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获得了多大的利益?为何没有奠定天下三分-趣历史网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获得了多大的利益?为何没有奠定天下三分-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916 更新时间:2023/12/10 23:59:49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一般来说,普遍认为这一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势力格局,造就了三国时代的到来。

但实际上,我认为赤壁之战只能算是加大和奠定了南北对峙的格局,并没有奠定天下三分,刘备集团也还不算三分势力之一。

我这么认为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刘备势力集团在赤壁之战后的数年时间里,还没有资格参与天下争霸,还在种田积累阶段。

至少在刘备集团拿下成都前,他算不上三分势力之一,在荆州的刘备集团未必就比在西凉的马超集团给曹操带去的威胁大。

赤壁之战结束后,一直到东吴在荆州方向的军事统帅周瑜病逝之前,刘备集团不过占有荆南四郡(大半在今湖南境内),以及半个南郡,其中,荆南四郡还是比较贫瘠的州郡。

此时的刘备集团还是托庇在东吴的势力范围内,占着另外半个南郡的周瑜帮他挡住了曹操,占着夷陵的甘宁又堵死了入蜀的通道,“宁建计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

甘宁是益州人士,他无比希望东吴打到益州去,在这一战略思想上,甘宁跟周瑜一致。

当时,刘备势力集团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不管是想打曹操还是谋夺益州,都需要通过东吴占领的地盘,周瑜和甘宁都不会给他让道。

双方又是联盟,刘备根本就无法再次扩张,除非找到道路往南打,去找孟获士燮的麻烦。

困居在江陵以南的刘备势力集团,哪有资格称得上天下三大势力之一?

最让刘备和诸葛亮无奈的是,打赢了赤壁之战且霸占着江陵的周瑜并不主张孙、刘联盟继续存在,他既想消灭刘备,也想谋夺益州。

周瑜实际上是想帮助孙权统一长江以南的所有州郡,然后和曹操争夺天下,《三国志·周瑜传》中记载: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孙瑜,孙权堂兄)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

因此,只要周瑜还活着,刘备就无法实施《隆中对》中的大战略,也因为周瑜活着,他携甘宁挡着刘备的道,刘备无法扩张,才算不上三分势力之一。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也就是赤壁之战结束近两年之后,积极准备攻略益州的周瑜病逝,东吴谋夺益州的战略胎死腹中。

周瑜病死,也给刘备集团松绑了。

之后,接任周瑜位置的鲁肃在孙权的支持下,进一步巩固了孙、刘联盟。

周瑜生前占据的包括江陵在内的半个南郡全部被东吴让给了刘备,同时,甘宁也放弃了夷陵,“后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

此时的刘备,才直面曹操势力,以及有了入蜀的通道,才有了继续扩张的可能,才有机会实施《隆中对》中的大战略。

赤壁之战没能奠定天下三分,那么,哪一场战役才造成相关结果?

我认为,真正奠定天下三分格局的战役是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前,刘备刚刚占据益州不久,此时,同时占据益州和大半个荆州的刘备当然是意气风发。

但当时刘备面临的局面是,益州人心未服,曹操势力集团占据汉中,南望益州。

在荆州方向,孙权虎视眈眈(鲁肃已死,吕蒙接位),一直在寻找干掉关羽并拿回荆州的时机。

刘备势力集团看似一帆风顺,但稍有不慎,大好局面就会付诸东流。

所以,刘备需要一场威慑之战,他需要争夺汉中,正面击败曹操,在给益州的安全加上汉中这道保险的同时,也能警告东吴孙权和益州内部的反对势力。

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击败曹操,让天下人知道刘备有三分天下有其一或一统天下的实力。

当然,如果汉中之战是刘备被曹操击败了,别说三分天下有其一了,原先占据的益州和荆州能否保住都是问题。

曹操如果在汉中击败刘备,一定会继续南下益州,孙权也不会放过抢荆州的机会,刘备集团有可能崩溃。

汉中之战对刘备势力集团无比重要,曹操可以输,刘备输不起,刘备只有打赢汉中之战,才能奠定天下三分的格局。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曹操率军从汉中撤退,汉中之战以刘备一方的胜利结束。

同年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正式建立政权。这时的刘备,才真正算是三分势力之一,且天下三分格局初定。

相比起赤壁之战对孙权集团的重要性,汉中之战对刘备集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汉中之战后,才标志着三分局面的形成。

