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元朝是最终会灭亡,是哪些原因引起的?-趣历史网

元朝是最终会灭亡,是哪些原因引起的?-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801 更新时间:2023/12/30 19:08:30

元朝是最终会灭亡,是哪些原因引起的?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元朝的灭亡,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大体上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其实是经济体系的崩溃,以及激烈的民族矛盾。对于这两个问题,元朝的统治者,也不是没想过解决,但最终却收效甚微。甚至就连皇帝本人,都因为改革手段过于激烈,直接被蒙古贵族给暗杀了。

而这两个问题,后来还间接衍生出了一大堆的问题。比如土地兼并、黄河泛滥、税收过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老百姓彻底活不下去了,所以才会起义反抗,最终导致了元朝的灭亡。

当然,这个过程,如果细说起来,那可就长了。要想说清楚元朝崩溃的整个过程,我们还得从当年忽必烈在位的时候说起。

公元1271年,随着忽必烈在北京建都,并且确定国号,元朝正式开国。而元朝开国之后,忽必烈又花了八年的时间,彻底灭掉了南方的南宋政权。而南宋灭亡之后,元朝又曾先后征讨日本、越南等地,版图逐渐达到了鼎盛时期。

不过,相比对外扩张的顺利程度,元朝在内政方面,却可谓是一塌糊涂。而且,这种状态,从元朝开国的那天开始,就已经存在了。

元朝和历史上其他几个朝代不同,其他朝代的统治阶层主体,基本上都是中原民族。而元朝的统治阶层,却是以草原民族为主。

这种先天的区别,直接导致元朝统治阶层的思想,和其他时代迥然不同。很多元朝的高级贵族,在元朝开国之后,甚至直接提出,把南方都改造成草原,这样才方便大家放牧。至于说老老实实地靠着种地生活,很多元朝高层,打心底里就没有这个概念。

对此,作为开国皇帝的忽必烈,其实一直都心知肚明。忽必烈和那些坚持游牧思想的蒙古贵族不同,他曾经接受过完整的汉化教育。忽必烈很清楚,如果真按照那些偏激的蒙古贵族的想法实施,那元朝绝对长不了,甚至有可能马上被百姓推翻。

但问题是,这个道理忽必烈虽然明白,可要想执行的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作为皇帝,忽必烈首先要维护的,就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如果不能维持统治阶级的利益,那忽必烈的皇位,就是空中楼阁,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改革了。

所以,元朝开国的时候,忽必烈只能尽量调和这种矛盾,从中间找一个平衡。既满足蒙古贵族的一部分利益需求,又不至于对中原百姓压榨得太狠。像什么直接把南方改成草原,让大家一起去放牧,这种建议忽必烈是肯定不会采纳的。

但同时,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利益,以及在征战过程当中,那些支持蒙古帝国扩张的势力的利益,元朝还是不得不把社会分成了四个阶级。蒙古人为第一个阶级,色目人为第二个阶级,北方的汉人为第三阶级,南方的汉人则是第四阶级。

阶级的设置,本身其实并不适合国家进行统治。但当时的元朝皇帝,也没有办法直接破除这个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本身,就是元朝皇帝能够维持统治的基础。如果不满足上层贵族的利益,那人家为什么要帮你打仗?为什么要帮你维持统治呢?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从元朝开国的时候,很多矛盾就已经种下了。因为这种特殊的制度,导致元朝的皇权,根本无法延伸到县级以下。就连收税的时候,元朝政府也只能是把税收任务,直接摊派到地方官员和士绅的头上,然后让这些士绅,去替代他们向底层民众收税。

而收税这种奇葩的现象,还只是元朝的众多奇葩现象之一。这些奇葩现象的背后,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民族问题,以及财政制度。出身草原的蒙古帝国,最开始的时候,就有南下劫掠的习惯。后来在元朝开国的过程当中,也是不断通过征服新的地盘,掠夺更多的战利品,以此来转移内部矛盾。

但是,到了忽必烈在位后期的时候,整个东亚所有能征服的地方,基本上都已经被征服了。到了这个时候,没有新的增长区间,来满足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这个时候,国家内部就只能设置不同的阶级,然后由上层去不断压榨下场,以此来维持统治。

当然,这个问题,也不是没办法解决。唯一的办法,就是统治阶层敢于自我革命,等到元朝统治稳定之后,重新分蛋糕,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忽必烈在位的时候,其实也是这样想的。忽必烈认为,自己这一代的任务,只是为元朝打下一块大大的疆域。至于改革这种事情,那是要等到元朝统治彻底稳定,以后的皇帝来进行的。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公元1294年,随着忽必烈去世,接下来元朝发生的事情,彻底脱离了忽必烈生前的预计。

忽必烈去世之后,因为他儿子死得早,所以只能由他的孙子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元成宗。客观来说,元成宗还是有点作为的。作为忽必烈的亲孙子,元成宗很清楚自己的历史使命,在位期间,一直努力缓和与四大汗国的问题。也正是元成宗在位期间,四大汗国终于承认了元朝的宗主国地位,元朝也达到了鼎盛期。

