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范增作为项羽身边的谋士 范增水平实力如何-趣历史网

范增作为项羽身边的谋士 范增水平实力如何-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226 更新时间:2023/12/15 16:18:22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身边的谋士范增,水平到底有多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大概是对一个谋士最高的称赞。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评价,那范增只能算半个谋士。

因为范增能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不一定听。范增能弄明白天下局势,却不明白为臣之道。范增只能做到为项羽出谋划策,却不能让项羽言听计从。只能做到功成名就,却不能做到全身而退。从这个角度来说,范增自然就只能算是半个谋士了。

至于说范增为何最后会落得抑郁而终的下场,这恐怕就要归咎于范增和项羽之间的差异了。

首先,范增不了解项羽,两人从来没有达成战略上的同盟,范增的手段,项羽看不上,项羽的幼稚也让范增感到恨铁不成钢,所以二人不欢而散。

但是,范增在出谋划策方面,确实也很有能力。如果换一个君主,比如换成刘邦,范增的下场也不至于如此。至于说范增的谋略水平,到底是什么层次,这一点或许我们可以从范增出过的几条计策,来进行简单的评判。

首先范增认为,天下人知道大义,秦始皇征服六国的时候,就数楚国最冤,楚国的君主楚怀王被秦国欺骗,客死他乡,绝对是非常凄惨的解决。如果扶持楚国打秦国,那么一定会获得楚国人的拥戴,流亡天下的楚国将领都会追随而来。

另外,陈胜吴广之所以失败,本来打着张楚的旗帜,却自立为王。虽然一开始有人拥护追随,但是时间长了,百姓们都会认为,人人都可以称王,这样的话,陈胜这个王,就没有了威信。

最后,项家世代是楚国的大将,本身有一定的威信。楚国大将项燕最后战死于抗秦,在楚国乃至天下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果项家人以拥护楚国的形象出现,抗击秦国名正言顺,一定会获得天下人的认可。

在这件事上,范增是对的,背靠大树好乘凉,利用项家和楚国的优势,这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但是项羽不认可,项羽认为打仗就是打仗,秦朝暴虐人人皆知,不需要打着楚国的旗号受制于人。

但是范增不知道,当时项羽还初出茅庐,依靠着叔父项梁行事,这件事拍板的人是项梁,项梁历经风霜,知道打仗需要师出有名,也需要名望,但是项羽不懂。

此时范增认可的主公是项梁,与范增达成一致目标的人也是项梁,并不是项羽。而范增也没有想到项梁会这么快的战死,范增的主公被迫换成项羽。

范增也没有意识到项羽为项梁谋划的一切,项羽是不认可的,不明白的。稀里糊涂,两人就往下走了。这个时候君臣两人之间留下了巨大的隐患,但是没有人意识到,更没有任何一次交流。

所以后来,项羽在项梁死后,杀了楚怀王熊心。

那项羽为什么要杀楚怀王熊心呢?

因为楚怀王立刘邦为汉王惹项羽不满,楚怀王意识到了,但是没有理会,没有项羽为王,项羽意识到楚怀王想要拿捏自己,恼羞成怒,对楚怀王起了杀心。

楚怀王是项家人拥护的,才从一个帮人放羊的,变成一国之君,虽然项家人是楚怀王的臣子,但是楚怀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自己始终是要依靠着项家人的。

楚怀王立刘邦为汉王是信守承诺,项羽虽然不满,但是也没有理由说什么,这时候如果楚怀王找个理由,比如项羽功劳大应该封王,项羽就不至于要杀了熊心了。

项羽恼怒的是,我出生入死,到头来却没有我的功劳,你熊心凭借这我项家当上了皇帝,如今却不思回报,明显是卸磨杀馿吗?这样的话我还留着你干什么?

此时,项羽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名正言顺的王位好打天下,可是楚怀王熊心不给他,所以楚怀王和项羽之间是因为分账不均的矛盾,所以被项羽杀了。

项羽杀了楚怀王熊心,这件事给项羽带来巨大的后患,失了民心。虽说是个工具人,但是楚怀王毕竟是主君,项羽毕竟是臣子,说出去毕竟是弑君,天下人以及各诸侯也知道了项羽的不臣之心与浅薄,项羽从此渐渐失去威信和凝聚力。这件事是范增的巨大成功,也是项羽的巨大失败,是君臣意见的最大矛盾。

后来范增建议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项羽没有听从。刘邦率先攻下咸阳,就是急于封王,封王了之后就可以自立门户了,脱离项羽的掌控,招兵买马扩大势力了。

范增着急的担心刘邦会做大阻碍项羽,项羽却不以为然,在项伯的陈情下,怒气就减了一半,认为刘邦并无不臣之心。

可见范增的政治敏锐度是有的,下决定也是果断的,作为谋士,范增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最利于项羽的,但是没有考虑到项羽的脾气性格,是否能接受。

项羽就这样错失了杀刘邦的最佳机会,后来的刘邦在没有给项羽杀他的机会。

范增气急之下说出,这小子,不能给他出主意啊,天下一定是刘邦的。其实范增早有预感了,只是不忍心项羽,就这样在逐鹿天下的棋盘中落败,如果落败下场一定惨烈,毕竟是项梁的侄子,项燕的后代。

