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凌统是什么人?逍遥津之战他的表现怎么样?-趣历史网

凌统是什么人?逍遥津之战他的表现怎么样?-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471 更新时间:2023/12/18 17:05:00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攻打合肥,引发逍遥津之战。曹操部将张辽在此战大显身手,打得吴军措手不及,还把孙权包围在乱军之中。凌统见形势危急,于是率领三百军士拼死作战,这才让孙权突出重围,但自己却全军覆没。那凌统是如何拼死救孙权呢

一,出身将门

凌统是孙吴名将凌操之子,因此自幼深受其父影响,骁勇好斗。建安八年(203年),凌操随孙权参加夏口之战,却因为轻敌冒进,被刘表部将甘宁射死。当时凌统只有十五岁,才刚成年。孙权因为凌操是因公殉职,加之其子凌统很有才能,于是让凌统担任别部司马、破贼都尉,还让他统领其父旧部。

甘宁因为不受刘表及其部下江夏太守黄祖重用,于是转而投靠孙权。凌统深恨甘宁,为了报杀父之仇,便决定除掉他。甘宁知道凌统要害自己,于是日夜提防,就是不与他相见。孙权为了化解二人的矛盾,命凌统不得仇恨甘宁,但效果不大。最后孙权只得把甘宁调到远方驻守,以避开凌统。

二,将功赎罪

凌统随孙权攻打山越,在攻破保屯的战斗中立了大功。孙权见山越大部已被平定,于是得胜回朝,留凌统、张异围攻麻屯的山越余部,还命他们限期破敌。凌统与张异、陈勤等人聚会喝酒,由陈勤监督酒令。陈勤平时持勇骄横,因此借着酒令戏弄众人,罚酒不按规矩。

凌统对陈勤此举十分不满,于是故意不听他的命令,还斥责他傲慢无礼。陈勤听了大怒,于是怒骂凌统与其父凌操。凌统听了,想起父亲早亡,因此又气又怒,留泪不答。众将见了,也对陈勤是敢怒不敢言,只得悻悻离去。

陈勤见凌统痛哭流涕不敢回怼,认为他是怕了自己,于是变本加厉,继续大骂侮辱凌统。凌统实在是忍无可忍,于是怒上心头,砍死了陈勤。然后吴军攻打麻屯,凌统自知自己犯下重罪,决定以死赎罪,于是率领部下拼死向前。在凌统的激励下,吴军拼死作战,一举攻克了麻屯。战后凌统主动到有司那里领罪,孙权则赞叹他骁勇善战,准许他将功赎罪。

三,骁勇善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攻打荆州牧刘表,发起了江夏之战。凌统担任先锋,率领数十名心腹乘一艘战船先行到达右江,斩杀敌将张硕,还将其部下全部俘获。然后凌统回去向孙权禀报敌情,担任大军向导,引领他们前行。当时吕蒙大败荆州水军,凌统因此乘胜夺取江夏,为此战胜利立了大功。

不久曹操南下攻打江东,与孙权爆发赤壁之战。孙权因此任命凌统为承烈都尉,让他随周瑜抵御曹军。凌统先随周瑜击退曹操,再随他攻打曹仁,因功升为校尉。凌统在军中亲近与接纳贤人,轻财重义,因此获得人人称赞,称他有国士之风。

四,拼死救主

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攻打皖城,凌统在破城的战斗中立下大功,因此升任荡寇中郎将、沛相。随后孙权得知刘备已取益州,于是派吕蒙、凌统西取荆州,与关羽发生冲突。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攻打汉中,刘备为了连孙抗曹,于是把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让出。凌统在取得三郡后升任右部督,随孙权攻打合肥。

张辽在逍遥津对孙权发动突袭,打得吴军惊慌失措,四处逃窜。孙权见了有些害怕,于是急命人去找救兵。凌统见形势危急,于是亲自率领三百士卒护卫孙权,掩护他突围。曹军毁掉逍遥津的浮桥,两边各只剩下一块木板。孙权于是策马疾驰,跳桥逃走。凌统则返回战场,继续与曹军死战。最后凌统部下全部阵亡,他自己也深受重伤,料定孙权已经安全,这才退走。

凌统见一路凶险,到处有曹军追兵,于是跳入河中潜行。孙权逃走后在船上安歇,看见凌统,急忙派人将其救起。凌统在军医的努力救治下得以苏醒,哀叹部下全部战死。孙权听了,安慰他说:“死者已矣,只要你还在,还怕没有人吗?”然后孙权重赏凌统,委任他为偏将军,还让他统领更多的军队。

五,宽容大度

有人把凌统的老乡盛暹推荐给孙权,称赞他比凌统更有才能。孙权听了说:“只要他能与凌统一样就行了。”一天晚上,盛暹前去拜访凌统。当时凌统已经睡下,听到盛暹来了,急忙起床出去迎接。二人相见,凌统对盛暹就像对好朋友一样,一点也不嫉妒她。