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来说,这位元成宗其实已经算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皇帝了。但问题,这位元朝皇帝的数学不怎么好,对于经济更是一窍不通。所以元成宗即位之后,为了解决经济问题,竟然选择直接滥发纸钞。

现代人都知道,一个国家如果滥发货币,势必会引发通货膨胀,洗劫底层民众的财富,同时导致国家货币大幅贬值,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国家信用彻底破产。但是那个年代的人,完全没有这个概念。元成宗可能只是天真地认为,自己只要多印钱,国家的钱就会越来越多,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总之,经过元成宗这么一折腾之后,元朝在政治和军事方面,虽然暂时没什么问题,但在经济上,就几乎彻底崩溃了。而元成宗去世之后,又因为后继无人,为接下来元朝中期的皇位争夺战,埋下了一个大雷。

元成宗去世后,先是由他大哥家的大侄子即位,是为元武宗。元武宗在位期间,继续执行滥发货币的政策,导致了元朝财政体系进一步崩溃。而元武宗在位两年之后,因病去世,然后他的弟弟即位,是为元仁宗

到了元仁宗在位期间,以及再之后元仁宗的儿子元英宗在位期间,元朝皇帝总算明白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多发货币,而是要解决如何分蛋糕的问题。所以,这两位元朝皇帝在位期间,开始尽力进行汉化改革,希望以此来解决元朝的内部矛盾。

客观来说,如果当时这两位元朝皇帝的汉化改革,能够顺利完成的话,元朝说不定还能多撑一百年。因为只要汉化改革完成,元朝接下来便可以趁势取消国内设置的四种阶级,进一步缓和底层民众和统治阶层之间的矛盾。

但问题是,这种改革,注定要触碰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当时的既得利益者,就是那些蒙古贵族。在这些蒙古贵族看来,自己的祖辈拼死拼活打天下,好不容易把你们家送上了皇位,如今我们连多赚点钱都不行了,这是不是太过分了?

当这种情绪,充斥了整个蒙古贵族阶层的时候,元朝皇帝的皇位,恐怕也就坐不稳了。所以接下来,到了元英宗在位期间,因为元英宗进行汉化改革的手段过于激烈,遭到了很多蒙古贵族内部的保守派的嫉恨。所以仅仅在位三年多以后,就被刺杀了。

随着元英宗被刺杀,元朝通过改革,缓解内部矛盾的机会,彻底没了。

在元英宗被刺杀之后,接下来的十年里,元朝换了六位皇帝。元朝高层的常年混乱,也让元朝国内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高层混乱不管事,中层官员就可以肆无忌惮的贪污,而这种压力,最后自然全都落到了老百姓头上。

所以,十年之后,元朝底层百姓,已经是不堪重负,元朝这家公司,也到了随时都可能关门倒闭的地步。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大概是元朝真的气数未尽,还真出来一个特殊人才,为元朝续命了一段时间。这个人,就是元朝末年的宰相脱脱。和其他蒙古贵族不同,脱脱是一个很好的实干家,而且很聪明。后来,脱脱逐渐上位之后,更是帮着年轻的皇帝,重新掌握了实权。

而脱脱帮助的这位皇帝,在元朝历史的称呼,一般被称作元惠宗。对于这个称呼,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但对于后来明朝给他的那个称号,很多人可能就会觉得如雷贯耳了。

后来,明朝称呼他为元顺帝

在那场长达十年的内斗之后,年幼的元顺帝继承了皇位。最开始的时候,大权都掌握在宰相伯颜手里。后来,靠着脱脱和其他大臣的帮助,元顺帝终于夺回了实权。而元顺帝掌权之后,最开始的时候,倒是也做了很多努力,采纳了脱脱的建议。一时之间,元朝甚至还出现了所谓的‘中兴气象’。

但问题是,到了这个时候,简单的改革,已经无法解决元朝内部的问题了。因为此时元朝的统治机器,已经彻底腐烂了。如果这时候元顺帝和脱脱再想改革,不但要动蒙古贵族的蛋糕,甚至还需要动整个统治机器的蛋糕。

如果说,元仁宗和元英宗时代进行改革,反对者还仅限于那些蒙古贵族的话。那到了元顺帝的时代,如果他想改革,就连那些底层的乡绅,都会直接反对他。因为这种改革,会直接触及底层乡绅的收税权。这种既得利益,谁都不愿意交出去。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元朝的统治已经烂到了骨子里。就算脱脱再有本事,肯定也无力回天了。于是,不久之后,当黄河开始泛滥,所有的矛盾都从这个点开始爆发了出来。底层百姓开始起义,地方军阀开始混战夺权,元朝高层为了权力和利益,内斗不止,也没人去管那些起义军,会不会真的推翻元朝的统治……

到了这个时候,元朝怎么可能继续维持下去呢?

