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之所以叫安史之乱,是因为其首领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安史之乱一直被认为是唐朝从巅峰跌落的重要历史事件。但是安史之乱的两个头目死法一样,都是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的,分别是安庆绪和石朝义。这真的很奇怪。这两个儿子为什么要杀父亲?他们之间的矛盾是
什么?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安史之乱中确实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想象:七年两个月的叛乱,叛军中出现了四个首领。先是安禄山在范阳焦昭带兵,一年后安庆绪杀了安禄山;两年后,史思明杀了安清旭;两年后,史朝义杀了史思明;两年后,史朝义战败自杀,安史之乱告一段落。
与叛军无休止的内乱略有不同的是,虽然唐婷身边有三个皇帝,只是在第一次马嵬兵变后,唐肃宗篡位,随后唐代宗合法继位。那么,安清旭和石朝义为什么选择杀父自立呢?
1.安清绪为什么要杀安禄山?
说起来,安清绪虽然骑射了得,很得安禄山的喜爱,但他比较文弱,前言不搭后语。这样的人,你让他杀父,尤其是我们三镇有战功的安禄山,是不敢杀安清绪的,但是策划这件事的是安禄山的谋臣庄妍和贴身太监李猪儿。两人都被安禄山虐过。
李猪儿十几岁时离开契丹部落跟随安禄山。当时安禄山亲自阉割了那头猪。猪疼了一整天,差点死掉。从此,猪成了安禄山的贴身太监,为他的饮食起居服务,也承载着安禄山的怒火。众所周知,安禄山是个胖子,体重300多斤。穿衣服很费事,而且他身上还有疮。打起仗来,眼睛渐渐看不见了,身上长满了毒疮,这让安禄山的脾气更加可怕。他总是打骂下属,就连心腹谋士也不例外。庄妍是其中之一。不同的是,庄妍不想再忍受下去,所以他开始密谋杀害安禄山,帮助安庆绪。
757年春节期间,庄妍和猪八戒进了安禄山的卧室,安清绪在外面等着结果。他们杀了安禄山,当场挖了一个大坑,然后把安禄山的尸体用毯子包起来,就这样不小心埋了。然后安庆绪继位。只是安清旭上不了台面,所以一直躲着,让庄妍处理政务。
原本是安禄山部下、同乡的史思明,逐渐拒绝接受安庆绪,渐渐不忠。尽管安庆绪调兵遣将,但他拒绝出兵,而是逐渐占领了杨帆。后来,安庆绪被郭子仪和李光弼围困在邺城,不得不向史思明求助,答应把皇位让给史思明。史思明出兵救安清绪,在唐军退兵后杀了安清绪,原因如下:"我一个儿子,为了一个职位杀了你父亲,算不算大逆不道?我为太上皇求贼"
2.史朝义为什么要杀史思明
这样的正义令人肃然起敬,令人印象深刻。然而,他没想到的是,两年后,他的大儿子石朝义也杀了他。史朝义是史思明的长子,他的嫡长子一般是未来的继承人。但史思明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大儿子,而是更喜欢小儿子史朝青,希望史朝青能继承他的事业。而且史朝义和史思明的性格反差还挺大的,史思明苛刻忘恩负义,而史朝义老实谦逊。
所以,史思明总是用严厉的目光看着这个儿子。只要史朝义被打败,史思明就会说:"石朝义终究成就不了我的大业。"后来,史朝义奉命修建城堡存放粮食,史思明要求他一天之内完成。结果当史思明来检查是否完成时,史朝义还没抹泥,史思明马上大骂说:"一旦陕州被攻陷,史朝义迟早会被杀"。父子关系越来越紧张。石朝义越来越害怕。石朝义的手下也感受到了危机。
761年,史思明驻守路桥驿,罗岳劝说史朝义废除史思明独立。他们聚集了300名士兵,包围了哨所,闯入了史思明的卧室。当时史思明正巧上厕所,意识到不对劲就从墙里跳出来骑马走了,不料被射下了马。后来石朝义杀了石朝清母子。
但是,石朝义在部队的威望并不高。他虽然继位,却不能有效调动我们所有的时间,以至于史朝义在与唐军作战时处处挨打,763年战败自杀。安史之乱也告一段落。
3.安史之乱造成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削弱了封建中央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朝由盛而衰。此后,安史之乱党在和硕形成割据局面。史思明之子史朝义败离邺城时,唐派铁勒将军普谷怀恩追击。蒲鹄与唐朝有矛盾。为了形成小集团,他有意保存安史老部下的实力,让他们继续控制河北,使安史老将军田被(今冀南、豫北)、张中之(后改名李)和李怀贤俘虏。这就是所谓的"河北三镇"。三镇逐渐整合了当地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力量。后来,其他地区,如自清(今山东淄川、宜都)、宣武(今河南开封、商丘)、李玲瑶、淮西李希烈等都独立了。
但据历史学家张国刚的专著《唐代范镇研究》记载,在唐后半期,绝大部分范镇并未分离,只有何朔等少数范镇分离;唐朝的政策法令即使分省也有一定程度的执行,“ldquo要靠朝廷大员的威望来保军情"而割据也解除了割据。唐末黄巢之乱,藩镇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