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引发“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责任人是唐高祖李渊?-趣历史网

为什么引发“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责任人是唐高祖李渊?-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705 更新时间:2023/12/24 3:11:14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渊在太原起兵时看似高明的计谋如何促成了“玄武门之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爆发,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也因此失去皇位,成为唯一一个被迫退位的大一统朝代开国皇帝。然而引发“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责任人就是唐高祖李渊。

李渊引发“玄武门之变”的方法很多,基本上算是“自作孽,不可活”。比如在反隋的太原起兵时,李渊一个看似高明的计谋就是促成“玄武门之变”爆发的原因之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李渊在太原起兵之前是隋朝太原留守,而太原留守管辖的地区和军队就是李渊起兵反隋的资本。不过李渊太原留守的权限受到很大限制,特别是李渊统率的军队数量根本不足以起兵反隋。

因此李渊首先要招募军队。但根据隋朝法律规定,地方官员只有在皇帝允许或者紧急情况(外敌进攻、地方叛乱)下才能自行招募军队。不过太原北部的刘武周反隋起兵给了李渊募兵的理由。

可是得到募兵理由的李渊还有个问题:当时太原除了李渊这个正留守外,同样有统兵权限的还有王威、高君雅两个副留守。而王威、高君雅都是忠于隋炀帝的亲信,本身就有监视李渊的任务。

让王威、高君雅统率招募来的军队,李渊就别想起兵了。但不让王威、高君雅领兵的话肯定会引起这两个人的怀疑,进而导致起兵胎死腹中。绞尽脑汁的李渊最后想了一个办法:“卖”儿子。

于是李渊把招募的军队大部都交给李世民统率。李世民是李渊的次子,还曾经参加过营救隋炀帝的战争,不会引起王威、高君雅的怀疑。就算引起怀疑,不缺儿子的李渊还可以出卖李世民。

太原招募的军队后来成为唐军的核心主力,李世民从此逐渐确立了其唐军第一人的身份。虽然后来李渊试图用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来牵制李世民,但最后都没能撼动李世民在军方的地位。

“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李渊代表的皇权与李世民代表的军权之间的矛盾。而李世民成为唐朝军方代表的起始就是李渊在太原起兵时看似高明的“卖儿子”计谋。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为何没有一个知名人物质疑刘备是汉室宗亲?-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在汉末三国时期,为什么没人质疑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众所周知,刘备起家创业的政治资本之一是汉室宗亲的身份。但现在

  • 卢植是东汉末年的士族代表人物,为何刘备能跟随他学习?-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织席贩履”的刘备为什么能在天下名士卢植的门下学习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众所周知,刘备堪称汉末三国出身最低的英雄,早年是个“织席贩履”

  • 明代《智囊(选录) 》:捷智部·剃髭 剃发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那么下面趣历

  • 明代《智囊(选录) 》:捷智部·占状元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那么下面趣历

  • 明代《智囊(选录) 》:捷智部·刘伯温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那么下面趣历

  • 明代《智囊(选录) 》:捷智部·丁谓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那么下面趣历

  • 明代《智囊(选录) 》:捷智部·杨修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那么下面趣历

  • 明代《智囊(选录) 》:捷智部·梁武帝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百科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那么下面趣历

  • 明代《智囊(选录) 》:捷智部·怀丙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那么下面趣历

  •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十一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政宣上帙二十一。起宣和七年正月二十三日乙未,尽二月。正月二十三日乙未圣旨王昂接伴大金国贺正旦使事不谨可特勒停。二十四日丙申金国贺正旦大使卢州管内观察使孛堇(改作贝勒)高居庆副使大夫守大理卿杨意入见於紫宸殿。粘罕(改作尼堪)在云:中获天祚以兵护归国封海滨王辽国亡。亡(删此字)辽录曰:天祚即位禽荒失御诸