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宝玉知道刘姥姥睡过自己的床之后,是什么表现?-趣历史网

红楼梦宝玉知道刘姥姥睡过自己的床之后,是什么表现?-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262 更新时间:2023/12/15 22:03:38

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刘姥姥游览大观园,一路走过潇湘馆、秋爽斋、蘅芜苑、栊翠庵、稻香村,剩下一个怡红院,又怎么能错过?这不刘姥姥喝醉了酒就睡到了贾宝玉的床上,大梦沉酣,酒气臭屁的一顿糟蹋。

(第四十一回)刘姥姥又惊又喜,迈步出来,忽见有一副最精致的床帐。他此时又带了七八分醉,又走乏了,便一屁股坐在床上,只说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己,前仰后合的,朦胧着两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袭人一直进了房门,转过集锦槅子,就听的鼾齁如雷。忙进来,只闻见酒屁臭气,满屋一瞧,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袭人这一惊不小,慌忙赶上来将他没死活的推醒。

(注:引文中有通假字或古字意,不是错字,不做修改,下同)

刘姥姥游大观园于怡红院贾宝玉床上一梦作为收尾,实在是令人喷饭,也是再想不到。谁也猜不到最是爱洁的贾宝玉,睡床竟会被刘姥姥“扎手舞脚”的睡了一下午,兼且“酒气臭屁”不堪入目,可谓尽遭荼毒。

曹雪芹如此设计情节,不光增加故事性,一定也有深意,那么,作者究竟有什么用意呢?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刘姥姥的“反击”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得了贾母的眼,被邀请说话并游览大观园。

贾母邀请刘姥姥算是临时起意,但也饱含深意。

其一,刘姥姥是王夫人的亲戚,来贾家打秋风,但毕竟王家亲戚,贾母给王夫人面子。

其二,刘姥姥拿了钱势必马上走,同样是王夫人的亲戚,薛家却一住多年不走。贾母可以借刘姥姥对比薛家,让刘姥姥“教”薛家亲戚的“礼”。

其三,刘姥姥“穷扣富儿门”,生活艰难。古人讲究三穷三富过到老。贾母面对贾家末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很多意见不能说。借刘姥姥的形状警示儿孙,让他们看懂穷人的“无奈”,是贾母为儿孙的教育。

刘姥姥被当反面教材,自然受到各种“折腾”。贾母也并不阻止。刘姥姥忍辱含垢曲意逢迎,要说心中没有怨气,根本不符合人性。但她小人物无力反抗,作者只能通过两件事表达一下她的情绪变化。

第一,刘姥姥当众打了不听话的外孙板儿,骂他蹬鼻子上脸,宣泄心中愤懑。

第二,刘姥姥明知那一张大床一定是哪个贾家“贵人”的床。但她一来没睡过,二来也想睡一下,借着酒醉就睡了,谅贾家也不能如何。这算刘姥姥的“报复和反击”。

二,刘姥姥的“警醒”

刘姥姥睡到贾宝玉的床上,是对贾宝玉最大的讽刺。这个他刚刚口中对妙玉说的“贫婆子”,转眼就睡到了他的床上。

贾宝玉对女性的友爱,并不是一视同仁。水做的女儿也分不同。黛玉、宝钗和大观园众女儿,是那“沁芳之水”,不染纤尘。而刘姥姥,估计连那泔水都不如。

可就是这样不值一提的刘姥姥偏偏大模大样的睡到贾宝玉的床上。其实就是“警醒”他“红颜枯骨”不过弹指一瞬。人生亦是此理。

此时“扎手舞脚、酒气臭屁”的刘姥姥,早年何尝不也“爱风流”?何尝不是能让贾宝玉恋恋难舍的“二丫头”?

所以,美丽的皮囊留不住。终究会像那“风月宝鉴”一样。正面美人是“魔鬼”,看透魔鬼本质的“骷髅”却是救命良药。

刘姥姥沉酣一梦。用贾宝玉最难以忍受的形式睡到她的床上,就是告诉贾宝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今日美是他日丑,今日富也会他日穷”。

三,富贵穷同皆有定

刘姥姥喝醉了酒,闯到怡红院。在光怪陆离的房间迷了路出不去。与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众人出不去如出一辙。

