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建立之后,为何没能恢复元朝的全部疆域-趣历史网

明朝建立之后,为何没能恢复元朝的全部疆域-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3868 更新时间:2023/12/25 9:32:40

明朝建立之后,为何没能恢复元朝的全部疆域?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元朝灭亡之后,明朝其实也想过恢复元朝的全部疆域。但遗憾的是,后来因为明朝先后发生了靖难之役,以及后面的土木堡事变,直接让明朝错失了这个机会。

说到底,明朝没能完成这个宏伟目标,全都怪老朱的子孙后代,太不给力了。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随着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登基称帝,明朝正式开国。在明朝开国的同时,朱元璋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出乎意料的决定。朱元璋声称,自己是继承了元朝的统治,而不是将蒙古人赶出了中原。

朱元璋的这个决定,看起来似乎就只是一句话而已。但实际上,在这个决定的背后,却大有深意。

首先,当时的明朝,虽然已经开国,但势力范围其实仅限于南方。至于广袤的北方,已经更北方的草原地区,则是完全归北元政府统治。而在这部分区域当中,很多地主阶级的乡绅士族,内心深处对元朝还是有一定的认可的。

如果当时老朱宣称,自己是将蒙古人赶跑,不认可元朝为正统王朝的话。那朱元璋想要得到这些北方地主阶级的支持,就相当困难了。要知道,前者相当于改朝换代,除了皇帝换了姓氏之外,其他的基本没变,那些北方的地主阶级,自然会接受得更容易一点。

而如果是后者的话,那更近似于外族入侵了,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除此之外,老朱的这个决定,其实还有一点小心思。既然明朝认可了元朝的正统性,那明朝作为接下来接替元朝的朝代,接管元朝的所有地盘,自然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也为后面明朝的扩张,留下了一个法理上的旗号。

当然,这些东西,其实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真正要占领地盘,肯定还是得靠拳头。不过好在,到了朱元璋这会儿,北元政府内部矛盾重重,而且自身也比较衰弱。所以,明朝开国之后,明军很快就一路北上,最后直接占领了北京地区。

而接下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明朝更是不断扩张,不但拿下了西北的陕甘宁地区,以及西南的云贵川等地,就连北元朝廷,都被明军直接打掉了。到了朱元璋在位后期,明朝的势力范围,已经彻底扩展到了北方草原。

到了这个时候,明朝虽然没有继承元朝的全部领土,但扩张的意图,已经显露无疑。

客观来说,朱元璋这一代人,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以往几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对比,朱元璋的这个成绩,其实已经相当不错了。至于说老朱为啥继续扩张,直接恢复元朝乃至蒙古帝国全盛时期的地盘,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老朱做不到。

在元朝和明朝之前,中国历史曾经出现过两个高峰,一个是汉朝,一个是唐朝。如果深入了解这两个时代的扩张史,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两个朝代的扩张,其实是惊人的类似。

首先是汉朝。汉朝自刘邦开国之后,刘邦在位期间,主要任务是统一中原,顺便剪除那些异姓王,彻底完成对中原地区的统一。而接下来的吕后执政的十多年,以及再之后的文景之治,主要任务是休养生息,积攒国力。

再之后,到了汉武帝时期,前期主要是打匈奴,击败匈奴之后,开始向西域方向扩张,最后逐渐让汉朝的版图达到最大。

从刘邦到汉武帝,这个过程一共花了四代人,五位执政者。

然后是唐朝。唐朝自从李渊建国之后,李渊在位期间,主要任务也是统一中原。等到中原统一之后,没过两年,李世民就发动了玄武门事变,这也算是唐朝的一个意外情况。而李世民登基之后,也是先打北方的突厥,然后再去揍西边的吐谷浑和高昌,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而李世民去世之后,李治又继续扩张,将唐朝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了西域。到了这个时候,唐朝的版图才算达到极盛期。也就是说,唐朝达到极盛期,也是用了三代人,三位执政者。

甚至就连后来的元朝,其实也差不多。成吉思汗在世的时候,其实也没有打下那么大的疆域,只是统一了北方草原而已。至于后来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则是先后经过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蒙哥忽必烈三代人,五位执政者的治理之后,才逐渐形成的。

