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曹操在处死吕布的时候 曹操为何先将人勒死在斩头-趣历史网

曹操在处死吕布的时候 曹操为何先将人勒死在斩头-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474 更新时间:2023/12/21 8:05:00

曹操处死陈宫直接砍头,为什么杀吕布却先勒死,再斩首示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开篇,在这里不仅是这部史诗级巨作的开场白,同时也是对那段纷争四起的历史的最好概括,所谓的三国演义,并不单独指三国时期,而是包含东汉末年那一段战火纷飞的历史。

那个时候,天灾降临,争端四起,朝廷上由于皇帝更换频繁一度导致政局动荡,接着出现的宦官干政一度导致政权旁落,年幼的皇帝基本被架空,有名无实,肆意乱权导致后来黄巾叛乱的爆发,此时的朝廷竟无能为力。

面对天灾面前日益膨胀的叛乱大军,偌大的一个朝廷连日常的平叛军队都组织不起来,可以说所谓的大汉王朝基本已经成为一个空壳子,此时的朝廷采取了一个非常迷惑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说是抱薪救火,导致了叛乱的进一步扩大。

朝廷将权力放至地方,允许各州郡自己招募士兵进行守卫,这种操作无疑是将军权放给了地方,在目前的朝廷状况之下,这种做法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的地方割据。

所谓时势造英雄,逢此乱世,不少心怀大志的人都希望成为一方霸主,建立一番功业,从而名垂青史,这种人我们称为枭雄,曹操就是其中的一位,历史上的曹操建功立业途中也杀了不少人,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大概就是如此。但是为何曹操杀死陈宫是直接处斩,而杀死吕布却是先将其勒死,然后斩首示众?

曹操的雄心壮志

宁可我负天下人,绝不教天下人负我,这是出自曹操口中的一句话,也就是因为这句话,我们给曹操打上了奸雄的印记,认为曹操乃是一位大奸大恶之人,遇事只为自己考虑,是一个可憎的利己主义者,其实这是大家对曹操的误解。

其实早年的曹操也是拥有一腔热血,毕竟乃是相国之后,世受国恩,国难之际,曹操也在为国家和未来斗争着,其无愧为大丈夫,董卓霸占京师之后,专权跋扈,无视皇帝,甚至还有另立新君的意思。

但是,众位大臣面对董卓这样一尊庞然大物,基本都是敢怒不敢言,只是掩面而泣但束手无策,只有曹操一人勇敢地站了出来,说愿意用自己的项上人头,除掉国贼董卓,稳固汉室朝政。

于是就发生了后来的曹孟德献刀,曹操以献刀之名诛杀董卓失败之后,马上回来策马而逃,而后几经辗转,会合在袁绍处,十八路诸侯联合对抗董卓,收复大汉江山,这时的曹操也没有别的想法,一心只为大汉锄奸,但是事实却并不是那么美好。

当时的兵权在袁绍手中,面对董卓的败退袁绍优柔寡断,错过了进攻的最佳时机,此时的曹操意识到,要想真正的兴复汉室,只有将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曹操发生了改变,开始真正的掌权之路,也就是后来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同的死亡

曹操从白手起家到羽翼丰满,少不了的是各种的流血牺牲,其中陈宫和吕布就是两个典型的垫脚石,虽说结局大同小异,但是二人的过程却是天差地别。

首先,陈宫早年和曹操的关系还是很好的,当年的曹操刺杀董卓失败,而后沦为了通缉要犯,当时的他还曾经被抓进监狱,陈宫负责看守曹操,那时的曹操向陈宫讲述了自己内心远大的抱负,还分析了汉室目前的情况和今后的出路。

陈宫听了曹操的讲述之后,便决心支持曹操,弃官和他一同逃走,并且决定辅佐曹操和他共举大事,但是路上却遇到了一些事情,当时的曹操与陈宫奔逃直到深夜,刚好在自己父亲的友人家中投诉,此时出现了最早的跨服聊天。

当时的友人在谈话中提到说要杀鸡,结果曹操无意间听说了他们的谈话片段,错误地以为友人对自己有加害之心,于是提前下手,杀了友人全家,并且知道真相之后的曹操不但不知悔改,还表明了自己宁可错杀绝不放过的态度。

看到这一切的陈宫决定离开曹操,并且转身就投了曹操的敌人吕布,至此,二人彻底决裂并且进入敌对状态,之后曹操大战吕布,此时的吕布基本已经到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地步,并且因为自己在军中喝酒,随意鞭挞士卒,最后竟败于自己人手中。

城破之后,两人全都被处死,但是死法不同,陈宫是直接被斩首,而吕布则是被勒死之后再斩首示众,同为败军之将,为何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死法呢?

