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孙策明明有自己的儿子孙策为何还传位给弟弟孙权-趣历史网

孙策明明有自己的儿子孙策为何还传位给弟弟孙权-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151 更新时间:2023/12/13 8:14:36

还不知道:孙策临终前为何传位于弟弟孙权而非儿子?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起孙权对待哥哥孙策的后人就只能用四个字成语来形容,那就是断子绝孙,没错,孙策的后人在最后确实断子绝孙了。

孙策临死时坚持让弟弟孙权继位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东吴大帝孙权的基业其实是承袭于他的哥哥孙策,当初孙策临死时已经有儿子都没传位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孙权。也就是说吴国的实际奠基者是孙权的哥哥孙策。

孙策和孙权都是东汉末年军阀孙坚之子,孙坚共有五子,分别是长子孙策、次子孙权、三子孙翊、四子孙匡、五子孙朗,其中前四个儿子都是同母所生,生母是孙坚的嫡妻吴国太,只有幼子孙朗是侍妾丁氏所生。

孙坚早年在与荆州军阀刘表作战时被刘表部下黄祖射杀,当时孙坚的儿子中年纪最长的孙策也不过17岁,可以说孙坚死后孙氏兄弟十分不容易,孙策年纪轻轻就挑起了振兴家族的重担。

此后孙策召集孙坚旧部,加上从袁术那借来的兵力,就开始各种东征西讨,由于孙策的骁勇善战,当时人都称他有霸王项羽之勇,袁术甚至感慨如果此生有孙策这样的儿子死而无憾。

在公元200年时,江东地区就已经全部处于孙策的掌控之下,正好当时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战,很有战略眼光的孙策就想率精兵奇袭曹操的老巢许昌,再从许昌迎接汉献帝到孙策的地盘,这样孙策就可以代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了。

孙策的战略想法非常厉害,他这一招确实能让曹操元气大伤,不过很可惜孙策还没执行这套战略,他本人就被刺客所刺杀成重伤。

刺杀孙策的刺客历史上称之为许贡三门客,他们之所以行刺孙策还得从许贡与孙策的恩怨说起。最初孙策骁勇善战,名声很大,曹操忙于应对袁绍,无暇顾及孙策,因此曹操只能对孙策采取安抚之计,为了安抚孙策,曹操特意以汉献帝的名义册封孙策为吴侯,孙策才可以名正言顺的统一江东地区。

许贡本是吴郡太守,后来被孙策击败,丢失了地盘,于是许贡就给曹操写密折,称孙策骁勇有项羽之勇,对曹操威胁很大,建议曹操以汉献帝名义征召孙策到许昌出任官职,这样孙策一旦离开江东,那就等于要被曹操监视软禁了。

这一招非常狠,可以彻底将死孙策,当时曹操正与袁绍在官渡对峙,许贡的建议真被曹操看到的话,那么曹操为了没有后顾之忧,很可能会以汉献帝名义征召孙策。如果曹操真按照许贡的建议,征召孙策的话,那么孙策接受征召到许昌就会被曹操监禁起来,曹操控制住孙策的话,江东地区对他就不足为虑了。

如果孙策不接受汉献帝的征召,那就代表着他与东汉朝廷决裂,违背了东汉朝廷,届时曹操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以朝廷名义号召江东群雄讨伐孙策,而孙策统一江东地区不久,人心不稳,那样一来孙策刚刚统一的江东地区也就彻底又要散了,江东地区重新陷入军阀割据状态,孙策也就不会再对曹操构成威胁。

所以许贡这一招非常狠,不过许贡给曹操的密折半道上被孙策所截获,孙策看到这封密折后十分震怒,于是孙策就直接派人把许贡诛杀,不仅杀掉了许贡,还要诛杀许贡满门,最后许贡门下有三位忠勇的门客拼死保护许贡幼子逃了出来,安顿好许贡的幼子之后,这三位门客就一直找机会想刺杀孙策替许贡报仇。