刘邦逃跑后,便被项羽封在了关中这个不毛之地,后来平定三秦,还是败在了项羽惊人的战斗力之下,三万精兵将刘邦的几十万打的落荒而逃。

刘邦实在打不过,为此险些一蹶不振,后来陈平出了一个主意,一定要削弱项羽的实力,就算不能正面刚,也要除掉项羽的羽翼。

陈平用离间计,使项羽不再信任范增。其实不过是在项羽和范增已有的矛盾上加了乐一点催化剂,让项羽误以为范增已经投靠了刘邦。

如果换作普通谋士,项羽信了也无妨,但是范增是七十岁的老人啊,范增投靠刘邦有何用,要名要利吗?没有用啊!范增是项梁留给项羽的长辈,项羽平时称范增为亚父,可见是一位慈爱的长者。

但是项羽就是怀疑了,动摇了,没有考虑到种种不可能。信任这个东西一旦产生就像是毒药,见血封喉。范增非常清楚,所以毫不犹豫地离开的项羽。

最终,二人不欢而散。

其实项羽也未必全信,但是二人的矛盾可是切切实实的存在,例如,立楚怀王,杀刘邦。项羽对范增的不满不是一日两日了。

范增其人,计谋和格局都是一顶一的,但是疏忽在对于和项羽的相互了解和交心上,疏忽在为臣之道上,虽有智计,但是功亏一篑。不如张良,选得明主,功成身退,他看得准刘邦,了解刘邦,总是知道怎么能让刘邦接受自己的建议。

范增在出谋划策方面,确实算得上是顶级人才。但是在为臣之道方面,却有所欠缺,一个只能功成名就而不能全身而退的谋士,恐怕也很难被称之为顶级谋士了。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耿恭是什么人?他最后被永不叙用是因为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耿恭东汉大臣、名将,上谷太守耿况的孙子,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耿恭坚守西域,宁死不屈,最终率领仅剩的13个将士回到玉门关。可以说,耿恭“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是最能体现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气与精神的一次行动。然而,当耿恭于76年回到洛阳,两年后

  • 李文忠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的后代是什么结局?-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李文忠,明太祖朱元璋外甥,明朝开国著名功臣。以上问题趣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李文忠是洪武三年时,朱元璋封的六位公爵中(死后追封的不计),除常遇春之子常茂外最年轻的。不过,常茂是凭借父萌,以及姐妹常氏将要嫁给皇太子朱标的原因成为国公,李文忠是实打实的凭借战功入选。当然,李文忠的另两重身份也起

  • 韩信就不想做皇帝 韩信为何没有三分天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对韩信为什么不想“三分天下”?他不想做皇帝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为什么不想“三分天下”:公元前203年,韩信逼迫刘邦封自己做了齐王,项羽听说了这个事情,派遣说客武涉游说韩信。武涉对韩信说:“现在楚王和汉王争夺天下,胜负都掌握在您的手里。如果您支持汉王,汉王就

  • 项羽死后被五个人分尸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项羽死后还被分尸,得到他残躯的五人下场怎样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本以为乌江自刎,英勇赴死就是西楚霸王的悲壮结局,却不曾想,赴死之后的遭遇,更是让人唏嘘不已,首先跟大家说一下这五个人分别是谁:王翦取其头,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

  • 李傕、郭汜攻陷长安后,是如何处置董卓尸骸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东汉末年,“活阎罗”董卓带给了人间地狱酷刑与兵燹之祸。董卓最终被王允与吕布合力铲除。据《三国志》与《后汉书》等史籍的记载,董卓死后被老百姓点了天灯,而被董卓迫害的袁氏门生故吏又将其挫骨扬灰。李傕、郭汜攻陷长安后将董卓剩余的骨骸收敛下葬(笔者按:如果《后汉书》记载属实,则董卓骸骨几乎无存,董卓墓葬或为

  • 古代通缉令那么抽象 古人真的能够抓到犯人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对在古代,按照画像上的通缉令,真的可以找到罪犯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的通缉令那么抽象,按照通缉令上的画像来寻找罪犯,真的可以抓到犯人吗?“通缉令”在我国古代,可以说是捉拿犯人的最要证据,根据画像上图画,可以更好地来识别罪犯的形貌特征。在古代,如果有人犯了罪,

  • 古代社会有有"士农工商"的说法 古代商人地位为何那么低-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士农工商:古代商人的地位为什么很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古代读书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其实古代这话并没有错,因为读书人可以获得学问,跟着进入仕途,也就是入朝为官,古代人给各个不同行业的人进行了排列,有"士农工商"的说法

  • 古代读书人为什么喜欢做官 光宗耀祖只是其中之一-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对古人为何都那么喜欢做官?除了光耀门楣,还有其他原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十年寒窗苦读,数十年如一日的拼搏坚持,只为一个未知的结果,这样值得吗?春闱秋闱来考试的学子,占满了所有客栈的房间,甚至为了能参加考试,不惜住在破庙之中,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这样是值得的。那

  • 曹操尝试收服关羽,为何没有收服张飞的打算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读过三国的人应该很清楚,在曹操和刘备激战的过程中,曹操其实是有好几次机会收降张飞的,比如在十八路诸侯灭董卓之时,在攻打徐州之时,在当阳桥上时,这些都是收降张飞的好机会,可曹操却从没想过收降张飞。相反对于关羽,曹操却是很乐于收降。那么曹操为什么能够收降关羽,却收降不了张飞?小编为您分析如下:1、张飞性

  • 古代读书人寒窗几十年时间 古人靠什么生活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对古代读书人寒窗几十年靠什么生活?经济来源有哪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般来说,在古代,敢让家中子弟脱产读书考科举的,家里条件都不会太差。当然,豪绅巨富、王公贵族、宰执高官家里这类有钱有权的自不必说,科举在人家眼里那就是走过场,说不定通过恩荫就能走向仕途。咱单说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