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南明共出了几位皇帝?他们分别是怎样的命运?

南明共出了几位皇帝?他们分别是怎样的命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939 更新时间:2024/1/16 18:28:50

南明是明朝京师北京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相继建立政权的合称,虽然仅仅存在了十七年,但先后出了四位皇帝,分别是弘光、隆武、永历和绍武。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弘光帝兵败后被清军俘虏,被押往北京后处死;隆武帝抵抗了两年,最后兵败后在福建被杀;永历帝败于吴三桂之手,后被处死于昆明;绍武帝只做了一个月皇帝,就被杀害于广州。

公元1644年4月25日。随着李自成大军入城,崇祯皇帝自缢于景山之上,明朝宣告灭亡。不过,此时的明朝,实力其实依然十分强大。

江淮、江南以及西南的大部分地区,都还牢牢掌控在明朝政府的手中。华北、关中等北方地区,则掌握在李自成手里。山海关以北的广大地区,掌握在清朝手中。而西南地区,张献忠正率领此时地盘还很小,还没有拿下成都。

崇祯死的时候,天下局势,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

李自成能够打下北京,其实是有很多巧合在里面的。而且从几方的实力对比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此时明朝所掌握的地盘,丝毫不比南宋小。但可惜的是,后来的四位南明皇帝,都没能抓住这个机会,最终连偏安江南都没能实现。

四位南明皇帝当中,首先登场的,是弘光帝。

4月25日,崇祯皇帝殉国。消息传出去以后,南方的大臣们,对接下来要立谁为皇帝,曾一度陷入了争执。照理来说,崇祯皇帝死了,就该让崇祯的儿子即位。问题是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时候,崇祯皇帝的儿子都没逃出来,所以崇祯这一支肯定没戏了。

崇祯往上一代,他爹泰昌皇帝,一共有七个儿子。但这七个儿子当中,活到成年的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崇祯,另外一个是崇祯他大哥,天皇帝。天启皇帝也没儿子,要不然也轮不到崇祯做皇帝了。所以,泰昌皇帝这一支,就彻底没戏了。

再往上推,就是万历皇帝。万历皇帝儿子倒是多,孙子更多,当时在世的也不少。按照古代的宗法制,就该从万历皇帝这一支里面挑选。万历皇帝的儿子们当中,泰昌皇帝是老大,老大这一支已经绝后了。老二没成年就死了,不用考虑。老三是福王,这一支倒是人丁兴旺。

不过当时,老福王已经死了,所以按顺序来算,皇位就落到了福王的大儿子朱由崧头上。只是当时各方为了自己的利益,争论了很久,直到一个多月以后,才最终做出决定。

6月19日,朱由崧在南京登基,年号弘光。

在南明商定国家新皇帝的时候,北方也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还没有来得及稳固政权,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便投靠了清朝,清军入关。四月二十一,李自成大军抵达山海关附近,山海关大战爆发。在经过一番大战之后,李自成败于清军之手,退回北京。

此时的天下,可以说是相当的混乱。如果弘光帝是个能力很强的皇帝的话,未必不能扭转局势,重定天下。就算无法击退清军,以当时明朝的残余力量,保住南方的地盘,还是问题不大的。但问题就在于,弘光帝登基之后,沉迷于酒色之间。而江南的几大军阀,因为之前有扶持他登基的功劳,对弘光帝的命令也是完全不理会,基本相当于各自独立了起来。

就这样,南明错失了最好的反击时机。

在朱由崧虚度光阴的几个月时间里,清军一路南下,横扫李自成的农民军。面对清军的强大攻势,李自成先是由北京退往山西,然后又退往陕西,最后退往湖北。

随着李自成的步步后退,南明的地盘,终于和清朝地盘正面接壤。由于弘光帝之前一直贪图享乐,未能及时组织防御。江南的几大军阀,又不听号令,各自为战。所以,清军很快就一路进入江淮地区,兵锋直指扬州。

扬州,是当时南明的重镇,当时正由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镇守。面对强大的清军,史可法向南京方面求援。但此时的南明,却正处于内讧当中。就在不久之前,宁南侯左良玉率领大军,以清君侧的名义攻向南京,使得南明不得不从北方江淮防线,调集重兵南下。最终,左良玉兵败,但是北方的防务也彻底空虚了。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史可法坐镇南京,依然无力回天。

