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备和诸葛亮之间是怎么相遇的 两人真的是因为三顾茅庐吗-趣历史网

刘备和诸葛亮之间是怎么相遇的 两人真的是因为三顾茅庐吗-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545 更新时间:2023/12/11 0:17:02

诸葛亮刘备相识真的是因为三顾茅庐吗?真实的史料又是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一直是大家喜爱讨论的话题,有人说,刘备一开始并不信任诸葛亮,更有甚者,认为刘备临终前托孤只是一种测试,两人根本不是什么「真爱」。

那么真相到底为何?

其实,光是刘备与诸葛亮如何相遇,就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一、三顾茅庐

《三国志诸葛亮传》徐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这个版本是大家最熟悉的故事,徐庶离开刘备时,推荐了诸葛亮,并且交代说「这人不能随便招见,请亲自去拜访他」,这番话让诸葛亮尚未出场,就带有神秘的光环。

《三国演义》从「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创作了一回「刘玄德三顾草庐」,第三次拜访时,冲动的张飞差点一把火烧了房子,刘备对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如此看重,让结拜兄弟看不下去,罗贯中的妙笔将这回描绘得十分精彩。

由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这样写,大部分观众对这段故事没有任何怀疑,但笔者想抛个问题,刘备这三次上门,真的没有见到孔明吗?

其实,如果看诸葛亮的《出师表》自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这段话有另一种解读方式,诸葛亮并没有说刘备上门三次才见到一面,若说刘备前来与孔明讨论天下大事,觉得这个年轻人不简单,一共来了三次(或更多次),两人慢慢谈出了感情,诸葛亮感激刘备对他的赏识,于是决定为刘备效力,这个说法似乎也说得通。

无论两人到底是见了一次或三次,刘备这个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枭雄,对一个在南阳耕田的书生如此礼遇,确实难得,「三顾茅庐」也就成为千古佳话了。

二、刘备结毦

《魏略》曰: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旣毕,賔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荅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尔。」

若说「三顾茅庐」是刘备追求诸葛亮的故事,这个版本刚好相反,说的是诸葛亮去找刘备,而且,刘备的反应冷淡,差点就变成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

根据《魏略》和《九州春秋》记载,诸葛亮北上见刘备,当时刘备接见许多宾客,大家吃饱了饭纷纷离开,只剩孔明一个人坐在原地,刘备也没把他放在心上,刚好手边有个毦牛尾巴,刘备以前家中便是编草鞋的,于是他随手编起了饰品。

诸葛亮说道:「将军应该有远大的志向吧?怎么玩起了编织呢!」

刘备发现这人不简单,将毦牛尾一丢,说道:「说什么呢?我只是随手编织,忘忧解闷罢了。」

孔明问道:「将军认为镇南将军(刘表)和曹操相比如何?」

刘备答道:「他比不上曹操。」

孔明又问:「那么将军呢?」

刘备答道:「我也比不上。」

孔明说道:「既然如此,现在将军手中只有几千人,等曹操南下,该如何抵挡。」

刘备答道:「我正为此事发愁啊。」

孔明说道:「事实上,荆州并不是人少,而是有户籍的户数太少,现在照户籍收税,却是苦了百姓;如果向镇南将军提议,将外地移居荆州的游户都查清楚了,再来照规矩课税服役,那么荆州就会渐渐富强了。」

刘备一听,才知道诸葛亮见解不凡,对他另眼看待。

这则故事看起来颇具真实性,当时北方战乱,许多人南下至荆州避难,诸葛亮和他的叔父也是如此,所以他一眼就看出了荆州的症结所在。

不过,问题来了,这个记载和《三国志》、《出师表》完全冲突,本来说是刘备去找诸葛亮,现在变成诸葛亮主动去见刘备,我们到底该相信谁呢?

三、命中注定

前两段记载,为《三国志》写注的裴松之补充说道,史籍本来就会有不同的说法与记事,但像这两种完全矛盾的说法同时存在,也是很奇怪的事情。

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一种说法,毕竟诸葛亮自己都说了「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若说孔明说谎,几乎是不可能的,孔明上出师表的时候,许多认识刘备、诸葛亮的人都还在世,写出这种会被戳破的谎言根本没有意义。

不过,另一方面,《魏略》和《九州春秋》两处都写下了刘备编织的故事,似乎也不能完全否定此事,于是,第三种可能性就出现了。

《三国演义》便是将两种版本融合在一块,先写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然后,有一次宴会散会后,刘备随手拿起毦牛尾编织,孔明出声点醒了刘备,叫刘备提防曹操南下侵略。

在演义中,诸葛亮建议招募民兵,接下来便是「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但这个事件并不符合正史,此战刘备自己击退了曹军,没有孔明的戏份,三顾茅庐不应该这么早发生才对;如果我们将两个事件对调一下,或许更为合理。

