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探春风筝的谜语与贾府被抄有何联系?-趣历史网

红楼梦探春风筝的谜语与贾府被抄有何联系?-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190 更新时间:2023/12/24 3:10:29

红楼梦探春风筝的谜语与贾府被抄有何联系?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脂砚斋批语有些人奉为圭臬,有些人不屑一顾。但存在既是合理,起码现行版本的脂砚斋批语也得到了很多红学家的认可。有些内容确实很有借鉴意义。比方第二十二回关于贾探春风筝谜语的一条脂批,脂砚斋就暗示了贾家抄家的真相。

(第二十二回)贾政道又往下看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庚辰双行夹批: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

脂砚斋这条批语,原本只为赞美贾探春之能。说贾家抄家后,如果贾探春在,她有能力像贾母那样凝聚贾家人在一起共度难关,不至于“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

不过,批语中“事败”二字有很大文章。贾家抄家的原因,因为八十回后情节中断,并不确认是什么原因。虽说续书第一百零五回有写贾家抄家原因,但仅仅只因交结外官、赌博、欺男霸女(尤二姐)这点事就抄家夺爵,也太小看古代勋贵之家的能力了。

贾家勋贵之家,独立在朝廷文武以外的另一股重要势力。他们的存在代表了皇恩浩荡的封赏。是所有朝中文武向往和打拼的目标。

宁荣二公功劳巨大,扶持了皇帝坐上皇位。皇帝许诺“苟富贵勿相忘”,给了他们五代富贵,这种承诺代表皇帝的公信力。朱元璋自己的封赏可以自己推翻,但他的后辈子孙一般不敢轻易打这些勋贵的主意。历朝历代也都是这样。拿这些勋贵下手,是对祖宗不敬。除非这些人自己做下不可饶恕的事。

像一些欺男霸女,强买强卖,圈地获利的事,普通大臣做了会出事,他们这些人并不会。往往还会故意为之,只为了让皇帝宽心,他们醉心富贵,无心权力。毕竟像四王八公这些人几十年经营在朝在军的势力太大。动他们会有三个不好。

第一,引起朝中、军中旧势力动荡,人心浮动。

第二,让朝中大臣寒心,会觉得努力一辈子也得不到未来的富贵保障。

第三,违背初代皇帝的旨意,一不孝,二会让人觉得皇家背信弃义。

所以,贾家这种勋贵之臣,一般不会轻易被抄家。他们用命换来的富贵,一些违法行为不会致命。王熙凤也在张华状告贾琏时,怂恿他“告谋反也不怕”,虽然吹牛,到底心中画了个底线。

脂砚斋批语提到的“事败”两字,证明贾家之败源于一件事。这种事只可能是天大的事,才可能让皇帝痛下杀手,并站在道德制高点,是贾家负了皇帝,而非皇帝负了贾家。

第五十四回王熙凤讲了一个笑话,笑话中一群人抬着房子大的炮仗,引了一万多人去凑热闹。结果有心急的点了炮仗却只“扑哧”响了一声。众人哄一声笑都散了。

“聋子放炮仗”非常明确映射贾家与北静王等四王八公要做一件“惊天”大事,结果偃旗息鼓成了闹剧。贾家参与其中“事败”被抄家。与脂砚斋批语的“事败”二字对应。

“房子大的炮仗”按说是惊天之响。“天”向来指皇帝。让皇帝心惊之事,与王熙凤口中的“谋反”相对应。更与焦大威胁贾蓉要“红刀子进白刀子出”契合。

焦大是贾家老功臣,等同贾家是皇帝老功臣。焦大自己不努力让新主子不喜欢他,等同贾家不被新皇帝喜欢。焦大威胁贾蓉要“红刀子进白刀子出”,这话不是说反了,而是曹雪芹故意留下的“反话”。借焦大的反心映射贾家对皇帝不臣,也有反心。

贾元春判词图画中有“弓”,代表军事之意。“虎兕相逢大梦归”正代表军事冲突权力争夺。

贾元春省亲所点“乞巧”戏剧,出自《长生殿》。脂砚斋批语《长生殿》伏贾元春之死。《长生殿》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故事。杨贵妃死于安史之乱的“马嵬驿之变”。安史之乱是皇权争夺,马嵬驿之变也是唐明皇与太子李亨的皇权争夺。

杨贵妃死后,唐明皇去了四川,太子李亨则在灵武称帝,形成史湘云的酒令“双悬日月照乾坤”的局面。

林如海死在九月初三,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是宫中太上皇。新月是皇帝登基不久。“真珠”也是“珍珠”影射宁荣二府贾珍、贾珠。弓代表贾元春以及军事冲突。

