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墉作为清朝有名的大臣 刘墉为何始终进不了军机处-趣历史网

刘墉作为清朝有名的大臣 刘墉为何始终进不了军机处-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125 更新时间:2023/12/21 7:57:48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墉为何终其一生进不了军机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墉是清代历史上著名的大臣,与其父刘统勋被誉为“父子宰相”。他在民间的人气更高,素有“宰相刘罗锅”的称谓。然而正史上的刘墉,却与人们想象中有很大的差距。

放眼乾隆一朝,刘墉始终处于第二梯队,与同时期的阿桂和珅、于敏中等差距甚大,甚至比王杰、董诰也稍逊一筹。

从任职的角度来看,刘墉至死也没有跨进军机处的大门,就连内阁大学士一职也是在乾隆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才授予他的。

那么刘墉作为根正苗红的官二代,且自身能力也不差的前提下,为何始终得不到乾隆的信任呢?

刘墉的仕途充满坎坷

刘墉出生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条件较一般的读书人优越很多。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几次乡试都未能中举。

乾隆十六年,31岁的刘墉因父亲刘统勋的关系,才获得了一个恩荫举人的身份,次年他参加会试考中二甲二名进士。

或可认定,刘墉若是出生在一般的家庭,那么他能否考中举人是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考中进士后,刘墉顺利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散馆后按惯例授予翰林院编修,三年后他获得乾隆的赏识,被提拔为从五品的侍讲。

如果按照这个路子走,不出几年刘墉的仕途必然会更进一步。但人算不如天算,乾隆二十年九月,时任陕甘总督的刘统勋,鉴于前线战事直言退守哈密被乾隆革职抄家。

身在京城的刘墉也被牵连,父子二人入狱。这次教训对刘墉来说是深刻的,让他时刻牢记“敏于世,纳于言”的圣训。自此,刘墉的锋芒被消磨一空。

乾隆对刘统勋还是信任的,不久后下旨宽免,并有意重用。同时从防微杜渐的角度出发,刘墉出狱后被放了外任,担任安徽学政。

自乾隆二十一年开始,直到乾隆四十六年,刘墉一直在地方为官,当过太原知府、冀宁道道员、陕西按察使、湖南巡抚等职。

这期间,刘墉又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挫折。乾隆三十年,刘墉在太原知府任上时,巡抚和其衷令全省官员给知县段成功弥补亏空,结果此事被御史参劾。

乾隆得知这一情况后下旨严查,刘墉因失察所属阳曲县令段成功贪侵国库银两,按律革职被判极刑。或许是看在刘统勋的面子上,乾隆才网开一面,将刘墉革职充军。

乾隆三十二年,刘墉被赦回在武英殿参与修书。两年后刘墉重新回到官场,被任命为江宁知府。

庆幸的是,刘墉在江宁知府任上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后来民间流传的关于刘墉破案的故事,大多来源于此。一部《刘公案》让刘墉的名气迅速走红大江南北。

刘墉此后的仕途,引来了一波小高潮,在经历了21年的宦海沉浮之后,终于位列三品。

就当刘墉大展宏图之时,刘统勋于乾隆三十八年去世,刘墉回籍守孝三年。再次出山时,以内阁学士之衔出任江苏学政。

乾隆四十二年,刘墉奉调回京任户部右侍郎,四十五年出任湖南巡抚,因功晋左都御史,此时的刘墉已经是62岁的老人了。当时担任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的阿桂只比他年长三岁,而比他小30岁的和珅也已经初露锋芒。

如履薄冰、无所事事的京官生涯

刘墉的后半生除了短暂担任直隶总督一职外,都在京城各部任职,当过左都御史、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

乾隆晚期朝政日衰,乾隆皇帝本人刚愎自用、挥霍无度,加上和珅擅权自专,刘墉又夹在阿桂、和珅中间,实在难有作为,他与挚友纪晓岚虚与委蛇两头讨好,日子过得十分不易。

以刘墉的资历,按说早该入阁拜相。但刘墉鉴于几次惨痛的教训,在京为官期间过于谨慎,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

不仅如此,刘墉还时不时地犯下一些小过错,比如他担任尚书房总师傅时,无端旷工,祭祀时又故意失仪。乾隆也是恨铁不成钢,几次训斥但也无可奈何。

有人说,这是刘墉的为官之道,他不断犯下一些小错误以求自保。但御史以为,这种看法并不全面。

究其根源还是君臣之间存在一种不信任感,早在刘墉担任江宁知府时,由于政绩突出获得大计卓异。

乾隆在引见的时候,批了一条很有内涵的评语“人聪明,可用”。何以乾隆只写下五个字的评语呢?这同刘墉20多年来时时以谨慎自律有直接关系,以至于乾隆竟然未找出他的弱点与不足。

皇帝不能发现臣子的弱点,这不是一个好信号。在乾隆看来,有弱点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尚未暴露出弱点的人。

刘墉在京为官的时候也是如此,乾隆向来对自己的驾驭能力很自诩,却不料终其一世也未能看出刘墉的破绽,这样的人,乾隆怎么敢重用,怎么敢把他放在军机处呢?

