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同样是震慑臣子,雍正与乾隆为何会得到不一样的结局?-趣历史网

同样是震慑臣子,雍正与乾隆为何会得到不一样的结局?-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473 更新时间:2024/1/17 9:31:08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清朝的雍正乾隆这一对父子皇帝,在分别执政的时间里,执政的理念可谓是天壤之别,原因是,一个要拼命的存钱,一个却可以无节制的花钱。

抛开执政理念和手法的不同,两人毕竟都是皇帝,在权术的应用上,还是大同小异的。

在古代的封建朝中,一直都有“雷霆雨露,莫非天恩”或“恩出于上”这样表达皇权绝对权威性的俗语,雍正和乾隆对这一套自然也玩得熟透。

两位皇帝都曾用假意处以死刑,然后故作大度的开恩释放这种手段吓唬官员,试图以此得到官员的感恩戴德。

但手段相同,结果却不同。

雍正执政时期,以直隶总督绂为首的科道官员们,陆续站出来弹劾被他们看成是“身任封疆,有意蹂践读书人”的河南总督镜。

在这次官员之间的政治斗争中,雍正支持了田文镜这位亲信下属。

根据《雍正起居注》中的记载,他以“固结党援,肆行欺罔”的罪名狠狠地打击了李绂一派的官员。

并且,在雍正五年和雍正七年时,两次宣判了李绂的死罪,其中一次,甚至都已经把李绂押到了法场上,随时准备处死。

但雍正并没有想真正杀死李绂,只不过想先处以死刑吓唬他,然后开恩释放,以此来换得李绂的妥协。

不过,雍正失算了,李绂在刀都架到脖子上了,还宁愿被杀,也不愿意妥协,《国朝名臣言行录》中记载:

两次决囚,命缚公(指李绂)与蔡珽同至菜市,两手反接,刀置颈间,问:“此时知田文镜好否?公奏:“臣愚,虽死不知田文镜好处”。

李绂的强硬态度挤兑得也想强硬的雍正毫无办法,于是“乃宣旨赦还,仍囚狱中”。

后来,去抄李绂家的侍卫连其贪腐的证据都没有找出来,雍正关都关不住他了,只能把李绂放出来,贬他去当了个修书的官。

若干年后,乾隆十八年,雍正的继承人乾隆也同样搞了这一套。

当年,乾隆因河道贪腐案,要杀江苏铜山同知李敦、守备张宾,却故意把办事不利,包庇下属的河道总督高斌也判了死刑,然后一起绑缚法场。

年已七十的高斌当时就被吓得屁滚尿流,好在,乾隆没想杀他,只是想吓唬他,在临刑前,赦免了他的死罪,还让他继续担任河道总督,戴罪立功。

结果是,高斌对乾隆感恩戴德,此后,不顾年高体衰,坚持战斗在治河第一线,两年后,直接累死在工地上。

乾隆的策略毫无疑问成功了,一收一放之间,把高斌的忠心程度从甘心效劳变成了誓死效劳。

同样的假处死,真赦免,为何乾隆能成功?雍正却失败?

主要是李绂和高斌两人的身份不同。

李绂是科举进士出身,还是读书人领袖级别的官员,他不是代表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整个群体,底气自然就足。

且读书人的固执和尊严,也让他对自己认为对的事能坚持到底,死没准还能换到好名声,所以,能逼得雍正变相妥协。

而高斌虽然有个显贵的身份,即乾隆妃子慧贤皇贵妃的父亲,但其本人是内务府包衣出身,给抬籍进了镶黄旗,相当于是皇家的奴才。

这个身份的生杀予夺,根本不需要走什么正规程序,也不需要顾忌舆论压力,完全是皇帝一言而决。

奴才的服从性也让高斌没有如李绂那样的底气跟乾隆顶嘴,反而在乾隆赦免他后,一惊一喜之间,能获得乾隆期待的效果。

因此,虽然雍正和乾隆用了同样的手段来震慑臣子,却因臣子身份的不同,骨气的不同,出现了相反的结果。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朱博的宰相之位是怎么来的?最后的结局如何?-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朱博,字子元,汉丞相、阳乡侯。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汉成帝时期,朱博在长安任左冯翊,有一次朱博无意间听说了长陵的大家族当中,有一个叫尚方禁的人,曾经和已婚妇人偷情,后来事发,被人家的丈夫告发了,最后尚方禁被判刑,还在脸上留下了黥刺,后来通过贿赂功曹做了朱博手下的一名

