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老古话说的“人有三相,不富也旺”是什么意思?

老古话说的“人有三相,不富也旺”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995 更新时间:2024/1/15 15:08:00

众所周知古人依据面相特征总结出来很多的说法,那么老古话说的“人有三相,不富也旺”是什么意思?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第一相:谦逊沉稳的面相

首先这第一种就是谦逊沉稳的面相,同样这也也是一种性格特点,考验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而往往具备这种性格的人一般都不会过的太差,他们比其他人更有头脑,遇事沉着冷静,不会轻易发脾气或者是做出什么冲动的举动,所以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事业上,他们都能做出很好的判断和抉择,人生之路也就更加顺畅。

若是大大咧咧,不管不顾的性格,那做什么事都容易造成纰漏,轻则造成一些损失,严重的话会影响自己和其他人的利益,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人合作,事业上也是一塌糊涂,很难有晋升的空间,所以有些人说性格决定成败虽不完全正确,但是确实是有着一定的客观道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谦逊使人进步,也受人尊重,就像被称为“万世之师”的孔子,在面对自己的不知道的学问时甘愿拜一个小孩子为师。

宋朝时期的杨时为了求学,在雪天苦苦等了好些时辰,只为求见当时的文学大家程颢程颐,拜他们为师,这样的态度和品行定然赢得很多人的赞许,同样他们也会因自己的谦卑获得更多机会和途径,距离成功也就更进一步。

第二相:心怀坦荡,一身正气的傲骨之相

乍一看这第二种面相与前者就是极大的反差,前面讲谦逊,怎么到了这里就成了傲骨呢?一般人们看到傲骨就会觉得这个人很骄傲,很容易因为一点成就沾沾自喜,或者是喜欢保持高傲的姿态,给人一种高冷的感觉,其实这个傲骨并不是一定会通过态度或者是性格体现出来,而是一种内在的气质和修养,它和谦逊不会相冲。

这里说的傲骨是一种骨气,是一种心怀坦荡、一身正气的气质,拥有这样面相之人通常不会被世俗左右,有着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他们清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所以这样的人目光如炬,性格坚定不移,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此同时,身上散发着人格魅力,那种满满的正能量总是会吸引着别人的关注。

与之相反的就是那些阿谀奉承,唯唯诺诺的面相,他们很多人性格软弱,不敢突破自我,不愿意跳出舒适圈,而且遇到问题总是以悲观和畏惧的心态去面对,有的人甚至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放弃自己的尊严,屈与人下,总是一脸讨好的姿态。

就算短时间内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是利益,可是从长远来看,终究会遭人唾弃,最后走向孤立无援的境地,所以说人生在世立足于社会需要有一定的德行,有着属于自己的准则,不能怯懦自卑,否则难以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事业,而且客观来说,拥有傲骨之相的人更会受到重用。

例如秦朝时期大将军蒙恬,南宋时期的名将岳飞等等,哪个不是铮铮铁汉,他们的面相会给人一种有担当、负责任的感觉,所以也就更加受人尊敬和信任,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无论是交朋友还是工作中的合作伙伴,大家也都愿意寻找这样的人选,毕竟拥有傲骨的人会坚守自己的原则,性格也更加正直刚毅,未来取得成功的几率和发展空间也更大。

第三相:和蔼可亲,温柔善良之相

最后一种面相就是和蔼可亲的面善之相,通常具有这种面相的人以中老年人居多,他们饱经风霜,历经人生磨难,所以有很多的感悟和人生见解,对于世俗的一些事情拿的起放的下,也知道该如何为人处事,如何与他人交流相处。

正因如此,他们在对待同龄人或者是晚辈的时候都是以一种温柔善良的态度去对待,这会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会显得疏远,而且要是有什么问题需要一同解决的话也有利于沟通。

试想一下,要是自己的朋友或者是未来事业上的合作伙伴总是一副高冷的姿态,对谁都是板着脸,可想而知,没人愿意与这样的人长期的合作,有时候连话都不愿意说几句,顶多就是为了完成彼此的利益点,事后彼此之间的关系很难有进一步发展。

