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县即现在的高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西北部。事实上,高安县原名程健县。参见"建成"了解历史的朋友可能会立即想到李渊的长子李。其实,建县是为了避开太子李的忌讳,所以改名为高安县,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高安县历史悠久,最早是刘邦建立的。三国时期
,高安县属于孙吴张羽县。今天,我想借此机会介绍一下高安县的历史,看看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玄武门事件
公元626年,唐高祖武德九年。此时唐朝已经建立了九年,统一了全国。这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带领一帮心腹,在皇城玄武门设下埋伏。已故的太子李和齐王李元吉都在宣武门被杀。太子李被射死,齐王李元吉被尉迟恭射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后,太子李的五个儿子和齐王李元吉的五个儿子被残暴地杀害,他们的妻子被塞进后宫,后宫后来成为后宫的一部分。残酷的现实使唐高祖·唐高祖心灰意冷。他很快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退位,把皇位让给了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
作为失败者,李经常以小人的形象出现,如心胸狭窄、无能、不道德、妻妾成群等。但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我们不能否认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而展现给人们的历史却被篡改美化了,李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李已经化为浮云,但他的影响力还留在一些地方。如江西高安市,原名县,在李称王时为避讳改称高安县,一直沿用至今。
高安市是江西省的一个县级市,属于地级市宜春市。它位于江西省中部的西北部。该市北与奉新县、安义县接壤,西与宜丰县、上高县接壤,南与新余市、樟树市接壤,东与南昌市、丰城市接壤。全县总面积2439.33平方公里。
程健县
高安市在古代属于古扬州地区,是三苗人的生活区。周朝时,周天子为天下之主,天下分封给各诸侯国,城为吴国疆域。春秋战国时期,吴国被越国攻灭后,归越国管辖。后来楚国灭了越国后,归楚国管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城属九江郡管辖。
秦末楚汉相争,刘邦取得最后胜利建立汉朝。高帝第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01年,在这个城市建县,属于张羽县。当时的建县管辖范围特别大,包括高安市、上高县市、宜丰县、万载县四个县市的全部区域和樟树市的一部分。西汉末年,程健县改名为多居县,刘秀建立东汉同年改名为程健县。东汉末年,程健县的一部分设上蔡县,即今天的上高县的前身。
三国时期,这座城市在东吴的统治之下。黄武在吴大帝时期,从程健县和上蔡县划出一部分辖区,新设宜丰县和杨乐县,杨乐县就是今天万载县的前身。从金朝到南北朝的三百年间,程健县隶属于张羽县。南北朝末期,隋文帝代周建立隋朝,建国八年,出兵灭陈,统一全国。此后,他对全国混乱的州、县、县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在此背景下,王采县(原上蔡县)、康乐县(原杨乐县)、宜丰县合并为建制县。
高安市
隋末乱世,李渊后来居上建立唐朝,是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后,他的长子李健在同一年成为王子。在随后的几年里,唐军征服了南北各路义军和地方割据势力,相继统一了全国。公元622年,此时世界基本统一。为了避免太子李的隐姓埋名,县改名为高安县,是因为县内的地形"北高南低,喜欢高而安全"因此,在隋朝被撤销的王采县、宜丰县和杨乐县同时恢复。三年后,这三个县再次合并为高安县。唐朝三百年间,高安县先后隶属荆州、密州、云州、洪州。
五代十国时期,该城先后归吴国和南唐管辖。吴国统治时期,高安县定为万载县,公元952年南唐统治时期,高安县定为上高县。同时将云州定为高安县、上高县、万载县、清江县所辖,州设在高安县。公元960年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建立宋朝,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政策,并相继完成。公元981年,宋朝第二任皇帝唐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划出一部分高安郡和上高郡郡设立新昌郡,也就是现在的宜丰郡,宜丰郡隶属云州。
南宋时,城仍为高安县,治云州。公元1225年,宋理宗第二年赵云登基,因为"君"还有"以皇帝的名义;云"谐音,按照当时的避讳制度,云州得改名。恰在此时,在治州后的山碧螺塘发现了一株十四茎灵芝,被朝廷视为吉祥之兆,于是将云州改为瑞州,高安县仍由瑞州统治。元朝统一全国后,改州为道,高安县由瑞州道统治。明代道改府,高安县归瑞州管辖,清朝不变。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陈邦展,清代三朝重臣、乾隆皇帝朱轼,都是瑞州高安县人。
新中国成立后,高安县先后隶属南长区、伊春区、伊春区。1993年底,经国务院批准,高安县改为县级高安市,由宜春地区管理。2000年改为宜春市属地管辖。高安辖21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垦区,总人口9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