终于在孙策围猎落单之际,许贡三门客找到了机会,三人一起出手刺杀孙策,不过孙策也十分骁勇,当场格杀了一名门客,但是另外两名门客却将孙策刺成重伤,后来另外两名门客被孙策赶来的护卫当场诛杀。许贡三门客虽然都被杀了,但是孙策也受了重伤。

后来孙策重伤难治,他自知大限将至,于是在临终前就召集部属商议继承人的问题。虽然孙策当时已经26岁,但是孙策常年征战,所生子女并不多,只有三女一子,他的儿子孙绍才只有两岁。

如果是和平时期,孙策或许会让儿子继位,可那是乱世时期,孙家还需要继续开疆拓土,试问一个年仅两岁的孩子如何能带领孙策的部属开疆拓土,所以孙策如果让儿子继位的话,那就等于拱手把基业让给外人了。

所以排除掉孙策的儿子孙绍,孙策就只能把位置让给弟弟,孙策年长的弟弟当时有两人,分别是19岁的老二孙权和17岁的老三孙翊。而孙策集团内部也大致都比较认可孙权或孙翊继位。

孙权为人老成持重,还富有谋略,当时已经多次跟随孙策南征北战,在孙策集团中拥有比较高的威望;孙翊也多次跟随孙策南征北战,在性格和行事风格上孙翊与孙策比较像,二人都是豪迈骁勇之辈。

当时张昭认为孙翊骁勇类似孙策,因此建议孙策立孙翊为继承人,不过孙策却考虑的比较全面,孙翊虽然骁勇像他,但是性格暴躁,毫无城府,喜怒流于表面,他可以作为一员勇将开疆拓土,但是稳固江东很明显不合适。

因此最终孙策坚持决定让老成持重的孙权继位,据《三国志》记载孙策在临死时对孙权交代: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

这个意思就是说孙策认为在战场上杀敌作战孙权不如自己,但是稳固江山自己不如孙权。这也代表着孙策对自己死后的安排,他希望孙权先固守江东地区,稳定好自己奠定的基业,再做打算。

事实证明孙策眼光确实不错,孙翊后来果然因为性格暴躁被部下刺杀,而孙权不仅稳固了孙策留下来的基业,还能最终与曹刘三分天下。

孙策的后人最终在吴国建立后被诛杀殆尽

公元229年孙权凭借哥哥孙策奠定的基业,终于与蜀国和魏国并立建立了吴国,孙权称帝之后,追谥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但是对于哥哥孙策,孙权只给追谥了一个长沙王的爵位,并且这个长沙王爵位还是不能世袭的爵位。

虽然孙权追谥孙策为长沙王,而孙权却并没有让孙策的儿子孙绍承袭王爵,孙权只给孙绍封了一个吴侯爵位,要知道吴侯爵位是当初曹操以汉献帝名义册封给孙策的,在孙策去世后孙权承袭了吴侯爵位,此后孙权的爵位一直都是吴侯,直到后来他称帝。

所以单从孙权让孙绍承袭吴侯爵位,这就代表着在孙权心中对哥哥孙策并不认可,确实孙权继位之后一直在江东地区尽力淡化孙策的影响。他想树立自己一手缔造吴国的形象,被哥哥孙策淡化掉,所以他才会封侄子孙绍为吴侯,这意思就是告诉天下人,吴侯永远都是孙策一脉的人,吴国是他所建立,与孙策没有关系。

孙权在建立吴国后,最不想听到的声音就是他是传承哥哥孙策的基业,所以他努力淡化孙策对东吴政权的影响。而孙权没有追封孙策为皇帝,只追封长沙王就是为了淡化孙策的政治影响。

后来孙权还觉得封侄子孙绍为吴侯有些敏感,毕竟吴侯爵位是当年汉献帝册封给孙策,后来又让孙权继承的爵位,在建立吴国之前,吴侯代表着江东地区最高统治者,所以把孙策的儿子孙绍封到这个爵位,也容易引起大家对孙策的怀念,因此孙权不久之后又改封孙绍为上虞侯,而这个爵位就基本和外姓大臣的爵位差不多了。