  • 皇帝想重用苏轼,惜才的韩琦为何会阻止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我们都知道,苏轼是史上有名的大才子,而皇帝想要提拔他的时候,一向爱才的宰相韩琦却阻止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于眉州眉山,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嘉祐元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

  • 清朝时期升官到底有多少 到正一品需要多久时间-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古人当官最终目标是为了升官发财,在清代,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对于大多数官员来说,每个朝代的官员升职都是非常艰难的,那么清代时期普通人想要做到正一品的官职,到底有多难?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清代,古人要是想做官的话,可以通过几种途径,

  • 清朝正一品都是什么官职 有多少人-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正一品,在清朝都是什么官职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结束中国大地将近百年的分裂时代,因此他也被人们称为始皇帝。秦始皇在位时设立了很多制度,比如车同轨、书同文等等,这些制度一直沿用到了清朝。而唐朝的一个制度,直接改变了

  • 吕不韦用商人思维投资储君,为什么会选中华阳夫人和异人?-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吕不韦决定要改变自己商人的身份,走向政治界的时候,为什么会把宝押在华阳夫人和异人身上?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众所周知商人逐利是本性。战国末期,时代面临着巨大的革新,聪明如吕不韦果断确定了“立国家之主”的投资方向。大方向既然决定了,下一步就是寻找投资目标。这时的吕不韦根本没有、也不可能,

  • 古代喝酒之前为什么还要温一遍酒 这么做酒会好喝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古代人喝酒前,都得先“温酒”,难道是因为更好喝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仅这一句,曹孟德把酒道成了“解忧”的一种方式;“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赏。”,仅这一句,李太白把酒道成了“告别”的一种牵挂;“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

  • 古人为何对酒如此喜爱 古人都喝什么酒-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对古人为何如此爱喝酒,难道因为度数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酒的历史,“酒文化”也不是单纯的以酒论酒,它早已经是千百年来的文化底蕴。“关羽温酒斩华雄”“武松醉打蒋门神”等等一系列传奇故事,哪怕从不饮酒的人也对这些故事耳熟能详,酒已经和古代的英雄们绑定在

  • 古代丫鬟会跟着自家小姐陪嫁 她们的命运又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对古代的丫鬟,一般都会陪小姐嫁过去,她们命运都是怎样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引言:“丫鬟惊笑,琼枝低亚,错认梅花老。”——《青玉案龙香熏被罗屏绕》·张榘在各种古装剧之中,那个“错认梅花老”的丫鬟常常出现在小姐的身边。她们有的成为忠仆,有的却成为背叛主子的坏人。正所谓

  • 古代丫环能嫁人吗 古人最后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你真的了解古代的丫环,如果想改变命运,需要什么方法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古代,尤其是在诸侯国之间的婚姻中,每一位出嫁的公主都有人陪嫁。例如,在战国时期,在时运之下,姐姐出嫁了,芈姝也作为陪嫁嫁入秦国,这就是陪嫁了。古人认为,嫁出去的女孩是泼出去的水,为了防止出嫁的姑娘在丈夫的家庭

  • 古代丫鬟作为大户人家的下人 丫鬟的生活有多惨-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丫鬟有多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的时候买卖人口是合理的,那时候生产条件落后,很多人都吃不饱,家里孩子又多,卖孩子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如果孩子卖给大户人家了就没有什么自由而言了,很可能世世代代都要当别人的下人,生活也是非常凄惨的。所以如果不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