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伍子胥是个什么样的人?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趣历史网

伍子胥是个什么样的人?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111 更新时间:2024/1/2 10:07:42

伍子胥的孰是孰非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古吴历经二十五帝,跨越七百载,是春秋五霸之一,整个过程中的功勋谋士那是数不胜数,而家喻户晓的鼎盛者非伍子胥莫属。他扶助最后二代帝君成就吴国的辉煌霸业,官至大相国权倾朝野,却不曾想最终还是栽于谗言之祸,被自己力捧的吴王夫差赐死,让人不免唏嘘而跌镜。

伍子胥的孰是孰非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其才能和睿智不可否认,但就做人方面来讲却是恭维不得,且是非议满满。说他是人渣一点都不为过,可称得上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人物的典型代表。

一、不忠不孝之由来

伍子胥本是楚国人,父亲还是楚国太子建的老师,虽无实权但位高让人仰慕,他和哥哥伍尚也均供职于军界,由于足智多谋极善作战所立战功无数,年纪轻轻就已职位不低。在楚国伍家是让人眼红的重臣之家,但伍家再也想不到风云不测竟是瞬间之事,太子突遭诬陷而亡命天涯,伍父也受牵而入狱。这时奸臣又进谗言,说伍家的两个儿子都是异才,倘若不一道除掉,恐怕定成楚国的祸害。

楚帝便以伍父为饵想诱杀二子,因担心伍子胥不会就范,就对他父亲说:“你若将二个儿子招来可免除一死,否则性命不保。”身为未来皇帝的老师自是才高八斗,想不到却是愚智一个,或许是求生欲太强,竟然忘了“虎毒不食子”的古言。告诉楚帝大儿比较仁厚,闻父言定会前来,而小儿子性格刚烈,料定前来会遭遇不测,是绝对不会听父言而来自投罗网。

楚王不信仍然派人前去召见,使者对他两人说:“如果你们去都城,你父亲就能活命,不然定斩不饶。”大儿伍尚闻言二话不说就答应,被伍子胥拦住:“楚王召我兄弟绝非是让父亲活命,而是怕我们逃脱成为祸患,他这是要斩草除根。不如投奔他国,可借他国之力来雪耻。”可哥哥是个孝子,认为即使不能救父命,可父亲有言到此也绝不能违了父命。借他国之力报父仇岂有这么容易,倘若不行的话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他认为弟弟这是怕死而且是不孝,说道;“你可以逃走,我情愿安心赴死。”话中满是鄙夷。见哥哥甘愿束手就擒,伍子胥也无话可说自顾脱身,结果父亲和哥哥被楚王所杀,而伍子胥先是投奔了宋国。可人家根本看不上,见无前途可言,又去投了郑国,由于锋芒毕露差点被杀,最后才来到了吴国落下脚跟。

这段历史一直是伍子胥的污点,皆被世人看不起而不齿,楚王杀了父兄其对错暂且不论,你弃亲而逃就是不孝。不过,这也确实难为了伍子胥,此等恶境之下除了逃跑还有何路可走呢?有人说隐姓埋名等待时机是上策,一旦出了国就立马起了质变,这叛国之罪自古就遭千夫所指。

任何朝代大凡正人君子谁不明白:国仇大于家仇。自己有国家却去投奔他国,有道是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你伍子胥是个聪明人,即使有一万个理由让你出逃国外,也该是隐姓埋名等待还你清白的那一天。而非是千方百计、处心积虑地纵容他国前来攻打自己的祖国,这就是汉奸,就算是为了家仇也不至于让一个国家跟着遭殃吧?这就是他不忠的由来。以至后来伍子胥被吴国处死,楚国人都拍手称快,认为他这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二、不仁不义的由来

话说吃尽苦头的伍子胥来到吴国,和当时还是大将军的公子光攀上了关系,成了没有磕头的把兄弟,通其引荐认识了吴王僚。几次三番地忽悠僚去攻打楚国,明面上是忠于吴国,帮其消除安全隐患及开疆辟土,实质上是在借刀杀人,借吴国之力来泄私愤。人家僚也不是弱/智帝,根本就没上这个当,见自己的期望未能达到,又使起了下三滥手段。

