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备死后,诸葛亮给李严的那封信中是什么内容?-趣历史网

刘备死后,诸葛亮给李严的那封信中是什么内容?-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907 更新时间:2023/12/24 20:32:54

章武三年,刘备在临终前将朝政托孤给了诸葛亮李严二人。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诸葛亮集》中有一篇诸葛亮写给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的一封著名的回信,其全文大致如下:

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耶!

诸葛亮写这封信时的背景是,刘备病故后,委托了两位托孤大臣,即李严跟诸葛亮。

但诸葛亮却抛开李严,独揽蜀汉的朝政及军事大权。

两人也因此从本应携手共进的同僚,变成了政敌。

于是,李严写了一封信,劝说诸葛亮给自己加九锡,进爵称王。

李严当然不会存在什么好心。

他的动机或许是试探诸葛亮是否要谋朝篡位,也或许是要捧杀诸葛亮。

如果诸葛亮听从了李严的建议,李严就有机会扳倒诸葛亮。

诸葛亮自然是不会上当,回信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加九锡,进爵称王的诱惑。

但从这封信的全文来看,诸葛亮又没有拒绝得彻底。

关键就在于这封信最后的几句话:“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

意思是说,如果北伐成功,干掉了曹魏,自己别说加九锡了,受十命也是应该的。

十命是诸葛亮独创的一个词汇,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能靠猜测。

不过,从诸葛亮把十命置于九锡之上来看,也能猜到十命代表着什么。

九锡是古代皇帝给臣子最至高无上的荣誉,大致代表的赏赐及允许臣子使用的物品是:

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器,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之士百人,七曰斧钺,八曰弓矢,九曰秬鬯。

在诸葛亮写这封信之前,历史上只有四个人受过九锡的赏赐。

分别是王莽、曹操、士燮孙权

其中,王莽篡过位,曹操被视为“汉贼”,他的儿子曹丕篡位,士燮跟孙权也都是独霸一方的诸侯,孙权后来还称帝建国。

受过九锡的人都这么厉害,十命的含义毋庸置疑。

比上述四个人受九锡时的荣誉还要高那么一级,意味着什么?

诸葛亮简直就在明明白白的告诉李严,他要在北伐成功后干什么,并反劝李严,跟着自己一起干大事。

事成后,该有的也会给李严,即“与诸子并升”。

虽然这封信的内容并不能证明什么,诸葛亮敢这么写,或许也是证明心中无私及自己的执政目标。

但作为臣子主动表示,未来自己的待遇不会低于九锡,将自己跟曹操、孙权等并列,还是略有些肆无忌惮了。

不止是诸葛亮自己这么想,他信任的下属,也在这么想。

比如,诸葛亮派遣邓芝去东吴见孙权,商量两家结盟之事时,孙权曾担心“蜀主幼弱”,邓芝却把诸葛亮摆出来跟孙权并列:

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

当时的刘禅已经17岁,比孙权接替东吴政权时的18岁差不了多少,算什么“幼弱”?

邓芝竟然也不反驳孙权的言语,直接默认了。

可见,诸葛亮的那帮子心腹,心里都无比明白,诸葛亮迟早是要干曹操曾经干过的事。

无非是缺北伐军功而已。

在史书上,跟诸葛亮并列比较的是司马懿,两人不仅是互相征伐多年的老对手,就连描述他们野心的词汇也一样。

比如,《晋书·宣帝纪》记载的曹操对司马懿的看法是:

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

再如:《华阳国志》中记载的蜀汉大臣李邈(诸葛亮死后,因上书骂诸葛亮被刘禅杀掉)对诸葛亮的看法是:

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臣常危之。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被比喻有“狼顾”相。

诸葛亮还厉害一点,多了一个“虎视”(《后汉书》中记载有“秦以虎视”的描述,取觊觎天下之意)的比喻。

比喻上更厉害,实际上却没有司马懿厉害,权柄超过司马懿,军功远远不如。

司马懿帮助曹魏西挡蜀汉,东拒东吴,北抗塞外匈奴、辽东公孙度,多次指挥作战的胜率极高。

诸葛亮却六出祁山徒劳无功,即使有受十命之志,也无法完成愿望。

诸葛亮在给李严回信时,当时的他,估计还是信心满满。

可惜,他的军事能力以及蜀汉的综合实力到底是略差一点。

虽然判断未必准确,但我想,如果诸葛亮真能北伐成功,刘备临终前给他嘱托:“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恐怕就会变成真的。

