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西方的历史学家是谁(西方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

西方的历史学家是谁(西方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693 更新时间:2024/1/17 0:39:16

欧洲人和我们一样是有名字、有姓氏的,绝大部分正式场合欧洲人都用姓来称呼一个人,温斯顿·丘吉尔爵士作为首相就被叫做丘吉尔而不是温斯顿。但是君主例外,君主是少数在任场合都被人用名字称呼的人,拿破仑·波拿巴、也就是伟大的拿破仑皇帝,他作为执政官时被叫做波拿巴将军、或者波拿巴公民,一旦当了法国人的皇帝就成了拿破仑皇帝。而他的侄子路易·拿破仑在作“亲总统”时是波拿巴总统,一旦根据元老院的法令加冕为法国人的皇帝就成了拿破仑皇帝。

这个事例也可以看出无论是拿破仑一世还是路易·拿破仑,他们有生之年都被叫做拿破仑皇帝的,没有人会对着皇帝大喊“拿破仑一世”或“拿破仑三世”,即使是鄙视他们的正统派保王党也不会这样做,保王党表示鄙视的方式是根本不用名字来称呼他们:1804年拿破仑登基以后,流亡在全欧洲的法国保王党和反对拿破仑的人都依然称他为“波拿巴”,或是加上各种污言秽语比如“吃人魔王波拿巴”;1852年路易·拿破仑称帝以后,普鲁士的保王党领袖俾斯麦的后台老板格拉赫,同样也在书信里把路易·拿破仑叫“波拿巴”。

但是只要稍微了解欧洲的历史,就会发现这种用名字来称呼君主的缺点所在:君主的重名率实在是高。1804年到1852年间的48年中,法国就出了两个叫拿破仑的皇帝,虽然重名率高,但毕竟多数君主在位的时间比较长,拿破仑一世算上百日王朝统治了将近十一年,拿破仑三世统治了将近二十年,十年、二十年里只有一个叫拿破仑的皇帝,所以并不会给日生活带来什么不便。但是在历史这个以百年、甚至千年为单位衡量的领域里,学者撰写和讨论历史时这个弊端就暴露了出来:用1804年的那个拿破仑皇帝和1852年的那个拿破仑皇帝来称呼他们实在太麻烦了。相比之下给他们加上序号变成拿破仑一世和拿破仑三世就简单、清楚多了。

中世纪对君主重名的问题曾经有过另一个解决方案——给君主起绰号:好人菲利普、长腿爱德华、美男子菲利普、虔诚者罗贝尔等。但君主实在太多,常用的名字却没几个,记外号不如记数字简单,所以靠绰号区分君主的方案最终被序号战胜了。而且序号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它有基本的逻辑,很多原本可能被历史遗忘的君主,都因此被载入了史册。

又以拿破仑为例,他在1804年加冕为法国人的皇帝,所以是第一个叫拿破仑的皇帝,称拿破仑一世。路易·拿破仑总统1852年依元老院法令成为法国人的皇帝,却是拿破仑三世,这说明在拿破仑一世和三世之间肯定还有一个拿破仑二世,这是谁呢?事实上1814年走穷途末路的拿破仑皇帝为了平息反对的呼声,与他的敌人们谋求和解,曾经宣布退位,让位给他的儿子、同时也奥地利皇帝的外孙的“罗马王”。这位罗马王不用说名字也叫拿破仑,虽然他并没有亲自统治过,但至少在法律意义上曾经是法国人的皇帝,所以他被称为拿破仑二世,当路易·拿破仑登上皇位时就只能是拿破仑三世了。

理论上这种序号是以国家为界限的。英格兰的第一个伊丽莎白是都铎王朝的末代国王,她是伊丽莎白一世,所以温莎王朝的这位伊丽莎白继位时就只能是伊丽莎白二世了,但这仅限于英格兰,虽然今天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王位已经结合在了一起,但两者的国王序号并不相同: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是英格兰第一个叫詹姆斯的国王,但他却是苏格兰第六个叫詹姆斯的国王,作为苏格兰国王叫詹姆斯六世;奥匈帝国末代皇帝卡尔,作为1804年建立的奥地利帝国皇帝是第一个叫卡尔的,所以称卡尔一世,而作为匈牙利国王则是第四个叫卡尔的,卡尔是德语发音,匈牙利语里叫克洛伊,所以他作为匈牙利国王称为克洛伊四世;他的叔祖父1848年继位的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采取了比较少见的双教名称号,所以在匈牙利也是独一份,只是把教名里的弗兰茨从德语变成了匈牙利语,成了匈牙利国王费伦茨·约瑟夫一世。