凌统认为山越人骁勇好斗,可以对他们恩威并用,让他们为孙吴效力。孙权因此派凌统去招抚与征讨山越,还让各地郡县听从凌统号令。凌统素来以仁义出名,许多山越人于是慕名前往投靠,他因此一路向东恩威并施,招募到了一万多精兵。凌统到了家乡余杭,受到县令热情款待,便与众亲朋好友相见,不久病逝。

总的来说凌统是江东十二虎臣之一,骁勇善战,不惧生死,逍遥津之战中尤其勇猛,率领三百士卒勇战张辽,拼死突围,打得自己全军覆没,但救出了孙权,使得江东得以继续同曹操对抗。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在宋朝时期,作为皇族宗室的正妻都有哪些规矩?-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有关宋代妇女社会地位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很多论著都没有把宋代妇女中的宗妇这个特殊群体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而宗妇作为皇族宗室的正妻,既是宋代宗室成员,也是宋代社会上层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北宋

  • 沮授知道袁绍必输无疑 沮授为什么没有另寻出路-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对沮授为何不一脚踢开袁绍另谋出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沮授是东汉末年的著名谋士,“少有大志,多谋略”,曹操曾感叹说,如果他能得到沮授,则天下不足虑。东晋史学家孙盛甚至认为,沮授之谋,“虽良、平何以过之”?沮授之谋是否能与西汉开国谋士张良和陈平相提并论,我们暂且不说

  • 吕后在刘邦死后为何没有称帝而且选择让刘盈登基?-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吕后先后掌权达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统治者。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吕后当年真正是称得上权倾天下,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和她抗衡的。说吕后权倾天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其一,吕后可以随便欺负刘邦的儿子们,没有任何人有反抗之力。刘邦的儿子中,除了刘肥、刘

  • 都说良禽择木而栖 沮授为什么不选择投降曹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良禽择木而栖,沮授为何不投降曹操?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沮授可以说是袁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在袁绍入主冀州后,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帮助袁绍夺取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河北。沮授曾对袁绍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反对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战略,但袁绍并不听从。

  • 官渡之战袁绍占据绝对优势 袁绍败给曹操是因为用人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对袁绍有两个顶级谋士,如果被重用官渡之战败的就是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官渡之战是曹操打的最为精彩的一场战争之一,在这场战争中曹操以两万兵力大破袁绍十万大军奠定了自己北方霸主的地位。那么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袁绍为何会惨败在曹操手上呢?其中一个最为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袁

  • 官渡之战袁绍实力比曹操还要大 曹操是怎么打败袁绍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官渡之战,曹操如何打败袁绍?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导语:《三国演义》虽然七分虚、三分实,但罗贯中通过自己的方式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战乱纷飞、鼓角争鸣的乱世。在三国时期,除了各位枭雄的雄才大略、各位战将的气吞山河,更少不了背后那些运筹帷幄的谋士。谋士,在《三国

  • 明朝最惨礼部尚书陈迪,只因反对朱棣就被五马分尸-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朱棣皇帝得位不正,是谋逆而来的,很多建文帝旧臣看他不爽,礼部尚书陈迪就是其中一员,当然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惨痛的,最后他被朱棣五马分尸割肉塞嘴!陈迪出生在宣城,身份高贵,是宋末宣城太守陈明中之八世孙,祖父则曾经帮助朱元璋在战场上拼杀,可以说是官宦之家了。陈迪从小展露出来的特点就是聪明,好学,特

  • 古代官员分为地方官和京官 京官都要去上朝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对在古代,皇帝上朝时,所有京官都要来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下面文武百官一跪三叩,三呼万岁,待皇帝说完“众爱卿平身”后,百官才能站起来,分列两旁,之后皇帝就开始与大臣商议国家大事,这称之为早朝制度。看到

  • 古代上朝到底是什么样的 大臣要一直跪着皇帝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古代皇帝上朝的时候,大臣们真的是一直跪着的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大臣上朝,我们看到的清宫剧就是皇帝高高在上,大臣一直在下面跪着,有的好一点就是站着。那么,古代上朝的时候真的就是这样吗,答案肯定不是的。封建社会建立之前是奴隶社会,在这之前是原始社会。

  • 古代王朝上朝有时间规定吗 每个王朝都是一样的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对古代的上朝有什么时间规定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语:古时候的上朝,又叫作朝会,那是古代里最高的会议,由皇帝亲自来主持。而这种会议的规则,在不同的时期朝代,它们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在唐朝的时候,它们的早朝基本上分为大朝会,还有常朝,这两种时间相对来说要长一点,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