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说李诵的一生极其憋屈?他经历了什么?-趣历史网

为什么说李诵的一生极其憋屈?他经历了什么?-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444 更新时间:2024/1/5 10:42:49

李诵,即唐顺宗,唐朝帝是一位皇帝,唐德宗李适长子,母亲为昭德皇后王氏,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皇权至上的古代,皇帝应该是人们心目中最羡慕的位置,因为皇帝不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更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虽然说皇帝是人人都羡慕的位置,但是皇帝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也不一定就是最有幸福感的职业。

有些人将皇帝分为三大类,借此来对比这三类皇帝的幸福感指数,第一类,有些本身能力强,有魄力,有脑力,同时也将皇帝做的十分出色的,例如康熙皇帝,秦始皇,汉武帝等

第二类,是指那些生活奢靡,不思朝政,沉迷酒色的昏君例如宋徽宗赵佶,隋炀帝杨广,明武宗朱厚照等。

第三类,就是实际掌握不了权力的皇帝,属于有抱负却施展不了的,这类皇帝,既不能向第一类皇帝那样,将皇帝做的十分出色,从而名垂青史,也不能向第二类皇帝随着自己心意而任性妄为的皇帝,因此也是这三类皇帝中幸福指数的最低的,当皇帝当得十分憋屈的,这类皇帝皇帝虽然憋屈,但是在历史上还是较为常见的,例如唐顺宗李诵,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等。

今天我们主要说的人是唐顺宗李诵,唐顺宗李诵在历史上知名度较低。为什么说他憋屈呢?是因为李诵当太子时间较长,他当太子时间长达二十五年,好不容易当上皇帝后,仅仅当了186天的皇帝匆匆下台了。

事情还要从公元779年说起。公元779年,唐德宗李适(kuo四声)登基为帝,唐德宗李适登基之初,便将长子李诵立为太子,从公元779年李诵被立为太子到公元805年继位,李诵整整当了二十五年的太子。

太子李诵在做太子这二十五年间亲身经历了藩镇割据的战乱和烽火,也目睹了朝中大臣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争斗,使得太子李诵在行事方式也较为成熟,史书上对李诵的评价是:“慈孝宽大,仁而善断,此外李诵还对其他技艺学术十分上心,李诵写得一手好字,尤其是隶书,每逢父亲唐德宗李适做诗赐予各地节度使时,一定是命太子李诵进行书写。

太子李诵最为人称道的是便是在公元783年的泾原兵变中,面对朱泚叛军的进犯,太子身先士卒,出城应敌,将士们在太子李诵身先士卒的行为激励下,奋勇杀敌,最终取得了胜利。

李诵的二十五年的太子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期间李诵有一次差点被废。原因是因为公元787年的郜国长公主之狱,郜国长公主的父亲是唐肃宗李亨,郜国长公主和丈夫萧升所生的其中一个女儿,嫁给了李诵,做了太子妃,郜国长公主仗着自身身份特殊,便开始目中无人,且自由的进出太子的东宫。

郜国长公主在丈夫萧升去世之后,生活作风开始变得放荡,与多人私通,其中就有太子宫中的人,要说皇室成员生活作风放荡,在别的朝代可能是大事或是追究大罪,在唐朝这样的开放环境下,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主要是有人向唐德宗李适告发郜国长公主不光生活作风放荡的同时,还有施行巫蛊之术的行为,郜国长公主施行巫蛊之术的行为,彻底惹怒了唐德宗李适。

因为郜国长公主是太子的岳母,所以此事就连累到了太子李诵,于是父亲唐德宗李适便把太子李诵叫来,狠狠的训斥了一番。

太子李诵被父皇唐德宗李适训斥后,十分惶恐且不知所措,于是李诵便想到唐肃宗李亨做太子时期,因李亨做太子时期被太子妃韦氏连累,受到父亲唐玄宗李隆基的责备。做太子时期的李亨便在父亲唐玄宗李隆基面前,请求与太子妃韦氏和离,从而保住了自己的太子之位。

于是太子李诵便效仿唐肃宗李亨做太子的时候的行为,在父皇唐德宗李适面前请求与太子妃萧氏和离,不过此举动并没有让父皇唐德宗李适消除怒气,反而还萌生了改立舒王李谊为太子的念头,于是便召宰相李泌进宫商议。

宰相李泌认为废儿子李诵的太子之位,改立侄子舒王李谊为太子的行为不妥,除此之外宰相李泌还为唐德宗李适详细列举了以往朝代废立太子的教训,以及本朝唐太宗对废立太子的谨慎和唐肃宗李亨因听信谗言错杀了建宁王李倓的教训,宰相李泌劝唐德宗李适凡事不要看片面而且不要心急,宰相李泌的话打动了唐德宗李适,李诵的太子之位得以保全。