最终,扬州被破,满城被屠。

扬州失陷,南京便危在旦夕。令人无语的是,得知清军到来的弘光帝,甚至连防务都懒得组建,直接放弃了南京,率领几十名亲随逃走了。

连皇帝都没了,南京自然也守不住了。就这样,清军几乎兵不血刃,便进了南京。

至于逃走的弘光帝,也没能逃出多远,在芜湖被清军追上。最后,弘光帝麾下的军队兵变,挟持弘光帝投降了清军。从被大臣们拥立登基,到逃出南京城,这期间一共就只有短短八个月的时间。

弘光帝被抓之后,被押往北京。最开始的时候,清朝方面,为了借助弘光帝的名头,招降南方,对弘光帝还颇为礼遇。弘光帝也是真的心大,竟然还真的安心住了下来,并且继续饮酒作乐。但是很快清朝就发现,弘光帝的名头似乎没什么用,南方根本就不买他的账。再加上当时有人称几个关押在北京的明朝宗室,有谋反之意。最终,多尔衮下令,将包括弘光帝在内的一众明朝宗室,全部处死。

对于弘光帝的死,后世只有一个字的评价。

该!

如果不是因为弘光帝的乱搞,当时明朝或许还有机会割据江南,成为像南宋那样的割据政权。但是经过弘光帝这一番乱搞之后,清军过了长江。没了长江天险的阻碍,再加上此时蜀地几乎已经完全被张献忠占领。此时的南明,就算想要偏安一隅,也是难如登天了。

弘光皇帝死后,万历皇帝这一支,基本也彻底绝后了。所以大家再想推举,就只能再往上推,推到隆庆皇帝的后辈当中。最后,大家想要推举隆庆皇帝第四子的儿子朱常淓(论辈分算是崇祯皇帝的叔叔)登基,奈何朱常淓也是个胸无大志的家伙,打死都不愿登基,最后只愿监国。等到清军来了以后,这哥们压根连抵抗都懒得抵抗,直接开城投降了。

如果明朝的老祖宗朱元璋看到这些的话,估计能被这些不肖子孙气得再死一次。

朱常淓投降之后,恰好此时弘光帝也还在南方,最后俩人被一起押送北京,而且一起被处死。按辈分来说,弘光帝应该叫朱常淓一声叔叔,这叔侄俩的下场,也算是罪有应得了。

在弘光帝和朱常淓先后投降之后,南明这帮人没办法,只能继续推举皇帝。但是到了这个时候,老朱家已经没剩多少人了。最后大家索性也懒得算什么顺位继承制了,直接挑了看起来最像样的唐王朱聿键为帝。

要论辈分的话,朱聿键其实是跟万历皇帝同辈。崇祯皇帝要是还活着的话,论辈分还得叫他一声爷爷。公元1645年,在弘光皇帝逃离南京两个多月以后,朱聿键在福州先监国,然后登基,年号隆武。

不得不说,隆武帝真的还算是个好皇帝。如果当初大家推举的,不是弘光皇帝上位,而是直接推隆武帝上位的话,估计南明还真能割据一方。但是到了这会儿,隆武帝面对的局面,实在是太糟糕了。

隆武帝上位后,手里的权力少得可怜,大权都掌握在郑家手中。

郑家最强的,是水军。

当时郑家强到什么地步?郑家麾下直属的军队,就有超过三万人,大船上千艘。当时所有外海商队,只要想通过南海这片海域,必须得向郑家交钱,挂郑家的旗子。靠着坐地收钱这项买卖,郑家迅速做大,成了当时整个东南亚乃至东亚地区的的海上霸主。

而福建,当时正是郑家的势力范围。隆武帝能够上位,主要也是因为郑家的支持。

隆武帝刚登基的时候,朱家的另一位成员,鲁王朱以海也被推举上位。不过鲁王当时身处浙江,距离福建比较远,所以双方上位的时候,都不知道对方。后来两人知道彼此的存在之后,都想着自己能够做唯一的皇帝。

那怎么办?

接着斗呗!