但是这种理论上以国别为界限的排序方式很多时候也并不绝对。众多的君和国因为共一君的缘故已经很少再分开计算了。统治很多个国家的君主往往以自己最引人注目、或者最崇高的那个头衔的序号来称呼自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作为西班牙的天主教徒国王就是卡洛斯一世,作为两西西里国王、作为勃艮第公爵,他的名号其实还可以一一区分,毕竟哈布斯堡把这些领地结合于一人之手是从他的统治时期开始的,但他被记入史册还是用的查理五世这个称号。有些国家结合在一起的历史太长,甚至因为结合在一起那些国家自己的传统都已经消亡了,最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下结合在一起的三个王国。

实际上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之下结合在一起的不是三个王国而是四个王国,这一点本身就说明了这些君合国传统消亡的程度。除了德意志王国和伦巴第王国之外,还有两个勃艮第王国,也就是上下勃艮第王国,或称汝拉山勃艮第王国和勃艮第王国。德意志和伦巴第的王位因为奥托皇帝的征服而结合在一起,而两个勃艮第先是合二为一,之后又作为统一的勃艮第王国与德意志的王位结合,从而形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冠之下的三顶王冠或者帝国之内的三个王国。

这三个王国的王位结合在一起,德意志诸侯选举出德意志的国王,当选的国王也就自然获得了伦巴第和勃艮第的王位。这些当选的国王有时候会在接受德意志国王加冕之后,来到伦巴第的加冕城米兰,和勃艮第的加冕城阿尔接受这两个王国的王冠,之后再到罗马接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加冕。但多数情况下,德意志国王并不会真的去走这个流程。而且随着神圣罗马帝国的涣散,这些王国要么被并入外国,比如勃艮第的大部分领土都被并入法国,要么就最终被另一个新国家所取代,例如伦巴第王国一直存在到1859年的意大利战争,随后被并入意大利王国。这些王国的传统本身已经被历史湮没了,皇帝们作为伦巴第国王和勃艮第国王的称号也就无人问津了,序号也就更不了了之了。

所以当德意志的历史学家要给他们的君主排序号时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德意志的君主往往身兼德意志、伦巴第、勃艮第三个王国的国王,因为勃艮第和伦巴第的传统客观上已经所剩无几,倒没有人会跳出来要求按照他们统治者的顺序记数;但是皇帝就不一样了。

911年的选举建立的是一个传统的王国,这个王国的前两代君主康拉德一世和捕鸟者亨利一世都是国王,而不是皇帝。从捕鸟者亨利的儿子奥托一世962年进军意大利并接受教皇的加冕开始,德意志的王位才和罗马帝国的皇位结合在一起。虽然德意志从奥托一世以后的历代君主都不断重申自己的皇权,而且每一代国王当选之后都会向罗马教皇递交选举通告,告诉罗马准备好为自己举行皇帝加冕。但奥托一世以后的历代君主却并不能保证每个都到罗马接受皇帝加冕礼。于是到底按照国王记数还是按照皇帝记数就成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到帝国在意大利的统治名存实亡之后才告一段落,经过教皇的批准,每一个德意志君主都可以宣布自己为“当选皇帝”,国王成为皇帝的过程中“罗马加冕”的环节被取消,之后历代德意志君主在当选之后自动成为皇帝。历史学家终于可以不再回答“你说的这个亨利七世到底是国王亨利七世?还是皇帝亨利七世呢?”这种尴尬而且复杂的问题了。

类似这种“到底是国王还是皇帝”的争论,在其他场合其实也存在,比如说君主并没有改变,但是国家变了、要不要改称谓?显然是应该改的。还是拿神圣罗马帝国为例,经过1803年的德意志帝国等级会议总决议,帝国诸侯、尤其是选侯等级里,新教和天主教的平衡已经被颠覆,传统的三个教会选侯都被取消,已经没有办法从制度上保证哈布斯堡王朝继续当选皇帝了,这时候怎么办?

还是托了拿破仑的福,拿破仑1804年宣布自己为法国人的皇帝,这让哈布斯堡宫廷意识到:原来创造一个帝国是如此简单。作为回应,1804年维也纳宫廷也颁布了一项枢密院令,宣布把哈布斯堡世袭各领地组成一个世袭的奥地利帝国。既没有举行加冕礼、也没有为此铸造一顶新皇冠,只是发布了一纸法令,就宣布了一个新帝国的诞生。于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茨也就随之成为奥地利帝国皇帝弗兰茨。作为神圣罗马帝国他是第二个弗兰茨,所以叫弗兰茨二世,作为奥地利皇帝他是第一个弗兰茨,因为在他以前根本没有这个帝国,所以他的称号也就成了弗兰茨一世。这是称号随国体更改的例子,那么有没有不随着改的例子呢?其实也有!