此时刘姥姥醉酒得意于自己见世面,与当初贾政成了国丈、操办贾元春省亲的得意模样如出一辙。

刘姥姥睡在了不属于自己的大床上酣睡,梦醒了就要回到自己的破瓦寒窑。与贾政当时梦想着贾家能借贾元春省亲鸡犬升天“做美梦”的心理何其相似。

结果呢?大梦沉酣终需醒,回到现实的贾家却因为贾元春省亲大观园耗光了家底,最后惨被抄家,还不如刘姥姥。

刘姥姥游览大观园的路线,与当初贾政、贾宝玉游览的路线一样,最后一站都是怡红院。

怡红院后院是沁芳溪汇总之处,水由墙下流出大观园。沁芳溪旁是高山阻路。需要循路转过高山才能看到大观园正门的通衢大路。

这个设计分明有道理,可谓“大观归众善”,意思是大观园的美景,令“众望所归”。也代指舜的贤明让贤臣归顺。

贾政等绕不出去,找不到大路,就是指他们在为臣之路上与皇帝背道而驰。最终被抄家。

综上,刘姥姥游览一次大观园,可谓三次警醒贾宝玉,奈何贾宝玉眼中只有美,只有富贵,看不破刘姥姥人设背后的现实意义。

贾宝玉作为贾家继承人,不能承担继承人的责任和义务。他的人生就处于富贵和贫穷的转换之间。借由刘姥姥的一梦,揭示了“穷通皆有定”的真理。逃不脱,躲不过。就算袭人遮掩了,也逃不过必然“穷”的命运。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红楼梦贾珍为何要大办秦可卿的葬礼-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秦可卿的葬礼无疑是僭越了,这在封建时代属于大罪。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秦可卿是宁国府第五代媳妇了,年轻轻的没了,宁国府里风光大办后事,主要是贾敬不管红尘俗事,贾珍任意挥霍,反正宁国府的底子厚,可以任意折腾。折腾到什么地步,敢用犯忌讳的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棺材板,

  • 既然张士诚已经自称吴王,朱元璋为何不换其他王号?-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起来的一个中原王朝,传十六帝,国祚共计276年。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一开始加入了郭子兴的队伍,之后更是自称吴王,史称西吴。比较巧合的是,在朱元璋自称吴王之前,东南军阀张士诚早就在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九月,自立为吴王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既然张士诚已经自称吴王,朱元璋

  • 陆丰皮影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陆丰皮影戏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起源陆丰所在的汕尾市有潮剧、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等剧种。各剧种的戏班在一块演出,都要在皮影戏开以后,才先后开鼓。尊皮影戏为大,这是历史形成的惯例。考诸史籍,它产生在南戏和元杂剧之前,确实历

  • 海宁皮影戏的制作过程是什么样的?有哪些艺术价值?-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海宁皮影戏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那么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海宁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历史渊源位于钱塘江北岸的浙江省海宁市境内,至今流传着具有南宋风格的古典剧种--海宁皮影戏。海宁皮影

  • 复州皮影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复州皮影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其实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由陕西来东北戍边的士兵传入复州,距今300多年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分布在瓦房店地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渊源复州皮影戏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由陕西来东北戍边的士兵传来的。复州

  • 孝义皮影戏的制作过程是什么样的?有哪些艺术价值?-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孝义皮影戏的制作过程是什么样的?有哪些艺术价值?据史料记载,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有班规、雕簇者存在,说明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发展成熟。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起于战国,是中国最早的皮影发源地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艺术特点“真人借假人的影子迷人,假人借真人的唱腔抒情”“借虚事指点

  • 冀南皮影的特色是什么?详解冀南皮影的发展史-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想知道传统艺术冀南皮影的特色是什么吗?冀南皮影戏剧目丰富,演唱没有文本,完全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对白口语化,通俗易懂,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演出时以板胡、二胡、闷笛等乐器伴奏。历史渊源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中国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这种拙朴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冀南皮影戏是

  • 沔阳皮影的特色是什么?详解沔阳皮影的发展史-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沔阳皮影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那么它的特色是什么呢?它以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影像,优美抒情的唱腔、妙趣横生的台词,优雅动听的伴奏而独具一格,是江汉平原众多民间艺术中一朵绚丽的鲜花。简介沔阳皮影戏,俗称“皮影子”,它以沔阳渔鼓(湖北渔鼓之前身)行腔,沔阳方言道白,故命其名。迄今已有30

  • 陇东皮影的造型有哪些要求?陇东皮影介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陇东皮影又叫灯影子、牛皮娃娃,那么陇东皮影的造型有哪些要求?旧时,陇东皮影戏是以食用的清油(植物油)为燃料的灯光照射牛皮做成的人物剪影为傀儡的一种民间影子戏。陇东皮影陇东皮影,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陇东皮影是秦陇文化与周边族群文化相融合,古老的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相传产生于宋代,民间俗称“灯影戏

  • 川北皮影戏的造型有哪些要求?川北皮影戏介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川北皮影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那么川北皮影戏可以追溯到哪个年代?其实早在宋代,关于皮影演出,典籍中多有记载。川北皮影活跃于南充、西充、南部、阆中、仪陇等县农村,以其生动的造型,精巧的雕工,细腻的表演,优美的唱腔,风趣的剧情和乐曲倍受山乡人民的青睐。溯源皮影戏演变于中国古代秦、汉、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