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病逝后,姜维继续扛着北伐的大旗。从238年到262年的24年间,他发动了十一次北伐,胜多败少,对曹魏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但姜维多年的征战也对蜀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使得蜀国国力消耗过度。朝中甚至出现了姜维军国主义的声音,导致姜维与朝廷关系
紧张。姜维的带兵能力毋庸置疑,但交际能力欠缺,导致被人利用。当然,这也与刘禅宠信的反派人物有关。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始皇帝考虑"汉贼不和,不偏心"所以,我让大臣去请贼。这句话里韩是三国蜀国,贼指魏。在诸葛亮看来,刘备的汉是正统,曹丕的魏是篡汉之贼。于是,诸葛亮初六出师祁山讨伐魏,诸葛亮死后,又任命姜维继续讨伐魏。姜维十一次征伐魏,胜多败少,最远到达甘肃临洮县,史书称之为滴道城。
魏的都城是洛阳,核心地区是关中地和河洛平原。蜀汉核心区位于巴蜀县,巴蜀县有部分湖北领土。姜维攻打魏为什么要走甘肃这条路?从汉中直接攻长安不是更方便吗?原来汉中要翻越秦岭才能到长安。这座山是天险,跨越秦岭千里运粮太难了。所以蜀汉军队选择了便于行军和运粮的岐山路。进入祁山后,可以从陇西谷(渭水)直接进入关中平原,攻打魏军,收复旧都长安。
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后,蜀国的军权落到了姜维手里,后主刘禅封姜维为韩右监军兼大将军,统率众军,封。从238年到262年的24年间,姜维十一次北伐,两次大捷,三次小胜,四次平局,一次小败,一次大败。第五次北伐,姜维联合胡强攻打魏军,在桃溪与魏国大将郭淮交战,双方打成平手。这是北伐中姜维进攻魏国最远的一次。
姜维常年与魏国作战,几乎年年不伐不收,本已疲惫不堪的蜀国更加疲惫不堪,但这也骚扰魏国南下灭蜀。公元262年,姜维第十一次出兵攻魏,在后河与魏名将邓艾交战。这一次蜀军大败而归,姜维领兵驻扎在栈中。十一次北伐,蜀国军事世家精英全军覆没,能拿得出手的将领几乎没有;舒的运气被耗尽了。魏听说蜀国内乱,派邓艾、钟会领兵讨伐蜀。
蜀生内乱,宦官黄浩掌权,意图除姜维;而姜维也暗中扮演皇后,要求杀死黄浩。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义愤填膺地说:除了黄浩,我们控制不了姜维,我们也保卫不了我们的国家。诸葛瞻把蜀国灭亡的原因归结为黄皓的狂妄和姜维的反叛是有道理的。总的来说,姜维是一个很棒的明星,但是蜀汉的情况不一样,所以他最后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