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晋语是什么语言写的(晋语是什么语言?哪些地方的语言)

晋语是什么语言写的(晋语是什么语言?哪些地方的语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347 更新时间:2023/12/12 11:33:47

晋语是北方唯一的非官方方言。目前使用晋语的约有6000万人。晋语和普通话最大的区别就是晋语保持入声。晋语一般有五个声调,但也有六七个,所以发音上会有连续变调。有说晋语起源于方言的,也有说晋语起源于赵魏方言的。历史上使用晋语的代表人物有武则天王昌龄和杨家将。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晋语。有兴趣的话,来看看吧。

中国北方人说普通话,包括东北官话、陆机话、胶辽话、江淮话和中原官话,甘肃宁夏人说兰音官话,甚至西南的云南贵川人也说西南官话。

所谓“官话”,可以理解为官话,周代称为“雅言”,明清称为“官话”,1909年称为“官话”。山东人和四川人说的话虽然和普通话相差甚远,但都是“普通话”。只有以山西为核心的晋语区才是中国北方唯一的方言区。其他六种方言都在南方,吴语、湘语、客家话、闽语、越语、赣语都在南方。

晋语人口约4570万,其中山西2000万(不包括属于中原官话的运城、临汾),内蒙古中西部、河北西部、河南北部近1000万,陕北约430万。

晋语和北京官话有很大不同。晋语的语言特点比北京话古老得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语言的历史面貌和演变。有学者称之为“语言的活化石”。

晋语最重要的特点是入声。汝生是什么?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仄、上声、升调和降调,晋语还有第五个声调——入声,也叫“爆破音”。有了这个“爆音”,晋语就和其他的词很不一样了,所以大家都说“官话”,但只有山西人说方言。

晋语又可进一步分为八个片:并州片(太原古称并州)、吕梁片、上党片、五台片、大堡片(大同-包头)、张虎片(张家口-呼和浩特)、汉芯片(邯郸-新乡)、志丹片(志丹-延川)。

为什么金灿方言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北方唯一的方言?

首先是地形造成的。我们看地图,晋豫地区和黄土高原重合。它东起太行山,西临贺兰山,北至阴山,南至魏奋河谷。这个地理区域被最典型的黄土高原所包围。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山谷幽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样的地理条件必然导致其接近。外面进不去,里面出不去。久而久之,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城头上王者的旗帜变幻。然而黄土高原一隅,涛声依旧。“不知道有没有汉人,不管魏晋。”

在中国北方的其他地方,我们看中国地图。东北是中国最大的平原,河北山东位于华北平原,中国第二大平原,河南安徽,江苏北部是黄河中下游和江淮平原。关中八百里是秦川,甘肃有河西走廊连接东西。整个北方大部分地区信息传递和人民交通都很方便。当然很难保留这种语言的独特性。

其次,是历史造成的。春秋战国以前,生活在“晋语”地区的人是“北帝”,是真正的黄帝子孙。

晋国建立后,“晋语”自然成为晋国的国语,冀西、豫北、陕北也是晋国的疆域,这一地区保持着统一。汉、赵、魏分晋后,汉都阳翟(今河南蔚县)迁至新郑,占据山西省东南部和河南省中部。赵国都城晋阳(今太原西南)迁至邯郸,先后占领山西中北部、陕西东北部、河北西部和西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可见,朝鲜和赵的疆域是晋语区的基础。经过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这种格局并没有大的改变。历代地方的变化,不仅使这种格局越来越符合晋语区的划分,也使晋语区的划分与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基本一致。

第三是文化造成的。长期统一的行政隶属关系和相似的自然环境,使得晋语区在语言、文化、民俗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形成了相对独特而稳定的晋语文化。

最关键的是,晋文化在历史上并没有遭到严重的破坏或分裂,一直保持着一致性。秦汉唐宋时期,晋语地区,尤其是雁北、陕北地区的民族构成比较复杂。几十个民族先后聚集于此,这一地区成为各民族的大熔炉。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体内有几十个民族,如隋唐的皇室。他们是什么民族?父亲是汉族,母亲是鲜卑人,祖母是匈奴人。这种人民族倾向差,民族意识弱。不管叫什么国籍,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投降。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也能接受。反之,无论哪个民族都能接受他们。这样的大杂烩文化不太可能被种族清洗,人口依然存在。

在元明清时期,近800年来,金文化区避免了一次又一次导致大灭绝的战争,如蒙古征服中原、元末农民民族战争、夺阶级战争、明末李自成张农民战争、清朝入主中原、太平天国战争等。中国北方真的没有几个地方能躲过这么多血腥的屠杀战争。打开地图。中国北方哪个地区在过去的800年里避免了这么多灭绝性的战争?没有,只有山西避免了。山西是真正的福地,一次次避免战乱。其文化未被分割,人口得以保存,历史未被切断,形成了延续至今的较为完整的晋文化。

第四,晋语地区的人们勇敢好战。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也就是晋语区的人,有自己的匈奴人、鲜卑人、党项人的血统。这些民族勇猛、野蛮、坚韧,因生活困苦、生活贫困而英勇善战。他们见过太多战争,在其中成长锻炼,能打仗。面对这样的一群人,你要想征服他们,你得想一想,算一算,看你能不能买单。就像欧洲的瑞士,地势险要,全民皆兵,特别能打仗。所以在一战和二战中,侵略者觉得攻打瑞士不划算,瑞士幸免于战争。面对同样擅长战斗的黄土高原人民,征服者大多采取妥协政策,双方各让一半,晋语地区的人口得以保存。这其实就是“以战养和”,这也是晋语区文化较少被破坏、没有被破坏的重要原因。