那就是挑动吴国政变,因为这个吴王僚的帝位来得有些瑕疵,是其父亲私欲的作祟。这事要牵扯到僚的爷爷吴国第19代帝寿梦身上,寿梦为帝时别出心裁地交代:帝位由四个儿子轮流做。公子光的父亲是老大,僚的父亲是老三,老三临死的辰光便按照父亲的交代要传位于老四季礼,而老四死活不受,对皇位毫无兴趣,而寿梦又没交代相关后续事宜。如果按照轮流做的原则,本该将皇位再返回老大家才是,这老三则打了个擦边球,硬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僚。

公子光对此一直心存不满,认为皇位应该是自己的,伍子胥便利用这个矛盾开始生事。几次扇子一摇,公子光便愤怒胆边生,见火已起,又生怕烧到自己,伍子胥赶忙将杀手专诸介绍给他,自己却溜之大吉跑到乡下做起了躬耕坐等渔利。将所有风险都避得一甘而尽,赤裸裸的小人一个,这样看来伍子胥是不是够阴险狡诈?夺位大戏按伍子胥的剧本精彩开演,最终公子光杀了堂弟僚夺回帝位,伍子胥自然以首功而得到重用。

上位第二年,在伍子胥的蛊惑之下吴国同楚国开始了拉锯式的战争长达数年,拜伍子胥所赐楚国吃了不少亏,惨到连都城都被吴军占领。占领楚都后,发生的一幕着实让人生惊,伍子胥竟然将已故楚平王的坟墓给掘开,并拖出尸体进行所谓的鞭尸泄仇。其形象和人设彻底崩塌,你伍子胥好歹也曾是楚国的人臣,领兵入犯祖国已属不该,再如此侮辱死人,岂不是违背人伦天理至极是为不仁。

后来,吴王公子光在征战越国时负伤而亡,临终前托伍子胥辅助少主夫差,并授他相国公之位,达到了人生巅峰。而伍子胥居功自傲十分嚣张张狂,仗着自己曾经为夫差立为太子时出过力,更希望自己在新吴王面前也要一言九鼎,没想到夫差对其相当反感。当吴国打败越国且俘虏了越王勾践,伍子胥要吴王杀了勾践,而夫差偏反而为之,则是幽禁了事,在这件事上夫差没听他的话才带来了亡国之憾,也算是吃了脾气亏。

伍子胥对此气愤异常,后来又提出联齐灭越的主张,可夫差偏认他是图谋不轨。其实此建议绝对正确,因越国的君王在手上,越国已成无头鸟,如果一攻到底灭了越国非是难事,可夫差处于反感而逆行也就误了国事。夫差不但不听反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可能是看到自己在吴国已无说话的份,伤心至极竟然做出

不智之事,他将儿子托付给了齐国,自己做实了谋反之意,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夫差得理大怒立即赐剑令他自尽。

这个结局做梦也不曾想到,他仰天长叹:“奸臣作乱,大王反而杀我,我使你父亲称霸诸侯。在你还未立为太子时,几位公子都纷纷争立,我与先王拼死进言,才立你为太子,你也曾答应将吴国分一半给我,但我何有这种奢望?想不到你听信谗言竟然要杀害长辈。”从这段话中看出了他的无奈,也暴露了他的动机确也不纯,起码心里是念念不忘。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伍子胥临死的交代再次让人大跌眼镜,他交代家人待他死后将他眼睛剜出来挂在城东门楼上,他要看着越国是怎样灭掉吴国的。虽然是气话,更能看出其品行的不端,被世人唾弃为不义,以至于气得吴王用鸱夷草裹着他的尸体抛弃于钱塘江中,其下场可悲至极,让他稍感安慰的是所言及中,不过几年功夫越国还真的灭了吴国夫差被捉。