新的融合版本如下:诸葛亮先去拜访刘备,并提出了荆州的户籍问题,刘备眼睛一亮,但当时还没有把孔明当成绝世天才,诸葛亮后来就回去耕田了;之后徐庶和司马徽推荐诸葛亮,刘备再次想起这个年轻人,于是三顾草庐,经历一番曲折,两人终于在一起。

当然,以上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也各有破绽,或许没有标准答案,就让各位看官各自解读了。

部分阴谋论喜欢拿第二种说法加以延伸,说诸葛亮一开始去找刘备并没有被重视,后来刘备多次征战,身边的第一军师则是法正,孔明根本就被放置在后方,最后,白帝托孤其实是在试探诸葛亮……

以上论点,用似是而非的说法讲刘备并不信任诸葛亮,但「刘备结毦」本来就是存疑的,法正是刘备最信赖的军师或许没错,然而,法正提供战场上的战术,诸葛亮规划大局与战略观,两人定位不同,留守后方、内政理民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硬是要说刘备比较爱谁,没有多大意义。

若要谈刘备与孔明的情谊,《三国志》记载,三顾茅庐之后,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刘备和孔明太要好了,好到「关张不悦」的地步,刘备向二人说他得到孔明犹如「鱼之有水」,两位老兄弟才慢慢接纳诸葛亮。

刘备和关张两人是一起奋斗数十年的伙伴,交情可想而知,连他们两人都会吃醋,光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感情了……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曹家备受恩宠,最后为何会被抄家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出身官宦世家,曹家三代四人连任江宁织造近40年。红楼梦里贾府最后被抄家,真实历史中曹家也被抄了家,那么为何曹家会被抄家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首先,江宁织造和两淮盐务都是出名的肥差,曹寅为何能身兼这两个职务呢?其实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奶妈,因此曹

  • 王翦为何能善终?其实并不是偶尔事件-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凭借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翦最后能够善终,其实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一是因为按照秦国的制度,王翦虽然功劳很大,但却很难威胁到秦始皇的皇位。尤其是灭了

  • 商鞅变法中,为什么规定父子兄弟一定要分开住?-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在秦国实行了一系列变法运动,史称商鞅变法。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变法,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无疑是相当成功的。这场变法,不但帮秦国从奴隶制社会,逐渐转型为封建制社会,而且也让秦国彻底强大起来,建立了一套高效的耕战体系。毫

  • 稷下学宫作为战国时期最有名的学府,究竟是怎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官办高等学府。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很多熟悉战国历史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稷下学宫’这个词。按照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战国时期齐国开办的这座稷下学宫,不光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它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简单来说,稷下学宫就是一所战

  • 昌平君作为秦国的丞相,为什么忽然背叛秦国?-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昌平君熊启(公元前271年——公元前223年),芈姓,熊氏,名启,楚考烈王之子,母亲是秦昭襄王之女。战国末期楚国公子,受封为昌平君,仕于秦,为秦庄襄王、秦始皇之臣。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前225年,已经先后灭了韩、赵、燕、魏四个国家的秦始皇,将目光投向了南方的楚国。

  • 李牧有哪些战绩?为何后世对他的评价那么高?-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后世对李牧的评价高,是因为李牧确实当得起这种评价!毫不客气的说,长平之战结束以后,赵国之所以还能多撑几十年的时间,这里面至少有一半的功劳,都得算在李牧头上!而从整个中国

  • 秦朝是如何统治全国的?秦朝的官制是怎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国统治天下

  • 朱祐樘身为明宪宗之子,为何童年非常坎坷不幸?-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古代封建社会十分讲究血统与出身,在政治权力斗争中,身世因素能起到极大的作用。按理说,皇室应该是最为讲究身世的地方,但明朝有一位皇帝,他幼年生活却极为悲惨,与皇室的靡丽奢华极不协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位皇帝就是明孝宗朱祐樘,他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他的童年非常坎坷不幸。朱祐樘的母

  • 秦朝统一天下后要是没有灭亡 现在又会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对假设秦朝并没有灭亡,现在会是什么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熟知历史的应该都知道一句话,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朗朗上口易记。烽火戏诸侯的周天子终是被诸侯灭了国,西周变东周,东周也难逃轮回,最终败亡迎来了春秋战国的长期混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 古代社会等级森严 秦朝时期的百姓和贵族吃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在等级森严的社会,秦朝老百姓日常吃什么,贵族吃的又是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对于口腹之欲的追求,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由来已久。《尚书·洪范》所提出的治国“八政”里就把“食”放在第一位。早在夏商之前,随着农业的产生和陶器的发明,我们先祖们已经普及了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