第五,人口的迁移和流动促进了晋语区的最终形成。晋语区避免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明清时期,中国北方其他地方都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乌鸦”,而山西人口过剩,于是有了“大槐树”,人口外迁,使得晋语区面积不断扩大。明初洪武、永乐时期的“大槐树”移民大家都知道,不用多讲了。

清初,清康熙皇帝推行“移民实边”政策,导致了著名的“西进”,大量山西人和陕北人移居内蒙古,直接改变了内蒙古的人口构成。

在人口的迁徙和流动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晋商的活动。据有关统计,近代以来,晋商占山西总人口的25%以上,很多地方高达40%~50%。这些商人到处传播晋语,扩大了晋语的范围。

标签: 官话黄土高原山西

更多文章

  • 太和殿前摆设甪端的含义(甪端太和殿)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吉思汗,秦始皇,麒麟

    尧端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吉祥兽,读作“lùduān”。颜端长相酷似麒麟,会说四国语言,每天穿梭于万里之间。但严端只会陪着明君,保护皇帝。传说尧端是秦始皇培养的神兽。秦始皇想看看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物种,于是命令他的仆人们培养出这样一个兽王,它融合了所有的动物。在太和殿里,有一对两端,象征着和平、繁荣和

  • 古代千刀万剐的过程(千刀万剐在古代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凌迟,刑罚,行刑

    说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法律,就绕不开刑罚领域。中国古代的刑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虽然惩罚手段不同,但大体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残忍”。随着朝代的不断更替,大多数残酷的刑罚都逐渐被废除。但是有一种残酷的刑罚,从唐末五代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这是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听到的。凌迟俗称“千片”。在封建社会,

  • 谷雨的时间(谷雨的雨期有多久)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谷雨,仓颉,香椿

    一年有24个节气,每个季节有6个。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过后就是漫长的夏天,意味着春天即将结束,即将迎来炎热的夏天。《谷雨》中有什么需要人们注意的地方吗?谷雨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有什么意义?谷雨节气要注意什么,各地有什么不同的习俗?让我们来看看。谷雨,每年阳历四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古人说“雨生

  • 星期一是书面用语吗(星期概念是什么时候传到中国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租界,休息,七日

    说起周制度,可以追溯到古巴比伦文化。随着事件和文化的发展,这种制度后来传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在古罗马,一周七天是以他们所信仰的神来命名的。周制最早由皇帝但丁·左制定,公元321年正式实施。从那以后,星期制度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以至于在全世界都变得普遍了。在中国古代,没有一周七天的说法。基本上是为了观

  • 墓碑上的显(墓碑上故显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墓碑,有的,首字

    说到中国的农村,其实有相当多的东西是没见过的,所以有人问过。其中,有墓碑。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墓碑上写着“怎么了,怎么了,怎么了,考什么,这些字是什么意思?下面我们继续分析这个问题,揭秘一下!这几年在农村真的很流行在祖坟前立碑。我的祖父母于1994年去世,几年前竖立了一座纪念碑。碑上用的是“贤”字。

  • 神出鬼没是什么意思(神出鬼没是什么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孔明,三国志

    诸葛亮率军北伐,言情让诸葛亮和司马懿成了宿敌。诸葛亮本来有机会在上谷用火烧掉司马懿,但最后因为一场大雨,他的计划失败了。之后司马懿主动停止出兵,诸葛亮死在五丈原,北伐也失败了。其实诸葛亮北伐并没有遇到司马懿,这个情节只是杜撰。这次要向您介绍的习语“神出鬼没”与北伐战争有关。让我们来看看背后的故事。今

  • 景颇族原生态音乐传统文化(景颇族有哪些传统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景颇族,景颇,姑姑

    说起景颇族,估计很多朋友会觉得陌生。这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景颇族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很多景颇族有自己独特的习俗等等。在景颇族文化中,记录了景颇族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演变发展过程,铸造了自己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婚俗景颇族的传统婚恋是独特的。青年男女交往大方自由。他们把自由恋爱称

  • 智贵免祸什么意思?智贵免祸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孟达,刘备,中王

    孟达原本是刘璋的部下,后来投靠了刘备。但在关羽被困樊城的情况下,孟达并没有出兵救援,还劝说刘封不要救援关羽,导致触怒刘备。为了保命,孟达求助于曹魏。后来又试图弃魏回蜀,结果兵败而死。其实三国时期像孟达这样任性的人不在少数,主要是为了保命。我这次要给大家介绍的习语《明哲保身》,就和孟达有关。下面介绍一

  • 门的谚语(老人是家中宝谚语)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我们,门前,个人

    “不看屋内之宝,只看门前之草”是我国民间的一句俗语,意思是看人不能只看表面,更要看内在,看是不是表里如一。如果外表光鲜亮丽,内部蓬头垢面,是不会被别人认出来的。其实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这些谚语也是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我们来分析一下“不看屋内之宝,只看门前之草”的真正含义,看看是否真

  • 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般若在佛教中代表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智慧,般若,佛教

    在佛教文化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那就是“般若”。了解佛教文化或者信佛的朋友对这个词肯定很熟悉,因为它会出现在很多佛经前面。比如心经的全称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的全称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那么这个般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首先,这两个字的发音要纠正。应该读作“būrū”。般若这个词在中文里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