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备为何要荆州百姓"拖家带口"地跟随自己呢?

刘备为何要荆州百姓"拖家带口"地跟随自己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259 更新时间:2023/12/24 15:08:17

刘备为何要荆州百姓"拖家带口"地跟随自己呢?

逃难的流民虽常有,但规模大到数以万计的流民队伍却不常见。

若是这队伍还有一位知名的"领头羊",那十有八九这支流民队伍就是建安十三年(208)年底由刘邦率领的那支队伍了。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正率大军北征乌桓。而在南边的荆州城内,刘备正在努力劝说刘表趁机攻打曹操的后方许县。可是刘表虽生在这个乱世,也占据了一方城池,但与曹操和刘备这样的人相比却没什么雄心壮志。加上当时他年事已高又身缠重病,就更没有什么主动出兵的斗志。

于是刘表就与刘备僵持着,一直僵持到了曹操北征归来,开始"悄无声息"地率军南下。

此前刘备一面劝说刘表,一面与诸葛亮商讨兴复汉室的计划。当时诸葛亮给出的基本方针是先拿下荆州,刘备也觉得此举可行。且刘表在逝世前还曾以"我儿不才,

而诸将并零落"为由将荆州托付给刘备,所以刘备此时按理来说正有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会。

刘表虽愿意将荆州托付给刘备,刘表之子刘琮却不愿意。荆州的嗣位之争,在刘备投靠刘表之前就已经十分激烈。起初刘表心仪长子刘琦,后来另一个儿子刘琮和刘表的宠妾蔡氏更亲近。因而刘琮逐渐得到了刘表的偏心。

刘琦和刘琮两派,不仅在嗣位上争锋相对,在"亲曹"和"反曹"上也呈现对立之态。"亲曹"的一派,对于刘表废刘琦而立刘琮表示默许,也疏远后来的刘备,更阻挠刘表出兵许县。"反曹"的一派,则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想法,至少不排斥刘备。

刘表在死前托孤于刘备,也有希望刘备从中起到制衡作用,避免自己一死荆州就被亲曹派送到曹操手中的意思。换句话说,刘表的托孤并不是直接把荆州送给刘备,而是仍旧让自己的儿子继承荆州。至于刘备,他更多的只是被刘表视作一个"保险"。

在曹操大军南下,刘表撒手人寰之时,坐镇荆州的是最终夺位成功的刘琮。刘备此时只是率领千余将士驻扎在樊城(今湖北省襄阳市)。

作为亲曹派的支持对象,刘琮在接过荆州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遣使向曹操投降。刘备不管是为了践行刘表的遗言还是为了自己的事业,他都不可能就这么看着刘琮把荆州送给曹操。

因为军情汇报的不及时,刘备待到曹操攻下宛城(河南省南阳市境内)才得知曹操南下的消息。

刘备自知此时的自己无法与曹操抗衡,便主动撤出樊城避战。

当初帮助刘琦争夺荆州的反曹派,在刘琮掌权之后便大量依附刘备。如今刘备要撤离,那这些豪杰侠士要怎么办呢?当然是跟着刘备一起走。

众人行至途中,诸葛亮建议干脆趁机攻下荆州,以荆州为据点再与曹操对峙。刘备却告诉众人,刘琮虽是次子继位,但他也确实是刘表钦点的继承者。况且自己受到刘表的恩惠那么多,又怎能在他尸骨未寒之时就去抢夺荆州呢?

刘备对诸葛亮的建议不为所动,只是一心带着军队撤离,甚至在行至荆州时还亲自招呼刘琮一起撤退。

刘备这样坚守忠义的举动,让荆州和襄阳一带的百姓感动至极,纷纷前来投奔。所以待刘备大军行至当阳县(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时,他最初千余人的队伍就壮大到了十余万人。

不过这十余万的大队伍,并非严整的军队。它的主要构成,是拖家带口前来支持的湖北义士。也正是因为这支队伍构成特殊,才会有"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的局面。

说到这里,刘备的"小心机"其实就已经披露地差不多了。他自己手里只有正规军千余,对抗曹操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他从一得知曹操南下就没有要与之对抗的心思。诸葛亮提出的趁机攻下荆州,可行吗?单看这一件事,刘备也觉得可行。

但是攻下了荆州,那自己肯定要留在荆州防守。可攻荆州势必要折损一些兵力。自己的军队本就无法与曹操为敌,实力再削弱一点,不就更挡不住曹操了吗?所以攻荆州,可以,但此时没必要。

刘备为何要允许荆州和襄阳百姓"拖家带口"地跟随自己,甚至亲自招呼刘琮一起撤退呢?