再就是古人认为面善之相是谓之“佛相”,这样面相的人更有福气,也更容易亲近,一般都是心灵美的人,他们平日里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因此人品和人缘都是很好,也更受大家欢迎。

所以拥有这样面相的人自然不会过的差,肯定会有贵人相助,未来的发展前景自然也就更好,而且善有善报,心怀良善,温和待人同样也会有同样的回应,生活方面也会更加顺畅愉悦。

结语

可能很多人认为人不可貌相这句话是真的,但是要是结合实际来看,面相确实是会影响很多的问题,也会对我们个人的命运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间接的影响他人,不过话说回来,要是说面相决定命运或是福运、财运等等,那肯定是错的,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但靠面相就一定会改变什么。

要想有好的生活状态,平稳发展的事业,需要做出很多的努力,不仅仅性格,还有实际的付出和行动,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心灵以及人格魅力,这种内在美才是真的美!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中贾琏外出后,王熙凤与平儿胡乱睡下奇在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贾琏与王熙凤是一对夫妻,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林如海年底传来病重消息,贾琏奉贾母之命护送照顾林黛玉南下返乡,顺便善后林家后事。王熙凤与贾琏年轻夫妻不奈久别。丈夫离去后闺房寂寞,每日都是与平儿收拾一下胡乱睡下,这本没什么。妙在脂砚斋却有意在此处留下批语,用了个

  • 红楼梦众多女子中,有哪些人是商贾出身?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很多闺阁趣事跟美艳女子。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红楼梦》里写了几个商人之女,薛宝钗、薛宝琴、夏金桂,还有有一个袭人。袭人也是商人之女,如果不是家道中落,她被卖进贾府,袭人也会是小家碧玉,凭着袭人的心机手段,她是小家碧玉版的薛宝钗。为什么说袭人是

  • 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最后没有在一起到底是因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二人最后也没能在一起,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红楼梦里,不论是判词,各种续写版本,还是影视剧的结局,最终宝玉娶的都是宝钗,而非黛玉。宝黛之恋最终没有走入婚姻殿堂,如果以“结婚”为恋爱的成功标准,宝黛之恋确实是失败的。宝黛爱情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一、林如海之死在宝黛婚

  • 红楼梦中,贾宝玉真的会沿街乞讨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 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生最大的悲剧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其中林黛玉人生最大的悲剧是什么?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林黛玉的人生最大悲剧不是爱情幻灭,不是身体羸弱,不是敏感刻薄,小肚鸡肠,而是幼年丧母,少年丧父。母亲是幼儿的守护神,是孩子生活的导师

  • 红楼梦中,薛姨妈真的疼林黛玉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其中有人说,薛姨妈真的疼黛玉,甚至超过了宝钗,真的如此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红楼梦》中的薛姨妈是一个精于算计的女人,她连女儿都算计,何况林黛玉?薛姨妈最喜欢薛蟠,其次喜欢薛宝钗。她

  • 红楼梦中,元春对林黛玉的第一印象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 红楼梦中元春为黛玉准备的凤尾罗和芙蓉簟,为何在宝钗手里?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 红楼梦中,元春真的赞成贾宝玉娶薛宝钗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其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位才貌双全难分伯仲的姑娘,她们与贾宝玉年龄相仿。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林黛玉从小和贾宝玉一起长大,他们青梅竹马,情投意合,郎才女貌,是一对才子佳人。薛家还鼓吹了金玉

  • 红楼梦中焦大醉骂说的养小叔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第七回,焦大醉骂可以说是这一章节的点睛之笔,发生在宁国府宴请王熙凤与宝玉之后准备送客时。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焦大是《红楼梦》中出场时间极短但是非常出彩的一个人物,他是宁国府的老仆,当年他跟着宁国公一同上战场还救了宁国公的命,所以当年宁国公对焦大另眼相看,焦大的地位也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