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王阳明打仗那么厉害 兵法到底和谁学的-趣历史网

王阳明打仗那么厉害 兵法到底和谁学的-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817 更新时间:2023/12/24 2:02:54

对明朝鬼才王阳明,屡屡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他的兵法是和谁学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明朝心学之大成者王阳明,他一生历经大大小小无数阵仗,从无败绩,而且都是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甚至仅用几封劝降信,就能使得敌人土崩瓦解,自相残杀,敌人率部来归。

比如,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先是赴江西调用三千士卒,就平定了朝廷十余年不能平定的南赣匪患;刚卸任南赣巡抚,宁王朱宸濠就趁机起兵造反,挥兵十余万,直指南京。

而这时手中无兵权的王阳明,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用衙役、囚徒组建的三千杂牌军,就平定了宸濠之乱,令满朝文武震惊。

晚年时,嘉靖帝又授王阳明两广总督职,并赋予调集周边各省的兵权,希望他能平定思田、诸瑶之乱。当时的嘉靖帝心中无把握,以为王阳明要打个几年,消耗无数钱粮,却不想,王阳明几乎未动刀枪,动了动心计,就平定了叛乱。

嘉靖帝看到王阳明的大才,屡屡下急召让王阳明入京,有意让王阳明任首辅之职。但王阳明洞察了当时嘉靖皇帝和辅臣的的激烈斗争,也感觉到了嘉靖帝的秉性,不想卷入斗争的漩涡,所以他明哲保身,故意拖延,故意失去坐上首辅之职的机会。

别人都以为王阳明傻,白白失去了大好机会,但从后来嘉靖皇帝一朝的几任首辅的悲惨结局来看,才明白了王阳明的高明之处。

王阳明深谙兵法,不仅取得不世之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还因深谙人性,明哲保身,不仅保全了自己,还保全了子孙,可谓有大智慧也。

自古以来,名师出高徒,反过来说就是高徒一般都有名师指点,比如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也曾跟随岳父黄承彦学习奇门遁术,兵家绝学,那王阳明的兵学师父是谁呢,为何我们很少有人知道?

王阳明自幼就立下成圣的大志向,从他还是个娃娃时起,就对兵学十分痴迷,尤其是《孙子兵法》,日夜研读。为了验证自己的兵法学问,家中但凡来个客人,他都要拿出一堆小石子,和客人摆阵。

如果客人赢了,摆出他不认识的阵法,他定当死缠不休,询问个明白,为此没少挨他爹王华训。因为在父亲王华心中,儿子王阳明专心读四书五经,像他一样考个状元郎,入朝为官,光宗耀祖才是正道。

但王阳明却不这么认为,他小小年纪,就说出“有文事必有武备”的大哲理,不能死读书做腐儒,他要做个文武兼备的通儒。

王华听了王阳明的解释,也被折服。后来,王华在王阳明十岁那年入朝为官,次年在京师安稳以后,就马上让父亲王伦带着王阳明一同到京师居住。

王伦和王阳明来到京师后,王华不仅可以尽一份孝心,还在京师给王阳明找了一个好老师,这个人就是王阳明兵学的蒙老师许璋,字半圭。

“许璋,上(今属浙江)人,终生不仕,白袍草履,潜心性命之学。为王守仁塾师,教以奇遁诸书、武侯阵法。”

许璋是个隐士,有大才,他精通易学、《孙子兵法》等兵学,还熟知天文地理,懂得奇门遁术,诸葛亮的阵法,但一辈子都不入朝为官。

许璋有一身的本领,总不能浪费呀,他见王阳明是个苗子,于是就将自己平生所学,悉数传授。许璋不仅传授王阳明兵法,教给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贵胜,不贵久”的孙子兵家思想,还引导他关心国家大事,军事地理,并培养他对道家文化的兴趣,感知天人合一的哲理。

许璋不仅是个好老师,而且寿命也长,他不仅给王阳明做了启蒙老师,传授他兵学等知识,还一直紧随王阳明。

《上虞县志》记载:王守仁平宁王朱宸濠之乱,招抚岑猛余部,皆出其策。其学芜杂,《明儒学案》谓其“于天文、地理、壬遁、孙吴之术,靡不究心”。卒年七十余。

就是说,王阳明平定朱宸濠之乱,招抚岑猛的计策,大都出自许璋。而且许璋活了70多岁,这在当时算是长寿了。

王阳明,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不离不弃,终身相随,幕后指点,真可谓是好福气啊。正是因为王阳明一生中寻访了不止一位像许璋这样的高人、隐士,所以王阳明不仅精通易学,熟知《孙子兵法》《六韬》《五略》等兵学,还深谙儒释道三教精髓,这些都为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创建阳明心学奠定了基础。

