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得到姜维,诸葛亮可谓煞费苦心 姜维究竟有多厉害-趣历史网

为得到姜维,诸葛亮可谓煞费苦心 姜维究竟有多厉害-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05 更新时间:2023/12/24 0:00:58

对诸葛亮为了得到姜维可谓煞费苦心,那么这个姜维到底有多厉害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姜维,字伯约,姜维最初为魏国将领的,却不受重用。诸葛亮北伐看出姜维是个文武双全的良将,出于爱才之心使用反间计得到姜维。姜维来到蜀汉收到诸葛亮重用,诸葛亮以接班人来培养。诸葛亮为了得到姜维可谓撒费苦心,那么姜维的能力可想而知。

魏国的钟会也非常敬佩姜维,给姜维评价非常之高。钟会写信给姜维说,您拥有文德和武功,身怀盖世的谋略,在巴蜀和汉中都建立了非常大的功业,您的名声在整个华夏大地传扬,远近的人都慕名归附。

《三国志姜维传》记载: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从中可以看出姜维出众的军事能力和武力,让钟会也非常欣赏。既然如此,魏延与姜维相比谁的能力更强呢?魏延当时在蜀汉后期,可谓是蜀汉第一大将,赵云虽然武力强于魏延,但领兵作战能力却不能与之相比

先说魏延能在蜀汉排第几?我认为,魏延排在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之后,排第六。除了这五人,无人能超过魏延。先看史书记载,《三国志》记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魏延勇猛过人,当时的人都刻意避开魏延的锋芒,也就是说,包括姜维在内,只有一个人不服魏延,就是杨仪,当然,杨仪是书呆子,真打起来,魏延一刀就把他砍了。

姜维官至大将军,文武全才。

姜维一心继承丞相遗志,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费祎死后,姜维大权在握,九伐中原,可惜受阻于魏国名将郭淮陈泰邓艾等。蜀汉后期,军中虽有姜维主持大局,但朝政不在清明,宦官黄皓弄权,姜维只能屯田避祸。

为什么诸葛亮不把北伐的重任交给当时的赵云、魏延等人,反而交给了投降的姜维呢?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两人拥有共同的志向,诸葛亮未出山时就已经把自己的志向向刘备公开了,中兴汉室,还于旧都。姜维呢?“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

这点非常重要,诸葛亮认为姜维和自己的志向是一致的。得到姜维之后,诸葛亮大喜过望,“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要知道,永南和季常都是蜀汉的杰出人物,这两人都比不上姜维,那姜维真是人上人了。

选中接班人后,诸葛亮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对姜维的培养上,可以传授其毕生所学。关于诸葛亮对姜维的培养,姜维也深深感激,这点从他在给母亲的书信中也有体现,“良田百倾,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诸葛亮没有看错人,后来姜维的一系列举动也证明了诸葛亮的眼光。

“(姜维)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姜维所具有的优秀素质,不是诸葛亮一个人看出的,同时也蜀汉众望所归。

说到姜维,先说说姜维的忠心,大家知道姜维是败将出身,之后才归顺的蜀国,但是他对蜀国的忠心是没话说的,姜维虽然到蜀国了,但是他的母亲却还是在魏国,在古代将孝心看得非常重,姜维能做到这一点,那对蜀汉是有一种怎么样的赤胆忠心?这该是一种怎么样的精神,所以就足够说明了他的伟大。

诸葛亮死后,姜维开始崭露其军事才能,从公元238年一直到263年,一共进行了大小北伐10余次,其中败仗占大多数。虽然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但就其最终结果来看,足以看出姜维其实是没有学到诸葛亮的真本事的。

起姜维这个诸葛亮唯一的徒弟也是有意思,姜维原来是魏国人,姜维的父亲是魏国官员,大概在姜维15岁左右的时候,为了镇压羌、戎族的叛乱,不幸战死。因为死在沙场的缘故,魏国赐他的儿子姜维中郎职务,可谓少年得志。

是后来投降的蜀国,诸葛亮对于姜维却是很器重,不但把他蒋琬等人,还引见给了后主。对一个年轻的叛将如此垂青,可见姜维确实有过人之处,这让姜维一下就从曹魏的地方小将一下成为蜀汉中枢的一份子,而姜维之后就渐渐成为了蜀汉的顶梁柱,而且一心忠于蜀汉,早年效力的曹魏已经成为他致力讨伐的对象。

蒋琬费祎死后,姜维被升任为大将军,逐渐掌握了蜀汉的军务大权,而摆在姜维眼前的情况是,蜀失掉荆州后只剩一州,而魏国独占九州,蜀国天然的盟友吴国也因为晚年的孙权越来越多疑,在吴国国内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腥风血雨,骂死陆逊、赐死朱据,开了孙吴流血政争先河,无暇他顾。