原因所在

首先是两人与曹操的关系问题,吕布从很早开始就在董卓帐下效力,可以说和曹操早就是敌对的关系,然而陈宫不同,陈宫可以说对于曹操有救命之恩。

除此之外,曹操对于还是相当愧疚的,因为曹操知道,陈宫原本和自己一样是一位心中怀有理想的人,但是自己最后的做法却伤透了陈宫的心,也正是因为这样,陈宫才会选择离自己而去,所以自己与陈宫到了如此的地步,一大部分原因在自己。

所以,无论如何,在陈宫梦想破灭一心求死的时候,曹操怎么都不被折磨其尸首的。

第二点就是两人对于死亡的不同态度,吕布方面的求生欲是很强的,从吕布早年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出,先后背叛董卓丁原,为求荣华富贵,将两人全部杀死,这种三姓家奴的行为在当时是为人所不齿的,所以曹操早就瞧不起吕布了。

并且吕布在被刘备抓获之后,甚至还企图投靠曹操,这种厚颜无耻的行为曹操早就嗤之以鼻,不能忍受,再加上之前积攒的许多恩怨,所以曹操决定新仇旧恨一起报,将其勒死之后再斩首。

而陈宫不同,虽说曹操愧对于他,但是曹操还是想让他回到自己身边的,但是此时的陈宫早已经心灰意冷,所以曹操对其斩首也是百般无奈之举。

总结

古人云贤臣不事二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只有强大的武力是不够的,靠的应该是侠肝义胆和视死如归的气概。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为何统治者不去效仿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为何统治者不去效仿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来削弱诸侯们的实力?今天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其中原因,给大家一个参考。先说“推恩令”,这个阳谋的基本逻辑是:要求诸侯将诸侯国分成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而不是由长子一个人继承所有封国。这样,一个诸侯国被分割成几个部分,等于各个部分的

  • 古代战争中,将领是如何得知敌方军队数量的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现代由于科技的发展,军事武器的威力也是越来越强,在现在战争中,一支军队的人数对战争的影响已经非常小了,军事武器之间的差距才是决定胜利的关键因素。而在古代战争中,冷兵器一直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即使刚出现火枪火炮的时期,军队士兵的数量也能弥补武器上的差距,可以说在古代战争中,军队士兵的数量是战争胜败的关键

  • 东吴实力并不是很弱 东吴为什么四个月时间就灭亡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东吴雄踞江东六十载,为何短短四个月就灭亡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79年,随着晋武帝司马炎的一声令下,兵分六路攻打东吴,东吴占据东南方向,又有长江这个天险,东吴为什么四个月时间里就灭亡了?说起这个,其实在孙权在位的时候就埋下了祸根,毕竟晚年时期孙权就将

  • 彭城之战战败后,逃往途中刘邦为何数次推儿女下车?-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刘邦,即汉高祖,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邦虽然是西汉的开国皇帝,但由于其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导致他在历史乃至现代的风评都不算太好,而其身上的污点之一,便是在“彭城

  • 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朝廷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是如何爆发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七国之乱”作为西汉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庞大的宗室内乱,其诱因虽然是汉景帝采纳《削藩策》大举削藩,但究其源头,却是刘邦所推行的“郡国并行制”。那么,从刘邦分封九大刘姓诸王作为皇室屏障,到中央

  • 探索张良的一生,在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张良,秦末汉初时著名的谋士,西汉开国功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曾这样评价张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邦、项羽大军攻入咸阳之后,自然就到了诸侯论功行赏的时候了。虽然在此之前,楚怀王与诸侯约定,先入

  • 邙山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李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百科

    邙山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李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李密之所以会败给王世充,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过于自负,决策不当。再加上失去人心,部下多次叛逃,才导致了最后失败的结果。李密本是一个文才武略,气度不凡的将才,为什么会在一个曾经的手下败将,王世充这里吃了亏呢

  • 对于荆州诸葛亮和庞统意见不一 两人军事水平如何-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主张必占荆州,庞统认为荆州要弃,两人的军事水平高下立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片荆州之地,半部三国历史。荆州在三国时期可算得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曹操得到了又失去,赤壁之战后孙权和刘备都分到了一杯羹,此后很多战事也都围绕荆州来展开。古时候的荆州跟现在大不相同,范围比如今

  • 探索吕雉的一生,她为什么祸害刘邦的子嗣?-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吕雉,字娥姁(xū),又称吕后、汉高后、吕太后等,汉高帝刘邦的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与武则天并称“吕武”。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吕后年轻时,应该是挺漂亮的。可能不光是漂亮,还会比较有气质。要不然,

  • 吕雉为何基本可耐地杀了韩信?她有何企图?-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吕雉,字娥姁(xū),又称吕后、汉高后、吕太后等,汉高帝刘邦的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与武则天并称“吕武”。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汉十一年,刘邦亲征陈豨,韩信称病不从。这边厢,刘邦刚出长安,韩信就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