一方面,这是他在立"忠义"的名声。和曹操这个有硬实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相比,势单力薄的刘备只能走怀柔路线,用自己的好名声去换取百姓的支持。队伍从撤出樊城时的千余人到行至当阳县的十余万人,正是刘备怀柔路线运用成功的例证。

另一方面,刘备带着人口跑了,留给曹操的就不过是一座了无生气的"空城"。行军打仗抢的只是地盘吗?当然还有包括人在内的资源。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以一座空城,一场让人感动地决定誓死追随的"戏",就换得了十余万的有生力量。

这笔买卖,刘备可是把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地响。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朱温是“禽兽”?因为他的滥杀与好色无度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朱温早年参加黄巢起义,后来却背叛了他的旧主,降服于唐朝,并在实力壮大后篡夺了大唐的江山,诛杀了李唐宗室和朝中大臣。然而,朱温的问题不仅仅在于这些背叛和篡位的行为,他的品德也极其堕落。他不仅滥杀无辜,还沉溺于淫乱,甚至包括勾结大臣之妻和儿媳,这使得他被冠以了“禽兽皇帝”的称号。朱温以参加起义却又背叛旧

  • 秦琼为何能得到李世民的善待?与他做出的贡献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秦琼是唐朝李世民麾下最为英勇的将军之一,他后来可以说是享尽了荣华富贵。李世民登基后,首先封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并赐予七百户封地。秦琼去世后,李世民又追赠他为胡国公,并将他的画像收入凌烟阁。秦琼能够获得如此崇高的待遇,与他一生为唐朝做出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秦琼出生于山东齐州,即今天的山东济南。在李渊举

  • 三川口之战宋朝占据优势 宋朝为什么还是输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对三川口战役,占据优势的宋朝,为何最终输掉战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川口之战是北宋和西夏爆发的一次边境战争,这场战役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并不高,但是这场战争对于北宋和西夏后来的历史走向,影响非常的大。这场战争的结果非常出乎意料,实力更强的北宋被弱小的游牧民族党项人打

  • 红楼梦中宝玉对黛玉的体贴与细心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的宝玉是一个温柔善良的人,他对身边的女孩都是十二分的上心,一百分的贴心。他会给晴雯留豆腐皮包子,给袭人留糖蒸酥酪,给麝月篦头,这些看似小事的举动其实都是宝玉对女孩体贴细心的表现。对身边的丫鬟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对他心心念念时刻牵挂的林妹妹了。北静王第一次见宝玉,就送了一串皇帝刚赐的鹡鸰香念

  • 红楼梦中的大雁风筝为何暗示着黛玉最后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姊妹们放风筝,薛宝钗放的风筝是一串七个大雁。这串大雁风筝象征着薛宝钗对金玉良缘的美好期盼,但是事与愿违,宝钗的婚姻却成了泡影。她的大雁风筝也暗示了林黛玉的凄惨结局。在古代,大雁与婚姻密切相关。在结婚仪式中,五项礼仪都需要大雁。即使在韩国,这个传统也一直保留至今。宝钗放大雁风筝,表达了她

  • 红楼梦中茜雪被撵真的与李嬷嬷有关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茜雪是贾宝玉未入大观园时的大丫鬟之一,她的离开给贾宝玉留下了许多疑惑。尽管后来李嬷嬷解释说是因为她而被撵走了,但事实并不那么简单。茜雪之所以被撵走,是因为贾宝玉喝醉了耍酒疯,而茜雪成为了他的替罪羊。当时,贾宝玉去看望薛宝钗,薛姨妈留了饭,贾宝玉要喝酒,但李嬷嬷上前阻止。不过,薛姨妈却纵容贾宝玉任意喝

  • 红楼梦中黛玉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为何叫黛玉?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黛玉,一个让人不由得思考的名字。它不仅是贾府的一位重要人物,更是一个携带着丰富内涵的符号。与宝玉的名字相似,黛玉的名字中也带有“玉”字,这使得贾母在口中喊出两个玉儿时,她心头的感受显得更加深刻。黛玉作为一个进入贾府的人物,她的身份和来历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林如海和贾雨村的解释是,黛玉是岳母要接上京

  • 红楼梦中黛玉听到袭人说自己的坏话为何不生气?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句话虽然是出自《红楼梦》,但却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在这部小说中,林黛玉和袭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袭人是贾宝玉的大丫头,也是他的第一个女人。她对贾宝玉忠心耿耿,为他细心周到,被贾宝玉视为心上人。但是,林黛玉却将袭人视为对手,并且认为她是贾

  • 红楼梦中林如海让黛玉进京住在贾府的目的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命运受到了许多的限制,但她在家族财富的流转中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林黛玉年幼时丧母,父亲林如海死后家族财产也成谜,只有一个人知道真相,那就是贾雨村。据了解,林家的财富进入贾府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是林黛玉进入贾府时,带去了一部分家产;第二次则是林如海去世后,又将一部分财产带入了贾府。

  • “狸猫换太子”曾多次被改变,故事的整体脉络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狸猫换太子》是一则源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的故事。由于其中涉及到皇帝身世、宫廷争斗、清官断案等引人入胜的情节,因此从古至今广为流传,并被融入了《包公案》、《三侠五义》等文学作品中,也有现代影视作品对其进行了改编。由于《狸猫换太子》在历史上被多次改编,导致各个版本的故事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