1870年随着《皇帝宣言》的颁布,在凡尔赛宫里以巴登大公为首的德意志君主们向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三呼万岁,诞生了一个新国家——德意志帝国。好在威廉无论作为这个德意志国家的君主、还是作为普鲁士国王都是第一个叫威廉的,所以他的名号就是威廉一世。但是1888年当威廉一世逝世,他的王太子继位的时候问题就来了,王太子在作王太子时被叫作腓特烈·威廉,继位之后却决定只用腓特烈作为自己的名号,那么他到底是腓特烈几世呢?如果作为普鲁士国王,他无疑是腓特烈三世,如果作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就有完全不同的两种叫法,而到底按哪个称呼还关系到对德意志国家的性质的不同认识。一种是把新的帝国看作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继承者,那么考虑到斯陶芬王朝的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和世界奇人腓特烈二世,还有哈布斯堡王朝的那个1440年当选为国王1452年由教皇加冕的腓特烈三世,1888年的腓特烈就是第四个叫腓特烈的皇帝,他就应该被叫做腓特烈四世。但他周围的人却并不愿意承认1870年的德意志国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延续,所以坚持从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新国家的角度把腓特烈看作是这个国家的第一个叫腓特烈的皇帝,而不是德意志历史上第四个,所以主张把他称为腓特烈一世。

但趣的是因为这个皇帝继位时已经身患癌症,所以在位时间非常短,当他死后笑到最后的解决方案,既不是腓特烈一世也不是腓特烈四世,而是依照普鲁士国王的传统,按照普鲁士国王的顺序被叫做腓特烈三世。1888年威廉一世和腓特烈三世的相继死去之后,继位的威廉二世和他爷爷一样用了一个德意志人很少用的教名威廉,于是无论是作为新帝国的皇帝,还是老帝国的皇帝,还是普鲁士国王他都是威廉二世,这个几乎可以颠覆德意志帝国的国体争论,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从腓特烈皇帝到底应该被叫做腓特烈几世的争论上,可以看出君主的称呼到了近代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历史学问题,而是皇帝和他身边的权贵们对新生的德意志国家的认识,这完全是一个政治问题。如果说德意志是一个崭新的君主国,所以君主的称呼才会涉及如此重大的问题,那么在其他世袭君主国,君王的称号实际上也出现了方式不同的政治化。

以威廉二世的博尼舅舅为例,从“博尼”这个昵称可以看出他常用的名字和他父亲一样是阿尔伯特。但是1901年继位为英王印度大皇帝的时候,这位阿尔伯特王太子却宣布自己不准备使用“阿尔伯特”这个看起来太过德意志味道的名字,而采用自己名字里比较英国的名字作为称号,也就是“爱德华”,于是时隔348年英国又有了一个叫爱德华的国王,他是英王爱德华七世。

但是爱德华七世虽然以自己的风雅生活和宽容态度赢得了英国人民的爱戴,但他有生之年的花边新闻和丑闻实在是层出不穷,和他儿子乔治五世严肃刻板的道德绅士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也体现在乔治五世的两个儿子为自己选择的称号上。1936年继位的威尔士亲王给自己选择了祖父用过的名字爱德华,成了爱德华八世。在重感情、追求个人自由方面,爱德华八世表现的比爱德华七世还要激进,为了跟辛普森夫人结婚最后不得不选择退位。而随后继位的约克公爵平时用的名字,从爱德华八世用昵称“博尼”来称呼他——就可以知道也是阿尔伯特。但约克公爵选择的名号是“乔治六世”,宣布自己要效法父亲“乔治五世”继续走严肃的道德绅士路线。

君主称号的政治色彩体现的最为明显的其实是最特殊的君主,也就是教皇。每一代教皇当选之后都会确认自己的称号,其中很多时候也带有明确的政治意味。1978年当选的约翰·保罗二世,是在前任约翰·保罗一世突然逝世,甚至传出毒杀传闻,很多人都担心教会的改革尝试会因此中断的情况下当选的。他宣布自己为约翰·保罗二世,就是他继续坚持前任在位期间推动的教会改革事业的一种最明确的姿态。

标签: 拿破仑德意志皇帝

更多文章

  • 印度百万人恒河沐浴(数万印度人恒河沐浴)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莫迪,圣地,祈祷

    印度总理莫迪24日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段自己在河里祈祷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该推文随即被1.6万人转发。莫迪在推特上写道:“我有幸沐浴在大壶节的圣地。为13亿印度人的福祉祈祷。”对此你怎么看?

