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都说曹真不死,便无司马 曹真有那么厉害吗-趣历史网

都说曹真不死,便无司马 曹真有那么厉害吗-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090 更新时间:2023/12/24 2:13:26

曹真不死,便无司马,曹真到底有多厉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曹真不死,便无司马,这主要是因为无论从权利地位还是军事能力上来说,曹真都要比司马懿厉害一大截,如果曹真活着,司马懿大概率是被按在地下摩擦的,根本不可能篡夺曹魏大权,所以才会有曹真不死,司马懿夺取不了大权,无法建立晋朝的说法!

历史上真实的曹真

很多人了解三国故事,都是通过三国演义,所以大都认为曹真是一个不堪之辈,因为演义中的曹真确实就好像酒囊饭袋,没啥真本事。然而在正史中,曹真可是一代名臣,能力非常突出,相比于司马懿,他可要强上一大截!可以说,要是曹真不死,他将会是司马懿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或者说,只要司马懿不熬死曹真,他就根本不可能掌握曹魏的大权!

司马懿之所以能够掌握曹魏大权,是因为他趁曹爽兄弟外出,突然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成功的掌握了朝堂,之后又通过假意和好的方式,成功的劝降了曹爽,最终夺取了大权。在整场变动中,其实司马懿一直是处于弱势,别看他最终赢了,但他赢得机会其实一直是很小的,只不过他遇到了一个真正愚蠢的对手曹爽,换成曹真,司马懿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获胜!

事实上,这个曹爽就是曹真的儿子,但是他没有继承父亲的英勇,面对司马懿的叛变,他竟然直接选择了投降,令人大为不解!当时曹爽乃是曹魏大将军,皇帝也在他的身边,可以说他已经是拥有了天下兵权,可以随时号令手下前来勤王,击败司马懿。除了拥有兵权,大司农桓范还带着大司农印来找到了曹爽,这样的话曹爽又拥有调运粮草的权利,可以说当时的曹爽是各种权利都有了,他完全是占据优势的,只不过他没有父亲当年的英勇和骨气,最终竟然走出了投降的这步臭旗,连桓范都不禁大骂,这曹爽哪有曹真当年的风骨?

《魏氏春秋》:爽既罢兵,曰:“我不失作富家翁。”范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

可以看到,在桓范的评价中,曹真乃是一个值得称赞之人,而他的儿子曹爽,则差远了。要是此时曹真仍然在世,必定能够召集军队勤王,击败司马懿!

很多人并不认同这一观点,认为司马懿乃是一介奇才,就连诸葛亮都没法击败,曹真也不一定有这等能力!如果曹真反抗,最终也很可能被司马懿给击败!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曹真的军事能力有多强,相比于司马懿,曹真到底有多厉害?

曹真的军事能力

三国演义中的曹真,表现确实不佳,和司马懿有天壤之别,不过正史中,司马懿是完全比不上曹真的!

曹真原本姓秦,因为父亲替曹操办差的过程中遭到诛杀,所以被曹操收为义子。曹真被曹操收养后,自小和曹丕等人一起生活,早年间并没有表现出非常强的军事才能,而是以勇武著称。当时曹真打猎,被老虎追逐,他直接回头一箭,将老虎射倒,被曹操称赞,之后曹操便让这个勇猛的义子率领了他的虎豹骑。

《三国志》:常猎,为虎所逐。顾射虎,应声而倒。太祖壮其鸷勇,使将虎豹骑。

虎豹骑乃是曹操手下最精锐的部队,常常是由曹氏宗亲统领,曹操让曹真统领虎豹骑,足见他对曹真是多么的信任!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真的命运发生了大转变!这一年刘备发动了汉中之战,命马超张飞等人进攻武都、阴平,不过在曹休、曹真的努力下,蜀军作战失利,吴兰、雷铜、任夔等蜀汉将领先后战死,马超、张飞被迫撤退,曹真等人获得大胜,他也因此大功被封为中坚将军,之后被授予中领军一职位。中领军乃是曹操的禁卫军首领,曹真成为中领军,意味着曹操对他的信任更进一步,而且他也顺利跻身了军队高层!

除了在汉中之战中击败张飞马超,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曹真还曾击败过赵云!