而与孙权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晋武帝司马炎追封伯父司马师为晋景帝,三国统一归晋其实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祖孙三代四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四人中其实以司马师功劳最大,奠定司马家族彻底掌控曹魏大权的人正是司马师,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司马师最后把位置让给了弟弟司马昭,可以说没有司马师,后来的司马炎不可能顺利地取代魏国建立晋朝,司马师在这个过程中就相当于孙策一样,为弟弟司马昭和侄子司马炎奠定了基业。

也许有人会说司马师是因为没有儿子才会被追谥为皇帝,而孙策不同,孙策有儿子孙绍,如果孙权追谥孙策为皇帝,那么孙绍不就也有资格继承皇位,这样一来岂不是容易引起皇位纠纷。

但是要知道司马师虽然没有儿子,但是他有嗣子,司马昭把自己的次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当儿子,在古代嗣子和亲生儿子同样享有继承权利,而且司马攸颇有能力,对司马炎的位置其实威胁比较大。

司马炎在建立晋朝之后,由于他的长子司马衷也就是后来的晋惠帝智力不健全,所以曾有不少朝臣建议司马炎改立司马攸为皇太弟,让他一人兼祧司马师和司马昭两支宗脉。

当然司马炎没有听从这些建议,可是这也引起了晋朝内部对皇位继承人的纷争,司马炎作为晋朝开国之君他不会想不到这些,但是他还坚决追封司马师为晋景帝,这也体现出了他的厚道之处,至少比孙权要厚道多了。

还有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奠基人高澄在建立北齐前夕被刺杀,高澄死后他的弟弟高洋接替他的位置,并顺利取代东魏建立了北齐,高洋在称帝后特意追谥哥哥高澄为文襄帝,上庙号为世宗。

要知道高洋可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暴君,是一个连老妈都敢打的人,就是这么一个暴君,而且高澄有六个儿子,其中还有历史上很有名的战神兰陵王高长恭,连高洋都还知道追封哥哥高澄为皇帝,可以想象孙权对待孙策和其子孙绍有多么刻薄了吧。

而且孙权不仅给侄子孙绍只封了侯爵,他还并不重用孙绍,在吴国建立之后,孙绍根本就没掌控过权力,孙权不肯重用孙绍,一个是提防他,另一个也是希望淡化孙策的政治影响。

后来孙绍去世,其子孙奉承袭了上虞侯爵位,不过孙奉家族却在东吴末帝孙皓时期就被诛灭满门了。孙皓继位之后残暴好色,经常不上朝,沉迷于酒色之中,有一次孙皓很久没有上朝了,因此民间就传言孙皓已经去世了,孙策的孙子孙奉将继承皇位,带领吴国重振当年江东小霸王的雄风。

孙皓当然没有去世,他只是过度沉迷于酒色,不久之后他又重新上朝,后来听闻到了民间的这个传言,因此孙皓大怒,以谋逆之罪将孙奉及其宗族全部诛杀,至此孙策的后人在吴国就彻底灭绝,孙策也就断子绝孙了。

不过从孙皓诛杀孙奉及其宗族来看也说明了孙策在江东的政治影响力确实很大,孙策当时已经去世70多年,居然民间还希望他的孙子能继承皇位,因此也不怪孙权要极力在江东地区淡化孙策的政治影响力。

写在最后

虽然孙权对孙绍很提防,但是他对孙策的三个女儿还算不错,孙权将孙策的大女儿嫁给了后来的吴国宰相顾雍之子顾卲,二女儿嫁给了东吴名将陆逊,三女儿嫁给了东吴元老功臣朱治之子朱纪,总得来说孙策的三个女儿都被孙权许配给了名门望族的青年才俊,婚后也都十分幸福。

当然女儿在古代毕竟不同于儿子,所以孙权对待侄女们都很亲厚,对待侄子孙绍却有些刻薄了,《三国志》中就这么评价孙权: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