此事之后,太子李诵行事更为严谨,从未公开发表自己的态度和言论,太子李诵每逢在父皇唐德宗李适面前谈事时,他总是十分严肃,连在父亲唐德宗李适最为亲近的宦官面前,太子李诵也依然十分严肃,喜怒不形于色,太子李诵把自己真正的喜怒哀乐掩埋在心底,与朝中大臣们也是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

这些都是太子李诵表面上的行为,太子李诵也并非在私下里一点不关心民间疾苦和朝中之事,太子李诵身边的大臣王叔文和王伾就常常与太子李诵讨论朝中之事和民间之事。

太子李诵不仅在暗中十分关心朝政和民间之事,还建立起了一股势力,这里面的成员除了上面提到的王叔文和王伾,还有刘禹锡柳宗元

二十多年太子生活的压抑,使得太子李诵心理十分抑郁,身体的状况也是每况愈下。公元804年太子李诵突然中风,不能说话,而此时的父亲唐德宗李适已经六十三岁了,时常生病,在唐德宗李适生病期间,对太子李诵的病情十分挂念,多次拖着病体亲自去探望太子李诵,还为太子李诵寻找名医诊治,但是都没有什么效果。

由于太子李诵中风,导致行动不便,使得太子李诵没有参加在公元805年举行的新春朝会,唐德宗李适因太子李诵没能参与新春朝会,导致心情不佳,加重了唐德宗李适的病情。

在唐德宗李适病重之际,除太子李诵因生病没能前来,其他的朝中大臣和皇子们均在唐德宗李适身边服侍,唐德宗李适十分思念太子李诵,一直大哭不止,哭完之后,心情也很长时间平静不下来,直到公元805年二月二十五日唐德宗李适病逝,都没能与太子李诵见上一面。

公元805年二月二十五日,唐德宗李适病逝,太子李诵继位,史称唐顺宗。唐顺宗在继位之后,重用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永贞革新,革新仅仅六个月,就宣告失败,因唐顺宗李诵和所重用的大臣们的改革,触犯到了这些手握重权宦官们的利益,于是这些手握重权的宦官们决定将唐顺宗李诵赶下台,另立新君。

这些宦官们以唐顺宗的名义下诏由太子李纯主持朝政,并在一个月后,拥立太子李纯登基,史称唐宪宗,唐顺宗李诵退位,成为了太上皇,唐顺宗李诵在做太上皇不久后,便去世了,终年四十岁。

李诵做了做了二十五年太子,因之前父皇唐德宗李适要废除李诵的太子之位,导致太子李诵对父亲唐德宗李适十分恐惧,不敢暴露并且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导致李诵长时间心理抑郁,从而导致了中风。

好不容易李诵的中风好了,也登上皇位了,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了,开始进行革新,可是在革新中触犯了那些手握重权人的利益,最终导致唐顺宗李诵被迫下台,而下台后的唐顺宗李诵也因为没能将革新进行到底,深表遗憾,没过多久就去世了,他的一生可谓是极尽憋屈,唐顺宗李诵一生十分憋屈,至少还掌握六个月的实权,比起一点实权都没有的光绪皇帝要好的多。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北宋后期的收取青唐是怎么回事?具体过程是怎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收取青唐又称河湟之役、王厚收取青唐,是北宋中后期拓边运动的高潮之一。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哲宗亲政后奉行“绍述”时,王厚“用荐者换礼宾副使、干当熙河公事,并先后取得一系列军事上的重大胜利,偕王瞻等攻取邈川、青唐。哲宗去世、向太后垂帘听政后,政治局势再一次出现短

  • 皇帝故事:光武帝刘秀,石鼓敲出来的皇帝-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

  • 皇帝故事:汉宣帝刘询,在死牢里长大的皇帝-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

  • 皇帝故事:猎虎皇帝萧宝卷因虎丢掉了整个江山-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

  • 为何益州本土士人都希望有个外来势力能取代刘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松、法正等益州士人为什么要主动抛弃刘璋,投奔刘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璋虽然是控制益州的军阀,但他的家族并不是益州本地人,而是他父

  • 后世言官在诤臣的评价上为什么都不如魏征?-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唐朝后的好多言官都不怕死,为什么评价都不如

  • 东吴名气最大的文臣张昭为什么却终生当不上丞相?-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权为什么坚决不让张昭当东吴的丞相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元寿二年(前1年),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延续了三百余年的丞相制结束。不过在汉

  • 为何无论怎样,曹操与荀彧都会走向关系恶化乃至决裂?-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操与荀彧的决裂仅仅是因为所谓“拥立汉室”的分歧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末三国是士族士人崛起并主导社会的时代,只有争取士族集团的支持

  • 为何无论受到怎样的打击,朱高炽在永乐年间立而不倒?-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

  • 决定立李治为太子后,唐太宗当着长孙无忌的面说了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治被立为太子时,唐太宗说了一句预示长孙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