嘉庆二年大学士出缺,太上皇乾隆物色人选,发现只有刘墉一人能补缺。但在上谕中又不忘羞辱刘墉一番,谕曰:

“大学士缺出已有数月之久,现在各尚书内,刘墉资格较深,著补授大学士。但他向来不肯实心办事,行走颇懒,兹固无人可选,令他擢升此任。朕即加恩,务当知过,倍加感激,勿自满足,勉除积习,以副恩眷。”

在外人看来,这道上谕表明了乾隆对刘墉的不认可。但乾隆和刘墉心里都明白,这是他们君臣之间的无奈,或许到死这个疙瘩也解不开。

客观地说,刘墉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官僚,但在当时的背景下,能出淤泥而不染做一个合格的官员已经十分难得了。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康熙晚年时期发生九子夺嫡 这九个人分别是谁-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你真的了解康熙晚年,是哪九个皇子参与了夺嫡大战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康熙晚年诸皇子参与了夺嫡之争,史称“九王夺嫡”或“九子夺嫡”,看过《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这段史事,不过还是有很多人不清楚到底是哪“九王”,御史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自古以来,皇位对于王孙贵族而言总是充满了诱惑力的,他们

  • 王阳明打仗那么厉害 兵法到底和谁学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对明朝鬼才王阳明,屡屡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他的兵法是和谁学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心学之大成者王阳明,他一生历经大大小小无数阵仗,从无败绩,而且都是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甚至仅用几封劝降信,就能使得敌人土崩瓦解,自相残杀,敌人率部来归。比如,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先

  • 雍正登基之夜没有守灵而是返回潜邸 雍正是想要谋杀邬思道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对雍正登基之夜,为何匆匆返回潜邸?到底是不是为了诛杀邬思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看《雍正王朝》的朋友,时常会为一个问题而争论:雍正帝胤禛在登基之夜,没有在康熙身边守灵,而是连夜返回潜邸,到底是不是为了诛杀阴诡谋士邬思道?认为雍正是为了杀人灭口的依据大概有三点:第一

  • 雍正上位后除了很多功臣 雍正为何没有动张廷玉-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雍正把功臣都除掉了,为什么唯独不动张廷玉,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知史明鉴,察古知今,回顾历史,我们惊叹于中国朝代的更迭变幻,也羡慕先人的非凡智慧。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每个成功上位的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总会想法设法对一些威胁自己地位的臣子进行打压,甚至直接除掉。雍正皇

  • 雍正上位合法性一直被诟病 雍正真的篡改康熙遗诏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康熙帝时的九子夺嫡,最后雍正帝上位,他真的篡改遗诏了吗,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九子夺嫡是发生在康熙朝时期的著名历史事件,主要是康熙帝的九个最出色的皇子为争夺储位而互相攻击,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情。当时的九子夺嫡主要分为三个派别,一为从一岁多就被立为太子的二阿

  • 九子夺嫡最后是雍正胜出 九人中的结局分别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你真的了解康熙帝死后,“九子夺嫡”的皇子们是何结局?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清朝康熙帝在位后期,围绕着储君之位,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夺,后人称其为“九子夺嫡”。顾名思义,在这场皇位争夺的过程中,先后有九位皇子直接卷入其中,他们分别是皇长子胤禔、皇次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

  • 《旧唐书》·列传卷七十篇记载了哪些事迹?原文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旧唐书》记载的是唐朝的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史类文学作品,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共200卷,那么其中列传卷七十篇记载了哪些事迹?原文是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郭子仪,华州郑县人。父敬之,历绥、渭、桂、寿、泗五州刺史,以子仪贵,赠太保,追封祁国公。子仪长六尺余,体貌秀杰,始

  • 《旧唐书》·列传卷六十九篇记载了哪些事迹?原文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旧唐书》记载的是唐朝的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史类文学作品,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共200卷,那么其中卷六十九篇记载了哪些事迹?原文是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也。祖温玉,则天朝为户部侍郎、国子祭酒。父侃,开元中醴泉令,皆以儒行称。绾生聪惠,年四岁,处

  • 《旧唐书》·列传卷六十八篇记载了哪些事迹?原文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旧唐书》记载的是唐朝的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史类文学作品,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共200卷,那么其中卷六十八肃宗代宗诸子篇记载了哪些事迹?原文是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父景昇,任员外官,不理产业,常居岐州。载母携载适景昇,冒姓元氏。载自幼嗜学

  • 《旧唐书》·列传卷六十七篇记载了哪些事迹?原文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旧唐书》记载的是唐朝的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史类文学作品,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共200卷,那么其中卷六十七肃宗代宗诸子篇记载了哪些事迹?原文是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严武,中书侍郎挺之子也。神气隽爽,敏于闻见。幼有成人之风,读书不究精义,涉猎而已。弱冠以门廕策名,陇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