所以,公元1351年,历史上著名的红巾军起义,正式爆发。此时距离元顺帝夺权亲政,其实仅仅只过去了五年而已。接下来的十六年当中,南方的起义军逐渐壮大,而后又开始混战,最后以朱元璋为首的明政权,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后又挥师北上,直接进攻北京,逼得元顺帝不得不出逃草原。

随着元顺帝逃回草原,元朝作为一个全国性政权的历史,也就彻底结束了。

纵观元朝整个的衰败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元朝灭亡的很多问题,其实从开国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说到底,元朝的灭亡,其实就是因为元朝统治阶层占据的蛋糕太大,导致底层百姓不得不起义。再加上激烈的民族矛盾,以及元朝皇帝不懂经济,乱发货币。这些问题,都成了一个个催化剂,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如果元英宗时代的汉化改革,能够成功的话,或许元朝还有一线生机,能多撑几十年。但随着元英宗被刺杀身亡,所谓的汉化改革彻底失败。从这时开始,元朝的灭亡其实就已经注定了。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楚怀王作为楚国的国王 秦国为什么要绑架他-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战国中期,楚国国王为何会被秦国绑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299年,秦国发生了一场史上最牛的‘绑架案’。在这一年之前,秦楚两国刚刚大战了一场,双方都损失极大。为了不让其他国家有机可乘,秦国这边的秦昭襄王提出,要在秦楚两国边境的武关,展开和谈。面

  • 都成功占据了汉中地区,刘备与刘邦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都成功占据了汉中地区,刘备与刘邦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刘邦和刘备虽然都占据了汉中地区,地盘是差不多的。但除了地盘之外,其他所有的条件,刘邦基本上都优于刘备。而且,最关键的是,刘邦面对的是一场混战,就算是最强的项羽,整体国力也远比不上后来的曹魏,这

  • 传说毛延寿故意把昭君画丑是真的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王昭君身为一个大美人,却在汉元帝的后宫当中默默无闻,多少年都见不到皇帝一面,是因为她不肯行贿画师,以至于被画师画得很丑。那么传说毛延寿故意把昭君画丑是真的吗?《西京杂记》中有这样一段传说:“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

  • 红楼梦中贾母从没主动提起过宝玉的婚事,是为何?-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贾母从没主动提起过宝玉的婚事,是为何?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宝钗早知道,双玉的世界,她进不去。宝钗开始,是满意金玉之说,宝玉那样的未婚夫,的确很好,有家世有人品,形象好,脾气好,这样的未婚夫,自然是上上人选,以衰败的薛家来看,进宫不得的宝姑娘,自然是做贾家的

  • 红楼梦中贾府的抄家与秦可卿的葬礼有何联系?-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贾府的抄家与秦可卿的葬礼有何联系?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秦可卿判词有两个说法。明里说秦可卿之死的责任,暗里却指出贾家抄家的关键。尤其“造衅开端实在宁”这句,突出宁国府抄家全因“造衅”二字。造:东汉·许慎《说文》——就也。《晋书·吾彦传》——王将伐吴,造船于蜀(注:作,

  • 红楼梦中薛蟠与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时,贾赦、贾政的表现为何不一样?-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薛蟠与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时,贾赦、贾政的表现为何不一样?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红楼梦》里林黛玉进贾府后,与贾母等内眷相见结束,就去拜见两个舅舅。可是谁都没有见到。贾赦说因为身体不好,见了黛玉,彼此倒伤心,暂且不忍相见。又告诉黛玉:“不要伤心想家,跟着老太太和舅母,是同家里一样。

  • 兴唐传第20回:假平叛韩擒虎挂帅,真惩奸麻叔谋挨打-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兴唐传》小说又名《大隋唐》、《兴唐全传》,相关古典小说有清乾隆年间英雄传奇小说《说唐演义全传》、明代《大唐秦王词话》等,共140回。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第二十回假平叛韩擒虎挂帅真惩奸麻叔谋挨打书接上回,这一天昏君杨广登坐金銮,正升早朝。有黄门官把告急的文书递上金殿,杨

  • 兴唐传第19回:落草莽南陽关探弟,应淡话陀螺寨搬兵-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兴唐传》小说又名《大隋唐》、《兴唐全传》,相关古典小说有清乾隆年间英雄传奇小说《说唐演义全传》、明代《大唐秦王词话》等,共140回。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第十九回落草莽南陽关探弟应淡话陀螺寨搬兵书接着上回说,伍云召叛反朝廷,想要得到一人相助,他想起谁来了呢?原来忠孝王伍

  • 兴唐传第18回:长安市穷王四设祭,南陽关伍云召反朝-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兴唐传》小说又名《大隋唐》、《兴唐全传》,相关古典小说有清乾隆年间英雄传奇小说《说唐演义全传》、明代《大唐秦王词话》等,共140回。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第十八回长安市穷王四设祭南陽关伍云召反朝上回书说到宇文成都奉旨押着忠孝王伍建章满门大小,在长安市口正在等待行刑,忽听

  • 兴唐传第17回:伸正气忠孝王骂殿,施婬威金镗将抄府-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兴唐传》小说又名《大隋唐》、《兴唐全传》,相关古典小说有清乾隆年间英雄传奇小说《说唐演义全传》、明代《大唐秦王词话》等,共140回。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第十七回伸正气忠孝王骂殿施婬威金镗将抄府上回书说到杨广初登大宝,正要散朝,有人高喊:“且慢!”喊话的人来到三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