所以说,王阳明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成就,创建影响至今的阳明心学,不仅和他自幼读古籍,还和他一直访高人,寻名师有关。可见,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持续的努力,持之以恒的探索,请教高人的指点,这正是吾辈所应该谨记的。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雍正登基之夜没有守灵而是返回潜邸 雍正是想要谋杀邬思道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对雍正登基之夜,为何匆匆返回潜邸?到底是不是为了诛杀邬思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看《雍正王朝》的朋友,时常会为一个问题而争论:雍正帝胤禛在登基之夜,没有在康熙身边守灵,而是连夜返回潜邸,到底是不是为了诛杀阴诡谋士邬思道?认为雍正是为了杀人灭口的依据大概有三点:第一

  • 雍正上位后除了很多功臣 雍正为何没有动张廷玉-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雍正把功臣都除掉了,为什么唯独不动张廷玉,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知史明鉴,察古知今,回顾历史,我们惊叹于中国朝代的更迭变幻,也羡慕先人的非凡智慧。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每个成功上位的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总会想法设法对一些威胁自己地位的臣子进行打压,甚至直接除掉。雍正皇

  • 雍正上位合法性一直被诟病 雍正真的篡改康熙遗诏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康熙帝时的九子夺嫡,最后雍正帝上位,他真的篡改遗诏了吗,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九子夺嫡是发生在康熙朝时期的著名历史事件,主要是康熙帝的九个最出色的皇子为争夺储位而互相攻击,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情。当时的九子夺嫡主要分为三个派别,一为从一岁多就被立为太子的二阿

  • 九子夺嫡最后是雍正胜出 九人中的结局分别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你真的了解康熙帝死后,“九子夺嫡”的皇子们是何结局?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清朝康熙帝在位后期,围绕着储君之位,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夺,后人称其为“九子夺嫡”。顾名思义,在这场皇位争夺的过程中,先后有九位皇子直接卷入其中,他们分别是皇长子胤禔、皇次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

  • 《旧唐书》·列传卷七十篇记载了哪些事迹?原文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旧唐书》记载的是唐朝的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史类文学作品,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共200卷,那么其中列传卷七十篇记载了哪些事迹?原文是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郭子仪,华州郑县人。父敬之,历绥、渭、桂、寿、泗五州刺史,以子仪贵,赠太保,追封祁国公。子仪长六尺余,体貌秀杰,始

  • 《旧唐书》·列传卷六十九篇记载了哪些事迹?原文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旧唐书》记载的是唐朝的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史类文学作品,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共200卷,那么其中卷六十九篇记载了哪些事迹?原文是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也。祖温玉,则天朝为户部侍郎、国子祭酒。父侃,开元中醴泉令,皆以儒行称。绾生聪惠,年四岁,处

  • 《旧唐书》·列传卷六十八篇记载了哪些事迹?原文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旧唐书》记载的是唐朝的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史类文学作品,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共200卷,那么其中卷六十八肃宗代宗诸子篇记载了哪些事迹?原文是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父景昇,任员外官,不理产业,常居岐州。载母携载适景昇,冒姓元氏。载自幼嗜学

  • 《旧唐书》·列传卷六十七篇记载了哪些事迹?原文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旧唐书》记载的是唐朝的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史类文学作品,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共200卷,那么其中卷六十七肃宗代宗诸子篇记载了哪些事迹?原文是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严武,中书侍郎挺之子也。神气隽爽,敏于闻见。幼有成人之风,读书不究精义,涉猎而已。弱冠以门廕策名,陇右节

  • 《旧唐书》·列传卷六十六肃宗代宗诸子篇记载了哪些事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旧唐书》记载的是唐朝的历史,是一部伟大的史类文学作品,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共200卷,那么其中卷六十六肃宗代宗诸子篇记载了哪些事迹?原文是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肃宗代宗诸子肃宗十三子代宗二十子越王亻系承天皇帝倓卫王佖彭王仅兗王僴泾王侹郓王荣襄王僙杞王倕召王偲恭懿太

  • 《旧唐书》·列传卷六十五篇讲述了哪些故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旧唐书》共200卷,作者署名后晋刘昫等撰,实为后晋赵莹主持编修。那么其中《旧唐书》·列传卷六十五篇讲述了哪些故事?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崔器,深州安平人也。曾祖恭礼,状貌丰硕,饮酒过斗。贞观中,拜驸马都尉,尚神尧馆陶公主。父肃然,平阴丞。器有吏才,性介而少通,举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