这当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客观规律。

蒙古帝国比较特殊,我们暂且不论,只说汉唐。为什么汉唐两个巅峰期,都是先统一中原,然后先打北方草原,然后再向西发展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如果不统一中原的话,内部就会不稳定,根本无法对外扩张。

而如果中原统一之后,想向西方扩张,中国古代唯一的通道,就是河西走廊。这条狭长的地理通道,极易被北方的游牧民族切断。也就是说,如果不先解决北方的敌人,而是先向西扩张的话,很容易会被北方游牧民族一分为二,太过危险。

所以,统一中原的重要性排在最前面,然后是解决北方的敌人,再之后才是向西扩张。

到了明朝这会儿,其实也差不多。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主要任务,其实是统一中原。在这一点上,朱元璋其实做得非常好。要知道,明朝和汉唐两大时代都不一样,汉朝前接秦朝,而唐朝则是前接隋朝,思想上大家都没什么区别。但是明朝的前面,则是元朝,两个朝代有很大的区别。

这就导致朱元璋统一中原之后,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内部矛盾。即便这样,朱元璋依然同时击溃了北方的北元政府。不得不说,老朱的能力,真的是很强很强。他把原本属于第二代乃至第三代皇帝的事情,都给做了。

但问题是,在老朱去世之后,接下来明朝发生的事情,却让明朝的扩张进程,走向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首先是靖难之役。老朱去世之后,因为跳过了儿子,直接传位给了孙子,所以导致他家老四不服气,最后直接起兵造反,干掉了自己的大侄子。这场靖难之役,不但对明朝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耗,而且还导致北方的很多游牧民族,又有了再次崛起的机会。

当然,接下来即位的朱棣,能力也比较强。所以这个情况,倒也不算太麻烦。朱棣即位之后,很快就再次征讨北方,对北方的游牧民族持续进攻,再次打垮了北方的敌人。到了朱棣在位后期的时候,明朝其实已经逐渐控制了草原。此时明朝的情况,基本等同于唐朝李世民在位中期,或者汉武帝在位中期的时候。

按照以往的历史剧本,接下来,明朝在控制了草原之后,就该向西方发展了。但问题是,到了朱棣在位后期的时候,明朝却发生了一个以往所有朝代,都没有遇到过的事件。这个事件,就是郑和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足迹最远抵达了非洲。这场宏伟的航海行动,直接导致明朝的世界观,和以往汉唐时代不一样了。在汉唐时代,中原政权想要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交流,只能往西方走。但是郑和下西洋这件事发生之后,明朝政府发现,原来不打仗不扩张,也能走海路和西方交流,也能和西方进行贸易。

如此一来,明朝的扩张欲望,自然就大大降低了。

如果说,海上运输的发展,成了明朝扩张受限的根本原因。那朱棣去世之后,连续两代明朝皇帝,明仁宗和明宣宗的早早去世,以及再之后的土木堡事变,就成了直接原因了。

朱棣去世之后,接下来即位的明仁宗,仅仅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而再之后的明宣宗,则是在位10年之后,仅仅36岁就去世了。

这两位皇帝,都算是比较不错的皇帝,在位期间还缔造了所谓的‘仁宣之治’。类比汉朝的话,大概就相当于是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期间,只不过时间更短一些而已。所以,按照正常的历史进程,接下来的明朝,就应该在明宣宗之后的明英宗手里,开始向西方扩张,版图达到鼎盛时期。

但问题是,因为明宣宗去世比较早,导致明英宗是少年即位,根本没受过什么当皇帝的教育。所以,明英宗成年之后,根本认不清现状。这直接导致明英宗受到了宦官王振的蛊惑,轻易率军征讨北方的瓦剌。结果,二十万明军精锐,全部被瓦剌干掉,明朝的军事力量,瞬间由盛转衰。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事变。

土木堡事变结束后,明朝的军事力量严重衰退,再也无力对外扩张。所以,自从明英宗以后,后面所有的明朝皇帝,基本上都再没有发动过对外战争。再加上大航海时代的开始,明朝可以通过海上,和西方进行联系和贸易,自然也就没有了扩张的欲望。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明朝最后没能继承元朝的所有疆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当然,明朝的巅峰时期,版图其实也很大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没有任何一个政权,能够长时间维持巅峰版图。交通速度,直接决定了一个政权,能够统治的版图上限。