诸葛亮稳定了蜀汉内部后,准备出兵北伐,让赵云率军出褒斜道,占据箕谷,佯攻魏国关中地区,自己则率领主力进攻陇右,意图彻底占领陇右地区,扩大蜀汉的实力。诸葛亮的这条计谋其实非常成功,因为自刘备夷陵大败之后,曹魏知道蜀汉的实力大减,便着力去对付东吴了,放松了对蜀汉的防备,以至于诸葛亮出兵后,曹魏这边根本没有足够的军队阻挡,很轻松的就打进了陇右。陇右共有5个郡,其中的3个郡竟然很快地就投降了诸葛亮,只要诸葛亮再解决了剩下的2个郡,那么他此时的军事目的就完全成功了。可是接下来,诸葛亮遭到了两场大败。

第一场最为出名,乃是街亭之败。可以说,这完全是诸葛亮用人失误了,用了马谡这么个人,使得大好的局面彻底崩坏。除了街亭之败,此次北伐还有另外一场失败,这边是箕谷之败!历来很多人都不怎么提箕谷之败,这主要是因为赵云在民间的名声很好,大家不愿意提起他的这场战败,即便提起这场战败,也大多说好话,说赵云虽败犹荣,因为他还是把军队给成功的带回来了。不过在诸葛亮对刘禅的上书中,他可是直接承认了赵云的箕谷之败的!

原文: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看看诸葛亮的这番上书,这可是把箕谷之败和街亭之失相提并论的,而且说的是“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也就是街亭之败是因为马谡没有听命令,而箕谷之败则是因为赵云没有戒备好。从这番话来看,赵云确实是被曹真击败了,而且他的这场失败,本身是不应该发生的!

现在我们再回顾一下曹真的战绩,击败张飞、马超、赵云这些名将,这已经足以证明他的军事能力了。而除了击败这些天下名将,曹真还有一项更猛的战绩,那就是和诸葛亮硬刚不落下风!

诸葛亮多么强悍大家是知道的,然而面对曹真,他却根本无法占据上风!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战败。不久之后他又发动了第二次北伐,不过曹真非常聪明,他早就料到了诸葛亮会攻打陈仓,所以他提前就命郝昭、王生守陈仓,修筑城池,最终成功的抗住了诸葛亮的进攻,使得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破产。从这一层面来看,曹真的军事谋略甚至比诸葛亮还厉害!

曹真军事能力强,丝毫不惧诸葛亮,他甚至在太和四年(230年)直接建议出兵进攻蜀汉,要解决掉诸葛亮这个麻烦!此战中,曹真命令大军走大路,自己亲率一支军队走子午谷进攻汉中,这倒是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类似,可见英雄所见略同。不过由于天降大雨,甚至引发了洪灾,最终曹真不得不撤退,进攻蜀汉的计划暂时搁浅。

从曹真的这套操作来看,他是根本不惧怕诸葛亮的,敢于进攻诸葛亮的,这一点比司马懿可好多了!当年司马懿率领着曹魏的优势兵力,都被诸葛亮打到门口了,可愣是不敢进攻,连被诸葛亮用女人衣服羞辱都只能忍气吞声,足见司马懿比曹真要弱多少!单从这份气势来看,司马懿就不如曹真!

曹真两次挫败诸葛亮的进攻,而到了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曹魏统帅换成司马懿,司马懿却畏敌如虎,根本不敢和诸葛亮交手,令人大跌眼镜!在诸葛亮撤退时,司马懿曾想率军追击,结果被斩首三千,打了场大败仗,丢尽了颜面。从军事战绩来看,曹真对阵诸葛亮,能够占据胜势,第三次交手也是因为突发大水,遭遇天灾而失败,并非曹真能力的问题。而司马懿却是在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被诸葛亮按在地上摩擦,被诸葛亮堵在门口挑衅,表现可谓是相当差劲!司马懿的军事能力,完全比不上曹真!

很多人替司马懿找借口,认为他之所以坚守不出,是想耗死诸葛亮。持这种观点的人,估计是没看清魏蜀两军的实力对比,抛开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个人能力看来,魏军无论是人数还是战斗力还是后勤支持,都是远远强于蜀军的,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还被别人堵在门口打,你管这叫策略?这完全就是畏敌如虎嘛!看看当年的曹真是多么猛,人家可是敢于直接向诸葛亮动手的,反观司马懿,一言难尽啊!

曹真的地位

说曹真的地位,其实从他的姓氏就可以看出!虽然从曹丕开始,逐渐打压宗室了,但是整体来看,曹魏的大权还是掌握在曹家人手中!曹丕去世时,曹真和司马懿等人同为托孤大臣。而当曹睿去世时,他刚开始甚至想把托孤大权全部交给曹家人,根本就没想托孤于司马懿。后来经过变动,曹睿选择托孤司马懿和曹爽,表面上看是两人同掌大权,但实际上军政大权都在曹爽这个曹家人手中!司马懿只不过是个陪衬,这也是为何司马懿会忍耐这么多年,直到最后才突然动手!