对于姜维的最后一计,就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姜维当时的造诣。由于姜维长年北伐,导致蜀汉国力空虚,就连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都反对北伐,再加之黄皓弄权,蜀汉已经是国不成国,家不像家。

公元263年,曹魏钟会,邓艾伐蜀,姜维与钟会对峙于剑阁,而诸葛瞻则战死绵竹,姜维与钟会僵持不下之际,邓艾率领2000军士,偷渡了阴平,刘禅投降,蜀汉政权灭亡,而此时听闻消息的姜维不得不投降于钟会,但姜维心中仍然装有一计,此计便是说动钟会反叛曹魏,而以此来达到兴复汉室的愿望,虽然说动钟会,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而姜维也死于乱军之中,彻底辜负了恩师诸葛亮之重托。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古装剧中的银针试毒是如何做到的?真的管用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现在古装电视剧非常受大家的喜爱,不少古装剧中皇帝或妃子在用膳前会进行银针试毒,若银针变成黑色,就说明食物里下了毒。那么银针在接触有毒的食物就会变黑,这到底是真的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一般古装剧中的毒,大多是砒霜,也称之为三氧化二砷,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毒物之一,因为在古代呈现为一

  • 清代培养一个八旗子弟需要花多少钱?-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八旗制度是清朝赖以立国的根本制度,那么清代培养一个八旗子弟需要花多少钱?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八旗制度下,八旗子弟作为最基本的军事单位,为清朝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正因如此,清朝入关之后,对八旗子弟给予了丰厚的回报。清朝的八

  • 诸葛亮和两个兄弟一起效力不好吗 他们为何各为其主-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诸葛亮还有两个兄弟,分别效忠魏国和吴国,他们为何不扶持一主?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时期,由于门阀观念的影响以及势力范围,大多数时候,一大家族人都会选择一方效力,在那个各为其主的年代,如果家中有人分别效力,那绝对是仇敌的存在,诸葛亮还有两个兄弟,他们为什么不选择效忠同一个势力呢

  • 历史上戊午科场案最后是怎么处理的?肃顺做了哪些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历史上戊午科场案最后是怎么处理的?肃顺做了哪些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咸丰八年(1858年),顺天乡试由时任文渊阁大学士柏葰主持。是年十月初七,距离当年乡试揭榜尚不足一个月,御史孟传金上书,指出本次乡试存在严重舞弊问题,如旗人平龄,除

  • 古代守宫砂是什么 这东西有那么神奇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对古人常用的守宫砂究竟是何物,它有什么神奇之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数千年来,古代中国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影响,产生了众多的糟粕习俗,尤其是针对当时地位低下的女子,条条框框将其局限成为男子的附属品。而守宫砂的出现,就是其中一种。据说,在女性手臂上点上守宫砂,就可以借

  • 波斯帝国如果和春秋霸主交战结果会如何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东亚地区第一个大帝国。秦朝建立初期的疆域面积为214万平方公里。经过北伐匈奴、收复河内、南征百越等扩张,秦朝的领土面积达到了300万平方公里。秦始皇随后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推行了郡县制,在中央完善三公九卿制度,开创了中国的专制帝制。秦始皇修建了长城、阿房

  • 南明朝廷为什么不到一年时间便灭亡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煤山自缢;山海关外地动山摇,清军从容入关;南方诸省趁着清军与农民军大战之际,建立弘光政权。以当时的局势而言,鹿死谁手还未可知。三方势力中,李自成的农民军率先被淘汰出局。但对于清军来说局势也并不乐观,虽然他们占领了北京,但并未统一全国。一些既极端仇视李自成,又反对清朝入主中原的大

  • 为何宋军宁愿挨饿也不愿意吃小米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这则记载显然比较极端,但也并非没有根据。先来说说两个疑问,一是绍兴末年为何宋军只剩下了南方人,北方南迁之人哪里去了?二是明明小米可以吃,南方的士兵们为何宁愿饿死也不吃?我们知道,南宋刚开始时的主要将领,如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刘锜等,都是北方人,“中兴诸将皆北人”,而他们的手下兵马,也多是北方

  • 隆科多曾是雍正心腹,为什么最后雍正要除掉他?-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隆科多曾经背叛康熙,倒向雍正,那么隆科多曾是雍正心腹,为什么最后雍正要除掉他?他做了哪些事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雍正即位后的近三年间,隆科多究竟为雍正做了什么?由于他参与密忽,迹近卧榻,所做的事情,几乎很少记载。有传言说,他经常陪雍正喝酒,雍正酒量极好,经

  • 松锦之战的具体过程是什么样的?详解松锦之战-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松锦之战的故事。据《清太宗实录》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