曹雪芹借林如海死于九月初三,借白居易《暮江吟》的诗中内容,设计暗示贾家卷入皇权争夺“事败”后被抄家的事实。林如海与秦可卿巧合的同时死去也是影射。

第二回贾雨村从隔壁葫芦庙出场,脂砚斋指出“隔壁”二字险极。从葫芦庙起火波及甄士隐家影射到贾家,暗指宁国贾珍贾蓉父子犯事波及了荣国府。正是“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秦可卿死后,大明宫内相戴权来吊唁。戴权极老,一定是太上皇的人。他手中三百龙禁尉卖给了贾蓉一个名额。龙禁尉也可以是禁龙尉。暗示对皇帝不利。

且贾珍在逗蜂轩招待戴权,逗蜂二字特指“蜂麻燕雀”骗局。贾家落入了圈套……

曹雪芹铺陈了一系列线索都将贾家指向了皇权争夺,“事败”后抄家。脂砚斋用“事败”二字就是指出贾家谋事失败后惨被抄家。所谓“事败垂成”也。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红楼梦王熙凤与宝钗之间的关系为何会那么淡漠?-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纵观《红楼梦》全书,阿凤、宝钗两人几乎没有过单独的对话描写,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红楼梦》里,王熙凤和林黛玉经常互动,和薛宝钗没有正面对话。王熙凤为何漠视薛宝钗呢?第一,薛宝钗瞧不起王熙凤。薛宝钗为人处世圆滑,从来不得罪人。不知道为什么,宝钗总是贬低王熙凤。刘姥姥走后,黛玉嘲笑刘姥姥

  • 红楼梦中王熙凤欣赏袭人是真的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王熙凤为何会欣赏袭人?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看凤姐和袭人不是一类人,凤姐是喜欢机灵爽利的,要不然,不会一眼相中了林小红,林小红在怡红院根本混不下去,几年了,走不到宝玉面前,倒杯茶,就让同事给灭了,是走投无路,才另寻门路,跑到凤姐跟前找机会。(一)凤姐欣赏的丫环是小

  • 袁绍为什么会为了大将军之位而不惜与曹操刀兵相向?-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袁绍当年为什么为了“大将军”的官位而差点和曹操翻

  • 来敏作为蜀汉政权内部最为长寿,一生都经历了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蜀汉官员来敏,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来敏,字敬达,义阳新野人。东汉太中大夫来歙之后,司空来艳之子,他的父亲来艳是汉灵帝时期的大臣,汉建宁四年,由太常任司空,旋即因为灾异免相;光和元年,再次由太常任司空,同年死于相位。中平六年八月,董卓趁外戚和宦官集团内斗,局势混乱之际,率麾下西凉大军进入都城洛阳,实

  • 三国时期庞德与赵云二人的实力怎么样?-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庞德是三国猛将,在马超手下时,是除马超之外,第一号猛将,潼关之战,表现非常勇猛,掉入陷马坑之后,又奋力杀出曹军包围。赵云在长坂之战中,掉入陷马坑之后,也奋力杀出曹军包围,庞德和赵云有什么不同呢?两个人谁表现的更猛?先看庞德的表

  • 萧妃:唐顺宗李诵的原配,为何被唐德宗所杀?-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贞元六年(790年)八月辛丑,唐朝发生了一件荒唐事,唐德宗李适以为生病的太子李诵厌灾为由,赐死了太子妃萧氏。这件事背后蕴藏着一场皇室自相残杀的丑事,萧妃只不过是受到牵连的政治牺牲品。萧氏出身南朝名族兰陵萧氏,是昭明太子萧统的九世孙,她的曾祖父萧嵩、伯祖父萧华、伯父萧复都曾担任宰相,父祖叔兄也都在朝中

  • 张仪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百科

    张仪是什么人?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一,依附楚国张仪是魏国人,曾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学成后前往楚国,投靠楚相昭阳。一天昭阳与门客饮宴,后来丢了一块壁,众人认为张仪贫寒,一定是他拿的。于是众人将张仪抓起来,施以重刑,张仪始终没有承认,众人只得将他放了。张仪妻子

  • 金日磾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汉武帝为何会如此信任他?-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金日磾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汉武帝宠信金日磾,起初是同情金日磾的身世,后来则是因为金日磾知恩图报,能力非凡,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回报汉武帝,这让汉武帝大为感动,逐渐地汉武帝也对金日磾这个人非常敬佩。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金日磾的背景,我们得先了解一下,金日磾这个匈奴王子是怎

  • 古代后宫妃子平时都在做什么 后宫中真的存在宫斗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古代皇帝的后宫真的有宫斗吗?后宫嫔妃平时做什么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宫斗,这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不管是小说还是影视剧,但凡扯上了宫斗,总会有很多人喜欢,尤其喜欢看着主角从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一步步成为冠绝后宫的人上人,就好像是自己也登上巅峰一样。然

  • 刘备死后,诸葛亮给李严的那封信中是什么内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章武三年,刘备在临终前将朝政托孤给了诸葛亮与李严二人。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在《诸葛亮集》中有一篇诸葛亮写给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的一封著名的回信,其全文大致如下: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