比如唐朝,真正的版图巅峰期,其实也就是李治在位中期的十多年时间而已。等到李治去世之后,唐朝的版图很快就迅速缩水了。

至于说像很多历史爱好者畅想的那样,由明朝政府完全恢复整个蒙古帝国的疆域,建立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大一统帝国,这事基本上就不现实。就算是当年的元朝,其实也没做到这一步。元朝开国之后,西边的四大汗国,其实只是名义上对元朝称臣,彼此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多管辖的关系。

以明朝的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来说,想要建立一个囊括整个蒙古帝国版图的大一统国家,基本不现实。这样一个国家,从东到西骑马行走,恐怕一年的时间都不够用!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自然不可能完成统一。

所以,就算朱元璋能活两百年,一直在位,最多也就只能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中亚。至于再远一点,只要没有进行工业革命,大幅提升交通和通信能力,基本上是做不到的。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如果曹操接受了华佗的开颅治疗,结果会怎么样?-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华佗是有名的神医,那么如果曹操接受了华佗的开颅治疗,结果会怎么样?答案是呼之欲出的,就算是神医,在那个没办法提供无菌环境的年代里把人脑袋打开,肯定是必死无疑的啊!扁鹊给蔡桓公看诊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起初扁鹊见他时称“病在胰理,不治将深”,但是蔡桓公没有放在心上,甚至对于扁鹊随后一系列的警告

  • 吴芮作为汉初异姓王之一,为何能善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吴芮(约公元前241~公元前201年),秦汉之际馀汗县人,为春秋时吴王夫差后裔,吴芮是秦汉交替时期的百越领袖,是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杰出人物,以民为本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作为汉初异姓王,吴芮最后之所以能够得以善终,主要

  • 商鞅变法的起点是什么时候?商鞅初到秦国是是何光景?-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前362年,秦国来了一个很特殊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是卫国公族的一个远方偏支子孙。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大家

  • 越王勾践称霸时,其他几个大国是怎么情况?-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春秋时期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越国作为春秋后期新崛

  • 诸咎已是太子,为何还要发动政变?越国是如何衰落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越王诸咎,战国时期越国第40任君主(前375年),越王翳的儿子。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前375年七月,已经进入了战国时期的越国,忽然发生了一场特殊的政变。当时越国的太子姒诸咎,因为担心自己被废,所以趁机发动了叛乱。在这场叛乱当中,姒诸咎直接兵

  • 官渡之战曹操采取伏击乌巢策略 曹操怎么就大获全胜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官渡之战,曹操只是偷袭乌巢,为何就能大获全胜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家好,欢迎来到廖哥给你们讲历史,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200年10月,官渡战役陷入僵局。由于粮食供应不足,曹操采取了伏击乌巢的策略。袁绍得知曹操对乌巢发动进攻,立即派出了一支骑兵驰援,同

  • 向戌弭兵是如何发生的?探索向戌弭兵的前因后果-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向戌弭兵,发生于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春秋时期的向戌弭兵,简单来说,就是中原几大强国,为了争夺霸主国的宝座,混战了上百年的时间,最后谁也奈何不了谁。等到大家都打不下去的时候,这时候宋国有个叫向戌的官员,站出来发出号召,希望大家

  • 曹爽在面对司马懿夺权时有优势存在 曹爽为什么还是投降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司马懿夺权时,曹爽有天子和兵权,为何仍选择投降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魏明帝曹叡于239年去世,委任司马懿、曹爽为其遗孀。曹芳登基后,曹爽作为大元帅,把司马懿给架空了。为此,司马懿在西元249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忍耐着,直到公元249年,才掀起了一场大叛乱。曹爽,选择。曹

  • 诸葛亮出山前还有四位好友 诸葛亮出山后他们去了哪里-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后,他的4位好友哪去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诸葛经国达治无间然,处事而无玷累,获全名於数代。”—《资治通鉴》公元189年,董卓在东汉首都洛阳废除汉少帝刘辩,拥立汉献帝刘协为天子,自此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使

  • 季布曾多次让刘邦难堪,为何后来能被拜为郎中?-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季布,秦末汉初时期人物,楚地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季布是项羽麾下大将。楚汉相争时,季布曾多次让刘邦受辱难堪。垓下一战,项羽大败,自刎于垓下,季布逃得一命,流亡于民间,后来竟被刘邦拜为郎中,为什么?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