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孙权明明有七个儿子 孙权最后为何选择七岁的孙亮做太子-趣历史网

孙权明明有七个儿子 孙权最后为何选择七岁的孙亮做太子-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59 更新时间:2023/12/6 11:37:34

对公元250年,有7个儿子的孙权,为何选择年仅7岁的孙亮当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皇位的继承人问题上,孙权犯的错误是极其严重的。明明有7个儿子,最终却选择最小的儿子孙亮,来继承他的皇位。

孙亮7岁成为太子,10岁登基为帝。因为过于年少,无法处理军国事务,所以东吴的权力就被权臣们所操控。随着孙亮的权力被一步步蚕食,在孙亮16岁的时候,皇帝的位置竟然直接被权臣孙綝给废掉,甚至在孙亮18岁的时候,更是被他的哥哥,也就是东吴的第三位皇帝孙休给逼迫致死。

从这就能看出,孙权根本就不应该选择孙亮来继承皇位。但当时的孙权已经年近七旬,有些老年昏聩的他,做出这一错误决定其实也是在情理之中。

01孙亮是如何在众兄弟中“脱颖而出”的?

如果可以的话,孙权最希望由他的长子孙登,来继承他的皇位。但谁也不会想到,孙登会在他33岁,也就是孙权59岁的时候英年早逝。

早在221年孙权被封为吴王的时候,孙登就被孙权立为了王太子,没多久孙权就为孙登组建班底。像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张昭的儿子张休、顾雍的儿子顾谭、将军陈武的儿子陈表都被派到宫中,去和孙登陪读。就连周瑜的女儿,都在孙权的主持下嫁给了孙登,从这就能看出来,孙权一开始,就是将孙登当作接班人培养的。

而孙登也没有让孙权失望,不仅文武百官对孙登赞叹有加,百姓们也是十分的拥戴孙登。孙权亲自领兵北伐曹魏的时候,他更是十分放心的让孙登监国。

但世事无常,公元241年,孙登因病去世。在去世之前,孙登还向孙权上了一封奏表,举荐弟弟孙和为太子。

孙和是孙权的三子。至于孙权的次子孙虑,他各方面也十分的优秀。但可惜的是,早在232年就因病去世了。于是在242年,孙权就正式立三子孙和,为东吴的太子。

这个时候的孙权,脑子已经没有年轻时那么的好用了。在已经立孙和为太子的情况下,他又十分的喜爱四子孙霸,结果导致孙霸萌芽了不轨之心,他也想着要当太子,要当皇帝。于是东吴就爆发了“二宫之争”。

这场储君之争,让东吴的朝堂分裂成了两大派系,双方之间的激烈冲突,让许多大臣被罢黜、流放,甚至是处死。整个东吴朝堂,是一片混乱,人心惶惶。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便认为,二宫之争让东吴朝堂产生了巨大裂痕。如果再从他们两人当中选择储君,势必会让这场储君之争继续下去,东吴仍旧会内乱不止。

于是孙权便决定,废黜孙和,赐死孙霸。

都说虎毒不食子,倒没想到孙权竟然下令,赐死了自己的儿子。

就这么的,能够让孙权做选择的,就剩下了五子孙奋、六子孙休、七子孙亮。

在这三人当中,孙奋嚣张跋扈,经常胡作非为,这样的人自然不能让他当太子。而且他的生母不怎么受宠,也没什么地位,于是孙权很快就把孙奋排除在外。

至于孙休,孙权不选择他的原因,主要有这两个。

第一,在感情上,孙权是个喜新厌旧的人,他已经不宠爱孙休的生母,自然也不会让孙休来当太子。

第二,孙休的妻子,是吴郡四大家族之一朱氏的人。对待这些士族,孙权向来是不怎么信任的。再加上二宫之争中牵连到朱氏家族的很多人,孙权自然也不放心。

也因此,孙权就只能十分无奈的,让年仅7岁的孙亮担任太子。

02还有哪些原因,促使孙亮成为太子?

当然了,虽说老年的孙权十分昏聩,做了不少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孙权还是有一定判断力的,他也不会随随便便的就让孙亮来当太子。总而言之,孙亮是有过人之处的,在他的背后也是有人支持的。

首先,孙亮聪明伶俐,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孙亮虽然年幼,但却拥有着大人的判断力。而且他的礼仪举止都令大臣们称赞有加,又勤奋好学,加以培养的话,那确实是一位十分合适的接班人。

其次,孙权十分宠爱孙亮的生母潘皇后。

许多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都会把皇子们的生母也考虑进去。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

孙权将潘皇后纳入皇宫的时候,都已经60岁了。已经步入晚年的孙权,已经很难理性思考,更多的是感性思考。而被他所宠爱的潘皇后,正处于十分年轻的时候,又懂得如何去讨好孙权。在这种枕边风的影响下,孙权自然会爱屋及乌的选择孙亮,来继承皇位。