此时的吴王后悔莫及,恨自己不该不听伍子胥的建议才铸成如今之大错。尽管越王勾践念他当年不杀之恩,也赏他一块地方让他颐养天年,可他不愿受辱便举剑自尽,临死之前还不忘蒙上眼睛,据说如此则是在阴间羞于见到伍子胥。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曹魏和蜀汉都很厉害 东吴为何比不上这两国-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对三国时期,曹魏和蜀汉的武将为什么比东吴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是一个武将们叱咤风云的年代,曹魏五子良将再加上典韦、许褚,均是当世虎将,蜀汉五虎上将以及魏延、姜维的,也都是武力值爆表的万人敌,而东吴阵营在这方面就相形见绌,一流武将屈指可数,存在感特别低,套用

  • 历史上清军能在京城站稳脚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山海关大战是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的重要战役。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大军进入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殉国。四月三十日,李自成又退出北京城,经山西逃回陕西,他一共在北京城只待了四

  • 监察御史的权力有多大?为何连东厂的人都忌惮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自秦始皇大一统之后,国家采用了郡县制,对朝廷的官职和职责都给与了明确的划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公九卿,还有后来的三省六部,由于三公九卿在时间上距离我们很远,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户部、吏部等,在古代的朝代中,有这样一个官职,他的等级不高,权力却极大,有些人想当,有些人却不想当。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大概从西汉开始,人们将麦磨成面,加上水后和成团,压扁火烤或者蒸熟,称为饼。馒头便是由饼发展而来。从此,肉、面、米成为中国宫廷中的主食。经常出现在中国宫廷御食中的汤饼,是一种煮熟的面食,饼是当时面食的通称。汉代的汤官负责供应御膳

  • 毛遂自荐成功后,为何最后的下场却很凄惨?-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世人都知道毛遂自荐的故事,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毛遂最后的下场。毛遂在功成名就之后,倒也过了几年好日子,但最终却是死在了荒郊野岭。在秦军撤退之后,赵国的世仇燕国看到赵国的国力大损,于是就开始攻打赵国。此时,赵国的一些名将不是领兵在外,难以调派,就是生病了,不能出征。一时之间,赵孝成王竟无人可派。此时,有人

  • 蜀汉后期为何无人可用?与诸葛亮的选拔方式有关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相信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诸葛亮这个名字,诸葛亮在三国里可以说是非常的出名了,他于刘备所创下的“隆中对”,居然在众多诸侯之中立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他在之后所写出的《出师表》更是被传颂了千年。其实有不少人都觉得,蜀汉政权之中只有诸葛亮能算得上个人才,其他都是一些不堪重用的庸人罢了,后期的蜀汉为何面临

  • 古代才女能不能上学?有哪些培养方式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大约两千年前的东汉,临朝的邓太后(邓绥)下了一道旨意:征召五岁以上的皇室和邓氏子女共七十余人,一律到专门开设的学馆中学习经书。而考核他们学业的监考老师,正是太后本人。这是不是让人大跌眼镜?古代女子不仅能上学,还是男女同校?虽然在汉代,进学堂的女子,主要还是身份贵重的宗室女或外戚女,但是也足以证明,古

  • 古代的吏部尚书是如何出现的?有怎样的权力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秦始皇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这个朝代对其后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秦朝仅仅存在了15年的时间,可是秦朝对于后世的朝代来说,是一个非常完善的蓝本,几乎历朝历代都以秦朝建设为蓝本。从秦朝一直到后来的清朝时期,这期间一共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在这之中,皇帝一直是最高统治者。不过这期间发生

  • 唐朝曾禁止出海,为何鉴真能东渡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要知道,在唐朝的这个时候,航海的技术并不是非常的发达,如果说当时的人想要度过这一片海洋,到达其他的国家去看一下的话,那么对他来说,所面临的风险是非常巨大的,并且甚至都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有一位人,他竟然做到了。这个人竟然还是一个和尚,他的法号叫做鉴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他为了传播佛家的法学

  • 韩国的地理位置优秀,为何实力却一直不强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春秋时期是诸国的争霸时期,晋,楚两国在春秋时候算是最强的两大诸侯国,两国长期平等对立。战国开始是以晋国灭亡,韩、赵、魏,三家分晋为开端。可以说是,战国七雄里面,晋国独占其三位,而这三家,同样出生于晋国的战国三雄。魏国是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雄的诸侯,在战国前期是相当强大的一个诸侯国。赵国在邯郸之战后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