曹真姓曹,在曹魏的地位非常高,深受皇帝的信任,可以说,他的地位绝对比司马懿高一个等级。司马懿到底还是外姓之人,在涉及大权时,曹魏的皇帝还是更加信任曹真的。要是曹真活着,他在曹魏的地位肯定高于司马懿,司马懿根本就没胆量敢去反对曹真,即便他有那个胆量,发动了高平陵之变,魏国朝堂众人也不会支持他!即便众人都跟随司马懿,那么以曹真的军事能力,他也能轻松的击败司马懿,司马根本翻不起任何风浪,只能被按在地上摩擦!

结语

综合来看,无论是在权利地位上还是在军事能力上,司马懿和曹真都差了一个档次,根本不是曹真的对手,所以说只要司马懿胆敢动手,那他最后肯定会被曹真按在地上摩擦,连带着整个司马家族都将彻底陨落。这边是为何大家会说,曹真不死,便无司马,更无晋朝了!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商君书》·更法篇原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君曰:“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

  • 《商君书》·垦令篇都记载了哪些内容呢?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而百官之情不相稽,则农有余日;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则农不败。农不败而有余日,则草必垦矣。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上壹,则信;信,则臣不敢为邪。民平,则慎;慎,则难变。上信而官不敢为邪,民慎而难变,则下不非上,中不苦官。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则壮民疾农不变。壮民疾农不变,则

  • 《商君书》·农战篇原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而得官爵,是故不官无爵。国去言,则民朴;民朴,则不淫。民见上利之从壹空出也,则作壹;作壹,则民不偷营;民不偷营,则多力;多力,则国强。今境

  • 《商君书》·去强篇都记载了哪些内容呢?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国为善,奸必多。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兵行敌所不敢行,强;事兴敌所羞为,利。主贵多变,国贵少变。国多物,削;主少物,强。千乘之国守千物者削。战事兵用曰强,战乱兵息而国削。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三官者生虱官者六:曰“岁”,曰“

  • 《商君书》·说民篇原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徵也;慈仁,过之母也;任誉,奸之鼠也。乱有赞则行,淫佚有徵则用,过有母则生,奸有鼠则不止。八者有群,民胜其政;国无八者,政胜其民。民胜其政,国弱;政胜其民,兵强。故国有八者,上无以使守战,必削至亡。国无八者,上有以使守战,必兴至王。用善,则民亲其亲;任奸,则民亲其制。合而

  • 《商君书》·算地篇都记载了哪些内容呢?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凡世主之患,用兵者不量力,治草莱者不度地。故有地狭而民众者,民胜其地;地广而民少者,地胜其民。民胜其地,务开;地胜其民者,事徕。开,则行倍。民过地,则国功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夫弃天物、遂民淫者,世主之务过也,而上下事之,故民众而兵弱,地大而力小。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薮泽居什一

  • 《商君书》·开塞篇原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天地设而民生之。当此之时也,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其道亲亲而爱私。亲亲则别,爱私则险。民众,而以别、险为务,则民乱。当此时也,民务胜而力征。务胜则争,力征则讼,讼而无正,则莫得其性也。故贤者立中正,设无私,而民说仁。当此时也,亲亲废,上贤立矣。凡仁者以爱利为务,而贤者以相出为道。民众而无制,久而相出为

  • 《商君书》·壹言篇都记载了哪些内容呢?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治法不可不慎也,国务不可不谨也,事本不可不抟也。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治法明,则官无邪;国务壹,则民应用;事本抟,则民喜农而乐战。夫圣人之立法、化俗,而使民朝夕从事于农也,不可不变也。夫民之从事死制也,以上之设荣名、置赏罚之明也,不用辩说私门而功立矣。故民之喜农而乐

  • 《商君书》·错法篇原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臣闻:古之明君错法而民无邪,举事而材自练,赏行而兵强。此三者,治之本也。夫错法而民无邪者,法明而民利之也。举事而材自练者,功分明;功分明,则民尽力;民尽力,则材自练。行赏而兵强者,爵禄之谓也。爵禄者,兵之实也。是故人君之出爵禄也,道明。道明,则国日强;道幽,则国日削。故爵禄之所道,存亡之机也。夫削国

  • 《商君书》·战法篇都记载了哪些内容呢? -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凡战法必本于政胜,则其民不争,不争则无以私意,以上为意。故王者之政,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民习以力攻难,故轻死。见敌如溃,溃而不止,则免。故兵法:“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小战胜,逐北无过五里。”兵起而程敌,政不若者勿与战;食不若者勿与久;敌众勿为客;敌尽不如,击之勿疑。故曰: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