  • 印度人为什么拉屎不用纸(印度人为什么不用厕纸)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用纸,擦屁股,印度

    印度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在印度不一定要用卫生纸擦屁股。他们用手擦屁股。为什么印度人上厕所不需要纸?看看印度人自己怎么说,感觉很无奈。印度人认为所有用纸擦大便的人都不洗手?!误会是如此短暂。让印第安人明白。他们只是被启蒙了。哦原来这些人用纸擦完手还要洗手。但是问题一下子就来了,他们又开始疑惑:你用纸擦,

  • 醋的发现历史和种类(醋的起源和发展史)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时期,记载,酿造

    当我们吃饺子时,人们最喜欢的调料可能是醋。如果没有醋,味道总是感觉几乎没有。在喜欢吃饺子的人眼里,你什么都可以不要,但是不能没有醋。其实在中国的山西、陕西,每天喝醋更难受,不喝更难受。那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醋的历史吧。其实醋文化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夏商时期。这里就提一个人物,杜康。杜康酿酒是众所

  • 螺蛳粉怎么翻译(螺蛳粉韩文怎么说)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螺蛳,韩国,大韩民国

    近日,有韩国网友发出为螺蛳粉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称螺蛳粉“是流淌在大韩民国血液中的传统味道”。3月21日,螺蛳粉发源地广西柳州官方表示,感谢海外友人的担忧,螺蛳粉现已成为广西非物质遗产,正在逐步申报国家级和世界级非物质遗产。端午节和拔河之后,韩国瞄准了螺蛳粉。有网友在Instagram上发

  • 傈僳族的婚恋习俗(现在傈僳族婚嫁民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傈僳族,他们,男女

    为了避免别人的干扰,年轻的傈僳族男女曾经有过非常秘密的爱情幽会。他们会用琵琶、弦乐和吹叶、散叶、扎草结的方程式作为暗号进行联络,确定幽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秘密联络。傈僳族主要居住在滇西、滇西北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沿岸的河谷坡地。过去亚麻衣服因颜色不同,分为白、黑、花三种。傈僳族的青年男女,大多是借助

  • 女人可随意强暴男人的民族带你走进神秘的卡图马族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卡图,男人,红薯

    听说过很多男的强奸女的,但是女的合法强奸男的还挺新奇的。世界上有这样一个著名的种族——卡图马。那里的女人性生活开放,可以在当地的红薯节上随意强奸男人。在卡图马红薯节,女性可以和强行遇到的男性发生性关系,这是被认可的。岛上的男人这段时间会被警告,不敢想怎么绕道走;当地传教士开始了漫长的祈祷会。不管是男

  • 哪个国家的婚纱最有名(哪个国家的婚纱最好看)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婚纱,韩国,传统

    婚纱是每个女生一生都会穿的衣服。有人说,每个女孩在穿上婚纱的那一刻,都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不同国家的婚纱也有很大的不同。以下是几个国家的传统婚纱。现代婚纱大多是白色婚纱,这是西方非常现代的婚礼方式,但是每个国家的传统婚纱都能反映这个国家的文化,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韩国婚纱还是很奢华的。因为古代中日韩

  • 中国人在非洲见闻:拿牛可以换老婆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男人,非洲,经常

    各地婚俗不同。在非洲广袤的土地上,有着我们想象不到的各种奇奇怪怪的风俗,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一个来自中国的男人刚到非洲两个月,看到了这里男人的幸福生活。原来男人在这里可以有多个老婆。当地男人经常制作手工艺品来赚钱养家。其实他们挣的钱不多,但是投入成本低,也能照顾基本生活。他们还饲养一些动物,尤其是奶牛

  • 北极圈里最好的部落(北极奇怪部落)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这里,他们,人们

    旅行不仅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还可以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中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进步,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通过旅行,可以更好的解放内心。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和习俗也逐渐为世界所知。旅行加速了国与国之间的接触,丰富了人的内心世界,

  • 缅甸女子怎么藏毒(与缅甸女子结婚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缅甸,新娘,婚礼

    缅甸是一个佛教国家,缅甸的婚礼充满了佛教色彩。缅甸历4月15日至7月15日这三个月,是缅甸僧侣过太平日子的时期。僧人居住期间,僧人不得出寺,缅甸人不得结婚,所以婚礼时间应在缅甸历4月15日前,7月15日后。十月是缅甸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月份,大多数年轻人都喜欢在这个月份结婚。按照缅甸的传统习俗,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