这意思就是说孙权能开创吴国全靠了孙策给他奠定的基业,但是他称帝后却对孙策不够尊崇,还刻薄对待孙策的儿子孙绍,孙权之所为实在不厚道。

其实想一想称霸江东的小霸王孙策,最后不仅没有被追封为皇帝还落得一个断子绝孙下场也是够可悲可叹了!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孙权明明有七个儿子 孙权最后为何选择七岁的孙亮做太子-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对公元250年,有7个儿子的孙权,为何选择年仅7岁的孙亮当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皇位的继承人问题上,孙权犯的错误是极其严重的。明明有7个儿子,最终却选择最小的儿子孙亮,来继承他的皇位。孙亮7岁成为太子,10岁登基为帝。因为过于年少,无法处理军国事务,所以东吴

  • 如果北伐的人是庞统,结果会如何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如果是庞统北伐,北伐不但不能成功,还极有可能葬送蜀汉仅有的有生力量。司马徽、鲁肃等名士都认为庞统很有能力,大力宣传。凤雏庞统因此与卧龙诸葛亮齐名。但是庞统一生还没建什么功业,就战死了。所以他的能力也就成了传说,所谓“奇”也仅仅是传说。庞统一生中最有名的就两件事:第一,在荆州时,庞统力劝刘备取益州。这

  • 刘备入川时,为何没带上关张等人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孙子兵法·谋攻篇》: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刘备夺取益州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带什么将领,带多少兵马应该都是算计好了的。刘备论实力,是无法强攻益州的,只能玩手段,空手套白狼。这应该就是兵法上说的上兵伐谋,不战而屈

  • 东汉建立后,刘秀又是如何西汉皇室成员的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古代,有两个汉人统治的朝代是十分昌盛的,一个是唐朝,一个就是汉朝。汉朝被分为两个时期,东汉和西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前汉与后汉。东汉就是我们所说的汉高祖刘邦所创立的汉朝,而后汉则是刘秀创立的汉朝,说起这个刘秀呢,就大有说头了。按照古代的宗法来排的话,他根本就不算做皇亲国戚,因为他已经排到了五代之

  • 两次战胜关羽,大败孙权,文聘是如何做到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提起三国,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的主流认识中,人们往往会把蜀汉想成正义的一派,而把曹魏想成邪恶的一派。因此很少有人关注曹魏有多少厉害的名将,相反会把蜀汉的名将吹得很厉害。比如说蜀汉五虎上将之中的赵云赵子龙。但今天小编要讲的这个人却不是赵云,而是赵云的师兄。此人无论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

  • 庞统要是没有死又代替诸葛亮 庞统最后能打赢司马懿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对如果庞统不死代替孔明能不能打赢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是庞统北伐,北伐不但不能成功,还极有可能葬送蜀汉仅有的有生力量。司马徽、鲁肃等名士都认为庞统很有能力,大力宣传。凤雏庞统因此与卧龙诸葛亮齐名。但是庞统一生还没建什么功业,就战死了。所以他的能力也就成了

  • 清朝末期的银库守门人是怎么偷取国库银子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清朝末期的银库守门人是怎么偷取国库银子的?据说他们为了偷银子,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虽然年入上万两,但晚年却过的十分凄苦,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说起封建时代的库银守门人,其实每一个朝代,对于这些人都有不同的规定。在汉民族统治的大一统政权之下,这些看守人大多是底层人员。他们

  • 历史上岳飞对决金兀术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岳飞对决金兀术的战争故事。关于这场战争,《宋史》虽有着墨,但却像史书上的绝大多数的战役记述一样,仅有寥寥几笔,在岳飞战后写给皇帝的报捷书上,才找到了较为详细的记录,以下便是原文片段:“今月初八日,探得有

  • 中国历史上第一场灭国战争——鸣条之战是怎么回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曾率领商部士兵与夏朝军队在鸣条进行了一次决战,史称鸣条之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背景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在位时,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进取,骄奢淫逸。还从

  • 湘西三邪分别指的是什么?真的存在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很多人都好奇湘西三邪分别指的是什么?真的存在吗?其实这三大邪其一为“湘西赶尸”,其二为“放蛊”,其三为“落花洞女”。其中赶尸和蛊术没人能指出真实情况来。赶尸湘西的“赶尸”,一直也没人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来。据当地人一致的说法:赶尸的人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赶。这和香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