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中袭人的醋妒很隐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红楼梦中袭人的醋妒很隐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903 更新时间:2024/1/17 1:04:0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其中醋妒之人首推王熙凤,其实还有一人的醋妒是非常隐秘的,她就是袭人。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袭人歪曲贾母的用意,以宝玉准姨娘自居。

袭人原来是贾母的丫头。贾宝玉是贾母的心头肉,生怕宝玉的丫头伺候不好这个宝贝孙子,就把袭人派给了宝玉。贾母认为袭人恪尽职守,不会偷懒耍滑,可以很好地担负起丫头的职责,照顾好宝玉。

袭人人小心大,她拉大旗作虎皮,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在宝玉房里排除异己,打击资历深的李嬷嬷等人。同时,她以贾母钦定的宝玉屋里人的身份,对小宝玉下咸猪手。

宝玉在秦可卿房里睡觉后,袭人借给宝玉系裤子的机会,把手伸到了宝玉大腿内侧,摸到了湿漉漉的东西。书中写道,袭人懂得了人事,可是她还是明知故问,宝玉害羞地没有回答。

回到自己屋里,袭人见屋里没人,再次追问:“是哪里流出来的那些脏东西?”

宝玉见躲不过,只好说了警幻仙子所授云雨之事。袭人伏在宝玉面前,娇羞地笑着。宝玉要求和袭人偷试,袭人半推半就地偷试了。

从此以后,“宝玉视袭人更与别个不同,袭人侍宝玉更为尽心”。袭人把自己当成了宝玉的人,宝玉屋里的女主人,她把宝玉当成了自己的东西,任何人不能染指。

袭人把宝玉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总是宣示对宝玉的主权。

袭人说话,只要有宝玉,就是“我们”!平时,人们不会在意,可是人一生气,就会在意。晴雯曾经因为袭人说她和宝玉是“我们”而吃醋了。可是事后,袭人依然故我,还是把宝玉当成自己的,她和宝玉还是我们。

例如:紫鹃试宝玉后,宝玉傻了。袭人气冲冲地冲进潇湘馆,当着黛玉的面,气哼哼地指责紫鹃:“你才和我们宝玉说了些什么?你瞧他去,你回老太太去,我也不管了!”说着便坐在椅子上。

袭人的做法,俨然是一个妻子来给受委屈的丈夫来报仇的。

宝玉过生日时,袭人问平儿月利银子的事情。平儿问袭人还差银子啊。袭人说:“我虽不少,只是我也没地方使去,就只预备我们那一个。”我们哪一个就是贾宝玉啊!

袭人的醋妒表现。

在袭人心里,宝玉是自己的,那么宝玉就不能对其他女孩子比自己好。

宝玉对黛玉比对袭人好多了。黛玉爱吃的,宝玉给她留着;黛玉爱玩的,宝玉给她。总之,只要黛玉喜欢,宝玉什么都可以给黛玉。黛玉生气了,宝玉就会千百声儿地叫着林妹妹,给林妹妹陪不是。

这就让袭人吃醋了。袭人对湘云说,“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得怎么样呢。”

湘云来到贾府,晚上和黛玉一起住。宝玉在黛玉房里滞留到很晚才回房间睡觉。第二天一大早,宝玉没梳头、没洗脸的,又进了黛玉的房间。然后坐在黛玉的房间里洗漱了,没用袭人伺候。

袭人进来发现湘云正替宝玉编辫子,平时编辫子的活儿都是袭人干的,如今被湘云抢走了,而且宝玉的心思都在黛玉和湘云身上,袭人的气不打一处来,回到房间生闷气。

宝钗来了,袭人忍不住和宝钗抱怨:“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

因为宝玉冷落了自己,袭人背后抱怨宝玉也就罢了,宝玉回来后,她跟宝玉赌气了。

(宝玉)问一声不答,再问时,袭人方道:“你问我么,我哪里知道你们的缘故?”宝玉听了这话,见他脸上的气色非往日可比,便笑道:“怎么动了真气?”宝玉如此。袭人冷笑道:“我那里敢动气!只是你从今以后别进这屋子了,横竖有人服侍你,再不必来支使我,我仍旧还服侍老太太去。”一面说,一面便在炕上合眼倒下……(宝玉)禁不住赶来劝慰,那袭人只管合了眼不理。

脂批云【醋妒妍憨态假念,至矣,尽矣。】脂批说袭人“与颦儿前番娇态如何?愈觉可爱犹甚”!