三国之后,很多王朝的帝王们都把刘备跟诸葛亮的结合当成榜样。

期望自己的臣子也都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但在我看来,他们推崇的估计也是民间演义里面被高度美化的诸葛亮。

而不是史书中狂言“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诸葛亮。

真正懂得权力真谛的皇帝,估计会对这样的诸葛亮敬而远之。

如诸葛亮辅佐的不是刘禅,而是在唐太宗、明太祖这样的皇帝治下,他大概也不敢写出“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这样的话语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在东吴四大都督当中 里边到底谁强谁弱-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百科

    东吴“四大都督”闻名天下,他们之中谁最强?谁最弱?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说到三国里的猛将,似乎魏、蜀、吴中就要数东吴最为缺乏,但平心而论,大慧认为东吴将领的平均水平都很高,或者说是文武双全的居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从历史上看,被

  • 多尔衮身体强壮妻妾无数 多尔衮为什么只有一个女儿-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多尔衮身体不差,为什么一辈子只生了一个女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多尔衮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经是清朝早期最有权势的臣子,在顺治年幼的时候,代摄朝政,统御天下。但你可能不知道,拥有无数妻妾且身强力壮的他,却只育有一个女儿,其中的缘由耐人寻

  • 赵云对刘备都是忠心耿耿的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重用-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对赵云一生对刘备忠心耿耿,为何得不到重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三国的猛将,那真的数不胜数,但并非所有的猛将都会被人们记住,只有少数人会成为后世口中的大英雄。在他们之中,有一位猛将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号,那就是“常山赵子龙”,就是那个单枪匹马救阿斗、三千人夺贵阳、阳

  • 苏轼与章惇是如何从好友变成政敌的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苏轼与章惇都是宋朝时期的才子,作为同期考上进士的两人很快成为了朋友。由于性格不同,两人在北宋党争中选择了不同立场,最终从朋友变成了政敌。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哪些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嘉祐二年,章惇与苏轼、苏辙共同考上进士,之后苏轼、章惇两人同在陕西作官,颇有才华的两人很快相识

  • 大宛国为何与西汉发生战争?与马匹有关-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大宛国,古代中亚国名,在匈奴西南,在汉朝正西面,离汉朝大约一万里。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武帝之前,北方备受匈奴侵扰,昭君出塞,苏武牧羊,各种手段始终没有有效解决,后来,汉武帝想尽计策,武力与分化,外部攻打与内部分裂,终于彻底瓦解了,匈奴从此消失在历史洪流中。平

  • 景延广是如何色厉胆薄,而导致后晋灭亡的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景延广(892-947),字航川,后晋时期大臣。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天福七年(942年),晋出帝即位,在宰相景延广的劝谏下对辽称孙不称臣。随后辽使前来责问,景延广却出言挑衅,声称自己有十万铁骑,无惧辽人。结果辽军南下,身为后晋上将的景延广却吓得不敢出战,最后后

  • 李广和卫青都为西汉立下战功,为何两人的命运天差地别?-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李广,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卫青,字仲卿,西汉时期将领、外戚,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广和卫青都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大将,他们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都是屡建奇功,也都曾经令匈奴人闻风丧胆,不敢踏足中原半步。但是,两个人的命

  • 刘秀想渡河找不到船只,功曹无奈撒谎说河水已经结冰-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刘秀,即汉光武帝,字文叔,东汉开国皇帝,古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平定动乱之后,刘秀励精图治,开创“光武中兴”。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23年,击败王莽大军的更始政权才刚刚稳定下来,河北地区就爆发了大乱,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在西汉宗室刘林等人的支持下,于邯郸自称皇

  • 宋徽宗当了八年的俘虏,为什么还能生下14个子女?-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书画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次年改年号“建中靖国”。接下来趣历史

  • 长孙晟:隋朝著名外交家,“一箭双雕”的典故与他有关-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长孙晟(552年—609年),字季晟,小字鹅王。河南洛阳人,北周、隋朝时期的武臣,著名外交家,北魏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第三子。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突厥在北方地区的大肆劫掠引起了杨坚的高度重视,这对大隋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但想要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