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特点可以说是非常鲜明的。前期很低调,上升到有点不愿意帮曹操。但最终曹家三代君王之后,逐渐显露野心,最终彻底建立空曹家来完成三国统一。但是,司马懿确实是一个懂得忍辱负重的人。他不会轻易和别人发生冲突,甚至敢于侮辱自己的尊严。也许司马懿
这几次的忍耐注定了最后的结局。
一个
第一忍:为家族在乱世求保全的忍。
东汉末年,外戚握有实权,但皇权实际上是空。军阀混战,天下纷争,天下大乱,不太平。
各地军阀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和实力,自然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广招贤才,为自己出谋划策。
当时曹操排名"三公"其中一个连空位,虽然不如袁绍强,但也不可小觑。
曹操看中了司马懿的才华,整天催司马懿进他家。然而,第一次探险失败了。
司马懿每次都以理由拒绝。最后,他忍受不了痛苦,残忍地打断了曹的腿,拒绝了他。
司马懿为什么会在曹操断腿的时候拒绝他?
因为,第一,司马家和当时的曹操有些联系。他的父亲司马方推荐曹操为洛阳的北方指挥官,他的长兄司马朗于192年加入曹福。可见司马家对曹操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曹曹参接空,也说明曹操是个狠角色。如果司马懿进入曹家有任何闪失,他的生命甚至家族的命运都将岌岌可危。
二是天下大乱,形势不明。如果曹操的势力最终被某一势力所灭,作为曹操的部下,他和他的家族都会受到牵连。当时23岁的司马懿无法预见乱世哪个主公会赢,也不敢封杀自己的司马家,追随曹家。
2
我们知道司马懿最后进入了曹家。面对曹家之威,司马懿谦虚得不敢表现出什么高看,因为他知道曹操是个人物,所以隐忍了自己的言行。
司马懿很看重主公曹丕,因为曹丕比曹植更有野心。曹操喜欢杨修辅佐的曹植。一方面,司马懿、曹丕一次又一次地欺凌、陷害曹操、杨修、曹植,一次又一次,不仅自己隐忍,还教会了曹丕隐忍,化解危机。最终,曹丕夺得皇位,称帝。
三
第三忍:忍曹操,忍曹丕,忍曹丕,忍曹操。
曹操在梦里遇到了三马的低谷,所以他很怀疑。他一方面想利用司马懿,一方面又想找机会除掉司马懿。司马懿也有洞见,所以什么都忍着,从没露出大破绽。可以说是忍受了曹操的死。最后,曹丕称帝。
当然,曹丕也像他的父亲一样,想利用和杀死司马懿,而不顾帮助他历尽艰难爬上顶峰的贡献。司马懿又忍了,曹丕找不到理由杀了司马懿,让他回老家养老。
曹操到的时候,也是司马懿冒着极大的风险辅佐他登上皇位,但是曹操却和他的叔父曹真联手陷害他。司马懿谨小慎微,审时度势,为了国家,为了曹家魏国的统一,依然努力工作。最后没有理由杀了司马懿。
司马懿是真隐忍。从曹操想杀他,到他儿子想杀他,再到曹操孙子想杀他,别人早就造反或者被杀了,而司马懿一次又一次的为曹操尽忠,可见司马懿真的不是一般的境界。
四
第四忍:忍诸葛穿女装。
司马懿对诸葛亮也是忍耐到了极致。在五丈原与蜀军对峙百日,蜀军拒不出征,蜀军在其城下叫嚣挑衅,司马懿忍之。蜀军兵临城下,司马懿隐忍,不肯出征。
诸葛亮迫于司马懿的忍耐,给了司马懿一件女服,这对于古代一个将军来说是莫大的羞辱。司马懿依然忍而不战。拖到诸葛亮死就行了。我问你是不是对司马懿深信不疑。直接把诸葛亮拖死是多么有耐心啊!
从司马懿的青年时代到晚年,他过着隐忍的生活。
他对魏国的忠诚至死不渝。他献身于曹家。
他的境界值得后人敬畏,对,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