国家都到了这个份上,老朱家还不团结,还要继续斗。明朝要是还不亡的话,也确实没有天理了。好在这个鲁王也不是太傻,没直接去进攻隆武帝,而是带兵去进攻南京。在他看来,如果能够打下南京的话,他自然就是正统了。可惜这位鲁王志大才疏,别说南京,连杭州都没打下来,反倒是被清军吃掉了主力。

最后,鲁王朱以海真的以海为生,靠逃到海上活了下来,最后归顺了隆武帝。但经此一役之后,浙江基本上也全都丢了。

局势似乎已经不能更加恶劣了。

但至少,我还有骨气。

面对如此恶劣的局面,隆武帝虽然无力回天,但却展现出了极大的勇气。郑家虽然支持他登基,但却只想割据一方,对于北方的战事并不上心,甚至偶尔还打一下盟友,扩大一下自己的实际地盘。弘武帝要打仗,郑家也不出一兵一卒。

就在这个时候,明朝老臣黄道周站了出来。

你们都不打仗,我来打!你们都不愿挺身而出,那就由我这个文臣来。

本是文臣且已过花甲之年的黄道周,凭着一腔热血,散尽家财,加上朋友资助,最后募集了万两白银,带着数名家族子弟出征。福建各地的百姓,听说黄道周的义举之后,纷纷加入,最后竟是募集了万人之多。

因为此时南明政权大部分的钱、物、人都掌握在郑家手里,隆武帝能给予这支军队的,只有一百张委任状。而这支仓促之下组建的军队,甚至连武器都凑不齐,很多人只能带着扁担去打仗。

后世将这支军队称之为扁担军。

可惜,单纯的热血,是无法救国的。最后,当黄道周带着这支扁担军北上以后,很快就被自己的学生出卖,最后兵败被擒。

两个月之后,黄道周宁死不降,被杀于南京。

黄道周死后,隆武帝决定拼死一搏,率领自己收拢来的数千明军北上,打算进取湖南。但此时的郑家,却已经秘密投降了清朝。最终,隆武帝在汀州被俘,后绝食而亡。

隆武帝一共在位两年时间,隆武帝死后,万历皇帝之孙,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被众人推举监国,但就在朱由榔刚刚监国七日之后,就听说赣州失守,随即逃往广西梧州。

朱由榔此举,等于是放弃了整个广东,自然瞬间就让广东地区的明朝忠臣们大失所望。所以,在永历帝逃往梧州之后,大家又推举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为监国,后登基为帝,年号绍武。听说绍武帝登基后,朱由榔一方也不示弱。为重新赢得广东民心,朱由榔很快又东返肇庆,然后登基为帝,年号永历。

一时之间,明朝又出现了两帝并存的状态。

那就接着斗吧。

永历帝和绍武帝,随即开战。双方打了不到一个月,就在绍武帝这边刚刚取得一些优势的时候,清朝军队伪装成明军,出其不意攻入广州。绍武帝随后自杀殉国,广东全境沦陷。

因为绍武帝是十一月登基的,一个月之后就被清军攻灭。而按照古代的年号制度,往往是需要等第二年才能重定年号,所以,绍武这个年号,其实压根连用都没用得上。

广东沦陷后,永历帝则再次逃亡广西。先是从肇庆逃到梧州,然后又逃到桂林,随即又逃到全县。在清军步步紧逼之下,又由靖州逃往柳州。

此时的永历帝,还没来得及正式使用国号,照这个情况来看,估计永历这个年号也用不上了。但就在这个时候,情况出现了转机。

在清军的逼迫下,残存的南明政权,终于和残存的农民军势力和解,双方打算联手抗清。

永历帝先是和李自成的余部合作。李自成死后,他的残余势力分裂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湖南,和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合抗清。在经过两年多的战斗后,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西南方面,镇守云南的沐王府,与张献忠的残部李定国部和解,李定国归降南明。

于此同时,因为清朝实行残酷的易服易发政策,导致各地百姓纷纷起义。很多之前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也再次打出了反清复明的旗号,这其中尤以江西的金声桓、广东的李成栋势力最大。一时之间,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竟是全部回到了南明政府的控制范围当中。

一直节节败退的南明,终于打出了一波像样的反攻。

于此同时,之前降清的郑家,也出现了一些情况。郑家家主郑芝龙降清,但其长子却拒绝降清,反而收拢了一部分郑家势力,在沿海继续抗击清朝。有了郑家的牵制以后,清朝沿海地区,基本上再难得安宁。东南沿海地区,以张煌言为首的抗清势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战果。

本来已经濒临绝境的南明,就这样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但显然,这只是回光返照。

南明的这次成功反击,其实并不是永历帝多么厉害,只不过是各地的军阀,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终于不再藏私,开始主动联合进攻清朝,仅此而已。但等到南明这边局势稍好一些之后,内斗的情况就又开始出现了。