宝玉见袭人说啥都不理睬他,只得下炕,回到自己的床上。这时袭人又来撩拨宝玉。她给宝玉盖斗篷,宝玉一把掀过去,仍合目装睡。

袭人明知其意,便点头冷笑道:“你也不用生气,从此以后我也只当哑子,再不说你一声儿,如何?”宝玉禁不住起身问道:“我又怎么了?你又劝我。你劝也罢了,才刚又没见你劝,我一进来你就不理我,赌气睡了,我还摸不着是为什么。这会子你又说我恼了,我何尝听见你劝我是什么话了?”袭人道:“你心里还不明白?还等我说呢!”

袭人这番计较仿佛是林黛玉一般。

宝玉吃完饭回来,【只见袭人睡在外头炕上】,她还在和宝玉赌气。

宝玉知道袭人在和自己冷战。冷战取得了效果。因为袭人正在生气,【这一日宝玉也不大出房,也不和姊妹、丫头等厮闹,】,没有找黛玉和湘云玩,只是闷在房里看书写字。

袭人因吃醋而和宝玉生闷气,冷战,此举成功地把宝玉留在自己的身边。

袭人狐媚子的手段一流,她是主动拿捏宝玉,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吃醋,故意和宝玉生气,让宝玉知道,没有自己笑语盈盈的服伺,会多没趣。从此宝玉不敢得罪自己。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红楼梦第五回中,描写了哪些香气?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其中充斥着各种香味,以第五回为例,我们能感觉到什么香味?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梅花——寒香。第五回,以东边宁国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为开头,尤氏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贾宝玉等人欣赏梅花。大

  • 红楼梦中晴雯被撵后病死,都跟袭人有关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王夫人听信王善保家的谗言要撵走晴雯。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晴雯被撵后惨死和袭人有关系么?关系一定有,却不是袭人陷害,袭人有间接责任。要说袭人与晴雯的关系,具体要从这么几个角度去看。一,贾母名下双姝袭人和晴雯有很多共同点。二人都被父母卖了;都是贾家的外来户;都是贾母的大

  • 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情感令袭人嫉妒,她暗自谋划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 红楼梦中,袭人为何希望贾宝玉娶薛宝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 红楼梦中潇湘馆是什么样的?景色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百科

    潇湘馆为大观园中,是一处带有江南情调的客舍,也是黛玉寄居贾府的住所。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林黛玉和薛宝钗相比,好多人以为薛宝钗胜过林黛玉。殊不知,林黛玉胜过薛宝钗。这就如同林黛玉的潇湘馆,看起来小小的,里面别有洞天。蘅芜院看起来五间清厦连着卷棚,看起来高大上,里面雪洞一般,什么都没有。

  • 古代驸马能够纳妾吗 需要怎么做才能纳妾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古代驸马能够纳妾吗?古代王朝有没有这个规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代驸马最早的时候,并不是皇帝的女婿,类似车夫或者是随身保镖一职,后面因为娶了皇室公主,这个职务才开始变得不一样。驸马虽然说是皇室中人,但在一些朝代来说,皇帝一般都是拿驸马作为替死

  • 尹嘉铨致仕后替父亲上书请封,为何会引发文字狱?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文字狱是指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狱事,清朝乾隆年间的文字狱极为严重,而“尹嘉铨案”便是其中之一。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尹嘉铨本是乾隆年间的普通官员,不仅擅长做学问,对程朱理学极有研究,而且勤于笔耕、著作颇丰。尹嘉铨原本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已经致仕,结果就因

  • 赵云本是公孙瓒的手下,为何公孙瓒将他让给了刘备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赵云,字子龙,他本是公孙瓒的手下,为什么公孙瓒将他让给了刘备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孙瓒怎么可能把赵云让给刘备呢!对于公孙瓒来说,其实只是把赵云暂时借给刘备一用而已,帮助完刘备以后赵云就又回到了公孙瓒身边。可惜后来公孙瓒死了,恰巧赵云这个时候又与刘备相遇,机

  • 李渊一直将李建成视作继承人,为何允许李世民手握重兵?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李渊一直将李建成视作继承人,但却允许李世民手握重兵,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渊允许李世民掌兵,其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最开始的时候,李渊是只信任李家人掌兵,李世民作为儿子,很自然地就掌握了军队。后来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又只有李世民打得赢,只能继续重用。

  • 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唐高宗这份遗诏有何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显庆五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683年,唐弘道元年,五十六岁的唐高宗李治驾崩,他临终前颁布了一份遗诏,里面有这么一条内容:“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这条内容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是巨大的,它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