
夏至东南风,平托舟。
夏至多雨炎热,冬天重阳无雨晴天。
夏至吃个李子一年都没坏处。
夏至白天长,冬至白天短。
夏至风自西起,瓜菜园沸。
夏至九九阁
宋代诗人周尊道写过一首《夏至之歌》:
夏至过后:
1929年,扇子从未离开过他的手;
3927、吃茶如蜜汁;
4936,力争留街;
5945,秋叶在树头起舞;
6954、乘凉不入庙;
7963,睡觉找床单;
8972年,床单加被子;
9981年,家家都玩木炭。
最能反映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刻在湖北老河口市王宇庙梁上的《夏至九十九首歌》:
夏至入初九,羽扇在手;
2918年,我摘下皇冠,戴上纱巾;
3月27日,出门出汗;
四、九、三十六、露天滚席;
5945年,秋如虎;
6954、入寺纳凉;
7963,在床头摸床单;
8972,半夜找被子;
9981,打开柜子拿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