这一次内斗的主要对象,是占据云贵的孙可望,和手握重兵的李定国。两人都是当时南明的扛鼎之臣,内斗之下,南明原本大好的局势,瞬间土崩瓦解。

面对南明内部的内斗,永历帝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因为他本来就没有多少实权。

最后,孙可望投降了清军,广西、贵州,瞬间尽失。

至于永历帝,则是在李定国的保护下,逃往缅甸。进入缅甸后,被缅甸国王莽白解除武装后收留,居住于草屋之内。李定国后来虽然多次与缅甸方面交涉,但缅甸方面却拒不交人。

再之后,郑病逝,李定国退守云南,张煌言亦是节节败退,江西、湖南等地亦再次陷落。好不容易挣扎了一下的南明政权,彻底日落西山。

公元1662年,吴三桂率兵进入缅甸,从缅甸方面要回了永历帝,最后将永历帝带回昆明,以弓弦勒死。

永历帝死后,李定国悲愤而死,郑家退守台湾,张煌言解散义军隐居,后被杀……至此之后,南明终于彻底灭绝。

回顾南明十七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南明政权本来是有很大机会,可以偏安一隅,可惜最后却都错失了机会。如果弘光帝上位之后,不是贪图享乐,而是励精图治,偏安江南肯定不难;如果隆武帝在位时,郑家愿意全力相助,不拖后腿,也有可能成功;永历帝时代,如果孙可望和李定国能够一直同心协力,抗击清军,南明也能站得住脚……

可惜,这些机会,南明都错过了。

于是,南明终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后 司马懿的后代又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对司马懿后代是什么样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人们曾经说过,笑到最后才是笑,也间接地说明了一切事情,没有到最后,就不要轻易的下结论,去评价好与坏。东汉末年,时局动荡,群雄并起,各大军阀们为了争夺天下,登上权力的顶峰,连年征战,互相讨伐,一时之间,风起云涌,众多的英雄

  • 曹丕当初那么宠爱甄宓 赐死她后为何还那么侮辱她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对曹丕和甄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甄宓是三国时期少有的美人,二婚嫁给曹丕生下魏明帝曹叡,但是在曹丕登基称帝的第二年,忽然一道诏书赐死甄宓。被发覆面,以糠塞口。--《资治通鉴》在下葬的时候,曹丕命人让甄宓散乱的头发盖住脸,在嘴里塞满米糠。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极其狠毒,意思

  • 为什么说安史之乱是必然?与当时的制度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安史之乱是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也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看似是一次偶然的事件,但其实却是制度的产物,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就算没有安禄山造反,按当时唐朝的制度来说,很快也会有张禄山、王禄山造反。安史之乱爆发的根由,其实并不是因为某一个人,而是因为

  • 红楼梦中黛玉都有哪些才能?她的女红技艺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黛玉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红楼梦》里最有才华的姑娘是林黛玉。她不仅有文才,还有管家才能,女红技艺也非常高。1.林黛玉诗才敏捷。林黛玉是大观园里的诗人,这一点毋庸置疑。林黛玉除了写诗的

  • 红楼梦中稻香村是什么地方?书中是如何描写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稻香村,又名浣葛山庄,是大观园的建筑,李纨的居所。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红楼梦里,大观园系贾府耗巨资,为元春省亲而建,无论是潇湘馆还是蘅芜苑,又或者是怡红院等处,其建筑皆是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美轮美奂,唯独有一处例外,便是后来李纨入住的稻香村。稻香村在元春省亲时,被赐名“浣葛

  • 红楼梦中,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的名字有何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其中人物名字大有乾坤,每个名字都有深刻的寓意。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贾宝玉贾宝玉这个名字有三个含义。1.贾宝玉不是真的宝玉,他是假宝玉。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通灵宝玉,所

  • 红楼梦中,平儿和王熙凤真的是一条心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 红楼梦中贾环、贾珠、贾兰,谁能继承家业?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在古代庶子可以继承家业吗?贾环、贾珠、贾兰,谁能继承家业?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何谓嫡庶?妻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一个正妻,也叫嫡妻。嫡妻死了,可以续弦,叫继妻。妻子只

  • 红楼梦中,贾府丫头有多少俸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其中,贾府的丫头每月领工资。工作内容不同,收入也不同。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贾府丫头的收入,年收入最少6吊钱,最多24两银子12吊钱。一等大丫头,鸳鸯、琥珀、金钏、玉钏、彩云等人,每月工

  • 红楼梦贾府中,有哪些人接受过平儿的帮助?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其中平儿是一位低调却能力非凡的丫头,她以一己之力帮助过贾府上上下下许多人。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熙凤平儿是王熙凤的陪嫁丫头,从小就以伺候好王熙凤为己任。她为王熙凤做的事情数不胜数,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