不过,刘备集团在汉中之战的胜利,不但没能警告住东吴孙权,反而让孙权更加急迫地想削弱刘备集团,间接加快了孙权谋夺荆州的步伐,这就是后话了。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张裕妃怀孕后为什么会被饿死?真相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张裕妃,明熹宗朱由校的妃子,被客氏害得最惨的一个妃子。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朱由校一生育有3子,但都在岁余就夭折而死。后来,他的后妃张裕妃怀孕。这自然是件于社稷有功的喜事,然而她却被下令活活饿死,这是怎么回事呢?张氏是顺天府涿州(今河北涿州)人,早在6岁时

  • 在李善长之后,朱元璋新选的宰相人选都有谁?-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朱元璋是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洪武三年,李善长生病,回家休养,朱元璋要选新的宰相。当时他把刘伯温找来,和他讨论了三个人选: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吊诡的是,这三个人选,最后都先后被朱元璋给杀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朱元璋)说

  • 得到汉宣帝信用的萧望之,为什么在汉元帝登基后自杀?-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萧望之(约前114年~前47年),字长倩,萧何七世孙,西汉时期官员,历任大鸿胪、太子太傅等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昭帝时期,昭帝年幼,霍光当政,当时汉朝所有的军政大事,以及选用人才都由霍光一人决定。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萧望之的普通儒生,因为长史丙吉的推荐,

  • 曹操为何会梦见三马同食一槽?有何含义?-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曹操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一代权臣、魏王、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去世。曹操的去世,让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其中就包括司马懿。此时的司马懿已经为曹操、曹丕父子效力了12年之久,但无时无刻不是胆战心惊。让司马懿胆战心惊过日子的

  • 如果没有马超,魏延能跻身五虎上将的概率有多大?-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五虎上将是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刘备称汉中王之后,进行封赏,封了好几位将军,特别是跟随自己四处征战,为自己取荆州和益州立下战功的几位重要将领,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为翊军将军,这就是刘

  • 张廷玉有哪些功绩?为何死后能进入太庙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太庙在封建时代是非常有意义的。最早的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一般的皇亲贵族是不能进太庙的,因此太庙也算是帝王的“家庙”。不过,虽然朝代的更迭,皇后、宗室、功臣的牌位在皇帝的批准之下,也是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的,这种殊荣是非常难得的。清朝时期就有一个大臣进入了皇家的宗庙,他就是张廷玉,张廷玉

  • 古代没有普通话大臣又是来自五湖四海 皇帝是怎么和大臣交流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古代皇帝与来自天南地北的臣子交流,如何解决语言障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代中国地大物博,有着数十个省份,方言自然也是不同。古代的时候并没有普通话,那么在古代的皇帝在上朝处理政务时,究竟是怎么和来自全国各地满嘴方言的大臣交流的呢?其实,中国古代

  • 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是不打算出山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但凡是找工作的职场小白,要么毛遂自荐,主动去人家公司展示才华。要么就像战国初期的商鞅一样,通过秦孝公身边的重臣景监,达到和老板见面的目的,再用胸中的才华和长远的眼光,一举征服老板。或者和苏秦一样,游历各国推荐自己,这样不光在让老板选择你,也是在动态地寻找适合发展,具有前景的公司。像诸葛亮这

  • 刘备如果与孙尚香生了儿子,会被立为太子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刘备如果与孙尚香生了儿子,一定会被立为太子,原因可能与东吴有关,但却不仅仅因为是东吴。历史记,刘备称帝后,刘禅被立为太子。因为刘备有五个儿子。大儿子没有记载,估计早夭,二儿子刘封是义子,三子刘禅,四子刘永,五子刘理,其中刘禅的母亲甘夫人是刘备最喜爱的小妾,因为刘备当时并没有正室,甘夫人曾帮着刘备统管

  • 赵云只是战平文丑,为何关羽却能斩了文丑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就三国时代的那些名将而言,像关羽、颜良、张飞、文丑、赵云、典韦等人本就已属于家喻户晓的勇将,而这些人经过《三国演义》的文学加工后,就越加显得英勇不凡了。罗贯中老先生是个奇才,他通过自己的文笔硬是把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整成了经典中的经典,尤其武将之间的对决战例写得非常生动又吸引人。在《三国演义》里,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