而且,孙权的长女孙鲁班,是孙亮的支持者。

孙鲁班一开始支持的是鲁王孙霸,孙霸被赐死后,孙鲁班就又转到了孙亮的麾下。

作为孙权的长女,孙鲁班也是深受孙权信任的。在孙鲁班的不断劝说下,孙权自然的也会受到影响。

另外在孙权看来,虽然孙亮年幼,但他给孙亮留下的辅政大臣,完成能辅佐孙亮成为一个好皇帝。

孙权也是知道“主少国疑”这个道理的,于是他在去世之前,给孙亮安排了孙弘、诸葛恪、孙峻吕据滕胤这5位辅政大臣。在他看来,只要这5位大臣尽心辅佐,那江东就乱不了。

也因此,在这些个原因的影响下,孙权最终决定,立幼子孙亮为太子。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如果北伐的人是庞统,结果会如何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如果是庞统北伐,北伐不但不能成功,还极有可能葬送蜀汉仅有的有生力量。司马徽、鲁肃等名士都认为庞统很有能力,大力宣传。凤雏庞统因此与卧龙诸葛亮齐名。但是庞统一生还没建什么功业,就战死了。所以他的能力也就成了传说,所谓“奇”也仅仅是传说。庞统一生中最有名的就两件事:第一,在荆州时,庞统力劝刘备取益州。这

  • 刘备入川时,为何没带上关张等人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孙子兵法·谋攻篇》: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刘备夺取益州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带什么将领,带多少兵马应该都是算计好了的。刘备论实力,是无法强攻益州的,只能玩手段,空手套白狼。这应该就是兵法上说的上兵伐谋,不战而屈

  • 东汉建立后,刘秀又是如何西汉皇室成员的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古代,有两个汉人统治的朝代是十分昌盛的,一个是唐朝,一个就是汉朝。汉朝被分为两个时期,东汉和西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前汉与后汉。东汉就是我们所说的汉高祖刘邦所创立的汉朝,而后汉则是刘秀创立的汉朝,说起这个刘秀呢,就大有说头了。按照古代的宗法来排的话,他根本就不算做皇亲国戚,因为他已经排到了五代之

  • 两次战胜关羽,大败孙权,文聘是如何做到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提起三国,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的主流认识中,人们往往会把蜀汉想成正义的一派,而把曹魏想成邪恶的一派。因此很少有人关注曹魏有多少厉害的名将,相反会把蜀汉的名将吹得很厉害。比如说蜀汉五虎上将之中的赵云赵子龙。但今天小编要讲的这个人却不是赵云,而是赵云的师兄。此人无论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

  • 庞统要是没有死又代替诸葛亮 庞统最后能打赢司马懿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对如果庞统不死代替孔明能不能打赢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是庞统北伐,北伐不但不能成功,还极有可能葬送蜀汉仅有的有生力量。司马徽、鲁肃等名士都认为庞统很有能力,大力宣传。凤雏庞统因此与卧龙诸葛亮齐名。但是庞统一生还没建什么功业,就战死了。所以他的能力也就成了

  • 清朝末期的银库守门人是怎么偷取国库银子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清朝末期的银库守门人是怎么偷取国库银子的?据说他们为了偷银子,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虽然年入上万两,但晚年却过的十分凄苦,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说起封建时代的库银守门人,其实每一个朝代,对于这些人都有不同的规定。在汉民族统治的大一统政权之下,这些看守人大多是底层人员。他们

  • 历史上岳飞对决金兀术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岳飞对决金兀术的战争故事。关于这场战争,《宋史》虽有着墨,但却像史书上的绝大多数的战役记述一样,仅有寥寥几笔,在岳飞战后写给皇帝的报捷书上,才找到了较为详细的记录,以下便是原文片段:“今月初八日,探得有

  • 中国历史上第一场灭国战争——鸣条之战是怎么回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曾率领商部士兵与夏朝军队在鸣条进行了一次决战,史称鸣条之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背景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在位时,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进取,骄奢淫逸。还从

  • 湘西三邪分别指的是什么?真的存在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很多人都好奇湘西三邪分别指的是什么?真的存在吗?其实这三大邪其一为“湘西赶尸”,其二为“放蛊”,其三为“落花洞女”。其中赶尸和蛊术没人能指出真实情况来。赶尸湘西的“赶尸”,一直也没人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来。据当地人一致的说法:赶尸的人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赶。这和香港电影

  • 清代画家龚贤的《溪山无尽图》好在哪里?-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想知道清代画家龚贤的《溪山无尽图》好在哪里吗?其实此卷好在生动地表现了江南溪山浑润丰华的景象,同时也较全面地体现了龚贤在山水画上“笔法健、墨气活、丘壑奇、气韵雄“的美学追求。画作内容展此卷而观,只见层峦迭嶂,山脉逶迤,碧涧清潭,溪流缭绕,其间村墟散落,有依山茅舍,傍水重楼;野径相通,有踞巅高阁,临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